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作者:caler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只是,濟爾哈朗並不認同豪格的意見:「第一,根據尚善、岳樂的報告,南朝在夾河以西,是活躍著一支或多支騎兵的,六萬蒙古兵固然看起來勢不可擋,但是不是真能打過南朝的騎兵還是疑問!就算打贏了,也一定會損失慘重,讓蒙古人對於繼續南下產生畏懼的。」
豪格不滿道:「鄭親王,別把南朝兵馬說的太過強大了,他們裝備的旋膛銃,我們現在也有,他們裝備的紅衣大炮,我們也有不下二百門,如何說,就一定擋不住對方的進攻了。」
所以,為了決戰的需要,突前的明軍武功、武驤、府軍三師在推進至滹沱河一線后,就暫時停止了腳步,以等待羽林、金吾、騰驤等後續部隊的抵達;而朱由崧也得以趁此機會,拋下行動緩慢的王應熊、錢謙益等人,疾馬從後方趕上,並於弘光四年十月二十二日下午,得到騰驤師後衛部隊的接應,進而於當天晚上,抵達了武邑。
對於,多爾袞的擔心,早有和*圖*書考量的濟爾哈朗回復道:「那南朝不來,我們攻過去,逼他們決戰……」
「第二,眼下滹沱河已經冰封,一旦雙方在此展開對峙,很難保證,南朝兵馬不會主動搶攻。」濟爾哈朗顯然想到了自己在衛河邊的失敗,所以心有餘悸道。「一旦明軍強攻,單憑十萬大清兵,只怕未必能擋得住南朝鋒頭啊!」
多爾袞靜靜聽著,然後在濟爾哈朗的話告一段落後,聞訊道:「如果不從冀州-新河一線實施穿插迂迴,而是將蒙古兵投入運河以東戰場呢?能不能一舉掃蕩滄南、濟北呢?」
但由於孔有德部剩餘的8000兵馬和另外5000蒙古兵——原來是1萬蒙古兵,但後來根據濟爾哈朗的命令,孔有德交出了其中的5000人——被風起雲湧的京東農民起義給牽制在了三河、香河、寶坻、武清、永清、東安等地,且愛新覺羅·岳樂、愛新覺羅·尚善、愛新覺羅·杜蘭三部名下近萬清蒙和圖書部隊要麼覆滅、要麼重創、要麼被牽制在某個方向,沒辦法趕回來匯合,所以,清軍總兵力實際要比努賽的供述要少了一些。
明軍京營各部在北上的途中,因為兵站設置等原因,一路上都在瘦身,因此得到清軍探馬報告的豪格並不以為,明軍京營能在以一打二的情況下,輕鬆擊敗了清軍主力。
這下連豪格都出言反對了:「運河以東的明軍數量的確較運河以西的為少,且甚少有裝備旋膛銃的兵馬,六萬蒙古兵殺過去,別說縱橫滄南濟北了,奪取整個山東,兵臨黃河岸邊都不在話下;但問題是,山東對於南朝來說只是一路偏師,哪怕再次丟了,也影響不了南朝主力在運河以西的推進,端的是無用。」
會商一開始,豪格便出了自己的主張,但從其對麾下兵馬的運用來看,依舊是原來驅使蒙古兵南下劫掠的那一套東西;當然,如果好用,戲法陳舊一點也是無傷大雅的。
此時,河間一線的清蒙hetubook•com.com聯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了3(濟爾哈朗集團)+1(勒克德渾集團)+2(豪格集團)+0.5(孔有德集團)+1(北京派遣的後續援兵)+2.5(多爾袞集團)+5萬(各部入關之漠南蒙古兵)=14.5萬人,稍後清軍還有5千兵馬及近萬蒙古兵會押著糧草抵達,屆時,清蒙聯軍的總兵力將達到16萬人的空前規模。
濟爾哈朗補充道:「目前讓杜蘭率部牽制就可以了,頂多到時候再調用孔有德部前往迎戰;可真要讓六萬蒙古兵順著河東南下,那真正叫為人作嫁了。」
正是因為兵力比預期的少了又少,所以,憂心忡忡的多爾袞一到河間,便與濟爾哈朗、豪格等人會商,以確定接下來這場決戰改怎麼進行。
在朱由崧及羽林等師奮力北上的時候,清軍方面也沒閑著,這不,多爾袞率著2.5萬清軍和3萬多蒙古部迤邐南下,頂著風雪,於十月二十二日,抵達了河間城。
濟爾哈朗搖和_圖_書頭道:「南朝什麼兵法上不是說了嘛,要料敵從寬;對了,還有一句是,獅子搏兔亦要用全力,所以,本王不贊成,讓六萬蒙古兵遊離戰場之外的決定。」
濟爾哈朗說的不錯,由於岳樂的失敗,虎賁師偵察到當面已經沒有大股清軍存在,所以該師主力已經移動到了大陸澤的北部地帶,與燕山師實現了匯合,進而在夾河以北形成了一直4500人左右的騎兵/騎馬步兵集群,一旦清軍驅使6萬蒙古騎兵自冀州、新河一線實施迂迴的話,必然會撞上這支部隊的,屆時,一場空前的大戰勢不可免,即便蒙古騎兵利用人數優勢獲得最終勝利,但也一定會付出令人瞠目結舌的慘重代價的。
「如果,不派兵馬迂迴,萬一明軍在滹沱河以南按兵不動怎麼辦?」多爾袞提出了自己的擔心。「一旦陷入僵持,朝廷可沒有財力物力拖延下去。」
是的,由於濟爾哈朗及山東方面的失敗,目前清軍的糧食是沒辦法在保證北京城內旗民生活m.hetubook.com.com的同時,維繫前線十幾萬大軍的需要的,一旦進入消耗戰,清軍就會被拖垮。
多爾袞皺起了眉頭,西線實施迂迴,濟爾哈朗是極力反對的,東線進行迂迴,不但濟爾哈朗反對,豪格也反對,這就有些難辦了,難不成只能選擇在河間府展開大決戰嗎?
「本王的意見是,以大清兵十萬人,南下於滹沱河拒敵,與南朝兵馬在滹沱河形成對峙,以牽制南朝主力,而其餘六萬蒙古騎兵,則沿饒陽、深州、束鹿方向實施大迂迴,然後經由冀州、新河之間,沖入畿南,在南朝兵馬後方攪個天翻地覆,進而切斷南朝的糧道,將南朝兵馬圍殲在滹沱河以南、洚河(清涼河)以北的區域內。」
愛新覺羅·努賽雖然受不了明軍的拷打,將所知道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吐了出來,但一方面他知道的機密並不是很多很全面,另一方面,努賽也不知道自己離開濟爾哈朗營地后,清軍陣營的變化,所以,對於明軍來說,努賽的話只能是參考,不能全盤相信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