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1617

作者:淡墨青衫
大明1617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508章 論田

第508章 論田

山西和大同,額定的田畝很少,人口也不多,一年的賦稅額度是上交二百八十萬石,在北方各省里的繳納額度最高,而且這隻是黃榜,還有地方賦稅等著,就是所謂的苛捐雜稅。如果光是交黃榜,負擔還不算很重,再連同白榜,每個人都是艱難度日。
事實也是擺在黃玉成的眼前,和裕升的田種的極好,麥桿散發著青綠色的光澤,因為快收成了,也有些發黃,麥穗則是沉實飽滿,不少田畝里的麥桿都半彎著頭,是被沉重的麥穗給壓彎了桿身。
事實就擺在眼前,黃玉成也花了幾百兩銀子造了水車引水和打了好幾眼井,儘可能的多澆水,然而天時過於不好,有些水井打的不深,春天水位最低時引水有限,他的地收成最好的不過兩石多些,還是澆水較多的田畝,引水困難的旱田,也就是一石半左右。
黃玉成道:「若有差遣,晚生當然無不聽命而行。」
「和裕升的地……」黃玉成找來的老莊戶判斷道:「一畝最少四石,近水田可能有五石還多。」
孔敏行臉上是和藹的笑容,這一陣子他一直在田畝中來回奔走,對別的事幾乎絕少關心,和裕升主力的北上,張瀚的沒有消息和沒有會面,這些他都不怎麼放在心上,回到李庄,孔敏行就象是長久不見女色的登徒子,一下子就撲在了田畝之事上,他把妻兒安頓好之後就馬不停蹄,這一陣子一直在各處的莊園奔走,和裕升直接和間接控制的土地有十五六萬畝之多https://m.hetubook•com.com,足夠孔敏行忙活好一陣子了。
一群佃戶和村子里的莊戶人圍著他,各人都有些尷尬,不知道說什麼是好。
他是一個很倔強的人,不過也並不認死理,他心中只是奇怪,一樣引水,一樣精心侍弄田地,怎麼這地就種不過和裕升?
「學生敢問孔先生,不知何處可惜?」黃玉成想了再想,還是按下了臉面,向著孔敏行拱手行禮,搭話。
「是孔至之啊。」黃玉安一眼看過去,有一隊騎馬人被百姓們簇擁著過來,當中的人正是在李庄附近二百里內都赫赫有名的孔敏行。
「這一處地,可惜了。」
黃玉安倒是真的想找黃玉成借些糧食救急,眼下算是青黃不接的最後時光,黃玉安的地只有幾十畝,都租給了和裕升,收成不會少,只是這麼多年下來的飢荒不小,這個時候家裡頗有些接不上飯轍,不過聽了黃玉成的話后,黃玉安自然不好開口了。
和外行的瞎看不同,孔敏行看的是具體的東西,引水工程是否合理,灌溉的效率是否合格,行壟間距,病蟲害,各個地塊種子是否不同,最終是否能選育出良種,另外就是肥料的運用,滅蟲害的操作等等。
和裕升的地,水利工程好,就算是旱田也能保障最低程度的用水,除了用水,還有很多細節上的不同。
人群漸漸散開了些,也使孔敏行能夠在隨員的幫助下巡看各處的情形。
孔敏行猶豫一下,還和*圖*書是道:「近來我聽說巡按大人在彈劾張大人,你可知道?」
相比崇禎年間,此時的加賦程度還不是很高,地方官府的控制力還比較強,朝廷對九邊也較為重視,中樞還有財力,應該是不斷的調撥糧食到西北地方,穩住了大局,並沒有大的流民潮和民變發生。
黃玉成的堂弟,秀才黃玉安也從村裡過來,黃玉成見了他的模樣就是氣不打一處來。天熱了,也不戴帽子,也不束巾,就用一根帶子束髮,身上一襲竹布青袍已經被油污染的看不清顏色,再看鞋子居然還是趿在腳上,就這麼踢踢踏踏的走過來。
若是以前,黃玉成多半調頭就走,今天他有些迷茫,呆立在田頭,一時沒走。
同樣有名的還有張瀚的老丈人常進有,不過顯然孔敏行這個農業專家更受百姓擁戴。
黃玉成四周的人發出善意的訕笑聲,意思也是明顯,雖然黃秀才脾氣很倔,不過比起實際的本事來,還是差人家孔先生太遠了。
「哼。」黃玉成哼了一聲,說道:「要租不如直接賣了,我還是不信我就不成。」
黃玉成扭頭道:「不賣,我總不相信就種不過人家!」
「戚。」黃玉安道:「較這個勁做什麼,賣地之後有了銀子,到商會入個股,年年分紅拿銀子,不比種地輕省。再者現在也可以不賣,全租給和裕升也行啊。」
黃玉安呵呵一笑,說道:「兄長說的不錯,不過弟又不打算報國濟民,心胸狹小,不曾有什麼濟國利民的大hetubook.com.com抱負,談什麼中舉呢,難道就為了一口飯吃?那未免把聖人之說看的太小,把自己的時光也糟蹋了。再者說,我家人過的如何,又沒有找兄長借,何必說這些難聽的話呢。」
黃玉安一臉不以為然,黃玉成心頭火起,擺出長兄的架子訓道:「你一天到晚也做些正經名目的事,每天一家老小餓的飯也吃不上,還弄些篆刻書法充名士,這些風雅的事,待你中了舉人再說!」
不管看醫生,買棉花,換鐵器,都是要糧食,除了交稅,很少有人用現銀或銅錢交易,民間的交易九成都是用糧食,不管是正經糧食還是雜糧,不管是自己吃還是用來交換,或是上繳皇糧國稅,糧食都是最叫人心安的東西,有它,心裏就安穩,沒有它,可能就是家破人亡。
對眼前的莊戶人來說,說破嘴皮子也是不如眼見為實!
打從天啟二年春天過後,和裕升在大同乃至整個晉北都很少再買地,不過代之而起的是李遇春的建議:租地。
倒是真有不少人有這種想法,這年頭百姓供奉的神仙頗多,讀書人被視為星君下凡,當然越成功的讀書人就越被證實了肯定是天下星君下凡塵,象孔敏行這樣的舉人老爺,又是最擅長田畝之事,倒是真有不少在場的莊戶人希望他能去自己家地里走一圈,來年恐怕能風調雨順,大收特收。
「各人離遠些。」孔敏行的隨員下了馬牽著馬走,一邊走一邊擋著熱情的人群:「孔先生向來是當眾說話,也沒有什麼秘密,和圖書各人照著他吩咐做事就行,你們以為他真是神仙,往你家田頭一站就漲收成……少發這種清秋大夢了。」
黃玉成坐在田梗上,一臉頹唐。
黃玉成面色通紅,半晌過後,才下定決心一樣,向孔敏行道:「老先生,晚生想隨行左右,隨時聽從教誨。」
孔敏行有些意外,說道:「足下要知道,隨我一起行走,自然要幫著做事。」
四周響起驚嘆聲,不少還自己種地的莊戶人兩眼都有些發紅。
而幫著和裕升種地的人們,收成就是明顯不同。
「我們北方耕作,產量向來不如南方,以前是不如江南,現在也不如湖廣,再往南,更不如廣東,乃至安南。氣候和水源是很大原因,栽種的辦法不同也是很大原因。眼前這塊地,水是差不多了,然而分壟深耕,施肥,選育良種,明顯做的不好,看這些麥子,高矮不同,有一些出的好的,更多的是出的一般的,地塊不同,肥力不同,種苗不同,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差強人意。以前我常說,南方糧食收的多,是人家肯挑水下功夫,不曾說的,就是人家的栽種也更加得法……」
黃玉成面露不屑之色,說道:「晚生曾經邀學校的朋友一起上書,諸相公都畏縮不前,巡按彈劾諸事,晚生看來只有少數幾件可以當真,其餘諸事多是捕風捉影或是構陷詆毀,我大同出張大人這般人,豈是一個外來人能輕易誣陷的。」
在孔敏行的眼前,黃玉成的這些地塊,在引水灌溉上已經做的很不錯,不過細節不行,確實是和_圖_書可惜了。
糧食是重中之重,怎麼也不嫌多,可以用整塊租下來的方法在手中掌握更多的田畝,這種辦法動靜小,也不怎麼遭人忌恨,張瀚考慮過後也首肯了,近來不少田主都是把地全部租了出去,反正田骨還在,等於就租種田皮,而且這種整租還不必擔心時間久了,田皮被人多次轉租,最終被刁民強賴了去。
這時四周的人突然哄鬧起來,黃家兩兄弟都一腦門的官司,一時沒有理會,後來看看四周的人都擁向身後,黃玉安先站起來,黃玉成也跟著站起來。
正常年景,黃家的地平均能收三石,有一些不好的旱田也能收兩石,再種些小米,豌豆,大豆,高粱,一年兩季幾千石糧總是能收下來,以現在的畝產,麥子只有收不到五百石,雜糧也收不到多少,算算一千石的收成也未必有,而黃榜可免,白榜卻要看各家的實力和人脈,黃玉成的人脈普通,這兩年也是被迫上交不少白榜賦稅,隨便一算,種地的收成十分有限,竟然不夠開銷!
天啟二年,在整個北方,包括遼東在內都是遇到最嚴重的災害,一直到崇禎年間才又抵達一個新的高峰。
而有一些完全沒有引水工程的旱田,平均畝產肯定不到一石,近來有一不少從陝北逃難過來的人們,據他們說,那裡的畝產最慘的連種子糧也收不上來。
說起農事來,孔敏行確實是十分的內行,寥寥幾句話,就是折服了在場所有的人。
「大哥,下頭打算怎麼辦?」黃玉安笑嘻嘻的道:「是不是要賣田?」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