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他,改變了大唐

作者:藍白
他,改變了大唐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巴蜀風雲 第一百六十九章 治水(下)

第二卷 巴蜀風雲

第一百六十九章 治水(下)

李毅看著大家有如此高的積極性,自己也就放心了,相信有這些百姓們在,過不了幾年的時間,漢江河道估計就要被刮的什麼也不剩了,沿江城鎮到時候怕都是要出台「禁肥」令了。
實際上說多話也沒用,這眼前的百姓人山人海的,估摸著都好幾千上萬人了,自己說話也壓根沒多少人聽得見,好在府兵們也多,在邊上維持紀律不至於發生混亂。
「殿下,這個方法捻河泥確實不錯,工具我們自個也能製作,就是這些泥巴,我們挖上來幹嘛啊?殿下之前說能拿來施肥喂田,直接仍田裡能好使?具體怎麼弄啊?」
在前面已經為了方便李毅說話,已經搭了一個小檯子了,李毅也不管人多了,往檯子上一站,簡單了說了兩句客套話,就讓他事先訓練好的四個人開始演示起來了。
那些百姓們一見著竟然還有這樣子的方法了捻河泥,一個個都是嘖嘖稱奇,後面的人看不到那個著急的啊,不少人站m.hetubook.com.com遠一些爬樹,站土坡上來看。
邊上的百姓們也是齊聲附和,顯然對於捻河泥來說,他們更在意的是河泥當肥料和喂田這件事情。
一整套操作下來,船上的四個船夫此時已經是汗流浹背了,捻河泥是個需要巧勁但是也需要體力的活,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由青壯男子來干這個活。
在大唐這個年代,雖然用家畜的屎尿當作糞肥是早在秦漢就有記載的事情,但是就和炒菜一樣,根本就鮮為人知,因為很少有人去推廣這東西,歷史上糞尿施肥得到推廣,還是發生在南宋時候,衣冠南渡,經濟中心向江南轉移,農業環境發生巨大改變,才得以推廣開來。
當然了,後來有了工業污染,河泥也就沒人用了,裏面都是重金屬,拿來種田能不能有收成不說,種出來的東西能吃的嗎?誰敢吃啊?
武媚娘戴著面紗跟在李毅的身邊,如此說道。
「我的天吶,和圖書我說怎麼今天出門在大街上都看不到什麼人,這是整個興元府的人都來了吧……」李毅看著眼前一群群的用著殷切的眼神望著自己的百姓們,有些納悶的嘀咕了起來。
「郎君有防水防汛之功,先前為了漢中百姓奮不顧身,此時能夠獲得百姓的愛戴,也是理所當然,小女子也常聽聞說郎君有古時大禹之能,只可惜,沒能在那個時候陪在郎君身邊。」
李毅雖然人前都是這麼說的,但是壓根沒用,別人吹他還是照吹,還有給起了生廟,立了雕像石碑的,李毅也很無奈啊。
就算不用來當肥料,湧來開墾荒地的時候,或者種植之前拿來喂地也是非常不錯的,把河泥晒乾之後,碾碎成粉末狀,按1:1的比例與大田土進行混合使用;還可按照2:1的比例與沙土進行混合使用。當然了,省得麻煩的也可以直接將河底淤泥挖起來就填到耕地中的,這樣做不但解決了大量淤泥堆放、清運難的問題m•hetubook•com.com,還能提升土壤肥力。經過配比混合后的淤泥,混合土壤鈣、鎂、磷含量比菜園土含量高,同比普通的菜園土肥力更好。
大河泥挖上來以後,放倒事先準備好的沉澱池沉澱發酵,也就是就近找個地方挖一個坑就成,記得要撒一些木屑進去,不然沒過多久你就等著河泥硬的跟磚頭一樣不啊,經過放置發酵處理,大概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就可以拿來當肥料了,肥力驚人,簡直媲美現代農藥金克拉。
李毅聽完也不在意,這就解釋了起來。
河泥的好處如此之多,在李毅以前那個年代,不少地方以前都有禁肥一說,說的就是老農民們沒事就來挖河泥,把河床挖的那叫一個乾乾淨淨,不過那樣子挖上來的新鮮河泥,肯定沒有多在河裡沉澱一會的河泥來的效果好啊,於是就隔一段時間禁止挖河泥,等到兩三年之後,再來挖一波。在那個年代,河水還沒有被工業污染的時候,河泥那是絕對的搶手和-圖-書貨。
李毅雖然拜託了梁州別駕派人出去通知附近的百姓們,有時間在今天來興元府外面的漢江邊上學習下怎麼挖河泥,但是李毅沒想到竟然來了這麼多人。
這一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漢江水也是波瀾不驚,全然不見之前的波濤洶湧。而在漢江邊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站著數不清的漢中百姓們。
這時候李毅將河泥能夠施肥喂田的事情說出來之後,百姓們此時對於李毅已經信任的無以復加了,這還說什麼呢,立馬就有人去拿東西要製作工具,要下漢江去挖河泥去了,挖河泥的方法和河泥的好處,自然而然的就開始口口相傳了起來。
武媚娘說的李毅都有點不好意思了,這功勞怎麼就算在自己頭上了呢,沒有那些天策軍和金吾衛們,還有漢中全軍民萬眾一心,防水防汛哪有成功的可能啊。
不過也有腦子活絡些的百姓,當時就問了:
不過糞肥的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衛生問題,這些排泄物,毋庸置疑和*圖*書都是致病細菌的溫床,味道也惡臭難聞,但是河泥就完全不一樣了。
其實捻河泥的方法很簡單,那四人先將小木船撐到河中央,然後在船頭、船尾的固定孔中插入長竹竿直至河底,船就固定住了。在兩側船舷上一前一後擱兩塊跳板,每塊跳板位於船舷處背對背各站一人,面朝河裡,這樣既保持住船的平衡,又便於作業。用作捻河泥的器具是竹編的畚箕,在其口子的後端處連接一根三四米長的細竹竿,同時在口子前端兩側和後端中間各系一根麻繩,三根繩子的上端連在一起打結構成三角形提手。操作時拉緊後端鬆開前端的繩子,使畚箕與竹竿保持一直線,畚箕口朝船舷並緊貼船舷用力直插河底,然後拉起畚箕前端兩根繩子,河泥帶水就滑入畚箕里,保持三根繩子平衡用力提出水面,水自然漏掉,將泥倒入船中,有時候也會有意外收穫,拖泥帶水中帶來魚蝦。一處清淤完畢則移往別處,船滿則靠岸,再用鍬子將淤泥拋往堤岸。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