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作者:安溪柚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第三代數字預安裝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第三代數字預安裝

可在專業的海軍航空兵裝備方面卻還是空白,這也是沒辦法,長久以來海軍航空兵基本上就是空軍部隊的一支補充力量,為了節省開支,所使用的機型也都是空軍現役的主戰裝備。
那為什麼海軍的這位首長怎麼跟個熱血青年一樣,敢當著庄建業的面兒打包票?
庄建業那是何等伶俐的人,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竅,連忙附和道:「這件事兒我們中國騰飛不是沒想過,也願意為海軍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只可惜我們人微言輕……所以……」
當然,海軍不是沒想過中國騰飛,畢竟其前身永宏廠以前就是艦載機研製的專業戶,中國騰飛這麼多年也一直標榜著自己是艦載機項目的繼承者。
……
這對一支獨立性很強的軍種來說的確是很憋屈。
以至於庄建業都有些恍惚,海軍的領導層都這麼莽~~的嗎?
結果這次來到中國騰飛艦載機項目小組后卻發現,偌大的永宏廠已經成為中國騰飛艦載機的艦載機研發中心,規模之大完全可以接得住海軍下一階段航空裝備發展特殊需求,既然如此,哪還等什麼,趕緊收編了再說,不然哪天被空軍等其他軍兵種瞧和*圖*書上了那可就真真後悔都來不及。
自己不過是例行的訴訴苦,裝裝可憐,努力扮演好想要奶奶吃的那個會哭的孩子,結果……海軍的這位首長居然真的上頭了?
就這樣,一行人會很快就來到一處建筑前,眾人下車后便在庄建業的引領下進入其中,順著然後穿過幾個門廊,來到一個類似生產車間的試驗室內,旋即指著不遠處的一台1.8米高,3米寬的設備說道:「那就是我們最新的ZBDL-567型35噸振動試驗台,它是有採用電機驅動……」
空軍才是恰飯的證道,海軍這邊不過是競爭空軍主力戰機受挫,無奈找補的填頭兒,東北航空工業集團未來還是要在空軍哪裡證道成神的,怎麼可能為了幾棵樹木,放棄一片大好森林?
這種傷害性不高,侮辱性卻極強的婉拒對海軍的打擊可想而知。
平白無故得罪人不說,也沒那個必要讓自家背個包袱。
正因為如此,這位海軍領導乾脆莽這麼一下,先把地盤兒劃了再說,畢竟車內的幾位中評專家組的專家很大一部分都是空軍那邊的人,不先下手為強還等什麼!
這也和圖書就罷了,關鍵這不到一百架的盤子還得幾家分;反觀空軍,光固定翼戰機動輒幾百架、幾百架的要,那才是土豪中的土豪。
畢竟海軍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方方面面的持續投入方能實現這個目標。
這也是為什麼海軍先前看好東北航空工業集團,想讓這家老牌航空企業跟著海軍混,卻被東北航空工業集團婉拒的原因所在。
正因為如此,海軍方面希望的不是一時的支持,而是想把現有的支持常態化、制度化的同時,打造一套獨屬於海軍的軍事裝備研發體系,以此才能更有針對性的適應海軍未來的作戰需求。
問題是現階段國內沒有一家航空生產(研發)實體是專門以海軍航空兵為主要方向的,之所以如此,原因也不複雜,海軍撐破天能裝備多少艦載機?
瓦良格號航母便是最有力的證明。
要知道總部出台的最新海軍發展綱要中只說爭取在21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擁有兩艘航空母艦。
「這事兒你小庄就把心放到肚子里,政策上的事兒交給我們海軍,你們就只管安心把艦載機搞好就行!」沒等庄建業把話說完,海軍的那位首和_圖_書長大手一揮,豪氣干雲的表態:「要是沒有這麼一份豁出去的決心,如何發展好海軍!」
可擁有航母之後的海軍航空兵所需要的裝備可就跟空軍的陸基飛機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在沿用空軍的那一套標準將會極大影響未來海軍艦載航空兵的作戰能力。
艦船、導彈、魚雷甚至是海軍陸戰隊的裝甲戰鬥車輛都還好說,這麼多年的發展,海軍多少積累些家底兒。
問題是中國騰飛艦載機的研發主體一直是以艦載機項目小組示人,且永宏廠總部和老廠區自從兼并改制后也甚少接待外人,以至於不少人都以為中國騰飛是藉著永宏廠位於星洲市中心的有利條件待價而沽,準備合適的時機出售大片地皮狂賺一筆呢。
等到跨進新世紀,隨著對外貿易的持續攀升,對海上貿易線的保護促使上級開始重新審視海軍的定位,開始有計劃的將建設重點向海軍傾斜。
既然如此,有什麼好爭的?
抱著這個心態,專家們更多的是以看戲的心思欣賞兩人的問答,即便吃驚也是吃驚這兩人真能演而已。
庄建業尋聲看去,剛想解釋,就見那位專家組領導忽然雙眼忽的一睜,看著一位技術hetubook.com.com人員雙手隨意的擺弄著畫面上顏色各異的電線管路,驟然失聲道:「是第三代數字預安裝……沒錯,就是第三代數字預安裝……天啊,我究竟是不是在做夢,居然是第三代數字預安裝……」
原因很簡單,海軍是想藉著這個機會提升自己在部隊中的地位,從而爭取更多的經費。
不過海軍方面還是覺得上級的支持力度還是不夠,之所以有如此感受主要是因為過去這些年,海軍的欠賬太多,而想要短時間內建設一支高水平、高質量的現代化海軍同樣是不可能。
「小庄,你等一下!」就在庄建業準備介紹ZBDL-567型35噸振動試驗台時,那位醫生文職軍裝的專家組領導忽然指著不遠處的一塊屏幕開口問道:「那是什麼?」
就算兩艘航空母艦都是瓦良格號那種級別的,固定翼加直升機滿打滿算也不到一百架。
但心裏卻並沒有覺得如何,很明顯海軍這是飢不擇食了嗎,只看到規模和人員就開始搶地盤,殊不知航空研究所關鍵在於設備、經驗、技術和積累,當然還有更關鍵的總師,畢竟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沒有帶頭人一切都枉然。
兩人這麼一唱一和,和_圖_書就差把艦載機項目小組貼上海軍艦載機研究所的名頭了,看得車裡的一眾專家是咋舌不已。
沒有航母的年代里,靠著陸基機場起飛的海軍航空兵倒也能湊合,畢竟自身情況與空軍沒多大區別,哪怕是戰術戰法,操作規劃都是照搬空軍的操作手冊和訓練大綱。
中國騰飛或許在艦載機上有些建樹,可這個項目小組組建時間還是太短,就算按照中國騰飛的說法已經有20年的歷史,相比西南所、東北所這些個老牌研究所還是顯得底蘊不足。
聽了那位海軍首長的話,別說是車內其他人了,就是庄建業這個始作俑者都有些驚訝。
可轉念一想,卻又否定了自己這個不切實際的結論,都是首長級別的人物,怎麼可能跟愣頭青一樣莽過來?估計軍旅生涯還不到一半兒就黯然退場了。
正如海軍的這位首長所說,這麼多年海軍的確很憋屈,由於國力、技術、戰略等諸多因素,海軍長期以來就只能靠著幾艘老式驅逐艦和護衛艦撐門面,以至於在軍事行動中只能給陸軍打打下手,根本無力遂行單獨作戰任務。
如此情況下,海軍方面覺得中國騰飛很難撐起海軍那顆燎原的雄心,也就沒上杆子過去。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