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天下

作者:高月
天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五卷 定鼎天下 第664章 重洗朝權

第十五卷 定鼎天下

第664章 重洗朝權

張筠稍微整理一下衣冠,便推門走進了書房,書房內,李慶安正坐在桌案后翻看著剛剛送來的各地信息,他一夜未眠,眼睛布滿了血絲,但精神奕奕,沒有半點疲態。
既其他重臣都在這份建議書上的簽了字,那就意味著他們也要參与進來,權力鬥爭其實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嗯!殿下用過早飯了嗎?」張筠隨口問道。
張筠大喜,他原以為會費很大的勁才能說服李慶安,沒想到他這麼快就答應了,他知道這次之所以能光面堂皇地收拾韋滔,關鍵是太後起了作用,這必然是李慶安答應了什麼條件,估計李慶安還有求于太后的地方,所以他才會讓步,否則,以李慶安的強勢,在這種時候,他怎麼會輕易讓步。
這時,李慶安又道:「崔左相的漕河疏通已經到了後期,崔左相可以回朝主掌門下省了,我推薦關中漕運使獨孤長鳳為江淮、河南的轉運使兼河南道觀察使,接替崔寧繼續完成漕運大業。」
一般而言,在皇帝缺位時,政事堂的人選由朝廷五品以上職官公推投票決定,但估計李慶安不會用這種辦法,而是用太后直接任命的辦法,這樣才是真正實現他的意志。
但今天卻非同尋常,大街上空空蕩蕩,竟然沒有一個行人,乃至於這輛馬車可以肆意奔突,馬車周圍的百余名隨從也可以放開馬蹄,儼如草原上的賓士。
慶平二年六月,震驚朝野的戚珣案開始有了初步的結果,禮部尚書韋滔明知戚珣破壞朝政而縱容包庇,證據確鑿,罪名成立,由太後下旨,罷黜其相國之位,貶為恩州長史,工部尚書盧奐為從罪,也同樣罷黜相國,貶為廉州太守,其餘與戚珣有勾結,或者受韋、盧二人牽連的四十四名朝官,如李開復、苗晉卿、羅鈞奕之流,或貶或免,無一倖免。
馬車到了興道坊,這裡是戒備最為森嚴之地,李慶安的一萬直屬親衛,有一半都是駐紮在這裏。
李慶安的讓步使張筠徹底鬆了一口氣,李慶安的放手,意味著可以按照文官的辦法來解決這次危機,文官的辦法遠比武將的辦法複雜,武將的辦法很簡單,一刀宰掉,一了百了,但文官不會這樣做,文官不會把事情做絕,他們也要給自己的留條後路。
張筠心裏明白,所謂南詔投降不過李慶安所找的借口罷了,根本原因是河北局勢已經得到了控制,李慶安的精力開始轉向南方了,從他對韋滔下手,重洗朝局;從他準備攻打南唐,都是體現出了他這個思路,看來,他上位的步伐開始hetubook.com.com加快了。
「我知道了,請轉告太后,我是軍人,言出必行。」
李慶安沒有說話,他站在窗前凝視著窗外,半晌,他徐徐問道:「這是相國的意思嗎?」
李慶安取出一面金牌,遞給親兵道:「去傳我的口令給秦將軍和南將軍,立刻撤銷戒嚴,五萬大軍歸營。」
此時,張筠心情既是歡喜,可又有點擔憂歡喜是他的死對頭韋滔終於倒了,不僅是韋滔,而且看形勢,似乎韋黨的黨羽幾乎全部落網,但他還有一種擔心,他擔心李慶安的步伐太大,引發朝廷的動蕩。
張筠的侍衛剛要上去辯理,張筠卻擺擺手,「不要爭了,你們就留在外面等候。」
李慶安暗暗點頭,姜不愧是老的辣,這個張筠果然是官場老手,分寸捏拿得很准。
「請進吧!」裏面傳來了李慶安略有點沙啞的聲音。
李慶安對韋、盧兩人下的結論,等於就是這件案子定了調,連韋、盧二人都是貶黜,那別的官員也不會流放了,還有不牽連家屬,這可是個好兆頭。
「詔趙王殿下,雖有偽唐宵小亂朝,但無礙大局,當以穩定民心朝綱為重,盼速解戒嚴,給民眾以生機,給朝政以秩序,欽此!」
與其那時被迫交軍權,還不如現在把後路談好,所以在兩人的一番討價還價下,郭子儀同意把軍權移交給李嗣業,而李慶安則答應讓他入相,由武將轉為文官,他手下大將,李若幽、李國良、路嗣恭、李忠臣等人,也都和安西軍將領一樣,論軍功行賞提拔。
李慶安彷彿知道張筠為何而來,不等張筠開口,他便先移開了話題,「我想告訴相國一件事,我已決定五天後增兵漢中。」
雖然心裏明白,張筠還是當著領了李慶安的人情,「多謝大將軍能接受大家的意見。」
李慶安上前跪下:「臣李慶安聽旨!」
他一擺手,「請坐下吧!」
李慶安作為最高掌權者,他就必須有最高掌權者的覺悟,他當然不會去張筠、裴旻這些人去爭奪山頭地盤,天下都是他的,他也沒必要自降身份去張筠爭奪,他是大唐這艘巨船的舵手,他只要把握好方向,其餘的利益分配由他們自己去商量分配,他不必插手。
兩人的話題便不知不覺又繞了回來,張筠抓住機會道:「殿下既然準備進攻南唐,我認為首先應該保證朝廷穩定,殿下也說了,希望朝廷能平穩運轉,昨晚抓捕韋滔,並沒有問題,但殿下後來又命五萬軍入城,我以為不利於穩定,反而會使朝廷人心惶惶https://www.hetubook.com.com,殿下應謹慎處理此事才對啊!」
李慶安點點頭,「一點沒錯,從賈崇瓘派來送信的人口中得知,賈崇瓘和閣羅鳳有過多次密商,由此可見,兩人的投降是同一回事,這樣的話,進攻南唐的時機便成熟了。」
今天,他無論如何要勸阻李慶安,陰謀可以搞,清洗也可以做,但就是不能擴大,畢竟朝廷要繼續運轉,畢竟大家的官都要當下去。
張筠沉思片刻,便問道:「殿下準備親自率軍南下嗎?」
每個重臣都有自己的山頭,每個老大都有自己的小弟,這次扳倒韋滔和盧奐兩個政事堂成員,無疑將會對韋党進行全面清洗,這個道理誰都明白,這個機會誰也不會放過。
李慶安一愣,他連忙吩咐道:「速給我更衣,我去接旨。」
……
張筠點點頭,跟著親兵進王府去了,一直走到李慶安的外書房,校尉稟報道:「大將軍,張相國來了。」
李慶安又取出另一封信,笑道:「這是昨天相國給我的信,雲南王閣羅鳳歸順信,他表示承認長安是大唐的唯一朝廷,這兩封信一前一後,相國想到了什麼?」
以此同時,太后沈珍珠下旨重建政治堂,任命張筠、崔寧、裴旻、顏真卿、王縉、劉晏、郭子儀等七人為相,同時解散樞密處。
「殿下,老臣想問,假如韋滔和盧奐真有罪,該如何處置他們?」
李慶安打開建議書看了看,果然是他們的簽名,都反對他派兵入城,反對戒嚴,這倒讓李慶安感到很意外。
「殿下!」
「張相國,大將軍已經在等候了。」
李慶安沉思了片刻,道「好吧!這件案子我就不參与了,就由政事堂全權負責此案,我建議組成大三司會審,所有涉案官員一個個過堂,我可以提供一切援助,如果需要軍士,相國可以直接和內衛聯繫,我自然會給秦海陽指令。」
這個時候,政事堂的金牌也沒有意義了,只有相國這個頭銜還有一點作用,當值校尉立刻跑去旁邊的屋子裡核查,那裡有一份清單,哪些人可以特別通行。
李慶安淡淡地笑了笑,他又略一沉吟,問道:「既然解除戒嚴,那按相國有什麼方案教我?」
有些事情他必須要事先確認清楚,首先是韋滔和盧奐的處置,李慶安要收拾的其實就是兩個人,這兩個人乃至他們家族的命運,必須由李慶安來決定。
李慶安背著手走了幾步,又道:「我一直最擔心的是,李亨兵敗後退到安南,繼續在安南維持南唐政權,儘管對中原影響不大了,但和-圖-書它的存在始終會給很多人一種借口,無論如何,我一定要徹底剿滅南唐,現在賈崇瓘和閣羅鳳的投降,就意味著堵死了李亨撤往安南之路,這樣一來,我後顧之憂已去,該是對南唐動手的時候了。」
經過這次朝廷權力的重新洗牌,大唐朝政煥然一新,而這時,李慶安的目光終於投向了南唐,赫赫的磨刀聲開始響起來了。
李慶安終於同意了張筠的方案,不僅是同意,他還決定放權,如果張筠沒有拿出這份建議書,放權是絕對不可能,他絕對不會把這個巨大的政治利益讓給張筠一人。
馬車裡,張筠眉頭緊鎖,望著空曠的大街和不時奔過的一隊隊千牛衛和內衛士兵,他沒有料到局勢會發展得如此之快,從昨晚戌時左右韋滔被抓不久,長安便開始進入戒嚴了,京兆尹黎干向李慶安請求協助,李慶安隨即出動兩萬千牛衛士兵,開始挨家挨戶地抓捕,僅僅一個時辰,三百二十五名南唐探子全部被抓捕。
但這僅僅只是開始,隨著戚珣口供的不斷增加,形勢開始變得嚴峻起來,一場清洗勾結南唐官員的行動開始了,一更時分,李慶安調五萬軍隊入城,包圍了一百多名韋黨骨幹的府宅,依據就是昨晚韋府宴會的簽到冊。
恩州是今天廣東陽江一帶,而廉州則是今天廣西北海一帶,在唐朝都是偏遠荒蠻之地。
張筠取出一份建議書,放在桌上,「這也是其他幾名重臣的意思,顏真卿、劉晏、裴旻、王縉,他們都和我一樣的想法,這份建議書上有他們的簽名,請殿下慎重考慮。」
他站起身,宦官連忙把太后的旨意給他,又陪笑道:「殿下,太后還有一句口信,希望大將軍不要忘記給她的承諾。」
李慶安看了他一眼,笑了笑,「相國糊塗了,貶黜不是流放,和家屬無關,他們願留長安,還是願去嶺南,悉聽尊便。」
李慶安點點頭,他取過一封信,遞給了張筠,「這是我從太原出發時收到的一封信,是南唐駐雲南大將賈崇瓘寫來,他願意歸降於我,他部下現有一萬五千軍隊,可以完全聽我調遣。」
他能力有、聲望有,李慶安讓他入相,是軍方眾望所歸,也是郭子儀平生所盼,他常對部下說,大丈夫當拜將入相,才不枉一生,這個安排,也算是皆大歡喜。
張筠的心中早有腹案,連忙道:「我和大家商議過,意見基本一致,可以採用集中居住,分開軟禁的辦法,這樣就不用驚動長安民眾,也不用戒嚴,這樣也方便集中辦案。」
天還沒有亮,一輛馬車便風和圖書馳電掣般地在大街上賓士,如果是往常,就算天不亮,大街上依舊會人來人往,畢竟已經到了初夏,早晨的清涼還是會引來許多人的早出。
郭子儀入相是李慶安在太原時,和郭子儀達成的協議,郭子儀自己也很清楚,在李慶安已經擁有五十萬大軍,自己的七萬軍隊已經沒有任何抗衡的意義了,一旦李慶安上位,他郭子儀要麼造反自立,要麼把軍權交出來,他本人就回家養老去。
送走宦官,李慶安又回到了書房,他換了衣服,從裏面慢慢走出來道:「既然大家都反對駐兵戒嚴,我可以取消。」
馬車在五十步外停下,他的一名侍衛拿著張筠的金牌上前,這金牌是政事堂頒發,持有者可以順利叫開坊門。
坊門關閉著,昔日的差役變成了全副武裝的士兵,每個人的臉上都緊繃繃的,沒有一絲笑意,看著張筠的馬車到來,士兵們如臨大敵,連弓箭都上弦了,看得張筠直嘆氣,弄得這樣緊張做什麼,沒有經驗啊!
「殿下不坐鎮長安?」
馬車繼續前行,片刻便停到了趙王府前,一名親兵校尉已經等候在門口了,見馬車停下,校尉迎了上去。
李慶安卻搖了搖頭,「我準備出兵兩路,一路是李光弼走漢中,直接進攻南唐,另一路由李晟領兵取荊襄,至於我嘛!」
但張筠也懂得放權不是讓權,讓權是一樣不留,全拋出去,而放權是有給有留,這個給和留之間的度,就讓由他張筠自己去把握了。
張筠不贊成五萬軍隊入城,他認為這有擴大事態的風險,而擴大事態,會不會把他張筠的利益也卷進去?
李慶安換了一身朝服,匆匆向王府前院走去,張筠也跟在後面,前院內,一名宦官在全副武裝的親兵們的注視下顯得有點心驚膽戰,這個旨意他不知該怎麼下,讓李慶安擺香案接旨,他不敢,可李慶安就這麼隨隨便便接過去,他又無法回去交代,使他為難之極。
「殿下,關於政事堂的安排,能不能和老臣先談一談?」
「我也不是那麼固執己見的人,該讓步時我會讓步。」
他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慢慢走到大唐地圖前,凝視著嶺南一帶,最後他徐徐道:「韋滔和盧奐雖然有勾結南唐的嫌疑,但畢竟是重臣,免除流放,改為貶黜吧!如果罪名確鑿,韋滔可為貶為恩州長史,盧奐貶為廉州太守。」
「是張相國……有急事要去見趙王殿下!」
雖然張筠知道李慶安會去和太后商量,但作為右相國,他還是想多少了解一下李慶安的想法。
李慶安的這個建議讓張筠暗www.hetubook.com.com暗心驚,獨孤長鳳出任轉運使兼河南道觀察使,這就意味著李慶安開始重用獨孤家族了。
片刻,當值校尉回來道:「相國馬車可以進去,但隨行人員請留在外面。」
「我的想法是依然沿用七相制,目前有三相,張右相、崔左相和刑部王尚書,按照一般慣例右相兼吏部尚書,左相兼兵部尚書,禮部尚書我考慮由兵部尚書顏真卿改任,戶部尚書由劉晏擔任,裴旻任吏部侍郎入相,另外還有一個工部尚書,我打算由郭子儀來擔任。」
李慶安暗暗嘆了口氣,看來太后也在給他施加壓力了,「臣遵旨!」
這又讓張筠鬆了口氣,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大事他也要確定下來,那就是政事堂的重新權力分配,現在政事堂就只有他和王縉,顏真卿雖是兵部尚書,卻沒有相權,沒有進政事堂,政事堂只有兩人,這樣肯定不行,剛才李慶安也說得很清楚,這樁案子將由政事堂來主導,言外之意就是說,要先組成新的政事堂,然後再審戚珣案。
李慶安笑道:「我暫時還不想干涉朝政,有你們在,我相信朝廷能夠平穩運轉。」
「大將軍幾乎一夜未睡,已經用過早飯。」
就像是一個江湖賣藝人,舞舞刀劍,博幾聲喝彩就行了,可賣藝人似乎亢奮過頭,舞起了長槍長棍,這可是會傷及到旁邊的圍觀者。
張筠看完賈崇瓘的信便道:「這是他們二者之間有默契了。」
李慶安笑了笑,「相國不是也一樣嗎?」
李慶安笑了笑,「我準備再下一次江南,視察漕運和江南稅賦。」
張筠聽李慶安將郭子儀也任命為相國,不由暗暗贊他手段高明,這樣一來,朝廷軍權盡在李慶安的掌握之中了。
就在這時,門口傳來了腳步聲,一名親兵稟報道:「大將軍,太后旨意到了。」
或許是張筠在這樁案子配合得非常默契的緣故,李慶安也不想隱瞞他,在張筠面前,他也沒必要過於謙虛。
張筠進來施了一禮,關切地問道:「聽說殿下一夜未眠?」
「那他們的家人呢,是否一起貶黜?」張筠又問道。
「不!不僅僅是我的意思。」
張筠吃了一驚,「殿下的意思是要正式進攻南唐了,對嗎?」
這在唐朝很正常,比如天寶元年的左相牛仙客,他原本是河西節度使,再比如安祿山,李隆基也曾經想讓他入朝為相,至於郭子儀本人,歷史上他功高至偉,被封為中書令。
「遵命!」親兵拿著金牌迅速去了。
很快,李慶安從內府走了出來,他見李慶安穿著正式的一品朝服出來,便高喊一聲,「太后旨意!」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