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新紀元1912

作者:無語的命運
新紀元1912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中國,一個春天的開始 第374章 雙雄會

第二卷 中國,一個春天的開始

第374章 雙雄會

袁世凱眯眼思索片刻,微微點頭,說:
「什麼辦法?」
那是愁瘦的。人一變瘦,原本並不寬厚的臉膛彷彿又縮了一圈,看起來人也更精神了一些。他對著鏡子瞅瞅,自言自語:
袁克定是個不講策略,不擇手段的傢伙,既然老爹因李子誠來京的事發愁,他這個當兒子的總要為父分憂。
可那一切只是最初的計劃,計劃從來都趕不上變化,現在李子誠來京城,出任國務總理,就是在分他袁世凱的權,他不想干,也不想分權,可卻又不能不分,這可是一件頭痛的事。
「嗯。」
「不錯、事要做,現在最要緊的就是讓李子誠,自己出面,把『張園案』說清楚。」
不過只是一個借口!
「慰亭兄,您可是瘦了,這為國操勞,可也在顧及自己的身體啊!」
最後一位,卻是內務部總長,看著內務總長的人選,袁世凱卻是一愣,在他的情報中,從來都沒有這個人,可以說,這個人完全就是一個陌生人。
咧嘴一笑,念叨著這兩字,李子誠卻是微微伸了個懶腰,然後說道。
「慰亭兄,先請!」
在提及李子誠的名字時,袁克定的語中全沒有對自己這位「小叔」的敬意,事實上,對於李子誠,他打心眼裡厭煩,原因非常簡單,一是因為他的才和財,二是因為他的年紀。在他的面前,即便是他身為大總統長子,也全沒有一絲的優越感。
袁世凱也學著兒子的辦法,把嘴貼在兒子耳邊,壓低聲音,神神兮兮地說了一片言語,然後轉過臉,輕聲說道:
「李子誠來了?」
袁世凱用迎接國賓的禮節迎接自己,但他自己沒來。這倒是讓李子誠的心裏犯起了嘀咕,在心下疑慮著:
「致遠老弟,請!」
「啊,我明白了!」
被爹一頓臭罵之後,袁克定頭腦冷靜了,這時他才意識到,一個「張園案」都讓爹千夫所指,或是再放一枚炸藥在鐵路上,後果只怕會比「張園案」還嚴重。
再就是農林部總長,卻是南通的張季直,對於張季直,袁世凱卻沒有什麼惡感,兩人也算是老交情了,對張季直,袁世凱到是一點都不擔心,這位狀元公就任農林總長,恐怕也就是一酬職罷了。
往常他不曾這樣怒過,兒子的言語、計謀他還是平心靜氣地接受的。今天,兒子的建議卻終於讓他明白,自己這兒子就是一堆爛泥,扶不上牆的爛泥!
「愁啥?想個辦法擋過去https://m.hetubook.com.com就是了。」
新華門外的一翻客套之後,在記者的提議下,兩人站在新華門外,由記者拍照之後,袁世凱方才親自攙著李子誠手朝新華門內一伸。
居仁堂內賓主坐下,侍者獻茶。就在侍者退下的時候,袁世凱卻是起身朝著剛剛落坐的李子誠深鞠一躬,在眾人的驚訝,李子誠連忙起身急避道。
「這模樣當總統?」
當他閉上眼睛又在想著自己的大總統之位的時候,腦海中又一次浮現出,即將來到京城的李子誠和國務院。他不由的變得忐忑不安起來。他拿過那一份名單,那是梁啟超回來時,帶回來的一份國務院五部總長名單。他一個一個的看,一個一個的想,一個一個的品評:
袁克定本來就夠機靈的,眼珠兒一轉,便有許多「妙計」,雖然好壞均有,總比三腳踢不出一個屁的「老實人」強。經老爹這麼一提醒。他豁然開朗起來。
「扒斷了鐵路還得你自己去修。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拖延那些時日有什麼用?」
人總是這樣,不論是否願意,總需要做出決定,儘管有時候那決定做起來非常艱難。
袁世凱瘦了。
「那就把他們在路上炸死!」
怎麼弄了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作內務部總長?
「不失為一謀。但還不完善。」
瞧著袁世凱主動為自己開車門,李子誠的心下不由一驚,果然不愧是袁世凱,火車站不迎,那是削於前,這會卻又為自己開車門,又成了恭於後,袁世凱啊!袁世凱……下了車,反覆打量著袁世凱,安受他開了車門的李子誠卻是裝出一副感動的模樣。
「致遠,『張園案』雖于兄無關,可弟卻因兄受傷,兄實是歉意的很,兄原欲與弟共謀國家富,怎奈局勢竟然如此。我也自忖,年將六十,自知才薄,不足當總統的重任,但求國家富強之是,做一個太平百姓,為願已足。致遠弟可謂是負天下之名,如今來京任職,實是國家幸甚!國民幸甚!」
袁克定走到老爹面前說:
「大爺,」
臨時政府成立,陳錦濤出任財政總長。籌措軍費和行政開支,成為臨時政府的燃眉之急。對陳錦濤來說,沒有比迅速建立中央銀行更緊迫的事了。有著雄厚實力的大清銀行,正是他藉助的對象。陳錦濤上任后並沒有呆在首都南京,而是常駐上海,住在漢口路大清銀行的樓上www.hetubook.com.com,與原大清銀行高層商謀籌劃,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建立臨時政府的中央銀行。
但讓袁世凱印象最深的卻是這個為人頗正直廉介,持躬極嚴,而且最惡舞弊納賄,也正因如此,他才會稱此人為「銅碗豆」。如果李子誠選其他人,袁世凱到是不覺有什麼,官員他見過太多,正直的官員也見過不少,可正直且有才的官員卻不多,這位陳瀾生卻不一般,這人正直不說,而且長於財政,是國內少的理財專家,甚至在其組建中國銀行,以中國銀行充當中央銀行之後,袁世凱身邊的幕僚曾言,若給革命黨一年時間,臨時政府財政境況將大不同。
對於陳錦濤,袁世凱並不算陌生,他曾以官費留學美國,初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數字、社會學,繼入耶魯大學,轉攻政治經濟學,回國后應部試,考中法政進步,銜入翰林院,在清末時,任大清銀行監察、度支部預算案司長、統計局局長、印鑄局局長、幣制改良委員會會長。民國后,又任臨時政府財長,后又任國民党參議。
離開火車站后,汽車直接駛往中南海,而不是被內定為「官邸」的迎賓館,迎賓館是前清時為迎接德國皇太子修建的,在清末作過總理大臣官邸,在民初當過臨時大總統府,而現在,又恢復了他的本名「迎賓館」,不過李子誠知道,這「迎賓館」要不了幾日,就會改為「總理官邸」。
放下五人名單,袁世凱端起茶杯,雙手捧著,在暗淡的燈光下緩緩地踱著步子,頭腦里卻急促地翻騰著……
或許在別人看來這沒什麼,可作為經略使公署的外務專員,他卻知道,對於國人,尤其是對於那些政界人士而言,他們極為看重「洋人」的態度,這或許和中國積弱不無關係,在他們看來,沒有洋人的支持,什麼事都辦不成,而現在,在李子誠,這位未來的國務總理抵京,非但各國公使沒來,甚至他們都沒派那怕一個參贊過來歡迎,這著實有些不正常,而這種不正常,又會引發諸多推測。
「大爺,這辦法如何?」
而袁世凱卻開口說道。
「這事啊,不會像咱們想象的那順利,就全當是一場小插曲吧!」
「當火車駛出連雲火車站的時候,伴著那汽笛聲,每一個人都在此時見證了歷史,見證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袁世凱怒了!
「一個李子誠相當於千軍萬馬,和-圖-書比一個宰相聲望都高,誰敢殺他?他手裡還有二十萬強軍。他北上是驚天動地的事,你把他們炸死在路上,局面會如何?誰來收拾?」
說罷,兩人便朝著新華門內走去,而記者們看著眼前這一幕「兄仁弟恭」的模樣,神情大都顯得有些複雜,這一幕,實在是太過驚人了,兩人見面沒有官階之見,就像是親兄弟一般,只聞兄弟情,不見政客意,確實驚人,但卻又讓人心生期待,即便總統、總理如此親近,那一些人擔心的「恐府院之爭」怕也就消彌于無形了!
在李子誠的專車從連雲港一開出,袁世凱在北京就知道了,他不可能不知道,全中國都在關注著那列列車,關注著列車上的年青人,同樣也關注著李連雲在到達京城后,同他——民國大總統的會面。
「就這模樣,我也當得大總統!」
再就是工商部總長,李子誠到省事,直接由其兼任,這卻是在意料之外,原本按袁世凱的想法,這五個部,李子誠應該以「相酬」的方式按插自己人,可偏偏他自己任了,不過這也能理解,在中國論辦實業,他李子誠說他排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在新華門外,這又是一個極其隆重的場面,從新華門開始,軍隊持槍,軍樂高奏,而未出現在火車站的袁世凱這會則站在新華門門外相迎。
「更何況,眼下,最要緊的是咱們要和大總統打交道啊!」
袁克定沉默的時候,袁世凱看著自己的長子,在心下嘆口說道:
「這可是一個銅碗豆!」
頓了一下,又說:
「炸死李致遠不是個辦法,削削他的銳氣,讓他鬆鬆口氣,這到是急救辦法之一。」
「這件事,你親自去辦,這事,不單是要削他的銳氣,而且還要做給國人看,告訴國人,這中國的事情,總歸還是得靠我,明白嗎?」
「放屁!」
袁世凱應一聲,心有所思的他到是沒聽出長子語間的不快。
中國!今天序幕已經拉開!」
「讓山東方面把鐵路扒斷,讓他們過不來。」
就在李子誠下車的瞬間,袁世凱便主動走上去,甚至主動為李子誠打開車門,在李子誠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袁世凱便熱絡地說道。
還好,還好,梁士詒那邊還有法子牽制財政部,而且這陳錦濤性格過於耿直,他出任財政總長,不一定就是壞事。
恰在這時袁克定進來了。他立在老爹一旁,沒說話。
在乘坐汽車進城的路上,坐在李子誠身和-圖-書旁的顧維鈞悄聲提醒了一句,先前在火車站等待列車進站時,他便注意到這一異樣。
坐在居仁堂內的袁世凱,看著時鐘,再一次患得患失起來。
又抬眼看了兒子一眼,然後袁世凱便對兒子說:
「致遠老弟,多年不見,愚兄可是想念的緊啊!」
「混說。」
雖說對李子誠來京,已經有了定計,可事到臨頭,總還有些事情,實在是讓人難以心安,畢竟,計劃總歸是計劃,其中誰知會不會有什麼變化。
嘴上這麼說著,臉上同樣也是全不在意的模樣,事實上,對李子誠而言,公使們歡迎與否並不重要,甚至於,他們這麼做也正對自己的心思,至少現在不用和他們打交道,等到將來打交道的時候,自然也就沒什麼「交情」可言,原本自己就沒準「待見」各國,現在各國的公使不「待見」自己,又有何妨。
「兄謬讚、兄謬讚了……」
甚至於這一番表演之後,在一些記者眼中,大總統「刺李」的帽子戴的也不那麼牢了,或許正像梁啟超所說,那是革命黨所為,意在引中國內亂,幸好,這兩位,都夠冷靜的,要不然中計了不說,這國家可就慘了!
就在這時,袁世凱的另一句話卻如驚雷一般傳入李子誠耳中,只震得他半晌硬是沒說出話來。
雖說袁世凱沒有親自到火車站相迎,可這歡迎也算隆重,可那些在四九城中混跡多年的各部要員、國會要員在火車站歡迎的時候,卻依還是嗅到了空氣中的一絲異樣
「公使?」
「經略使,各國公使都沒來,而且公使館也沒派人!」
「現在,做什麼都得適應形勢,就是適應潮流。國務院即將成立,我這個大總統邀請李子誠來,就是作這國務總理的職的。所以,李子誠來的時候,咱們得慰勉有嘉,熱烈歡迎。做也得做給國人看看。另外么,自然還得想辦法,得做出個形式……」
「袁項城這是耍的什麼把戲?」
「大總統,您……」
「嗯。」
為歡迎李子誠,北京城到處張燈結綵,並且在正陽門外高搭彩棚,彩棚上用翠柏扎出巨大的「歡迎」二字;彩棚西側樹起兩排大旗,旗分紅黃藍白黑五種,象徵五簇共和。在李子誠到達北京的這一天(5月31日),彩棚前舉行了歡迎儀式:軍隊列隊站立,立槍致敬,袁世凱派出專使迎接。軍樂齊鳴,禮炮衝天,敞開中華門迎入城中。
此時,袁世凱像在過去一樣,穿一身黑色呢和*圖*書子矮立領、四口袋的制服,頭戴一頂帶纓軍帽,胸佩五色勛帶,腳上穿黑色皮靴。
知道李子誠出發的消息之後,袁世凱在長舒一口氣的時候,同時卻又變得患得患失起來,甚至變得有些不安。李子誠為什麼來京城,是他袁世凱邀請的,邀請他來,是為了讓他出任國務總理,是為了……
「李致遠啊,我待見你,可你不受待見,就怪不得本大總統了!」
扶著袁世凱,瞧著袁世凱的這一番表演,李子誠的心下這會除去佩服,恐怕也就只有讚歎了,果然不愧是袁世凱,當真是……
「您為這事犯愁?」
袁世凱瞪了兒子一眼,心下只是嘆著自己這兒子不爭氣不說,而且還沒有一絲眼界。
對於那位出任財政總長的陳錦濤,他就狠狠地皺起眉頭。
「致遠,這一鞠,是為致遠為國保全膠澳,世凱為中國之大總統,自當代國民謝之!」
袁克定答應著,隨後便退出了居仁堂,在他退出居仁堂的時候,袁世凱卻是一笑,然後摸了下自己的腦袋。
這樣一個理財專家,出任財政總長,倒也合適,但對袁世凱而言,卻不是一個好消息,原因非常簡單——陳錦濤不可能為他用!也正因如此,在過去幾年,他寧可「廢才」,也不用其,而現在,李子誠卻用了他!他能不感其恩惠,儘力為其理財嗎?
「大爺的意思是……」
在話落音下時,袁世凱又是一鞠躬,不過卻被李子誠扶了下來。
袁克定把嘴巴放到老爹耳邊,神神兮兮地說了一片言語,問:
尋思著,百思不得其解的袁世凱,最後只淡淡地一笑便丟下了。
「炸死他們就等於把我這個總統也炸死了更何況,現在『張園案』的帽子,到現在,你爹我還沒摘下來那!。什麼混賬主意?炸鐵路,哼,你怎麼不把中南海也炸了!」
「那就製造事端,」
至於教育部總長蔡元培,這倒是不出他的意料,蔡元培中過進士、當過翰林院編修。臨時政府時的教育總長,經略使公署的教育督辦,由其出任教育部總長,到也在意料之中。
病!
頗有點自慚。然而,他又笑了:
袁世凱會玩把戲,出於對袁世凱的了解,李子誠知道他一定不會讓自己鬆鬆快快的當這個總理,這以國禮相待,人卻不露面,恐怕是其的第一步。
一時間,雙方相見,語間所道全沒有官階之氣,有的只是「兄弟」兩人的道不盡的情意,這一幕,倒是讓記者們大覺意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