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路翎

路翎(1923年1月23日-1994年2月12日),中國當代作家。原名徐嗣興。出生於江蘇蘇州,幼年隨家遷居南京。1935年起在江蘇省立江寧中學讀書。1937年開始發表散文。1940年以抗戰題材短篇小說《「要塞」退出以後》于文壇初露頭角,自此成為胡風為盟主的「七月派」最重要的小說家。1940年之後曾在礦區生活工作,因此創作《卸煤台下》《飢餓的郭素娥》等表現底層礦工生活痛苦與野性反抗的小說。

篇幅浩繁的長篇小說《財主底兒女們》 (1945),以其少年時期寄居的蘇州豪門巨富舅父一家的生活為原型,表現時代變遷中大家族兩代人的浮沉、墮落、掙扎與選擇,以其對作品人物熾烈、強悍的生命活力與難以掙脫痛苦、絕望的內心矛盾的刻畫見長,展現了封建家庭出身的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搏鬥,是20世紀40年代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之一。

1994年2月12日,路翎因腦溢血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

作品總覽,總共1筆

財主底兒女們/ 現代小說 /

路翎的《財主底兒女們》完成於一九四五年,是這個時期出現的篇幅最長的長篇小說之一。

這部小說以江南一家大地主大資本家家庭的風流雲散為中心,力圖反映「一.二八」以後的十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提出在這個動亂的時代中青年知識分子的道路問題。

作者是剛走進文壇的新人,注意學習和吸取西洋文學及「五四」以來新文學的創作經驗,因而駕馭小說創作的藝術技巧也頗熟練。

小說分兩部。第一部結構雖稍凌亂,但線索仍很分明,從「一.二八」寫到「七.七」事變前,故事中心是蘇州頭等富戶蔣捷三一家在內外多種力量衝擊下分崩離析的過程,穿插交錯地描寫在上海、南京、蘇州的將家兒女的活動以及各自不同的思想面貌。第二部結構則完整緊密,線索更加清晰,從「七.七」事變寫到蘇德戰爭爆發,集中描寫蔣家的小兒子蔣純祖在大動亂中經歷的曲折生活道路,也穿插描寫蔣家其他兒女在抗戰後方過著平庸麻木的生活。

小說寫了七十幾個人物,除蔣家兒女及其親友外,還寫了士兵、軍官、演員、教員等許多人物。叛黨後的陳獨秀和投敵前的汪精衛也在作品中出現。作者把財主的兒女,即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的青年知識分子,放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時代裡加以刻劃,表現他們的思想面貌,挖掘他們的內心世界。

作者說:「我所檢討,並且批判、肯定的,是我們中國底知識分子們底某幾種物質的、精神的世界。這是要牽涉到中國底複雜的生活的;在這種生活裡面,又正激盪著民族解放戰爭底偉大的風景。」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