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借天改明

作者:叫天
借天改明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550章 科舉之補充

第550章 科舉之補充

溫體仁想到這裏,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如若按照中興侯所言實施的話,確實有不少好處。但之前研究所都歸研究院所管,而研究院又只是工部所屬。臣以為,應該從工部獨立出來為好。」
「臣想了個法子,就是把報紙充分利用起來……」
溫體仁聽了沒有馬上發表意見,只是想著鍾進衛話中的信息。
他想了一下,馬上對一邊的內侍吩咐道:「傳內閣首輔溫體仁覲見。」
科舉一事,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了各方面的厲害關係。不是有很大威望的皇帝,不是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是不能去動科舉制度的。
溫體仁也沒有異議,躬身附議。
因此崇禎皇帝聽了之後,就沒有覺得很突兀,感覺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想法。鍾進衛剛才所說,只是把之前的事情總結了一下,使之更加明確了而已。
關於這點,鍾進衛知道,崇禎皇帝也明白,他繼續問道:「鍾師傅,如何引導之?」
溫體仁看似大m•hetubook•com.com公無私地回答道:「陛下,正常科舉出身,可謂是天子門生,自當高人一等。而這研究員只是對科舉的一種補充,臣以為可以降一級,就由內閣來管轄即可。」
研究院這條線,原本朝廷只是給散官頭銜,說白了就只是一個榮譽而已。並不需要朝廷付出多少,因此沒有人太在意這個東西。
「加快推進成立兩京十三省的研究院進度,公布地方研究院和京師研究院的隸屬關係,地方研究員的選拔、升遷以及對應品級的規範。把研究院作為現有科舉制度的一種有力補充,強化其研究、發展科技之功能。如此一來,從大的層面來講,就形成了正常科舉出管理人才、各級研究院出研發人才的一種互為補充、互不衝突的機制,既不會影響原有科舉之途徑,又能讓更多的人才能夠為國效力,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他也不是猛然提出這麼一個設想,而是之前已經做hetubook.com.com了一部分。先成立了京師研究院,還出了一些成果,有了實際的示範效應后才藉著這次機會提了出來。
鍾進衛在邊上一聽,忍不住提醒道:「溫大人,以前討論說全民教育的時候,初議是要成立一個教育部,我記得你說也要由內閣來管。這麼多事情都由內閣來做,會不會事情太多會累壞了內閣輔臣?」
那麼有關研究院通過《明報》來引領大明讀書人中的風氣一事,在場的三個大佬都達成了一致。鍾進衛的腦中忽然閃現出一個成語,求同存異,這貌似也是後世處理一些事情常用的手段。
因為研究院出身的人,一個個富得流油;而那些科舉出身的人,要是富得流油的話,不是都察院找上門去請喝茶,就是廠衛找上門去請喝咖啡。
崇禎皇帝議完了這事後,就笑著對鍾進衛道:「鍾師傅,你不在京師的時候,又有一個好消息。」
他想到這裏,就對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說hetubook•com•com得是,臣無異議。」
鍾進衛這個設想,是開闢了一條新的出人頭地之路,也是古代社會所沒有走過的路。
崇禎皇帝一聽鍾進衛的話,馬上腦中就想起他所說報紙的輿論引導功能,當即會心地微笑了起來。
崇禎皇帝一聽,看看鍾進衛,接著問溫體仁道:「那溫卿的意思是?」
國企給研究院開出對應的俸祿,卻也能從中賺取到錢財,這讓朝中各級官員都是喜聞樂見的。
「臣正是這個意思。」鍾進衛微笑著奏道。
這麼一來,研究院就顯得重要起來了,各方人等顯然就會關注起來,爭奪其中的利益。
鍾進衛看到崇禎皇帝的表情變化,知道他想到了什麼,就說得更輕鬆了:「《明報》可以對大明所有人徵稿,各方各面的研究稿件都收,只要其說得有道理,是別人所沒有說過的內容,發明或者發現了什麼東西,就都可以刊登出來。只要其稿件被刊登出來,就可以得稿費,另外再給其在學業上https://m.hetubook.com.com加分,這樣名利都有,相信有不少人會參与進來的。」
崇禎皇帝一邊捋著自己額下的一點鬍子,一邊聽著兩位臣子的討論。他想了一會,就發表自己的看法道:「教育部之事太過遙遠,等以後再議。研究院之事,朕看可以先做起來,等規模大了之後再看看是否就歸內閣統轄,兩位愛卿看這樣可好?」
崇禎皇帝點點頭,「嗯」地一聲,繼續聽鍾進衛的講解。如果這樣的話,不但有利於研究院人員素質的提升,還剛好能解決目前生員中存在的風氣。
這個時候,內閣首輔溫體仁過來了,崇禎皇帝就讓鍾進衛把他的想法向溫體仁複述了一遍。
鍾進衛一想確實是,眼下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現在研究院的事情,也才有個頭。要在大明讀書人中推廣開研究的風氣,讓那些科舉無門的讀書人走上另外一條道路,還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鍾進衛一笑奏道:「陛下,各級研究院之人才基礎其實還是讀書人,只有在他們中和-圖-書間形成一種良好的研究風氣后,選拔的基礎才會更大,得到的人才也才會更好。」
不過現在按照中興侯所說,那麼以後這條路將會是大明科舉的一大補充,讀書人的另外一條出路。
「鍾師傅,此法甚妙,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么?」崇禎皇帝看著鍾進衛,臉上露出一絲期待。
雖然崇禎皇帝心底已是同意,但他還是要把溫體仁找來,再行商量后才能拍板。
如果換成年初時候的話,說不定崇禎皇帝就直接拍板決定了。現在的他,做事穩重了不少。
在場的三人,誰也沒有想到,在許多年之後,研究院的出身反而比科舉出身更為熱門,吸引了無數人走上了這條路。
溫體仁聽了就轉向鍾進衛,當即搖頭答道:「中興侯,當初教育部之議只是我們幾人私下討論而已。就當前的情況來看,要推行全面教育,也還得水泥修路普及之後。前期的事情可以由禮部來做,等真到了全面教育普及的那一天,再像研究院一樣進行升級為內閣管轄也不遲。」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