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金主

作者:美味羅宋湯
大明金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映日荷花 第312章 盤問

第四卷 映日荷花

第312章 盤問

「我朝以南方賦稅養北方兵馬,北方原本也沒多少稅額。」徐階不以為然道。
徐元佐靜靜站著,心中排摸這個藏在陰影之中的人來。
徐元佐看的卻不是技術。
「你博覽的群書,知道的朝廷典故,就連尋常生員都未必知道,你又是從何得知的?」徐琨手筆劍指,就差喊一聲:妖孽速現原形!
徐階遣散了徐琨徐瑛,留下徐璠和徐元佐說話。他很清楚徐元佐的學問底子,駁雜不精,明顯是那種東看西聽學來的。但凡有個好些的老師,能夠給他講通一本經典。這孩子就絕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那真是可以嘗試一下衝擊三元六首的英才。
徐元佐啞然失笑,幾乎直不起腰來。
至於院試案首,林大春給的是隨意了些,考的也是古文而非時文。或許會授人以柄,認為他不顧朝廷體例。不過林大春早在高拱入閣當月就被排擠回鄉了,誰還無聊到翻他的舊案?
徐璠聞言,心中暗道:敬璉從未見過高拱,無非一些風聞軼事,竟然也能推導得七九不離十。看來真有天才之人。非凡俗可及。
徐階開口道:「敬璉這一年來操持家業,大功無過,你們幫不上忙的就乖乖站一旁學著。莫非還有人想查查公家的賬?」
所謂公家,是整個家族的公共收益,不屬於某一房。然而只要徐階一日掌家,公家也就是他徐階家,誰敢要查?徐琨要想查賬倒也不是絕不可能,只要徐階駕鶴西去,他作為徐家二房的老爺,當然有資格要求大哥公布公中賬目。
不過這些話跟徐階說,並沒有任何用處。徐階已經致仕了,即便當國時候,對西北的感觀也只是「兵馬備御之地」,只要韃靼人不打過來,就什麼都不用管它。
徐元佐看出了徐階對張居正的重視,但是並不認同徐階為了保張居正,甚至因此對高拱投鼠忌器。這就好像人家盡了全力,自己卻留了一手,而這一手卻是出於聖母心態www.hetubook•com.com——為了大明。
徐元佐抿著嘴,眼睛盯著徐琨,心中暗道:徐琨這回回來之後有些古怪。為何想起來探我的底細?我這種身家清白的子弟,怎麼可能讓你探到破綻?而且話題總是在我的才學上轉,莫非是有人要剝我雙案首的皮?
既然已經扯破了麵皮,那就只有正面拿賊、平地摳餅了!
「你莫非是誰家暗中養的,打入我徐家探聽機密?」徐瑛斜著頭,眯著眼睛,頗有些掌握了真相的感覺。
徐琨更是火冒三丈,陰陽怪氣道:「我是沒有見識,卻不知道你的見識是哪裡來的!父親。這小子頗為可疑!他傍上我徐家之前,在朱里是出了名的痴肥蠢笨!先生考問,十有八九是答不出來的。讀了多年的書,一部《論語》都背不全。突然之間他就什麼都懂了,這豈不可疑!」
一條鞭法脫胎于提編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如今爭議最大的不過是各省督撫布政強調稅收上的技術問題,諸如火耗、虛耗、成色等等。
「老夫何嘗不想放手一試呢。」徐階自嘲道:「反正咱們已然是困獸猶鬥,就算坐看趙石洲離去,高新鄭就會放過我家?」
——看來目標還是在我身上。
「你對此法有何異議?」徐階問道。
徐琨只覺得胸口發悶,一時間竟然忘了之前準備好的說辭。
徐璠爽朗笑出聲來:「二弟難道還真信這些無稽之談?」
「但是……」徐元佐突然覺得有某些環節缺失了。
徐元佐好整以暇,靜靜看著徐琨:「二叔以為我是從何得知的?」
「大父息怒,二叔也只是沒有見識,不知道有哪些生財的門道罷了。」徐元佐勸道。
軍屯土地出產沒有用於改善軍戶生活。大量軍戶逃亡成為將領家丁,剩下的軍戶成為佃農,還要承擔繁重的兵役。這直接導致衛所制度的崩潰,使得募兵制大行其道。衛所軍官則成為大地和圖書主,佔據了大部分的資源。
別說徐琨查探。徐階要徐璠收下徐元佐做義子,日後過繼過來,這般大事,焉有不查問之理?這個查問工作正是交給徐誠的,徐誠從小跟著徐階,會為一個外人矇騙徐階么?更何況徐賀參加縣試,也報過三代譜系,也有本縣生員作保。獲子以來街坊日日都看著,證人可靠,更從未有一人說徐元佐是冒充徐家子。
徐元佐臉上笑容消散,道:「所以才能賺來更多的銀子。」
「趙石洲要去了。」徐階道。
徐元佐微微皺眉,道:「是小子孟浪了。」
這甚至不能用唇亡齒寒來形容,而應該說是一個人患了心臟病,就算其他臟器功能良好,也不免猝死。
然而師緣也是天定。非人力可以攀附。他能跟鄭岳結緣,掙個生員,恐怕終身成就也就止步於此了。
天下稅賦七分取自江南,而江南未亂;北人賦稅少卻先一步活不下去,組成了流民大軍呼嘯府縣。
非但徐元佐的底細很清白,就連徐賀不清白的底細都被察訪得清清楚楚。
徐元佐又回憶了一下兩個案首的各個環節。縣試案首是老師點的,大明律又沒說縣試要師徒迴避,文章好自然點案首,這是必然之事。就算有人要從中下手,也是攻擊鄭岳以權徇私……鄭岳這個級別還不夠政爭的資格呢。
徐琨再次被噎到了。他可以說一個人偷了東西,但不可能說有人能偷學問啊!何況財物有歸屬,學問卻是沒歸屬的,書肆里看的,書院里聽的,誰得了就是誰的。
徐琨臉色脹紅,宛如豬肝。
徐元佐看了看徐階老大人,然後又瞟了一眼徐琨。他雖然什麼都沒說,但在徐琨心頭,卻響起一個冷漠高傲的聲音:「當然是賺到了,只是你沒資格知道罷了。」這個聲音如此真實,就像是有人貼著他耳朵說的,一字一頓烙在心頭。
「那你為何能突然開竅呢?」徐瑛饒有興緻問道,態度出奇和圖書地友善。他一直被徐階說是七竅已通六竅。還是一竅不通,如今碰到個突然開竅的徐元佐,當然要討一份秘籍。
「大父,張江陵當國,真是一樁好事么?」徐元佐試探道:「他太過看重一條鞭法,恐怕一旦當權,就要推行全國了。」
徐琨一噎:「說得你好像賺到了似的。」
「是懷疑我是妖精變化的?老鬼奪舍的?」徐元佐笑道:「侄兒日光下走得,學宮裡進得,徐家浩然正氣。未嘗有絲毫沖犯,可是要我拿黑狗血洗把臉?」
徐琨看到徐元佐,又來了精神,道:「敬璉,你很好。」
這些故事能當真事聽么?
「花了我家大把大把的銀子,你倒是成了松江財神爺了啊。人人家裡都要供著你,指望你送銀子呢。」徐琨也不來虛的,夾槍帶棒上來就是一套。
徐階不想說自己看走了眼,不過要是讓他再做一次決定,張居正還是個適合大明的首輔。
徐元佐並不意外微微點了點頭:「看來這回高新鄭真是要大肆報復了。」
徐琨面色窘迫,失態叫道:「那你倒是說說,你怎地一日之間就從個痴肥蠢笨的人,成了個博學多才的神童!」
徐階可不止是幼年神童,還說他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呢。據說他每次路過城隍廟去上學,裏面的城隍老爺就要出來迎送,以至於無法辦公,只得託夢給徐階之父。開了一條小道專給兒子上學,免得驚擾了城隍。
這非但是原歷史劇本中的走向,更是商品經濟的必然規律。沒有任何國家公權力的控制,地主和商人們根本沒有節操可言,極盡壓榨剝削之能事,實乃必然之舉。
徐元佐笑了:「三叔說的這人家對徐家才是真心愛慕。栽培個男兒出來,卻為徐家賣力掙錢。」
當然不能。
徐元佐笑夠了,起身道:「二叔,您想聽什麼?聽我被神仙點化?還是我撿了金丹妙藥?」
此子似乎沒做什麼決定性的大事,但是每個重大決策背和_圖_書後都有他的影子。甚至在林燫突然不合慣例地調任南京吏部,都透著一些陰謀的味道。當時在徐黨之內,林燫可是張居正的競爭對手。
如果北方崩了,南方還能獨善其身么?
「南方銀子多,所以白銀納稅有利於勢家豪門消耗銀窖里的銀子。」徐元佐道:「可是北方沒有銀子。到了稅季,百姓就要賣糧換銀,銀貴糧賤,糧價自然暴跌。等到稅季一過,百姓又要借貸銀子換糧食,此時又是糧貴銀賤了。百姓辛苦一年,收益就此抹平。若是再加上利息翻滾,恐怕用不了幾年,就算是豐收之年也得賣兒鬻女。」
「唯一的好處,大約就是堅定了張江陵反高之心。」徐元佐道:「高新鄭能從這樣的波折中平安無事,可見其當國一日,就一日受聖上重信,絕沒有張江陵出頭之日。」
等心靜下來,徐階方才再次開口道:「今日急急將你叫來,是有緣故的。」
徐階微微別過臉去。不想讓兒子們看到自己忍俊不禁的模樣。
徐元佐也猜到徐琨發作只是幌子,當然徐琨自己是不知道的。如果從智慧上看。徐琨和徐階簡直就是兩種生物,根本不像是父子。
這時候若是說「謝謝」的話,難免要給人留下一個虛偽腹黑的印象。
徐元佐並不是真正的心懷天下。即便他不是學經濟出身,最簡單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會造成何等危害,他還是略知一二的。
徐元佐無法駁斥。從他探知的數據來看,整個陝西布政使司——此時的陝西還要包括後世的寧夏、甘肅、部分新疆——它的稅賦額度還沒浙江湖州一個府高。
在徐階的名利良知三維中,顯然更偏重於良知。
徐階自己就是天才,又見慣了天才,徐元佐的天才在張居正、林燫等人對比之下,也不過是有點特色罷了,並不值得大驚小怪。他絲毫沒有在意,繼續道:「這回林燫和趙貞吉結兩黨之力,還是不足以扳倒高拱啊。」
徐階不想看m•hetubook.com.com兒子再出醜露乖,輕輕扶了扶額,出聲道:「夠了!」
因為這些地方絕大部分土地人口歸於衛所,而衛所的土地收益直接用於軍餉,人口和土地都是受都司、五軍都督府管轄,就連兵部尚書都不知道具體數字。
徐元佐靜靜看著徐琨:「二叔是說我冒充人家的兒子?我父母在朱里十幾年,街坊鄰舍看我長大。既然二叔查探得如此精細,莫非不知道么?」
徐元佐面帶微笑,沒有答覆。
「我是說……」徐琨突然舌頭打結,不知道該怎麼說下去了。人確實不是頂替冒充的,那麼這又說明什麼呢?
徐璠冷笑道:「父親大人幼年時也是神童,你們覺得有何不妥么?」
徐元佐倒沒嘲笑他,道:「子曰十五而志於學。男子十四五歲總有立志的契機。一旦立志,也就知道自己不能再渾渾噩噩只顧貪玩了。小侄便是這個年紀上,覺得每日里敷衍母親去聽先生說些膚淺至極的東西實在浪費光陰,索性棄學做工,也為家中減輕些負擔。至於說我一夜之間開竅成了神童,卻也不是。只因為以前小侄的天賦不能顯現,就如明珠暗投,俗人只以為我是魚目。一旦有了用武之地,又恰逢好風憑藉力,自然可登青雲之上,熠熠生輝。」
徐璠都看不下去了,對弟弟道:「這你叫他怎麼說?無非就是開竅了唄。難道你要說他生而知之?」甚至連聖人都未必是生而知之者。這問題豈不是逼著人家承認自己比「聖人」更「聖」一籌?
徐階默然。到底牽扯到了他政治上「親兒子」,無論怎麼表態都不愉快。其實致仕這兩年,他也仔細回憶了嘉隆之交時的政局,張居正就像是個鬼影一樣四處飄忽。
徐階和徐璠聽了也頗為高興。不管怎麼說,這孩子知道感恩,沒有因為有些功勞就驕傲自大,心底里認著徐家這股「好風」。說起來兩家雖然聯宗續譜認了族親,到底血脈遠了,徐元佐能這麼想,才是真正一家人。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