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彼得.漢德克

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1942年12月6日-)二零一九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四二年出生於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劇作家。一九六一年曾於格拉茨大學攻讀法律,一九六五年退學。二十四歲即發表著名劇本《冒犯觀眾》,引起廣大迴響。他是當代德語文學重量級的作家之一,曾於一九七三年獲畢希納文學獎,二零零九年獲卡夫卡文學獎,二零一四年獲國際易卜生獎,被譽為「活著的經典」。作品風格以實驗性的語言著稱。

作品產量眾多,小說有《夢外之悲》、《守門員的焦慮》、《左撇子女人》、《在漆黑的夜晚,我離開了我安靜的房子》及《水果賊》等,其中多部曾改編成電影,如《守門員的焦慮》為與文.溫德斯合作改編;《左撇子女人》則由漢德克本人執導,並獲坎城影展最佳影片提名。

作品總覽,總共3筆

守門員的焦慮/ 外國小說 /

.榮獲二零一九年諾貝爾文學獎: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作家

.觸動電影大師文.溫德斯,合作改編為同名電影

.全新譯本,德文原文直譯:最貼近漢德克語言的實驗性

壓抑不安的年代、無可奈何的命運,瀕臨崩潰的人,就要一步步走向臨界點……

布洛赫曾是名噪一時的足球守門員,之後他轉行當工人,如今再度失業。他離開工寮,搭上了計程車,前往納許市場。在那裡,他莫名被一名電影院的女售票員吸引。一次午夜場結束後,他心血來潮,決定尾隨她回家。沒想到女子竟也轉過身來撫摸他。

隔日,他在她的公寓裡醒來,年輕女子躺在身邊。他想不起來自己是否與她睡過,他感覺焦慮,語言開始失真,現實也隨之模糊。壺裡的茶葉成了一隻隻的螞蟻,熱水滾沸,一團黑壓壓的東西浮了起來。

他將女人勒死了。他犯下了一椿命案。清醒後,他擦拭過屋裡所有的物品,離開了房間。

整個城市仍好端端地在等著他,但焦慮、焦慮,他一度覺得自己掉出了他的體外,所有東西都離開了他們原有的位置……

當代小說的經典傑作,精準捕捉一代人的焦慮心理。

罰球時,守門員必須盡可能的不動聲色,一旦身體透漏了方向,射門球員隨時都可以把球踢往另一處。

究竟布洛赫能否利用不動聲色的本事,從這起謀殺中脫逃?一名守門員的焦慮,與此同時,和謀殺者的焦慮重合了。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夢外之悲/ 外國小說 /

究竟一個人的死亡,是否能藉由書寫,來進行告別與悼念?

「這是我們祖父母、父母都會經歷的潰敗,也許漢德克和我們都難免。」——廖偉棠專文導讀。

「預示了厭世代之必然,無法界定那究竟是焦慮恐懼還是悲傷」——郭強生

一九七一年,書中「我」的母親服安眠藥自殺了。儘管當天傍晚,她仍和往常一樣,到隔壁的女兒家吃晚飯。死前,她以快捷寄出了多封掛號信,並附上了遺書,其中一封給「我」的信上是這樣寫:「但繼續活著是不可能的。」書中「我」的母親即是作者漢德克的母親。身為一個經歷過納粹時期、戰爭,以及戰後經濟蕭條年代的女人,她總是設法從困境中找到平衡,只不過這一次,她自己就是困境。葬禮上,漢德克強烈地渴望書寫他母親。幾個月後,這部具自傳色彩的半虛構小說誕生了。

「有時我依然會在夜裡猛然驚醒,彷彿我的體內有什麼把我輕輕一推,從夢裡推出來,我體驗到自己如何因恐懼而屏住呼吸,身體則一秒一秒地腐爛。黑暗中的空氣凝止了,我感到萬物失去重心、四處飄散。它們無聲地在我四周進行無重力的飄移,彷彿隨時就要墜落,從任何一個方向使我窒息……」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第二把劍:五月故事/ 外國小說 /

語言暴力,一旦化為文字,隱而不顯的凶惡能致人於死。

既然如此,我也將祭出我的「第二把劍」!

漢德克始終在探究語言的邊界、語言抵達的是什麼,

《第二把劍》是漢德克文學世界的最終意義。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新力作

漢德克對於正義與暴力的思索

復仇之日啟動,今天不是一個能靠希望度過的日子。

一生中,漢德克以文字為業,他前衛、大膽,充滿實驗性,他將語言視為神聖之物,然而,一名記者卻以語言玷汙了他以及他的母親。

「是的,暴力存在於我的某些行為,也以另一種更常發生、更猛烈的方式,存在於我的語言中。但我那些語言的暴力,一律都是口說,從來不是書寫下來的文字,我的意思是,不是給那些特定的閱聽大眾,為了出版所寫下的文字。那樣的書寫與記錄,將暴力化做文字,向來是我的大忌。」

一名女記者在報紙上寫了一篇針對他的文章,但不只是針對他而已,甚至指控他的母親其實是納粹的追隨者。

他知道,他不能坐視不管,他必須為他母親復仇,不計一切代價……

有些事情依靠法律並不一定能夠獲得解決,於是乎,受迫害者需要第二把劍,一把正義之劍,來消弭體制外的仇恨。以書寫做為銘刻,第二把劍就此而生。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