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貪狼星

作者:三悔人生
大明貪狼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番外 二 黃沙掩千古,功過後人說

番外

二 黃沙掩千古,功過後人說

「起立!」
「但對於阿拉伯、由肽和白種人這些人種來說,明高宗就是殺人無數的惡魔了。」
「不過這也正常,畢竟現在歐洲地區雖然仍有超過百萬的白人生活,但他們卻是被咱們種花家的文化給同化了的,因為以當時明高宗的政策,不是漢人還敢出來招搖過市的話,那絕對是要被殺的。」
永樂七年。
「築京觀,而且還是築了一個由二十萬人的屍骨做基礎的京觀,這在當時極大地衝擊了人們的觀念。」
「永樂七年,受北元餘孽的影響,我們中原的邊境屢次被衝擊,在永樂七年更是有了大將丘福等一公四侯出征塞外但卻戰死沙場的敗績。」
學生們最期待的聲音響起,老教師有些遺憾地轉過頭,看了看黑板上寥寥無幾的字,最終還是收起書本,看著學生們說道。
燕京,某著名中學的課堂上。
畢竟,他們是學生,而且只是中學生,他們來到學校就是為了學習知識的,倘若他們什麼都會,那又何必來學校呢?
「但是呢,好巧不巧,這帖木兒死在了1405年,這時候正是明朝的永樂三年。」
「其功也卓,這個不用多說,意思是他的功勞很大。」
「當然了,這隻是我們的推測,對於明高宗跨越如此遠的距離出征中亞和歐洲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要知道,當時的明朝以儒家治國,奉行的是程朱理學,更是號稱以仁孝治國。」
「春秋時,公羊曰:『九世之讎猶可報乎?』孔子曰:『王道復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猶可報也!』」
「對於公羊學,大家最熟悉的可能還是那句『九世之讎猶可報乎https://www.hetubook.com.com?』」
「為什麼呢?因為明高宗所做的一切對於我們來說是功,是保證自那之後種花家的穩定,使種花家不再擔心外部來犯之敵。」
「所以說,明高宗,天明皇帝朱瞻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但是和第一任上帝之鞭一樣,成吉思汗也未能達成完全進佔歐洲的偉業,最終,成吉思汗征伐歐洲的腳步停留在了黑海一帶。」
「這就相當於什麼呢?這麼說吧,辜先生曾經說過,咱們種花人骨子裡有一種十分獨特的品質,這種品質就是溫良。」
「比如說,在明高宗之前,歐洲先後將兩個人稱呼為上帝之鞭,第一個被歐洲人稱呼為上帝之鞭的是歐亞大陸的匈人領袖阿提拉。」
「原因呢,是因為明高宗的思想比較排外,這一點從他極力推崇公羊學就能看出來一點,因為公羊學的主題思想就是大一統和大復讎。」
「不過,還沒等帖木兒出發征討他眼中的『契丹國的野豬皇帝』,他就駕崩了,最終這事兒就不了了之了。」
講台下,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老教師的聲音拉長,語氣中也帶上了幾分期待感。
「在阿提拉之後,被歐洲人稱之為第二個上帝之鞭的就是成吉思汗。」
「而在這個過程中,明高宗朱瞻壑也得知了『契丹國的野豬皇帝』這個稱呼,以及帖木兒意欲東征明朝的野心。」
「不知道沒關係,不要氣餒,我們一點一點來分析。」
原因就是歷史上對這位明高宗的評價實在是太過多樣化。
「這孝,自然是孝順、孝道的孝,而這仁,https://m•hetubook.com.com自然是仁慈、仁德的仁了。」
「當然了,事實上歷史上能夠做到明高宗這種地步的人也是少之又少,畢竟他所留下的事迹可不僅僅只是那些不好的,更有其他皇帝究其一生也達不到的高度。」
「還有人說,明高宗就是一個喜歡打仗的人,因為在他西征之前就已經先後親自率兵征討並且滅掉了倭國、大越國、暹羅、南掌和德里蘇丹等國。」
「很多人都不知道,帖木兒帝國曾經想要東征明朝,那時候帖木兒帝國的國王對明朝皇帝的稱呼是『契丹國的野豬皇帝』,這顯然是一個蔑稱。」
「對於明高宗,我們都知道歷史對於他的記載除了出生在燕京之外,然後就是永樂七年,這期間幾乎沒有任何記載。」
「大家都知道,明朝是以儒家治國,當時奉行的是程朱理學,號稱是以人為本,以仁孝治國。」
老教師說著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下了四個大字。
「在這兩人之後,就是咱們這堂課所講述的明高宗了。」
叮鈴鈴~
「明高宗的所作所為,相當於是顛覆了人們對種花人的這種看法。」
「成吉思汗大家都知道,咱們在學明史之前就是學的元史,成吉思汗全名為孛兒只斤·鐵木真,而他之所以被稱之為上帝之鞭,自然因為對歐洲的進攻。」
「在誰都信不過的情況下,明太宗朱棣就決定要御駕親征,而我們所談論的主角,也就是明高宗朱瞻壑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嶄露頭角的。」
「所以,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明高宗天明皇帝朱瞻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後來,明高宗朱瞻壑在還是漢王m.hetubook.com.com世子的時候,把人安插在了明朝的市舶司中,最終通過鄭和下西洋,抵達了中亞地區,再通過中亞地區抵達中美洲。」
「有人說他是因為知道了帖木兒對明朝的蔑視,也有人說是因為要給他麾下的三員大將報仇,因為錢勇、簡笑和祝三鳳這三個人是當時二百人中僅存的三個人,而且還在中亞地區遭受過非人的對待和屈辱。」
「在這樣的情況下呢,當時在位的明太宗朱棣肯定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明朝接下來的動作自然是北伐。」
一個能在花甲之年仍舊活躍在教書育人第一線的老師無疑是值得人們尊敬的,但此時此刻,卻並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
至於壞的評價……基本上就差把明高宗說成是一個嗜血的戰爭販子和殺人狂魔了。
打開帶來的杯子喝了口水,老教師再次開口。
「阿提拉的一生,足以稱之為傳奇。」
……
「那為什麼說公羊學呢?公羊學又和明高宗的西征有什麼關係呢?這裏面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國家了,這個國家名為帖木兒帝國。」
「想想看,一個本就極力推崇公羊學大復讎思想的人,再加上得知了在遙遠的中亞還有對明朝虎視眈眈的敵人,明高宗能忍受得了嗎?」
「大一統,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那什麼是大復讎呢?」
「這件事情是……」
「之前,有人用『其功也卓,其過也彰,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來評價隋煬帝,但我個人不是很認同,我認為這句話用來評價明高宗才是最合適的。」
「至於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無從得知,因為就現有的史籍上沒有發現相關的記載,在中亞和圖書和歐洲地區的原住民中也沒有相關的消息。」
「其過也彰,這裏的彰不是彰顯、表彰的意思,而是顯現的意思,意思是他的過失也顯現在人們的面前。」
學生的想法都比較單純,他們沒有經歷過複雜的社會,想法通常只是基於問題而產生,但即便如此,這個問題他們也不好回答。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咱們分析一下。」
「沒錯,築京觀!」老教師轉身在黑板上奮筆疾書,寫下了京觀兩個字。
講台上,一個鬢生白髮的歷史老師看著下面的學生們。
「顯然是不能的。」
好的評價,不說直接把明高宗吹上了天,但也相差無幾了。
「老師再見……」
「最後的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意思就是雖然有罪過,但也只是在眼前,而其功勞是一直延續下來的。」
「築京觀!」
「畢竟,開疆拓土,當屬明高宗為歷史第一人,成吉思汗都只能望其項背。」
「阿提拉是弒兄上位,在他的領導下,匈人不斷地擴張,最終兵臨波河,直指西羅馬帝國的都城拉文納。」
「這句話是出自《公羊傳·庄公四年》,但實際上這句話只是前半段,不過後半段不在《公羊傳·庄公四年》這本書上,而是孔子所說。」
「總結起來呢,明高宗就是一個功勞卓著,也有過失,但都是眼前的過失,他的功勞是一直延續下來的,直到現在。」
「但是呢,明朝的將領在洪武年間就殺的殺,退的退,到了永樂年間,老牌武將就剩下了一個張輔,但當時張輔還在雲南,平安南大越國陳季擴之亂。」
一節平平無奇的歷史課,但卻顯得那麼的不平凡,只因為這節課講的是種花家歷hetubook•com•com史上的一位特殊的皇帝。
「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咱們種花家第一次跨越亞歐大陸的遠洋,最終取回了紅薯、土豆、玉米和橡膠樹等作物的種子。」
見台下鴉雀無聲,講台上的老師有些失望,但卻也沒有氣餒。
「我個人認為,隋煬帝是配不上這個評價的,相較之下,明高宗才最貼合『其功也卓,其過也彰』的說法,同時他所做下的功績用『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來形容才是最合適的。」
「事實上,明高宗雖然被稱為第三任上帝之鞭,也是最成功的上帝之鞭,但實際上明高宗卻從未有過上帝之鞭這個名號。」
「但是呢,明高宗卻在這次的北伐之戰中做出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想不到,也是違背整個時代的事情。」
……
說到這裏的時候,老教師的精神明顯不如最開始的時候了,畢竟年紀也大了,再加上說了這麼多了。
「下課。」
畢竟,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能有如此戰功,名下掛著如此之多亡魂的皇帝,僅此一個。
「然而,匈人帝國雖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最終也只是止步于波河,未能再向西挺進。」
「當時明朝的寶船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船隻,明朝的造船技術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但即便如此,二百人……或者應該說是一百九十五人,即便是取得了明朝市舶司先進的造船技術,但跨越大陸板塊的航行,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迹。」
「明高宗雖然征服了歐亞大陸,但卻並未銷毀其他民族所留下來的文化典籍,所以我們能從歐洲歷史上得出一些我們種花家歷史上看不到的東西。」
說到這裏,老教師再次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詞,共計六個字。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