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黃春明

黃春明(1935年2月13日-),生於台灣宜蘭縣羅東鎮「浮崙仔」,為台灣當代重要文學作家。黃春明創作多元,以小說為主,其它還有散文、詩、兒童文學、戲劇、撕畫、油畫等創作,其作品曾被翻譯為日、韓、英、法、德語等多國語言。文學作品題材多元,曾獲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等獎項。

1983年,小說《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蘋果的滋味》改編為《兒子的大玩偶》三段式電影,中影公司出品,吳念真編劇,分別由侯孝賢、曾壯祥、萬仁導演。《看海的日子》改編為同名電影,由黃春明編劇,王童導演。

1984年,小說《莎喲娜拉.再見》、《兩個油漆匠》改編成電影,《莎喲娜拉.再見》由黃春明編劇,葉金勝導演;《兩個油漆匠》由吳念真編劇,虞戡平導演

作品總覽,總共1筆

兒子的大玩偶/ 現代小說 /

對土地的濃厚之情和對小人物的關照,使黃春明在勾勒社會問題的面貌的同時,也讓筆下人物能在陷入命運困境時不忘展開笑容,讀之令人在感傷之餘仍不禁莞爾一笑。

《兒子的大玩偶》裡的父親為了謀生裝扮成廣告人,回家後總是以這般打扮面對孩子,等到有天孩子看到父親的真面目時,竟認不得父親而大哭,父親拿粉準備裝扮的瞬間,彷彿為人生的荒謬與哀傷下了個黑色幽默的註腳。

1983年由中影公司出資,侯孝賢、曾壯祥與萬仁擔任導演而拍成電影「兒子的大玩偶」。(其中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及蘋果的滋味分別為電影裡的三段故事)

黃春明亦有許多的作品披露台灣在美日兩國經濟殖民下的社會圖像,如〈蘋果的滋味〉裡受傷的工人阿發,在洋人餽贈的蘋果的滋味中,全然忘記自己失去了一條腿,失去自主謀生的資本,反而對咀嚼到洋人贈予的蘋果,並與西方文化沾上邊而雀躍不已,呈現其令人心酸的卑微。《我愛瑪莉》、《小琪的那頂帽子》則描述農村小人物在工商社會下為了生存掙扎,以及遭受美日經濟文化殖民的卑屈,在嘲諷中突顯出民族意識的矛盾。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