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作者:caler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有意取消丁稅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有意取消丁稅

王應熊隨即解釋道:「首先,取消丁稅後,各地官府修河堤、補驛道就沒有人力可用了,若是官府出銀募役,那地方開銷就會暴增,進而入不敷出,一旦地方財政瓦解,中樞也將深蒙其害的;」
朱由崧傳王、張兩人來,倒也不純為了太僕寺馬政系統的事情,所以,他首先對二人言道:「眼下朝廷用度緊張,遼餉、練餉短期內也是裁撤不了的,所以,朕有意將遼餉、練餉與正賦歸併,以為日後新的基準稅率,但如此一來苦我大明百姓甚多,故朕有意從其他地方找補,以略舒民怨、避免流寇再起。」
朱由崧仔細說明道:「所謂壯士十年歸,所以服兵役者十八入營、二十八歲得歸,如此只要不在戰爭中傷亡,卻是可以繼續正常過日子;並且以十年為期的話,每年天下各道只要增六萬兵,這個數字也不至於天下翕然;再者,獨丁不征、長男不征、病弱者不征,且服役期間,月給米面一石、銀和圖書一兩,期滿者還可授地三十畝,並於領受後頭兩年享有免稅待遇,卿等為,一一落實后,還會鬧亂子嗎?」
王應熊聽罷大驚失色:「陛下,此事一定慎重啊!」
余龍實在沒辦法就自己知識面以外的東西做出闡述,對此朱由崧只好讓余龍退下,然後命人將隨扈的兵部尚書張縉彥和內閣大學士王應熊給叫了過來。
以大明目前年人口增長十五萬至二十萬來算,一年征六萬兵倒也問題不大,但張縉彥卻擔心道:「陛下,六十萬兵馬,不計器械裝備、日常消耗,僅糧餉一年就七百二十萬石米面、七百二十萬兩白銀了,朝廷哪裡拿得出那麼多錢來;再有就是,眼下或因為兵亂剛止,各地尚有餘地可授,但若日後人丁滋生,又哪來一年一百八十萬畝地授予除役兵勇啊……」
但是以太僕寺系統之前的運作來看,官辦馬場遲早是要被方方面面侵吞乾淨的,所以,朱由崧又問道:和*圖*書「以濟州牧場、蝦夷地牧場舊例如何?」
朱由崧打斷道:「卿說的朕都明白,朕已經著大都督府估算過了,京營、邊軍、各地鎮戎兵馬並三洋水師在內,當下需要六十萬兵弁,而眼下衛所早就不像樣子了,這些兵弁總要有來路的,所以,兵役勢在必行;當然,為了避免卿說的天怒人怨以及百姓自殘身體,實施兵役制度當獎懲並重。」
朱由崧笑了笑:「兵部張卿那邊,朕自然要問的,但卿的意思,朕也聽懂了,那就是,還是有必要在國內恢復必要數量之馬場的。」
朱由崧豎起一根手指:「朕以為或可以廢止了丁稅!」
雖然朱由崧對士紳免稅的優免政策深惡痛絕,但眼下朱由崧還沒有完成國內兵馬的再安置,沒有徹底收回兵權,所以,朱由崧自然不會匆忙觸犯了士紳的利益:「王老先生,關於士紳優免的事情,朕也有考慮,總之在廢止丁稅成為國策之前,朕會出台相應彌補和_圖_書政策的,不會讓士紳吃虧的;至於廢止勞役后,地方建設支出大增與兩餉合併正稅後的收益相比,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稍後還要戶部做明確計算,再做決斷。」
各地徭役又不是天天有的,相比遼餉和練餉的加征,戶部會怎麼選,自是不言而喻的,王應熊顯然也不是為了日後地方工程人力非的問題質疑朱由崧廢止丁稅的提議,而是為了士紳優免討個說法。
「其次,士紳優免中就有免勞役一項,若是天下丁稅皆免,又如何彰顯讀書人的身份和地位呢?」
既然朱由崧說他會考慮到士紳的利益,王應熊自然不會繼續糾纏,於是朱由崧便繼續道:「廢止徭役的同時,朕恢復兵役!」
余龍回復道:「臣只知道濟州牧場、蝦夷地牧場更多用於育種,至於相關利弊,並不清楚,實無法說出個子丑寅卯來。」
說到這,余龍偷偷看了一眼朱由崧,這才咬牙說道:「臣以為,馬政之事,陛下和-圖-書還是徵詢兵部為妥當。」
王應熊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有些事情還真不是朱由崧想改就能改的。
明代丁稅(徭役、均徭)一般分為力差和銀差,力差是農民自己親去服役或由丁民自行雇募;銀差是繳納貨幣,也就是說有錢的或覺得親自服徭役會影響自己賺錢的,可以用銀錢贖買自己的服役時間;但在明代中前期,力差是主流,銀差的數量非常有限。
余龍為難道:「從軍前需要來看,從蒙古購馬卻是不能保證各類軍馬的供應穩定,的確有必要建立自給自足的馬政體系,以確保必要時不出岔子;但臣從未涉及過馬政,並不知道原來各地馬場是如何運作的,實在不敢誤導陛下。」
濟州牧場、蝦夷地牧場是與濟州皇莊、蝦夷地皇莊平級的、由內務府管轄的皇家產業,與文官系統並無牽扯,因此如果日後有權貴敢加以染指,可以用大不敬之罪來處置,並且某些牧場管事要是貪和-圖-書鄙無能,或也能直接按內廷法度加以處置,而不必擔心文官集團的袒護。
朱由崧的各道鎮戎兵設置,實際把衛所制給徹底裁廢了,但衛所制廢除后,兵從哪裡來呢?因此恢復兵役勢在必行。
張縉彥皺了皺眉:「陛下,歷朝歷代關於兵役,可是鬧得天怒人怨啊!甚至多有百姓故意摧殘身體,以躲避兵役的事例……」
明代中葉以後明廷的財政狀況日趨惡化,所以「一條鞭法」便開始逐漸流行起來,到了張居正改革后,賦和役才在官府條文中併為了一條,然後按畝征銀,但「一條鞭法」在某些地區是不合符實際情況下的,所以沒辦法全面施行,這就導致了有些地方仍存在「戶口有戶口之銀、丁口有丁口之銀」的現象,但不管是不是本地執行了一條鞭法,各地大明百姓的負擔都沒有減輕,相反由於「黃宗羲定律」的存在,負擔還加重了,所以,朱由崧有意徹底取消了從漢武帝以來執行了小兩千年的丁稅口賦制度。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