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李漁

李漁(1611年9月13日-1680年2月12日),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後人常稱之蟹仙。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園林建築設計師。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閑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李漁原籍蘭溪(今浙江),生於千雉皋。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十九歲時父親去世,不久他回到原籍蘭溪,二十七歲中秀才,后屢試不利。清兵入浙之後。他家道衰落。

順治八年左右,移居杭州,在杭七、八年中,創作完成了短篇小說集《無聲戲》、《十二樓》、傳奇《憐香伴》、《玉搔頭》、《風箏誤》、《奈何天》等亦作於此時。居杭期間,李漁一面賣文為生,一面廣結名士。但最後似乎也不大得意。

順治十五年左右又遷至南京,從事著述,並開書鋪芥子園,刻售圖書、畫譜、箋簡,都精絕一時,在這段時間裡,完成《慎鸞交》、《比目魚》、《凰求鳳》、《閒情偶寄》等著作。

康熙十六年,李漁因境況日窘,歸隱杭州湖山,兩年後去世。

作品總覽,總共3筆

無聲戲/ 國學古籍 /

李漁的十二篇古典白話短篇小說。李漁將這部小說命名為《無聲戲》,是以為小說與戲曲具有同等的社會功能與創作地位,小說也是戲文,只是不能演唱,「無聲」而已。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十二樓/ 國學古籍 /

「十二樓」是和樓有關十二篇古典白話短篇小說,每篇以一座樓名為題敘述一則故事。

作者李漁才氣橫溢,對於小說創作,他也無愧是個真正的行家裏手;故事新奇,情節曲折,讀來引人入勝;結構縝密,脈絡清楚,注意細節描繪,是本書的又一特色;語言生動,涉筆成趣,也是作者的長見之處。不但看不到任何矯揉造作之處,相反會感到雋語頻現,趣意盎然。

「十二樓」的十二個短篇中,「合影樓」裡寫兩位老爺同時入贅給一戶有錢人家的兩姐妹為婿,這兩個老爺一個是道學先生,一個是風流才子,兩個互看不順眼,等岳父母死後,就把一宅劃為兩苑,中間築牆隔成一半,老死不相往來,可是兩家的孩子偏偏就愛上了,中間的過程笑料不段。

「歸正樓」則是寫描一名騙子最後改邪歸正,故事中層出不窮的騙局,無不設得教人拍案叫絕,奇怪他怎麼想得出那麼多精密的騙術?不是聰明至極的作者,怎麼設得出這樣的局?

「拂雲樓」則寫一名號稱「非絕色不娶」的公子,娶到一尾世紀恐龍,成為笑柄。他發誓一定要再娶一個美女雪恥,終於給他看中了一個,但卻正好是以前他悔婚的那個,美女當然不吃回頭草。公子為了續前緣,花招使盡,絕無冷場。而「拂雲樓」也是李漁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肉蒲團/ 國學古籍 /

《肉蒲團》一書文筆流暢,故事曲折迷離,性愛場面的描寫旖旎動人。其中寫以狗腎壯大陽具之法,雖事屬荒誕,然其敘述幽默豔絕,令人讀之拍案叫好。另外,書中對於女子高潮的等級分類、男子行房之猛壯之法,皆是精彩筆墨,使得本書除了文學價值之外,還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歷代學者對此書評價極高,有「天下第一風流小說」的稱號!《肉蒲團》又名《循環報》、《耶蒲緣》、《野叟奇語》、《鍾情錄》、《巧姻緣》、《巧奇緣》、《覺后禪》,共四卷二十回。

此書在文學藝術上還是頗有造詣的,首先是人物塑造富有個性,不但各自性格不同,各具特徵。另外,本書剪裁得體,擅長性心理描繪。由於本書的技巧較高,勝於《繡榻野史》之類,因而清人劉廷璣在園雜誌稱此書係李漁所作。

李漁字笠翁是清初赫赫有名的文人,不僅擅長詩文,戲劇創作,也嘗試著寫過《十二樓》之類的小說。他的創作和理論很有獨到之處。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