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穿越時代

作者:老老王
大穿越時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宋朝的仙人同志 第四十五章 可敦城

第二卷 宋朝的仙人同志

第四十五章 可敦城

——距離湊齊五萬獎勵點的「結束遊戲」總分,還差五千點……
——經過一番雞飛狗跳、鬧劇連連的交流之後,那些從會寧解救出來的契丹戰俘,總算是抬著天祚帝的冰棺走下了浮空城,將之前發生的一切奇異事件,都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們在可敦城的同胞……
作為一名敬鬼神而遠之的儒生,以及一位經歷過無數爭鬥的軍政強人,耶律大石對於修仙崇佛、寄命于鬼神之事從來都不太感冒。但如今正飄在頭頂上的那座色彩鮮艷的浮空城,眼前的這具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屍身,還有那些從會寧一路飛來的契丹同胞的描述,卻又實在容不得他胡亂否認。
如此懦弱無能的表現,讓舉國上下都掉了一地的下巴:這等懦夫到底是宋國秀才,還是契丹可汗?
宋軍在河北與河東的戰績,居然比之前的遼國還要慘淡,一年時間就幾乎葬送了全國兵馬。
按理來說,皇位傳給嫡孫也是很合情理的常事,當時遼朝舉國上下都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但問題是,那時的耶律延禧雖然已經二十多歲了,可他卻對治理國家毫無興趣,也沒有什麼才能。因為他從小就生活在寵愛里,隨心所欲,剛愎自用。等到登基后,更是只知道一年四季到處打獵,使得國事日漸廢弛。
契丹,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草原霸主,就只剩下了這麼一點殘燭餘燼。
——————————————————————————————————————
然而,當耶律大石好不容易逃出女真人的戰俘營,帶著一票兵馬突入草原,與耶律延禧會合的時候。這位天祚帝居然還要治他的謀逆篡位之罪!雖然通過一番交涉和威嚇,為了避免內訌,耶律延禧總算是勉強赦和*圖*書免了耶律大石,但卻又在條件完全不允許的情況下,不聽勸諫,對勢頭正盛的金人發起全面反撲……最終一敗塗地,賠上了契丹人在西北草原上的最後一點軍事資本,也讓自己成了俘虜。
此外,天祚皇帝的死亡,也給耶律大石的登基晉位掃清了障礙,至少不用再背上「篡逆」的污名了。
期間這天下的種種風雲變幻,讓他們這些苟延殘喘的契丹人看得目不暇接:
然後,當金軍在去年秋天第二次南下的時候,一直到冬天來臨,道路被大雪封鎖為止,可敦城的契丹人都以為宋國這一回即使勉強守住了國都汴梁,至少也要丟掉大半個中原了……誰知卻有個法力無邊的仙人橫空出世,不僅引來天火燒光了南征金軍,甚至還犁庭掃穴,端掉了女真人的老家,金國的都城會寧!
這座遼國的可敦城,最初是在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由皇太妃奏置,又名為鎮州——所謂可敦,就是唐代回紇語中的「皇后」之意。城內又分為南城和北城,呈日字形狀排列。當年遼聖宗遷渤海、女直、漢人配流之家六百余戶居於南城,基本上都是匠戶。北城則是遼朝轄下漠北各部族騎兵的氈帳所在。
耶律大石搖了搖頭,將各種紛至沓來的雜亂思緒趕出腦海,再次低下頭來,沉默地注視著天祚皇帝的遺容……一時之間,各種往昔生活的記憶,還有悲涼、感傷、慨嘆、悵惘等等的難以形容情緒混在一起,胡亂攪拌成一團漿糊,然後猛地湧上了耶律大石的心頭,哽咽在他的喉間,不知該如何才能排遣出去。
與此同時,王秋則站在日式浮空城的天守閣上,看著《穿越之書》顯示的字跡,一臉的若有所思。
「……傳令!全城https://www.hetubook.com•com慶賀,大排筵席,用最熱情的方式款待宋國來的尊貴客人!」
等到女真人起兵造反,掀起北地大亂之後,契丹朝廷上下雖然憂心忡忡,但也覺得在這一生死存亡的刺|激之下,耶律延禧總該振作起來了。可是所有人都萬萬沒想到,在國家處於危難之際,他竟然成了一個更加不堪的逃跑皇帝,僅僅是御駕親征失敗了一次,就再也沒有了直面金人兵鋒的膽量,一次又一次地丟下百官和大軍臨陣脫逃——從上京逃到中京,從中京逃到南京(燕京),又從南京逃到西京(大同),接下來甚至逃到漠北。就這樣一逃再逃,最後竟然逃得生死不明:國還沒亡呢,可滿朝文武竟然找不到皇帝了!
至此,大遼帝國這艘歷經二百年滄桑的大船,就此分崩離析、徹底沉沒。
——根據那位「護國真人」在言談之中透露出來的大宋朝廷的意思,宋人的戰略目標最多不過是奪取燕雲十六州,控制住中原花花世界的北方屏障而已。至於燕山以北的酷寒之地,與其便宜了仇敵女真人,還不如讓老鄰居契丹人回來繼續作伴……畢竟之前兩國議和了上百年,彼此都習慣了對方的存在……
從天空中俯瞰下去,遼代的可敦城建在一個山坡之上,城牆約有十米高,每一邊的長度都有六七百米,東面不遠處有一條冰封的大河蜿蜒北去,正是給城市提供水源的土拉河。
「……陛下啊陛下,這恐怕是我最後一次這樣叫你了。雖然你的所作所為,實在是愧對列祖列宗,愧對蒼天,愧對萬民,簡直不知道死後還有何臉面去見先祖,但我還是會以帝王之禮將你厚葬。只是眼下我契丹一族早已是人財兩缺,這陪葬品https://m•hetubook.com•com恐怕就置辦不起了,還請見諒。」
現在,諸位穿越者們唯一能指望的是,通過改變這支契丹遺民的歷史命運,能夠獲得多少獎勵點。
由於最初被設計為軍事要塞,所以全城佔地面積只有不到半平方公里。而且容納軍隊的北城基本沒有固定建築,就是一座純粹的帳篷城。只有在南城才有幾條街巷,建造了一些各色木質或夯土民居,開設了酒肆和店鋪,林林總總約有幾百戶漢人、渤海人和契丹人居住,總算是讓這裏稍稍有了點繁華氣象。
金兵的馬蹄僅用半年時間,就輕而易舉地踏過黃河,打到了那座繁華富麗甲天下的汴梁城下。
眼看著大遼二百多年的基業,就要這樣極度窩囊地毀於一旦,耶律大石不得不站了出來,聯合奚人首領蕭干、漢人丞相李處溫,代表遼國的各方殘餘勢力,一起擁戴皇叔耶律淳稱帝,在燕京建立臨時政權來領導抗戰。面對著宋軍和金軍的南北夾擊,他們這些契丹遺臣們苦苦掙扎了兩三年,最終還是兵敗覆亡了。
不過,前提是契丹人還有辦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回故土,從女真人手中收復自己的起源之地。
雖然可敦城的歷史已經稱得上悠久,但其格局並不算大,莫說是與汴梁和相州比較,即使是跟金國的會寧相比,也是遠遠不如,之前因為河道變動的緣故,這座城市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契丹人拋棄和荒廢。只是近幾十年裡才再一次被啟用起來,但也未能很好地修繕。所以儘管城牆很高,但也非常殘破,粗粗一看,便知道已經有很多年未曾修繕。有的地方甚至還出現了坍塌的缺口。
可是,無論多麼破敗、多麼貧窮,這都已經是如今大遼治下的最後一座城市了!
——無論https://m.hetubook.com.com從哪個角度來看,遼天祚帝耶律延禧都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當然,對於已經窮途末路的契丹一族來說,這依然是一份絕處逢生的大好機緣。
——這種驚天大逆轉的節奏,讓耶律大石在驟然聽聞此事的時候,差一點被驚掉了下巴。
所以,他只能一邊接受了這一震撼的事實,一邊惋惜這樣法力無邊的真仙為何沒能在遼國降生。
但是從整個市區面積上來說,恐怕還不如後世的一個居民小區,而人口和產業更是無法相比。
總之,在看了可敦城如此蕭條破敗的市容之後,王秋就對從這裏搞錢一事完全不抱什麼想法了。
而且,以這個時代漠北草原的可悲生產力水平,也實在是沒法支撐起更大規模的城市文明。
他屈指輕輕彈著冰棺,自言自語地低聲說道,「……但是,請陛下放心。被你敗壞的江山,將由我重新收拾;被你斷絕的國祚,將由我重新恢復;被你丟棄的都城,將由我重新奪回……您就安心地去吧!」
記得在燕京當官的時候,耶律大石就曾經勸諫過這位天祚皇帝,希望他不要再逃避自己的責任,集結國內剩餘的全部兵馬與金人決一死戰。即使兵敗亡國,也不能辱沒了契丹先人百戰得天下的赫赫威名。誰知這位皇帝嘴上答應得很好,一轉身就又偷偷地帶著一群妃子和衛隊不知跑到哪裡狩獵去了。
隔著厚厚的透明冰棺,看著遼天祚帝耶律延禧那栩栩如生的遺容,耶律大石的感受異常複雜。
從那以後,又過了兩三年時間。耶律大石領著契丹最後的孤軍,困守可敦城,冷眼旁觀這世間的紛爭。
——由於金國的崛起,斷絕了中原貨物的輸入,使得此地的商業也受到慘重打擊,變得異常蕭條。
——無論如何的昏庸懦hetubook.com.com弱,無論如何的眾叛親離,直到死去為止,眼前這人畢竟還是契丹一族的最高首領,半個天下數百個部族的統治者,以及他曾經全心全意侍奉的主君……
耶律延禧的父親是太子,本來是要繼位的。可惜的是,遼道宗耶律洪基上了奸臣的當,在耶律延禧出生不久之時,父母就都被遼道宗治罪殺掉了。遼道宗後來知道自己錯了,誤殺太子,深感內疚。於是就特別疼愛這個無父無母的孫子,想以此彌補自己的過錯,最終在臨死前留下遺囑,傳位給孫子耶律延禧。
雖然還有一班老臣在極力維護天祚帝的權威,努力維持契丹一族對北地的統治。可這位天祚帝搞得實在太不像樣,他整日遊獵,飲酒作樂,荒誕糊塗,不理朝政,到處闖禍。朝堂之上漸漸的亦是奸臣羅列。時人評價雲:「天祚皇帝,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遠近生靈,悉被苛政。」「遼天祚帝拒諫飾非,窮奢極欲,盤于游畋(打獵),信用讒諂,紀綱廢弛,人情怨怒,故金人乘其敝而攻之」。
天祚帝失蹤后,原本還在堅持的遼國大臣們也就此絕望,跑的跑,降的降,剩下的都是些無能之輩,匯聚在燕京城裡,群龍無首,一盤散沙,好像都在等待著樹倒猢猻散的那一刻。
可敦城,位於現代蒙古國鄂爾渾河上游土拉河畔、布爾根省哈達桑的東北部。
曾經攜手伐遼的宋金兩國,眨眼間卻成了不死不休的死敵。
低語到這裏之後,耶律大石最後看了一眼冰棺,便一掀大氅轉身離去,同時高聲對門外的侍衛吩咐說:
「……改變西遼建國之君『菊兒汗』耶律大石與契丹一族的命運,獲得1500獎勵點。」
但曾經雄霸北方的契丹一族,儘管已是窮途末路,卻還要為生存而苦苦掙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