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老子

李耳(前571年-前470年),李氏,一說姓老,一說姓利,名耳或貞,字聃。一稱老聃,一字伯陽。世人尊稱為「老子」,生於東周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原屬陳國,今河南省鹿邑縣),師從商容,於東周春秋時周朝守藏室任柱下史。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隱居邢臺廣陽山。以其名義被創作出來的《老子》一書被人們廣泛稱為《道德經》,為道家及道教的經典。

老聃的學說後被莊周、楊朱、列禦寇等人發展,後人奉為道家學派之開教宗師。《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曾記載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提倡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清靜無為這些統治理念,和莊子同樣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合稱「老莊」。

老聃被尊為道家及道教始祖、東方三大聖人之一,唐朝追認李聃為李姓始祖。

作品總覽,總共1筆

老子道德經/ 國學古籍 /

《道德經》即《老子》,又稱《老子五千文》或《五千言》,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奉之為典籍,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

原文上篇為《德經》、下篇為《道經》,不分章節。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八十一章。《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道經》在後是謂身心精進後,再體悟道之所傳,本書另收錄之註解文字為魏晉時代王弼所注。

《道德經》乃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數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生卒年不詳),姓李名耳,字聃。為春秋時代的思想家,其著作《道德經》乃道家的經典之一。其學說後被莊周、楊朱等人發展,於是後人奉老子為道家學派之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亦曾記載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

相傳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前,被關尹求留,於當時總結了思想著述,留下五千言著作(即《道德經》)後,倒騎青牛而去。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