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崇禎八年

作者:我愛肥豬豬
崇禎八年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百八十二章 驛站

第三百八十二章 驛站

雖然當了十年的首輔,但自己在朝野中名聲並不怎麼好,指望別人罩著溫侃是不可能了,只有緊緊抱住皇帝的大腿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站在首輔這個高位的老溫清醒的認識到,若想要將朝廷的新政推廣到大明各地,驛站驛遞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且也是朝廷控制地方官府最為便捷和直接的通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拿朝廷的邸報傳遞來說吧,從京師將邸報傳遞到近在咫尺的宣化驛,單單這個,每月就需花費一兩銀子。
銀川驛馬夫李自成被下崗了,於是乎,李馬夫走投無路投奔了所謂的義軍,繼而「奮臂大呼,九州幅裂」。
崇禎三年,皇帝下達裁撤驛站的聖旨后,僅僅一年過後,太倉便節約了六十八萬兩銀子驛遞支出,那才是裁撤了三成的結果。
自太祖登基之日起,便將驛站的設立作為軍國機務最緊要事務之一,于全國水陸要衝之地開設了驛站,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將驛站開設到了大明全境,而各地驛站在軍事、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發揮了重大作用,成為了大明官方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
不管你願不願意,只https://m•hetubook•com•com要身在其中,也只能在這種大趨勢的推動下不由自主地被動前行。
在自身利益得到巨大實惠的刺|激,以及吏部、都察院、錦衣衛的嚴格監督下,大明官場上那種慵懶散的風氣得到了徹底改善。
驛遞的興衰是中央政權興衰的徵兆,此話確為至理。
「啟奏聖上,有感於朝廷新政實施以來,各地往來公文愈加頻繁、各地官員調動升遷頻仍、新科進士、國子監舉子即將赴任之情勢,臣建議于京師復設會同館,並於四方復開水馬驛,以便於公文傳送、遞送使客、官員卸任上任、轉運軍需、大明各業界人士傳遞信件物品等等事項。現今大明境內匪患大部消除,四境之內來往商賈行人數量劇增,朝廷應當為其提供適合之食宿之地,免其風餐露宿之苦,故此方有臣之所議!」
原因很簡單。
儘管有相當大一部分官吏對此極度不適應,並且暗地裡怨聲載道,但一種強大的趨勢一旦形成,就絕不會輕易的發生反轉。
尤其是各衙門中具體辦差的中下級官員及不入流的書辦吏目,生m.hetubook.com.com活狀況突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多數人由生活窘困變成了富裕的中產階級,這種做夢也想不到的改變激發了絕大多數人的工作熱情和態度。
但朱由檢知道,就算花費再多,驛站也必須存在。
溫體仁的提議非常合情合理,甚至可以說實屬老成謀國之言。
而且內閣已經行文宣示各地官府,只要各地上呈公文言是獲朝廷批複回應者,無論涉及人財物哪一面,待所報之事完結之後,必須以詳細的公文向朝廷報結,將事情的處置過程與結果做出全面的說明,這些來往公文函件將全部存檔以備查用。
可想而知,若是將邸報傳遞至數千里之外的地方,需要花費多少銀錢。
而邸報傳抄發送只是驛站所負擔的事物中最為簡單的一項。
「溫卿有言儘管奏來!內閣施政新風令朕激賞不已,此等一切卿當居首功!」
他心裏清楚,等再過幾年自己致仕后,次子的前程就全指望皇帝了。
一個字:銀子。
朱由檢笑著誇獎了這位老臣一句。
所謂的水馬驛指的便是水路和陸路交通上的驛站,其中主要以陸路為主。
所以,在參和*圖*書考皇帝施行的京師衙門新政的基礎上,老溫搶先順勢將加強版的新政推了出來。
他當然知道皇帝有銳意圖新的心思,現在的一切都是拿著眼皮底下的衙門當實驗,在總結得失之後,將來肯定要全面推行。
朱由檢當然知道驛遞的重要性了,驛路通,國家強;驛路滯,國家衰。
因為在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過程中,驛站驛遞發揮著舉足輕重地重要作用,也可以說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存在。
在交通極度不便的當今,驛遞太費錢了。
而朝廷在收到地方奏報后,會暗中派出御史、錦衣衛查驗地方官府所報情治是否存在隱瞞實情的情形存在,一旦發現有欺上瞞下之舉,涉事主官一律就地罷職,若其中有徇私枉法者,將由錦衣衛押送入京,交由三法司會審定罪。
一股以上帶下、以點帶面、監管到位、處置嚴厲的官場新風氣,正逐漸在大明各地官府中開始形成和蔓延。
為什麼驛遞的興衰會如此準確且敏感的反應王朝的興衰呢?
驛站自古以來便為歷朝歷代帝王所重視,一個新的王朝建立后,往往不遺餘力慶祝大量人財物力開闢和整飭驛站,用以保障朝廷https://m.hetubook.com.com政令的暢通,以及地方事務能準確及時的傳遞到中央。
歷史上的大明就是嘴典型的例子。
歷史上的崇禎三年,這具身體的本主下令裁撤全國三成以上的驛站,這才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橫空出世。
朱由檢自然懂得這個道理,他甚至知道,很多處於要害位置的驛站中,有些驛卒本身就是錦衣衛的密探,這些便裝密探會將很多重要的情報匯總後上報到京師,以卑微的身份為這個國家貢獻著一己之力。
溫體仁為了給溫侃打開晉陞通道,現在也是無所顧忌了。
「有關戰備及台灣事宜就議到此處,內閣、吏部、兵部、戶部、工部等相關有司,要根據實際抓緊制訂相應措施,凡事涉部務者須於十日之內拿出方略,之後儘快部署到位。都察院要加強此二事之監管,要遣專人進駐有司負責督辦,但有發現推諉懈怠者,即刻從速糾劾!」
不出所料,自己的這個舉措得到了皇帝最大程度上的認可,現在要是論起群臣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溫體仁自信,自己絕對是穩穩的排在了前三名之內。
說話的是首輔溫體仁。
「啟奏聖上,臣有事要言!」
在高額收入與和圖書丟官去職的雙重作用下,大明的吏治正在慢慢向著好的一面扭轉。
其實自漲薪的新政實施以來,京師各個衙門的辦事效率已經與從前有了天壤之別。
一說起驛站,朱由檢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李自成。
三個字:很多銀子。
內閣新政其實就是由溫體仁提出並主導展開的。
在講究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過去,當別人給了你巨大的好處,而你卻沒有做出相應回報的行為是被世人所鄙夷的,就算其家裡人也不會對此表示寬容和理解。
當然了,現在的李馬夫正如喪家之犬般馳與塞外,正在和蒙古同胞「打」成一片,再無機會顛覆大明江山了。
眾臣起身施禮接旨。
對於這種有可能會得罪很多人的新舉措,王應熊與張至發採取了不支持不參与的態度,而溫體仁的施政方案則是得到了朱由檢的強力支持。
朱由檢頭一次給出了時間表的概念,目的就是以嚴格規範的制度來提高大明官吏的辦事效率。
有此可見,驛遞的每年的費用到底有多少。
在過去的歷史中,每當一個國家政權無力支撐驛遞的存在時,就說明這個王朝財力已近枯竭,離崩塌之日已經不遠。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