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畫中王

作者:甘甜
畫中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948章 真正的氣數(2)

第948章 真正的氣數(2)

最著名的便是殷商末年到西周初年,那是氣象歷史顯示的第一次小冰河時期,這一次,北方乾旱長達幾十年,甚至好些顆粒無收,餓殍千里。飢餓的流民忍無可忍,鋌而走險,到處搶劫殺人,最後變成了史書上記載的「奴隸起義」——實際上則是長久的災荒導致了流民的亡命相搏,為的是一口口糧而已。
「微子派出的奴隸隊伍……全是他的家奴……他一共有五萬多家奴……」
竺可楨在書里講述,從能收集到的資料和史料來看,幾乎中國歷史上巨大的幾次動亂都和天災有關,也就是小冰河時期造成的。
「我後來分析了所有的史料,發現竺可楨先生記載的這幾次小冰河時期才是真正的『氣數』,一旦遭遇了這樣的氣數,無論你是什麼了不起的蓋世明君,你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除了亡國沒有任何的路可走了……」
區區三千奴隸便決定了戰鬥的結局和一個王朝的走向。
也就是說,歷次的小冰河時代都是發生在北方和和-圖-書西北,所以,只要遇上了,每個朝代就逃不過這場劫難。
「我研究了很久很久,卻一直不知道真正的氣數到底是什麼,直到我看了竺可楨的《中國氣象史》。原來,中國歷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都和小冰河時代有關……」
至於明朝末年就更是慘烈了,連年的大旱導致了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先後揭竿而起,再到清兵入關,人口已經從一億兩千人萬銳減到了五千萬。雲貴川尤其是四川等地,彼時全省人口已經只剩下幾萬了。
而彼時的周方國,恰好處於風調雨順的南方,躲過了這次冰河時期,所以順理成章成了大商的掘墓人。
也就是說,崇禎省吃儉用,夙興夜寐,可最後還是沒有能敵得過亡國的命運,最後,這哥們和商紂王差不多,乾脆將自己弔死在了皇城裡。
也就是說,牧野之戰前後,大商的人口已經餓死了八成了。
「事實上,小規模的乾旱五年之前就開始了,在大商的北方,許多地方已經和_圖_書出現了飢荒了,只因為南方和西方大規模的種植還能勉力維持。可是,再過兩年,包括朝歌在內,都會滴雨不下,而且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3年,直到3年之後才有零星小雨,可也不能解決問題,會20年後才會真正風調雨順……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天命,真正的氣數!」
難道真的是氣數已盡?
「那還有三千人是哪裡來的?」
就這麼簡單。
受德長嘆一聲,「到牧野之戰時,大商自己統治的範圍內,人口大概已經只剩下兩成了……」
「各種野史上說,商紂王擁有70萬奴隸大軍,事實上,當時整個大商的人口,還活著的可能就是70萬人左右,在牧野之戰決戰的雙方加起來,數量才七千多人,其中大商的軍隊2000多人,姬發的軍隊也是兩千多人……」
昔日的北方和西北,原本水草風貌,富饒美麗,但歷次小冰河時代之後,已經逐漸地成了風沙不毛之地,常年缺水,處於乾旱地帶,已經不易居了m.hetubook.com.com
而現在,二人一來到大商,面臨的正是小冰川時期的開端。
須知明朝末年的時候,從南美洲傳來的土豆、紅薯、玉米等高抗旱作物的種植已經十分普及,要是沒有這些救命糧,可以說,只怕還剩下不了五千萬人口。
這樣的朝歌,怎麼還可能有戰鬥力?
要說崇禎能力不行或者各方面都不行,那他的老祖先朱厚照、嘉靖等人就更不行了,可是,他們卻能維持那麼長久的統治,偏偏到了崇禎,一心想要做點什麼,卻什麼都不行了?
「竺可楨先生因為不了解大商的情況,所以,沒有明確記載大商時期餓死的人數……」
曾經發出這樣的哀嘆之人不止一個,還有明朝的崇禎。
但凡稍微了解一點點中國歷史的人都會知道,中國人只要有一口飯吃,就絕不會揭竿而起,必須是走投無路吃了上頓沒下頓或者上頓都沒有了,才會鋌而走險,拿一條命去搏一個未來,縱然死亡也就無所畏懼了。
古老中國無數的所謂出世m•hetubook.com.com高人故弄玄虛的解釋,不如竺可楨老先生的一句話。
崇禎也算是一個兢兢業業的皇帝了,據說他死後,清軍佔領北京之後,搜查出皇宮庫存的銀兩不過區區幾萬兩。
吳所謂驚呆了。
「那大商到底餓死了多少人?」
據說,東漢末年的時候,漢族人口還有六千多萬,可幾十年飢荒和大戰亂後到西晉統一時,只剩下七百七十萬人口。到五胡亂華之後,則驚人地銳減到了四百萬而已。
可歷代帝王因為根本不了解氣象學的原理,一直固執地以為這些地方有「王者之氣」,所以頑固地留在這裏,以至於他們的子孫後代每每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會發出「氣數已盡,天要亡我」的末世悲嘆。
盛唐風華,在國人眼裡那是永久的燦爛輝煌,可誰能想到,經過五代十國之後的晚唐大亂,到北宋統一初期,人口竟然從六千萬銳減到了區區兩千萬。
所謂氣數已盡,便是小冰河時代的到來。
成都在幾千年的每一個朝代中都是處於一線城市的地和-圖-書位,可到了張獻忠時期幾乎被殺絕了,成都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如此慘淡的歷史,全是因為了一句「氣數已盡」——也就是說,這幾次大動亂都是因為遭遇了小冰河時期,造成了連年乾旱,顆粒無收。
吳所謂張大嘴巴,可是,笑不出來。
而東漢末年、三國、西晉則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若是連這一點要求都滿足不了,那麼,誰也別想坐穩龍椅了。
他們要的不是什麼清正廉明的官員,也不是什麼不可一世的蓋世明君,他們要的只是一口飯——有一口飽飯。
可是,如果他們稍微懂一點氣象知識,了解一點這種「氣數」的原因,也許,他們就再也不會那麼熱衷於定都北方了。
中國的王朝,往往喜歡定都北方或者西北方,從殷都朝歌到西周的鎬京和洛邑都脫離不了河北、河南、西安一帶;而後來的東漢都城洛陽,唐朝都城長安以及明朝都城北京等等,統統都是在北方和西北打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