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北魏末年

作者:我怎麼可能是曹賊
重生北魏末年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百六十章 赴考

第二百六十章 赴考

當然,不忿歸不忿,就算拿不下第一,總要搏一個前十。
而剩餘250人則發往各郡縣觀政,同樣是一年後正式授官。
崔贍的視線望了過來,高澄含笑微微頷首以示鼓勵,便轉過目光看向候場的其餘考生。
自崔甗事發以來,崔贍心底沒少惱怒父親口無遮攔。
通過之前對名冊的審視,高澄還是發現了不少歷史名人,除崔贍、王晞之外,最讓高澄矚目的就是范陽人祖珽。
崔娘湊到崔贍身邊輕聲道。
若派往地方當個縣令,禍害的就是一縣之民,不得不謹慎。
沒錯,這就是本次科考最大的問題。
崔贍能理解高澄為何整治崔甗,身為高氏繼承人,卻被人質疑有沒有繼承大業的能力,這誰能忍得住。
天還未亮,銀青光祿大夫王昕與中書舍人王暉一同為弟弟王晞送考。
而崔贍所面臨的卻是父親崔甗被治以死罪,連自己也要遭受牽累,淪為罪眷,三代內不能翻身。
等誤會解除后還是和圖書應下了這門親事,嫁進段家確實只能做妾,不過這門親事由高澄撮合,以後進了段府,嫡妻也要讓皇甫氏三分。
在洛陽任京官還算好,縱使眼高手低,名不副實,也折騰不出多大的亂子。
站在茶樓窗戶口眺望許久,高澄終究沒認出究竟誰才是祖珽,這也正常,畢竟現在的祖珽還不是盲人。
這段時間兩人一同為王晞參詳策論,建言獻計,相信就算拿不下魁首,奪個前十留在洛陽總不成問題。
這讓王晞很不服氣,崔贍即使有過主政一州的成績,可論真才實學,在王晞看來,自己絕不遜色於人。
這女人再美難不成還能美過自己內宅的三位元家女?
不過事情進展也算順利,雖然皇甫家的人一開始都以為高澄是為自己求親,畢竟這種事情他可沒少干。
他們都認為這一屆經典科第一隻怕要落到崔贍的頭上。
親事訂了下來,高澄只命人往虎牢報信,就將皇甫氏拋在了腦和圖書後:
卻也能理解兩位兄長為何這般作想。
「贍兒,我看見大將軍了。」
祖珽出自范陽祖氏,父親有一點名聲,《三字經》中『瑩八歲,能詠詩』的『瑩』指的就是祖珽之父祖瑩。
小高王登門存粹就是為了撮合親事,並沒有將未來表嫂喚出來相見,以此挑戰自己的軟肋。
高澄一眼望見了人群中的崔娘,那張嬰兒肥的臉蛋還是這麼惹眼,而崔娘身邊與他年齡相仿之人,想必就是崔贍了。
崔贍神色鎮定,只是衣袖內的雙手還在止不住的顫抖。
他的壓力太大了,對於別人來說,科場失意,不過再等三年而已。
一年的觀政期,總能學到不少東西。
只不過前年因事被免職,陳元康推薦他往洛陽投效高澄,但祖珽在得知高澄推行科舉以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決定回范陽老家備考。
自漢朝起,明君被孝悌所感動的戲碼反覆上演。
高澄對於王晞並沒有什麼芥蒂,畢竟被搶皇位的https://m.hetubook.com.com又不是他兒子,高洋才是受害者。
所謂觀政,即實習期,雖然考生中有許多棄職吏員,並非不通政事,但總少不了官場新丁。
轉而為即將到來的京試做準備。
王家三兄弟來到考場外的時候,高澄因王昕、王暉的緣故,也能猜到這就是將來乾明之變的首功之臣,輔佐高演入京政變奪權及最終稱帝的王晞。
王晞來到洛陽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此時正借住在大哥王昕府中打磨策論。
王晞在兩位兄長的陪同下,趕赴考院,而本次經典科奪魁呼聲最高的崔贍,已經在家人的陪同下,等候在了考院大門外。
背靠這樣一位父親,祖珽起家便是秘書郎,其後遷秘書丞,領中書舍人,后在高歡幕府任職,與陳元康相交莫逆。
關於崔贍的事迹,他多有耳聞,甚至還在無意中聽見大哥王昕與二哥王暉談論。
您老嘴巴實在癢了,你去罵天子呀,實在要噴大將軍,就單說他好色就行呀,www.hetubook•com.com偏偏說什麼『黃頷小兒堪當重任不』。
今日領了一眾親衛早早佔據了考場外一處三層茶樓,就是為了提前看看入他瓮中的才俊們。
崔贍回過神來,順著崔娘的目光望去,看見不遠處一間茶樓的三樓開了一扇窗戶,窗戶口站了一個俊朗的年輕人,他身後人頭攢動,想來是護衛。
妹妹崔娘就在其中,而庶母馮氏因待罪,不被允許出府。
高澄已經將京試成績所對應的安排明榜張告,每科錄取60人,五科共計錄官300人,各科前十共計50人留在洛陽,在尚書省六部觀政,一年後正式授官。
這半年的時間崔贍走訪各地,王晞也沒有閉門造車。
而這也意味著一篇策論,也許並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群策群力的結果。
當然,這一屆是特例,高澄太心急於為改革問策。
這一科的策問題目算是半公開的秘密,哪怕是關西與江東的文人都知道高澄欲為改革問策。
哪怕元渠姨也是高歡張羅的婚事和-圖-書,但未來屬於小高王。
觀政期間,俸祿全都按照縣令的標準發放,觀政期滿,前者授予京官,後者授予地方官。
但事已至此,再多的怨言也不能挽回,還好高澄網開一面,給了他補救的機會。
祖瑩死於四年前,即太昌四年(539年),追贈左僕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畢竟能走到京試這一步,才學都不會差。
可謂有得必有失,只不過具體而言,哪怕只得到一個行之有效,利國利民的改革措施,都是得大於失。
而以崔贍之能,遊歷半年,無論如何也不至於拿不出一篇精彩的策論。
太昌八年(539年)三月最後一天。
很多人都猜測,只要崔贍的策論合高澄的心意,小高王必定會點崔贍為經典科魁首,以此成全一段科舉救父的美名。
高澄試圖以科舉策問向考生問策,他認為倉促間難有良計,於是在他的默許甚至推波助瀾下,才有了這一屆策問題目的半公開化。
回洛陽的當天,高澄就往皇甫家為段韶說媒。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