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巨浪

作者:閃爍
巨浪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戰列巡洋艦 戰前帝國戰列巡洋艦年表

戰列巡洋艦

戰前帝國戰列巡洋艦年表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德蘭海戰」,「馬羅基海戰」,「休達海戰」,「與論島海戰」,乃至「爪哇海戰」都反覆證明了戰列巡洋艦的致命弱點。
「堅定」號:明歷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三月八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一月八日下水,八月十一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戰沉。
戰列艦仍然是海上霸主,仍然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徵,更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以及全球地位的象徵。只是,戰列艦的速度並不快,且出動時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煤),續航能力也不突出。一般情況下,戰列艦都停在港口內,或者在港口附近活動,只有在戰爭爆發之後,才會奔赴戰場,並且決定海戰的勝負。
「鷹」號: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五月七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三月一日下水,十月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受重創。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退役封存,並於兩年後出售拆解。
堅韌級:
「快速」號:明歷五百四十二年(公元1910年)五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四月七日下水,十一月二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遭到重創。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三月,在返回帝國,途徑亞松森島時沉沒。
「雷霆」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十月十一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二月四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八月十五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編入「前衛編隊」,戰沉。
「堅實」號:明歷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五月一日在馬尾造船廠開工建造,十月二十七日,在艦體已完成近七成建造量的情況下停工,並於次年一月拆解。
在此情況下,用有廣泛海外利益的海軍強國都需要一種能夠對付裝甲巡洋艦的戰艦。
「堅韌」號:明歷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三月二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一月七日下水,八月四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退役封存,並於兩年後出售拆解。
作為帝國海軍在大戰爆發前開工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巡洋艦,鷹級並不僅僅只是虎級的改進型。鷹級首先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比如三聯裝主炮,十二米測距儀等等。只是,其服役時戰爭已經爆發,從而錯過了遠征北大西洋的機會。作為一級戰列巡洋艦,鷹級的性能並不落後,可是卻並不適應帝國海軍的戰術要求。這從戰後帝國將該級三艘戰艦全部銷毀中就能看得出來。
「鷂」號m.hetubook.com.com: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五月十七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三月十七日下水,十月二十八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十一月在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中受創。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退役封存,並於兩年後出售拆解。
因為大明帝國是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國,所以帝國的這一需求最為迫切。
作為一個特殊的艦種,戰列巡洋艦一直飽受爭議。
「堅毅」號:明歷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三月五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一月十一日下水,八月十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8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退役封存,並於兩年後出售拆解。
在帝國海軍提交給內閣政府的預算中提到:這種裝備有三百毫米口徑主炮的戰艦,可以追捕並且摧毀敵人的所有巡洋艦,並且在遭遇更強大的戰艦時,憑藉其二十六節的速度擺脫敵人的糾纏……這種「理想型巡洋艦」將會成為真正的巡洋艦殺手。
「敏捷」號:明歷五百四十二年(公元1910年)五月五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四月四日下水,十一月八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遭到重創。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回到帝國本土。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戰沉。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新式巡洋艦要想擁有絕對優勢,排水量將超過一萬七千噸,裝備六門三百毫米主炮(當時戰列艦的主炮),速度要達到二十六節(當時戰列艦的速度都在二十節左右),防護需要達到裝甲巡洋艦的水平。
可是,能對付巡洋艦的,也只有巡洋艦。
「果敢」號: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四月七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三月四日下水,十月七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八月,返回江南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的大修與改進。明歷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一月,返回江南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因為速度緩慢,所以戰列艦隻適合艦隊決戰,無法在廣袤的大洋上追上敵人的巡洋艦,更談不上消滅敵人的巡洋艦。
隨即,帝國海軍後勤裝備處對「理想型巡洋艦」的戰術要求進行了全面評估。
任何一名艦隊指揮官在戰場上,都會力求擁有火力優勢,並且憑藉火力優勢打垮敵人,獲得勝利。正是如此,戰鬥中,艦隊指揮官往往將擁有強大火力的戰列巡洋艦當作主力艦使用,將其投入戰列決戰,從而成為戰場上的犧牲品。
如果能夠得到正確的使用,戰列巡洋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不會如此糟糕。也正是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其衍生品——大型巡洋艦才得到了海軍將領的正確認識與正確使用。
可以說,在和平時期,巡洋艦是應用範圍最為廣泛的戰艦。和-圖-書
只要還有敵人的巡洋艦在大洋上活動,只要巡洋艦還對各國賴以生存的海上交通線構成威脅,只要戰列艦還沒有便宜到可以大批量建造,各海軍強國就需要一種能夠在大洋上追上巡洋艦,並且擁有壓倒性的火力優勢,並且能夠應付巡洋艦的反擊,可以大批量建造,並且成本低廉的戰艦。
設計初期,帝國海軍已經意識到戰列巡洋艦在防護上的缺陷將是其致命傷,因此明確提出加強重點部位的防禦。為了將排水量(成本)控制在海軍的規定範圍之內,虎級戰列巡洋艦不得不削弱,甚至放棄次要部位的防禦,將裝甲集中敷設在炮塔,彈藥庫,鍋爐艙,司令塔等重點部位。「馬羅基海戰」中,四艘虎級戰列艦編入了「右衛編隊」,沒有參加主力決戰,全都逃過了劫難。可是其存在的缺陷仍然非常明顯。戰後,僅存的兩艘也按照《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規定拆解。只是,其「重點防護」的思想被繼承了下來,在帝國新式戰列艦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甚至成為了新式戰列艦的設計標準之一。
從帝國海軍制訂的戰術使用守則可以看出:新型戰艦,即後來的戰列巡洋艦並不以戰列艦為作戰對象,並不參加艦隊主力決戰,而是以巡洋艦為作戰對象,具有明確的功能性,是一種任務明確,使用範圍明確,功能性非常強的戰艦。
「風暴」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十月十四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二月十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八月二十二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參加「馬羅基海戰」,戰沉。
按照帝國海軍的推測,這種集火力與速度的新型戰艦可以率領己方偵察分隊突破敵方輕型艦艇組成的警戒屏障,執行強行偵察任務;作為戰列艦艦隊的前鋒與後衛,並掩護其側翼,必要時擴大戰果,或者掩護撤退;率領己方巡洋艦艦隊捕捉並摧毀敵方掉隊或零星游弋的艦艇。
「獅」號:明歷五百四十四年(公元1912年)七月十一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五月二十日下水,十二月十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舵機受損。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國本土,十一月參加炮轟長期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受重創。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退役封存,並且於兩年後出售拆解。
「豹」號:明歷五百四十四年(公元1912年)七月十二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五月十八日下水,十二月十五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遠征艦隊,參加「馬羅基海戰」與「休達海戰」。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國本土,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戰沉。
大戰後,世界各國都停止了戰列巡洋艦的建造工作,在役的戰列巡洋艦要麼按照條約規定退役銷毀,要麼被改造為快速戰列艦。
導致戰列巡洋艦在戰爭中表現糟糕的主www.hetubook.com.com要原因並不是其脆弱的防護能力,而是艦隊指揮官沒有能夠將其擺在正確的位置上。
進如無畏艦時代之後,海軍各種戰艦的分工更加明確。
「虎」號:明歷五百四十四年(公元1912年)七月七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五月十五日下水,十二月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遠征艦隊,參加「馬羅基海戰」與「休達海戰」。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國本土,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戰沉。
「閃電」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十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八月九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月十一日,該艦所在的「前衛編隊」首先與敵艦隊遭遇,激烈交戰中,彈藥庫被擊中,在大爆炸中沉沒,全艦官兵僅三人獲救。
「龍」號:明歷五百四十四年(公元1912年)七月十八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五月二十二日下水,十二月二十一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受創。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返回帝國本土,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退役封存,並於兩年後出售拆解。
「靈巧」號:明歷五百四十二年(公元1910年)五月十三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四月二十一日下水,十一月二十四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遭受重創。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國本土,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戰沉。
為了維護全球利益,特別是海外殖民地的利益,保護海上商業航線的安全,顯示宗主國的存在,大明帝國、英國、美國等傳統海軍強國在大規模建造戰列艦之外,還開始大批量建造速度快,續航能力強,火力適中,裝甲薄弱,比戰列艦便宜得多的巡洋艦。
從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鐵甲艦,到全蒸汽動力的裝甲艦,再到無畏艦,短短五十多年內,海軍實力的提升幅度遠遠超過了之前五千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糟糕表現,幾乎使所有海軍專家都認為戰列巡洋艦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
實際上,也不能全盤否認戰列巡洋艦作為一種重要戰艦的意義。
「機智」號:明歷五百四十二年(公元1910年)五月十一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四月十四日下水,十一月十五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戰沉。
閃電級:
從這個角度講,戰列巡洋艦並沒有消亡,而是以另外一種面孔出現在了戰場上,並且發揮了其應有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價值。
「驟雨」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十月十八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二月十八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九月三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參加「馬羅基海戰」,戰沉。
快速級:
戰列巡洋艦的技術性能指標也決定了這一點。為了追求速度上的優勢,並且確保擁有壓倒性的火力優勢,戰列巡洋艦隻能降低防護能力。這是戰列巡洋艦的致命傷,實戰也證明,戰列巡洋艦在艦隊戰列對戰中將是非常脆弱的目標。
作為帝國第一級戰列巡洋艦,閃電級被賦予厚望。只是,因為船廠的建造工期安排,該級戰列巡洋艦的開工時間晚了一年多,最終沒能成為世界上第一級戰列巡洋艦(英國的無敵級戰列巡洋艦在公元1909年3月服役)。正是如此,該級戰列巡洋艦動工時,其設計進行了大範圍修改,比如將四座主炮炮塔全都設在了中軸線上,從而提高了戰艦火力的有效性。建成時,該級巡洋艦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先進的巡洋艦,並且被譽為帝國海軍的希望。只是,在實戰中,該級戰列巡洋艦的表現不盡人意,全都在「馬羅基海戰」中戰沉。因此,很多人藉此批評戰列巡洋艦,認為戰列巡洋艦沒有絲毫存在的價值。可是,正是首先投入的「前衛編隊」拖住了敵人的主力艦編隊,為隨後趕到的遠征艦隊主力編隊爭取到了時間,並且最終迫使實力佔有優勢的敵艦隊撤出戰鬥。從這一點上來看,戰列巡洋艦在戰鬥中發揮了其應有的價值。當然,閃電級的糟糕表現,除了設計上的致命缺陷之外,艦隊指揮官使用不當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歸根結底,作為帝國海軍戰列巡洋艦的「開山之作」,閃電級戰列巡洋艦開闢了一個時代,同時也暴露出了戰列巡洋艦的諸多不足。
在等待內閣政府撥款建造期間,帝國海軍還逐步完善了「理想型巡洋艦」的使用戰術。
面對殘酷的現實,包括大明帝國在內,頂替戰列巡洋艦的「大型巡洋艦」登上了歷史舞台,並且成為了各國海上生命線的守護神。
正是如此,戰列巡洋艦僅僅曇花一現。
本來,戰列巡洋艦就不是為艦隊決戰而設計的。
「堅強」號:明歷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四月九日在高雄造船廠開工建造,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艦體已完成七成建造量的情況下停工,並於次年一月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海上破交作戰日益活躍。
蒸汽機的出現,不但大幅度提高了工業生產的效率,在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工業革命,還徹底改變了海戰的面貌,為海軍戰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澎湃動力,從而為建造更大、更快、更強的戰艦打奠定了基礎。
「堅決」號:明歷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三月十一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一月十二日下水,八月二十四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退役封存,並於兩年後出售拆解。
虎級:
只是,戰列巡洋艦並不會甘心退出歷史舞台。
這是帝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巡洋艦,原本計劃建造六艘,後來僅建造一艘。和*圖*書作為帝國在戰爭結束前服役的最後一型主力艦,果敢級採用了大量新技術,並且針對戰列巡洋艦在戰鬥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了大幅度改進。只是,戰列巡洋艦的致命缺陷,即貧弱的防護能力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戰後,「果敢」號作為帝國海軍最大的主力艦(在德國海軍的俾斯麥級戰列艦服役之前,「果敢」號是僅次於英國「胡德」號的,世界第二大主力艦),一直是帝國海軍實力的象徵。只是,與同為戰列巡洋艦的「胡德」號完全不一樣,「果敢」號接受了全面改進,而且得到了正確的使用,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命運比那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表現拙劣的戰列巡洋艦好得多。
可是,實戰中,任何艦隊指揮官都有意,或者無意的忽略了戰列巡洋艦的致命弱點。
也就在「無畏艦」開工建造之後,當時的帝國海軍總司令王少輝元帥提出,帝國海軍應該建造一種速度快,火力強,裝甲適度,對所有潛在敵對國的巡洋艦用有壓倒性優勢的「理想型巡洋艦」。
嚴格的說,快速級是閃電級的改進型。閃電級還在建造的時候,海軍就提出了全面改進的要求。除了沒有通過增強裝甲厚度來提高戰艦的生存能力之外,快速級採用了當時出現的幾乎所有新技術來提高戰艦的生存能力,比如帶有自動關閉閥門的彈藥提升通道,彈藥庫自動注水系統等等。正是這些改進,使快速級在「馬羅基海戰」中的表現比閃電級好得多。可是,艦隊指揮官的不恰當使用仍然使其難逃噩運。
「鴞」號: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五月十一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三月八日下水,十月十四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退役封存,並於兩年後出售拆解。
所謂的裝甲巡洋艦,就是在保證火力的前提下,適當犧牲速度,提高裝甲防護,使其在與敵人的巡洋艦交手中佔有優勢。因為裝甲巡洋艦的速度仍然比戰列艦快,所以仍然無法用笨重的戰列艦去對付裝甲巡洋艦。
護航,海外巡邏,對付海盜,鎮壓殖民地暴亂等,都離不開巡洋艦。甚至可以說,一個國家巡洋艦的規模,以及巡洋艦的性能,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海外殖民地的規模,以及在全球事務中的發言權。
「鳩」號: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五月八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三月三日下水,十月十一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戰沉。
作為帝國海軍在大戰期間建造的一級戰列巡洋艦,堅韌級一改鷹級的特點,非常重視火力與速度,防護極為薄弱。「日德蘭海戰」中,戰列巡洋艦的拙劣表現讓帝國海軍對其失去了興趣,該級最後兩艘都沒能建成。戰後,除戰沉的「堅定」號之外,其他三艘全被銷毀,也足以證明帝國海軍放棄了對戰列巡洋艦的「奢望」。
果敢級:
鷹級:
隨著裝甲巡洋艦的誕生,怎麼對付敵人的巡洋艦,成為了各海軍強國的難題。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