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山軍

作者:wanglong
蒙山軍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壁立山東 第三章 風雲變幻 歷史和歷史觀

第三卷 壁立山東 第三章 風雲變幻

歷史和歷史觀

英國或者德國美國出手阻止或干涉俄國和日本對中國領土的瓜分,是因為他們遠離中華本土,實力未逮而已,不等於他們熱愛中國,會毫不利己地維護中國領土的完整。遠交近攻的手法不僅在古代,在現代也是一個基本的外交方略。別以為英國德國美國存有保護中國領土完整的好心,根本沒有!叢林法則在過去是鐵的法則,也在也是,將來一樣是!
懷疑教科書和CCTV是可以的,因為它確實存在很多值得懷疑的東西。但閱讀其他渠道獲得的史書就是讀到了真實的歷史?扯淡!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就是任人宰割的局面。教科書說的一點也不錯。我不認為這方面的歷史觀出了什麼問題。
《蒙山軍》最初的書名擬定是《霸業》,沒有通過起點的審查,無奈才換了這個書名。這部書的框架太大了,有些後悔。而且,讀者也不買賬,成績很是慘淡。幾次想擱筆,實在是出於面子問題,也因為少數不離不棄一直支持的書友們。所以還在寫下去。用虛構的歷史去改寫悲慘的現實,因為走了所謂的「正統」觀念,就被一些人所恥笑,讓本人深感痛心。那句落後就要挨打,真的是經常縈繞腦海,揮之不去。
除卻那句人人盡知的老話,漢槍的觀點我不能贊同。英美跑到中國,不只為賺錢。統一的,穩定的,繁榮的中國,絕不符合列強的利益,如果這是漢槍的觀點,我只能說是太天真了。非洲的雄獅,決不允許它的領地里出現別的雄性獅子。統一、穩定、繁榮的中國帶給列強的是什麼,他們比你更清楚。特別是關於釣魚島的那段話,更是可悲可鄙。如果因為土地是國有的,沒有我們一分,自己的工作不遂意,女友跟別人跑了,就https://m.hetubook.com•com將怒火發泄到國家的身上,跟滿清時期的國民又有什麼區別?政黨可以換,不合理的現狀可以通過內部的革命革新去改革,但國家亡了,對你有什麼好處?是不是也要請美國人日本人俄國人進來建立租界?建立殖民政府?是不是要為汪精衛建立紀念碑?王安石所寫的《桂枝香》,不知漢槍讀了幾遍?「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就漢槍所批評意見說幾句吧。在二十世紀初期,企圖用武力攫取中華領土的主要是日本和俄國。但不等於英美法德等國沒有領土方面的慾望。英國對西藏的侵略和促使西藏獨立的一系列活動就是例證。
英國是最早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所以英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擴張最早,最見成效。從歐洲到美洲,從非洲到亞洲,到處飄揚著米字旗,所以才有日不落帝國的稱號。英國在殖民過程中對當地土著民族的野蠻殺戮連他們自己都不否認。由於中國地處地球的另一端,英國在將勢力伸向亞洲,將印度、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變為自己的殖民地后,才開始謀划對中華的侵入。那已經是十九世紀中葉了,兩次鴉片戰爭就是證明,姑且不論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如果,我是說如果,上世紀的蘇聯敗亡於美國之手,說不定海參崴等丟失的領土就回來了。
中國的版圖對於世界各國而言,是最完整的一副版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既是因為中華文明的凝聚,也是因為佔了地理位置的便宜。天朝已經與佔了我們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北方強鄰劃定完畢邊界,用法律形式承認了海參崴、庫頁島、伯力、海蘭泡不再是中國的領土了。而台灣、澎湖列島已經從日本人手裡收回,釣和*圖*書魚島中國理直氣壯地說本來就是我們的領土,甚至琉球群島還存在極大的爭議。這是什麼原因?難道海參崴等領土本來不是我們的?
租界就是侵略,就是軍事佔領。像兄所說的為了保護其國民利益的說法簡直無恥。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文化,從而誕生適應其文化特點的法律制度。你到別的國家,就必須適應別的國家的法律,這就是現代社會的道德準則。阿拉伯世界至今通行著一夫多妻,這顯然與主流道德不符,但你不能出兵滅掉阿拉伯文明,推行你所謂的公理正義,那就是侵略!就要受到國際社會的干涉。
那是因為上一場世界範圍的大戰重新劃分了版圖。雅爾塔協定的陰影尚在,既有對我們有利的,也有對我們不利的。因為日本的戰敗,我們可以打著公理正義的旗號跟日本說不,但不敢去推翻雅爾塔的結局。除非再來一場戰爭,方能推翻上一場戰爭的結局。
歷史是書面記錄的已經發生的重大事件的描述,歷史觀是我們研讀歷史提鍊形成的觀點,是對歷史事件及其規律總的根本的看法。
工業革命將世界帶入了資本主義時期,帶給落後國家的不僅是恥辱,也有先進的理念和文化,包括民族意識的覺醒。所以,就前段文字的假設,日本即使佔領中國,也不會再像蒙元和滿清一樣,建立一個百年甚至幾百年的帝國了,中華文明或者同化日本,或者像朱八八一樣將日本趕出去。前者理論上存在可能,實際上不可能,因為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已經覺醒,民族國家的概念已經形成。後者當是唯一的結局。
但是,在十九世紀之後,當歐洲工業革命陸續完成,全球範圍內的殖民浪潮興起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再採取蒙古和滿族的做法了。m.hetubook.com.com我一直認為,如果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沒有其他國家的掣肘,完整地佔領中國是可能的,至少可以將它的統治延伸到四川、雲南一帶,陝西、甘肅就更不必論了。但是它做不到,它的陸軍和海軍始終不能全力進攻中國,因為存在著歷史的連環性。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必將觸及他國的利益,導致世界範圍內新的戰爭發生。
但英國為什麼沒有像佔領印度緬甸一樣佔領中國,將中國變為它的殖民地?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歐洲各國的崛起,英國在世界範圍內的霸權受到了挑戰,它不能獨步天下了,必須顧及它的後院安全。二是中國不是印度,更不是緬甸新加坡。其歷史的悠久,文化的獨立以及政治的統一使得英國無法鯨吞中國。即使是愚昧落後的滿清,也必須承認它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有著完整的行政機構,更有著獨立的文化傳統。中國這個民族上以漢族為主,文化上以儒家學說為主的國家有過整體被異族顛覆的歷史,那就是元和清。所以,至今尚有崖山之後無中國的說法。當時,蔥嶺擋住了西方的進入,歐洲尚在中世紀的慢慢長夜中,日本,這個如今不容忽視的惡鄰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蒙古和滿族可以毫無掣肘地全力南下,不必顧忌他國的反應,因為沒有一個外來勢力來阻止這種滅國性質的侵略。
我們祖先記載的歷史,又分為正史和野史。無可否認,兩種歷史都充滿了欺騙和虛妄的內容,導致了後世永不斷絕的爭議。
英國之所以在十九世紀前後起到維護中國東北權益的某些作用,其目的是驅逐俄國勢力,維護自身在中國的利益,絕不是拯救中國。英日條約簽訂后,英國大力支援日本(並不是無償的),貸巨款幫助日本在日俄和_圖_書戰爭中勉強打贏了俄國,但日本也損失慘重,花二十年的時間才還掉了外債。所以,朴茨茅斯條約的簽訂,在日本並不認為是勝利,相反,他們有被英國愚弄了感覺。
對於中國,將俄國在南滿的勢力驅逐出去更不是勝利。引入了日本這條餓狼后,為二十七年後的九一八埋下了伏筆。
從相信歷史到不相信歷史再到基本相信歷史,就是本人閱讀史書的心路歷程。現在我相信,別說以前,便是以後,歷史記載或者說歷史書也不會毫無瑕疵地真實記載歷史事件。統治者需要一本自己需要的正史,便是后朝編撰前朝的歷史,也要滿足當朝統治者鞏固政權的需要。這就是政治,根本不值得奇怪。而屬於野史範疇的回憶錄甚至日記,也因帶有自身的好惡,掩飾篡改甚至顛倒了本來發生的事件本身。
建立租界搞治外法權就是對中國的侵略。與俄國和日本對中國大舉出兵並無本質上的不同。
在意識到情況發生變化后,先進國家對落後國家的侵略和殖民方式發生了改變,由軍事佔領變為了經濟侵略。最大限度地在落後國家身上抽血,從而催生了門戶開放等一系列政策。
中國比起世界各國值得自豪的事之一就是我們有著文字發明推廣后完整的歷史記錄,完整記錄了從周至滿清三千余年的歷史。就我所知,除卻中國,還沒有一個國家有著如此延綿不絕的歷史記錄。
二十世紀發生的兩次大戰,在我眼裡正義與非正義都在其次,核心在於老大寶座的爭奪。歐洲當時依舊是世界的中心,美國這個新興的暴發戶在歐洲老牌帝國的眼中還是個牧童。兩次大戰的結局,摧毀了歐洲對於世界的霸權,導致了美國如今的地位。所以歐洲才痛定思痛,成立歐洲共同體乃至歐盟,目的是擺脫美國對於歐洲的https://m•hetubook•com•com壓制和利用,重現歐洲的榮光。所以才有美國對於歐洲經濟(主要是匯率)的戰爭,發現其漏洞(希臘)后毫不留情地加以痛擊。
所以,我還是贊成漢槍兄在帖子里說的一句話,其實那是老生常談了,誰都知道,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一點也不新鮮,但是無可辯駁的真理。上一場大戰,我國傾盡全力,血戰了十四年,付出了三千余萬同胞的傷亡,財產損失更是無法統計,但在美英蘇等同盟國巨頭眼中,就是個打醬油的。所以三巨頭在雅爾塔劃分戰後勢力,才可以肆無忌憚地犧牲中國的利益,在東北,在外蒙,留給後人無盡的遺憾。
在二十世紀初,英國還是老大,儘管它已受到了德、美等國的挑戰。美國的工業實力已經超越英國,德國追趕的速度也很快。但由於英國提前布局,飄揚著米字旗的英國艦隊還橫行四大洋,還沒有一個國家敢於公開挑戰英帝國的霸權。老大總是不希望它奠定的局面發生變化,它總是儘力維護它所希望的平衡。所以才會有三國干涉還遼,才會有支持日本與俄國開戰。這不是為了中國,是為了它自己。就像美國如今,當看到中國崛起,便拚命扶持中國的敵人以制衡中國。如果日本再次武裝,威脅到它的利益時,它還會像羅斯福援助常凱申一樣援助中國,我相信。
一個叫漢槍的讀者批評我的歷史觀,不得不說幾句。
中國在十九世紀對於英國等國家而言,無疑使落後的,但這種落後的改變必須由自身完成。用不著先進國家用建立租界的方式幫助中國進步。歐洲人進入北美大陸后對印第安人毫不留情的屠殺,在印第安人的累累白骨上建立了如今最強大的帝國,這個過程不值得炫耀,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視為幫助印第安人進化,永遠是野蠻的行為,永遠受到譴責。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