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丁玲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蔣偉,字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女,湖南臨澧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

1927年發表處女作《夢珂》,1928年完成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引起文壇的關注和爭議。之後創作了《奔》《我在霞村的時候》《在醫院中》等大量文學作品。1948年寫成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被譯成多種文字並榮獲1951年斯大林文藝獎。

作品總覽,總共1筆

莎菲女士的日記/ 現代小說 /

《莎菲女士的日記》寫於1928年初,發表於同年《小說月報》第19卷第2號,收入同年10月開明書店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

這篇小說是作者的成名之作。作品以日記體和第一人稱的口吻,抒寫了一位受到新思潮影響的知識女性在追求以性愛自由為內容之一的個性解放道路過程中的困惑與苦悶,從一個特殊的側面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中國現代小布爾喬亞女性知識青年因受時代環境的制約而感受到的孤獨感。顯然,這種困惑,苦悶以及孤獨感等,折射出特定時代的深刻的社會內容,也表達了作品對於舊中國的窒息人的社會現實的控訴。因此,這部作品是具有比較深刻的思想意義的,主人公莎菲女士這一人物形象,也豐富了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藝術典型的畫廊。

從基本的故事內容和情節看,這篇小說最引人注目的是對於性愛表現的真實與大膽,作品也主要由於這一點而引起文壇的震驚,一時多有非議。但是,這種表現完全是為主題思想服務的,它與作品中相應的細膩委婉的人物心理的刻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不游離於作品之外,況且這種表現也沒有淫詞穢語,較之郁達夫的《沉淪》等似乎還「乾淨」得多。唯其如此,借用人們對於《沉淪》的有關正確評價來認識《莎菲女士的日記》該是合適的。如果說《沉淪》曾經率直地流露了男性知識青年的性苦悶(自然折射出重要的社會內容),那麼時隔十年之後,有渲染女性知識青年的性苦悶(同樣折射出深刻的社會內容)的《莎菲女士的日記》的出現,該是從某個角度表現了中國新文學的進步。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