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趙蕤

趙蕤,字太賓,又字雲卿,唐代著名縱橫家。趙蕤和李白是唐代的「蜀中二傑」,以「趙蕤術數,李白文章」並稱。

趙蕤自幼好帝王之學,「博學韜衿,長於經世」,並且「任俠有氣,善為縱橫學」,因此文明於當世。唐玄宗多次徵召,他都辭而不就,長隱於安昌岩,從事著述,撰寫《長短經》(又叫《反經》),探究治國安邦的大道理。該書大約完成於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共九卷64篇,集諸子百家之大成,黑白相濟,以謀略為經,以歷史為緯,記述國家興亡,權變謀略、舉薦賢能、人間善惡四大內容,又以權謀政治和知人善任兩個重點為核心。大詩人李白對他極為推崇,曾經跟隨他學習帝王學和縱橫術。

人們習慣把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叫「正經」,把趙蕤的《長短經》叫「反經」。

作品總覽,總共1筆

長短經/ 國學古籍 /

《長短經》,所謂「長短」,泛指「是非、得失、長短、優劣」。《長短經》一書與《資治通鑒》背道而馳,從反面講謀略,其靈魂精華全在一個「反」字上。《資治通鑒》之所以人所共知,是因為歷代統治者不但學習、運用,而且不斷地宣傳出版;而對於《長短經》則是用而不宣、避而不談。《資治通鑒》多是對歷代君王聖賢、英雄豪傑等成事者豐功偉績的讚頌,而對他們的錯誤失敗之處著墨很少甚至一筆帶過,統治者運用並宣揚它,就像人們都喜歡揚己之長避己不足一樣正常。《長短經》則不然,它以十分睿智的逆向思維方法,肯定的同時注重批判地記錄評價歷史,放大舛誤,針砭見血,刺骨入髓,深深刺到了統治者的痛處。或者正因如此,才令統治者不願談及,但因《長短經》有警策鏡鑒之效,又不得不學習並加以運用。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長短經》其實比《資治通鑒》更具實用價值。

《長短經》的整體框架以謀略為經,歷史為緯,交錯縱橫,蔚然成章,加上譯注者深厚的古今漢語功底,使《長短經》行文有如流水、通俗易懂。書中所引的前代著述經史子集幾乎無所不包,所引書目中更有今已散佚的著述,如《玉鈐經》、吳人張微的《墨記》等。《長短經》集政治學、謀略學、人才學、社會學為一體,以振聾發聵的商論和令人警策的歷史教訓,為現實生活中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謀略武器並展現了無限生機。書中充滿了富於洞察力且實用的建議,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發人深省。《長短經》這本書兼具了文學、史料、鏡鑒三重價值。

讀《長短經》,以古為鏡,慎察既往,以戒今失。春風得意時不會得意忘形,樂極生悲。窮途末路處也許正是柳暗花明時,得失之間,坦然淡定。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