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唐天子

作者:殷揚
大唐天子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奪嫡之爭 第四十三章 立太子

第三卷 奪嫡之爭

第四十三章 立太子

一片響應聲響起。
宋璟立即反駁,道:「長幼固然重要,然大唐歷來立太子以賢明,而不是長幼。太宗本為高祖次子,因功大,定鼎天下,創建大唐,而被立為太子。高宗皇上,並非長子,同樣被立為太子,大唐自有大唐的道,不必遵循長幼之道。」
「沒有本奏了,那朕就說一件事。」李旦站起身來,眼睛瞪圓,道:「眾卿皆知,立太子之事爭爭吵吵近十年,難以決斷,以致於各種見不得人的事兒層出不窮,朕多次遇險,九死一生。朕思來想去,這立太子一事不能拖,還是早立早好。」
「沒錯。一國之道,必立綱常,先長后幼。立太子,必立長。」立時有大臣附和。
與李隆基一起到來的還有李成器、李成義,只是因為李隆基名重天下,群臣自動把二人忽略了,忙著向李隆基見禮。
歷史上,李成器主動辭讓太子之位,這才落到李隆基頭上。如今,他還是主動辭讓。
大明宮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這裏乾燥,再也沒有太極宮的潮濕之苦。
群臣忙一肅,按班次站好,個個一臉的肅穆。
「姚大人所言固然有理,楚王之才智臣也心服,只是長幼有序,哪有以兄事弟的道理,臣以為當立長。」長幼有序在古代很有市場,立時就有大臣反駁。
「有人放棄皇位么?」
「我支持楚王。」
「陛下,臣真不知如何區處。」狄仁傑忙解釋一句。
大明宮,是唐都著名的宮殿。始建於了唐太宗年間,是唐太宗給高祖李淵修的夏宮,用來hetubook•com.com避署。
「哈哈。」群臣放聲大笑,李成義這話挺逗的。
震驚中的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議論紛紛。
到了唐高宗年間,就成了唐朝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
「姚崇呢?」李旦白了張柬之一眼,你等如沒說。
可是,李成器是長子,而且在李旦第一次當皇帝時,就被立為太子,他也有資格當太子。
「是呀,好想念含元殿。」
「好了,莫爭了,我來說幾句。」李成器上前一步,揮手阻止群臣爭吵,道:「你們看得上我李成器,我很感激。但我要說句公道話,若無三弟,我們家早就遇害了,哪有今日的榮華富貴。我自認不如三弟,這太子之位非三弟莫屬。」
群臣把李成器和李隆基瞧瞧,沒有人說話。
就是李旦也是震驚,瞪圓眼睛盯著李成器。
來到寶座前,李旦掃視一眼群臣,坐了下來。
「沒錯。」
「參見陛下。」群臣忙見禮。
武則天一朝為了立太子一事爭爭吵吵近十年,為了當上太子,武三思和武承嗣見不得人的事兒做得很多,多次對李旦痛下辣手,李旦是九死一生。
「國老,你以為呢?」李旦只得點名了。
「平身。」李旦輕啟金口。
「張柬之,你以為呢?」李旦問張柬之。
「倍受冷落倒在其次,要是去見美人,千萬莫與三弟一起去。」李成義調侃一句。
往日里的李旦事事小心,處處謹慎,如今當上皇帝了,多了幾分神采,多了幾分威嚴。
兩人一個「賢」和*圖*書,一個「長」,各有優劣,就看從哪個角度出發了。這事兒,還真是難以決斷,群臣不能不慎重。
李隆基的才幹不需說的,他已經用他非凡的功業證明了這點,若是立他為太子的話,很可能是又一個唐太宗,唐朝發揚光大不在話下。
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是舉行朝會的主要場所。今天,含元殿里人頭攢動,前來上朝的人多不勝數,因為今兒是還都之後的第一個大朝會,只要在京的官員,不論官職大小,都會前來。
「啊。」群臣大為震驚,一臉的難以置信。
李旦的眉頭緊擰著。
「今日是還都后的第一個大朝會,你們滿臉喜氣,一瞧便知你們心裏歡喜。沒給你們說,朕也很歡喜。」李旦臉上泛著笑容道。
「附議!」
如今,重新在含元殿舉行朝會,群臣不能不感慨萬千。
以李隆基的威名,英俊,要是與李隆基一起去見美人的話,包證沒有李成器和李成義什麼事兒,那絕對是陪襯。
在當時,唐朝的宮殿主要是太極宮,發布政令軍令,處理國政都在太極宮。不過,太極宮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地勢稍矮,有些潮濕,不宜居住。是以,唐太宗決定在龍首原修建大明宮,給高祖李淵避署。
「陛下,臣以為當立楚王。」姚崇是李隆基的堅定追隨者,當即表明態度,道:「楚王英明,才智過人,馳騁疆場,大破突厥,滅契丹,建立不世功勛。太宗皇上如此年歲,還未有如此奇功。若立楚王為太子,大唐必將發www.hetubook•com•com揚光大,萬國臣服。」
當然,不可能所有的大臣都響應,總有那麼一些古板的大臣堅持長幼之序,道:「高祖立長之意不堅,遂有玄武門之變,骨肉相殘之事。陛下,當吸取教訓,立長為宜。更要抑制楚王的權勢。」
李成器雖然不如李隆基有才,卻也不錯,也是一個精明人,守成絕對不會有問題。
「楚王來了。楚王來了。」就在這時,群臣發見李隆基到了,臉上泛著笑容,沖李隆基見禮。
你一言,我一語,一時難決。
李隆基非凡了得,把李旦一手推上皇位,要是沒有李隆基,李旦不可能當上皇帝。甚至於,他很可能遇害了。李隆基有大功,立他為太子,名正言順。
「楚王必為太子。」
一場原本難以決斷之事,因為李成器的主動放棄,立時就有了結果。
「這……」立太子這事兒來得突然,狄仁傑一時也不知道如何區處,沉吟著道:「一個年長,一個賢明,立長還是立賢皆可,還請陛下裁處。」
「我沒聽錯?」
群臣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大聲感慨。
長幼有序,在古代很有力量,響應的大臣不少。
「陛下,此事真是難決。」張柬之沉吟著道:「若是立長的話,大唐不會有問題,至少會八方不動。若是立賢,大唐將倡大。如何區處,還請陛下處置。」
李成義這一打趣,氣氛一下子活躍了,群臣說說笑笑,很是歡喜。
「你們沒聽錯,我不會當太子。」李成器再度肯定一句。
「大朝會啊,多少年未在含元殿https://m.hetubook•com.com舉行大朝會了啊。」
然後就是群臣開始奏事。雖然還都了,但事兒卻不少,有很多事情要處置,這一上奏就是費時老長。
從唐高宗時期,唐朝的主要政令軍令就是在含元殿發布的,甚中不乏很多重大政令,影響歷史走向。自從武則天定都洛陽后,這裏就被放棄了,少有人問津。
「二弟,我不當太子了,你不會要爭吧?」李成器向李成義道。
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沒有人上奏了。
「朕有六子,成年者有長子成器,次子成義,三子隆基。」李旦打量李隆基三兄弟,緩緩道:「朕能當上皇帝,皆因隆基之功,若立隆基為太子,是理所當然。然,成器年最長,而曾為太子。如何決斷,還請眾卿暢所欲言。」
「含元殿啊含元殿,大唐很多震驚天下的政令軍令就是從在這裏發布,傳遍全國各處,被嚴格執行。如今,含元殿再復盛況,難得呀難得。」
究竟如何選擇,就要看李旦怎麼想了。
「真的呀?這……如此高尚,只有周公能與之相比了吧。」群臣對李成器大為讚賞。
「好!」李旦欣然應允,笑呵呵的道:「為了太子之位,可以骨肉相殘,你們倒好,讓來讓去。有你們這樣親近的兄弟,父皇欣慰。傳旨:李隆基為太子。」
牛閃閃的皇帝唐太宗,並非李淵的長子,卻給立為太子,這是活生生的例證,要群臣不響應也不成。
「大哥,你說哪裡的話。你是長子,你都不當太子了,我這個次子還能爭么?我們家是三弟保全的,這太子之https://www.hetubook.com.com位非三弟莫屬。」李成義沖李旦道:「還請父皇下旨,立三弟為太子。」
皇帝,誰不想當?為了當皇帝,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可以骨肉相殘。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承嗣就是活生生的明證,而李成器竟然主動放棄,無論怎樣讚譽都不為過。
選定吉日,李旦正式下旨,立李隆基為太子。
終於告一段落了,李旦問道:「還有本奏么?」
「跟著三弟來,我們是倍受冷落呀。」李成器臉上泛著笑容,開起了玩笑。
「歡喜歸歡喜,國事還是得處置,有本就上奏。」李旦道。
只見李旦頭戴皇冠,身著皇袍,在太監和宮女的簇擁下,大袖飄飄而來,神采飛揚,與往日里大為不同。
大明宮宮殿很多,宮室很壯麗,很多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政令、軍令都是在這裏發布,傳到帝國各處,然後再被嚴格執行。
「謝陛下。」群臣謝恩,站起身來。
「沒錯。太宗皇上權勢過盛,功勞過大,建成太子感到巨大的威脅,不得不對付太宗皇上,遂釀成玄武門之變,還請陛下三思。」有大臣極力支持長幼之序。
「這好象只有史書中才有記載嘛,我怎遇到了?」
「呵呵。」群臣發出一陣暢笑聲,個個歡天喜地。
姚崇的話剛落音,一片附和聲響起,整個含元殿嗡嗡直響。
「陛下駕到!」就在這時,只聽賈銘尖細的聲音響起。
「附議!」
「大哥。」李隆基對這個大哥是很欽佩。
「你……這話不如不說。」李旦很沒好氣,正因為李旦一時難決,這才找群臣商議,狄仁傑倒好,模稜兩可。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