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君臨戰國

作者:龍竹
君臨戰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一卷 大爭之世 第0496章 堂前爭帥職

第二十一卷 大爭之世

第0496章 堂前爭帥職

這一切變化,都在魏襄王預料之中,君王不怕臣子爭論不休,黨派林立,就怕所有臣子都眾口一詞,逼得他騎虎難下,只能跟著群臣的方向,被牽著鼻子走。
朝政各方因利益不同,紛紛表態,以支持責罰降職為多,以功大於過,無須受責為少,御史台、太子府、丞相府、太尉府、貴族元老閣、九卿機構為主力,引經據典,子曰成仁,孟曰取義,打起太極來。
這時一番推薦后,魏王忽然朗聲問道:「都騎衛營統領辰凌何在?」
武陵君魏鈺目前保持中立,見大王保辰凌,他也就順水推舟,走出來道:「父王所言極是,眼下大魏傭兵在即,正缺少人才,以辰凌的身手和膽識,擔任右路軍統帥實至名歸,兒臣推舉一人,乃當日在七雄會盟的比武會上,曾殺入前十的大劍客,此人平日熟讀兵書,兒臣觀其也是一位將才,推薦入伍,做辰都統的副帥,為大魏立功!」
從頭到尾,辰凌都沒有說上一句話,也沒需要他自己辯解,跟不關己事一般,這就是政治,有時候打了一hetubook•com•com圈,當事人都沒有任何話語權,只是作為導火索出現,事後的發展,完全不受他的控制,也沒有自己雪昭論辯的機會。
魏太子含恨在心,卻無可奈何,心想找機會,讓林驚羽與辰凌比試,打壓一番,最好能廢掉他,免得在本太子面前耀武揚威,成為絆腳石。
辰凌拱手一諾道:「臣謝大王賞賜!」
魏太子見形勢不好,暫時顧不上搬到辰凌了,機會稍縱即逝,他站出來道:「父王,兒臣也要推舉一人,此人乃是山河榜上的著名劍客,一代高手,林驚羽,青衣門的真傳弟子,在門派中不但修習一身絕世無雙的劍術,而且對兵家著作也有研究,堪當左路軍統帥,如有競爭者,可在軍前比武奪印。」
最後的話題,似乎辰凌有沒有罪都不重要,重要是上古聖人的言行哪些有理,哪些沒理了,而辰凌同樣要作為一個倒霉蛋,受罰平息眾怒。
辰凌這才回過神,大踏步走出,拱手一禮道:「回大王,臣辰凌在此!」
一旁的禁衛營統領推了他和_圖_書一下胳膊,低聲道:「大王叫你呢。」
辰凌正在出神,感慨官場的黑暗和無奈,思考著將來自己回燕任君王,該如何割除一些舊制和為官陋習,如何與後世先進的運行體質,逐步結合,既不冒進,也不固步保守。
想搬到辰凌的派系,除了太子一黨外,其它貴族元老、御史台,都是各有私心,元老貴族是想打壓辰凌,推舉族內青年子弟,擔任要職,排外勢力,保護舊勢力集團,眼看魏王保他,動彈不得,立即退而求次,推舉貴族內的一些優秀年輕將領,要奪取剩下三個統帥之職,以及各軍副帥、大將、都尉等職。
「大魏要雄起,就需要像辰都統一樣的人傑,這次魏國出兵小衛,不是要兵分三路嗎,寡人就任命辰凌,為右路軍統帥,中軍統帥由軍方提出的新垣衍擔任,左路軍統帥、輜重後勤軍統帥、預備軍統帥三個名額,交由眾卿家參議,如有不能服眾、難以決策的人選,可軍前比武,奪取帥印……」
在戰國時代,預備役正規軍剛剛推行數十年,將領並沒有https://www.hetubook•com•com培養那麼多,很多時候,臨出兵前,需要朝中大臣進行一輪的推薦,選拔一些名額,與軍中一批將領配合混編,湊齊三軍諸將數后一起出征。
在辰凌這個漩渦問題上,魏王只是拋出後面更重要的奪帥之事,使得各方勢力已經顧不得問罪辰凌了,直接插到重點上,推薦將領,儘可能為己方獲取一個出征為將的名額。
魏襄王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長道:「辰都統,這幾個月,你代魏國出征,助燕平亂,立我大魏的威信,燕國派使節送來的書信中,就有提及,稱莫敢忘記此次平亂之功,對我魏國感恩戴德,哈哈,不費多少兵馬,就能讓一個老牌戰國,如此誠服,都是卿之功也,寡人甚是欣慰,破格擢升你大將軍之銜,爵位十六級[大上造],黃金千兩、綾羅五百匹,侍女一百人,高官功勛區豪宅一所,以後要更加為我大魏效力!」
魏太子的勢力已經擴大,只是軍方他滲透不了太多,這次親自前往聖地,請出了這麼一位高手,來為他增勢,打壓其它王子,和*圖*書以絕消那些王子奪權爭位的念頭,尤其是二殿下魏鈺,目前是他強勁的對手。
群臣一驚,都看出大王對辰凌很是看重,這一年來,他從無爵的甲士,一路飆升,河東戰場歸來,擢升六級爵[官大夫],河西破秦之後,被擢升爵位至第十四級[右更],現在連升兩級,變成了[大上造],已經逼近王侯了,如果這次滅衛有赫赫戰功,只怕能位比王公貴族的公卿侯了。
魏王一番話,讓群臣驚訝,冷不丁還得消化一番,一些中立的黨派,已經看出君王是袒護辰都統之心,立即跳出來,贊同此意,表示支持大王決策,使得魏王臉色笑逐顏開,覺得這幾人很懂事。
半個時辰過後,魏襄王一拍桌案,冷酷一聲:「夠了,再給你們一日的時間,也辯解不出來個結果,眼下大爭之世即將來到,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幾個酸儒士子,在魏國一生不得志,又非朝廷正式任命、長期在政的官員,他們走與來,對大魏沒有什麼影響,相反燕國對這樣的士子求才若渴,只見燕國何其缺少人才,不但沒有仍魏國蒙和-圖-書塵,足說明大魏國人才濟濟。」
黨派越多,傾軋不斷,這些勢力往往越要聽命于大王,因為他們的權力和利益都來自君王,朝政適當爭鬥一番,有利於平衡各階層的勢力,聽取不同的聲音和意見,不能使一家獨大,對王權構成威脅。
在這政治爭鬥中,辰凌的威脅反而降低為次,一時可擱置下來,撈取更大好處和利益。
當然,這需要君王有足夠的能力和洞察力,否則朝廷斗得四分五裂,一個錯誤的決策,有可能造成朝政千瘡百孔。
不少官員聽到魏鈺的話,都心中醒悟,這魏鈺是借花獻佛,順水推舟,表面上既維護了辰凌,又恭維了大王,還把自己府內的一名親信推到副帥的位置,一箭三雕,果然厲害。
「至於辰凌都統,他是燕王親自向寡人請求,央求他去燕平亂,三百之騎,為寡人賺回了十萬大軍一年的糧餉,目前燕國使者已送來書信,這數十萬石糧草,分批分年月送來,何等的功勞,揚我大魏雄風,寡人甚是歡喜,我魏國乃是七雄戰國之一,不是西周王室,事事遵守周禮,成亡國之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