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王文興

王文興(1939年9月24日-2023年9月27日),男,福建福州人,臺灣小說家。

出生於福建省福州,1946年舉家遷台,先住在台灣南部的東港,兩年後遷居臺北紀州庵。他在附中時對文學產生興趣,同時開始寫小說。附中畢業後考取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1960年和同班同學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早期的《現代文學》編輯事務多半由他負責。臺大畢業後,他前往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作家工作室從事研究,獲得碩士學位。1965年回台,在台灣大學外文系擔任講師,教授小說課程,後來也在中文系任教,直到2005年1月退休。

在台灣文學史上,王文興的《家變》是一本非常具有爭議性的長篇小說。王文興從1966年開始寫作《家變》,在1973年出版,發表後造成軒然大波。這是因為《家變》從內容到形式、情節、結構,語言文字,在當時的台灣文壇都是創新的,甚至創新到被某些人認為是「離經叛道」的「異端」,為了這部作品,台灣文學界曾經開過多次座談會,發表過多篇文章來討論。

作品總覽,總共1筆

家變/ 現代小說 /

《家變》為王文興耗時七年所撰之長篇小說,描寫一個現代知識青年在成長期間所遭遇的精神衝突,檢討家庭和社會的問題,更進一步發掘中國文字的多義性,以形式的創造肯定主題的嚴肅;愛之者奉為文學瑰寶,厭之者誣為洪水猛獸;出版以來廣受海內外學術界的注目,被譽為五四以來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小說《家變》結構

《家變》一書雙線交錯,同時進行。

英文字母由A—O是現在進行式——父親出走之後,兒子尋找的過程。阿拉伯數字由一至一五七是過去進行式——主人翁范曄的成長過程。

而小說分三部,代表范曄的三個不同的成長階段。第一部是童年從五歲至十五歲,第二階段青少年從十六歲至十九歲,第三階段成年期從二十歲至二十九歲,上大學後服兵役,回來後在C大當歷史系的助教。開始掌有經濟權,父親退休,家裡主客異位。

小說共有三個時間點:

一:主述者是以很久以後的觀點來回顧當初父親不見時的「懺悔錄」——以反省的方式重新回顧寫成「如西方存在主義以懺悔形式去回顧生命的成長過程」。

二:A—O,尋父是現在進行式。

三:阿拉伯數字一至一五七范曄的成長過程,是過去進行式。王文興寫文章是有音樂性的,尤其適合朗讀,也適合他喧揚的慢讀。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