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宋帝國征服史

作者:cuslaa
大宋帝國征服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九三之卷 第四十三章 改制(下)

九三之卷

第四十三章 改制(下)

唯有用三七黃銅鍛造,面值標為二十文的金花錢,由於製作精美,難以仿製,已經在東海沿海一帶開始流通——這主要還是蔡京的功勞,若非他鑄造大錢、鐵錢,幣制三年一改,毀了宋錢的信譽,東海的錢幣也不至於擴散得如此之快——而這金花錢的製造成本就只有三文,對東海來說有著百分之六百地利潤。鑄幣局地水利鍛床因此開足馬力,日夜趕工。按趙瑜預計,單單鑄幣一項,每年至少也有三十萬貫的收入,相當於東海商貿收入地三分之一強。這筆錢,趙瑜打算投入到東海的各級學校之中,由於用處光明正大,陳正匯也無法說三道四。
所以到最後。陳正匯得到的就是縮水后的政事堂,他所能掌管的就只有地方民政。軍中之事卻很難再插嘴。雖然他有著與趙文平起平坐的權力,與其對掌大政。若有對外戰事,他也可以以長史的身份進行建言。不過一旦決定出戰,剩下地就沒他的事了。具體的作戰計劃有參謀部作戰房,軍事情報有職方房,軍械整備有軍器監,這些工作都是在參謀部的內部完成,長史府無權干預,最多也只是在戰鬥后,核對報上來的軍功,並下發封賞。至於掌管軍籍,也只是監察有無吃空餉喝兵血的情況,但以東海兵制地嚴格,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軍頭能夠在軍籍上玩出花樣。這種工作,在現階段,其實是可有可無的。
「那軍器監怎麼辦?」前日,在趙瑜書房中,趙文這麼問道。
「那兵曹的工作呢?」陳正匯急問道:「參謀部有職方房,兵曹也不需再多建一個職方司;掌軍情遞送的駕部司,參謀部也有相應職司;軍器監既然也留在參謀部,那再設個庫部司掌管武庫也屬多餘;難道就只剩本部地職司了?(注1)」
所以當兩人相爭的時候,趙瑜便看似公允的做出調解。陳正匯出掌長史府,統管政務,而趙文則出任參軍一職,署理軍務,從此軍政分立,政不幹軍,軍不幹政。長史府與政事堂相對,而參謀部名稱雖來自於後世,但職權卻遠高於總參。實質上就是東海的樞密院。按照趙瑜的說法。由於東海以軍事立國,參謀部地地位要在長史府之上。也就是說,儘管不能再兼管政事,但趙文依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雖說這種說辭有些可笑,但至少保全了趙文的自尊心,讓他不至於心生怨懟。
「……故立長史府以統政事,升參謀室為參謀部以佐軍事……」
不過,陳正匯雖升任長史,但其權力也未增長多少。長史府下設戶、工、兵、刑等六曹,對應六部;台灣島上分置三縣——桃園、新竹、苗栗——,連同衢山、湄嶼、琉球、昌化等外島政務也統歸長史府管轄。同時趙瑜還另設商貿司來管理東海商稅,在沒有徵收田賦和人頭稅的情況下,長史府下的商貿司其實便掌管https://www.hetubook.com.com著東海財政大權。
而文官官制,則有些麻煩。東海早前沒有文臣,從長史府到各曹郎中,再到下面的各縣,都要從頭新立。為了定下官職的名稱、品級,陳正匯沒少花腦筋。而這些新設立的官職,要麼從義學的畢業生里挑人來擔任,要麼就是使用投奔東海的外來士子。不過他們都是新人,為了維護武將們地尊嚴,這些官職的品級就不能太高。
宋代地官制最為繁複,有職事、爵、勛、寄祿、差遣等區別。如趙瑜,如果宋廷來封,官職便是東海節度使,品級為從二品。同時照常理,也會有個開國縣公的封爵,說不定還會有個銀青光祿大夫地稱號——雖然這是文官官階,但入貢的外藩,常常會得到這一寄祿官——至於差遣,多半是權知東海軍州事。說起來實在很麻煩。所以趙瑜與陳正匯商量著,把東海的官制簡併,勛、爵可以不封,而把職事、差遣合併,只分為官職和階銜。
注1:宋制,兵部下轄四司:有兵部司(也稱本部司),職方司,駕部司和庫部司。
「還是保持原狀好了!」趙瑜這麼對陳正匯和趙文說道,「東海兵甲精良甲于天下,這裏面多是馬大工、鄧大工他們的功勞。如果把他們股份都奪了,哪個還會為我東海賣命?」
不過趙瑜卻是搖頭。原因很簡單。這些軍器作坊的股份有很大一部分屬於各個頭領所有。比如船坊,單單馬林溪一家就佔了兩成股份。其餘工匠分享三成。而火器坊,鄧肯也有兩成乾股。其餘如弓弩院、幾個大匠作也都有股份。一直以來,東海軍的軍械戰船,也都是用真金白銀向軍器坊平價購買,而軍器監的工作,僅僅是檢驗質量。而陳正匯的意見,一旦軍器監改屬工曹。下屬地軍器作坊就要收歸長史府,工匠們的股份不可能再保留——國之重器留在工匠們地手上,陳正匯總覺得不放心——但以趙瑜對國營企業的認識,還有這些年聽過一些關於大宋官營作坊的傳言,他還是覺得這些工坊還是暫時維持公私合營比較好——日後改為私營其實也可以——而且軍器監這些年的工作也做得不錯,根本沒必要加以變動。
五月初六,端午之後,外派將領們各自回島,而趙瑜下令在義學中挑選畢業生,又開始考核舊日處理政務的管事們,同時接連會見來島的外來士子,判斷他們的能力,看看他們是否能夠勝任東海的官職。此日之後,東海建官立制的消息不脛而走,傳到外界,從福建、兩浙、兩廣等沿海各路趕來投奔台灣的人才也越來越多。
東海軍中,趙瑜以下。名義上以二當家趙琦為首,但實際上卻是由趙文秉政。不論軍事政事,多經趙文過目后,再送至趙瑜手中。東海上下的一應事務,趙文都可代理,在陳正匯看來hetubook.com.com,這已經逾越了臣子地本分。必須加以限制。而在趙文的眼中,陳正匯這個外人。其在東海軍中的地位已經開始威脅到他的存在。前時,趙瑜率軍征伐交趾,趙文隨軍出征。按常理說,應該招趙琦回來,暫掌權柄。但趙瑜卻把台灣島上的大小事務,交由陳正匯處置,這就不免讓他心裏升起一種危機感。擔心自己的地位被取代。
但趙瑜卻並不喜歡陳正匯寫得這種拗口艱澀的東西,文章寫出來沒人看得懂,可就沒意義了。不過趙瑜明白,陳正匯之所以費盡心力寫出這篇文字來,卻只是給趙文一人看的。
「二當家為大當家之副,官位由朝中所定。」陳正匯在嘈雜聲中大聲念著初步定下的各人的官職:「文頭領為參知軍事。掌參謀部,軍師將軍;武頭領為同參知軍事,湄嶼總督,兼第二艦隊提督,伏波中將;陳頭領為同參知軍事,衢山總督,兼第三艦隊提督。寧遠將軍;朱聰朱頭領為參謀部作戰房主事,中郎將,馬大工為行工曹郎中,中散大夫……」
在一片嘈雜聲中回過神來,趙瑜才發現陳正匯終於把一篇萬言書讀完。各大頭領們紛紛出言相詢,都想把自己的官職問個清楚。趙瑜看著廳中一片紛亂,笑著微微搖了搖頭。堂下的這些頭領,除了馬林溪外,其他人都將是武官。為了給他們定下合適的職位。趙瑜可沒少花心思。
趙瑜眉頭一皺即展:「敢問天使高姓大名?」
陳正匯念著用一串典故堆砌起的文章,趙瑜雖是早已看過多遍,但現在聽了依然有些茫茫然,不過下面的聽眾們卻一個個擺出瞭然于胸的表情,就連馬林溪那老骨頭,都眯著眼捏著鬍鬚不斷點頭,一副聽得心領神會的樣子。
朝廷使節彷彿沒見到趙瑜失禮的舉動,不動聲色的繼續念了下去。直等冊封之禮完畢,趙瑜把冊書、服章和印綬一齊接過。他才對趙瑜笑道:「恭喜東海郡王!」
不過陳正匯也不用再擔心趙文會侵佔他的權力,地方政事,軍方也一樣無權再插手。再也不會出現鄉村裡的官司,由當地駐軍斷案。若是再有軍頭敢對地方指手畫腳,官司打到趙瑜面前,陳正匯照樣有權利把他按律處罰。相對早前軍政不分的情況,已經好了許多。而且陳正匯有信心,只要東海繼續發展下去,他手上的權柄遲早會擴張,人口越多,治理地方的文臣的權力就會越大。所有國家,一開始總是武將佔優,但隨著時光變遷,文臣總歸會一步步取得大權。
不過趙瑜也不是好招惹的,三支艦隊連番出動,幾十艘戰船在大宋諸海港之外巡遊。封鎖了四大市舶司的港口。不論是大宋還是大食的商船統統都被東海的艦隊截下,被逼著前往衢山和湄嶼交易。當然趙瑜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沒有學著大宋的官吏進行和買,而是用正常價格收https://www•hetubook.com•com購。就算那些海商有怨言,也很難怪到趙瑜頭上。
「掌軍籍,理鄉兵。同時核對軍功封賞,工作也不算少了。啊……對了,還有那個蹴鞠聯賽也可以歸屬兵曹管轄。蹴鞠也算是軍訓的一種嘛!」趙瑜笑道。這就是他的意見。在大宋,地方官兼任武職,都是常理,絕大部分情況下,各地帥司都是文臣,武將只能任副職。但趙瑜卻不喜文臣插足軍事,大部分軍中事務,他都準備留給武臣。關於這一點。他並不打算給陳正匯面子。
軍器監是東海人數最多的機構,船坊、甲具營、弓弩院、兵器坊、火器坊都在軍器監名下。也是東海最重要地幾根支柱之一,早前由參謀室管理。但長史府一立,有了工曹,按常理軍器監便該轉交過去——在大宋,御前軍器所便屬於工部——同時,出產的軍器由兵曹點驗入庫,這也是陳正匯的意見。
整個五月和六月,趙瑜都在忙碌中度過。每日接見的外客不斷,其中雖偶有英才,但大部分還是些無才無能的投機者。不過趙瑜也沒有把他們逐離,而是好酒好肉的把他們安頓下來,禮賢下士名聲是培養出來的,沒有這些馬骨,真正的千里馬也不會投奔東海。
如陳正匯為文官之首,東海長史,卻也只有正六品,從六品也只有一人,為剛剛來投東海,被趙瑜任命為東海學政的盧明德,他是太宗朝宰相盧多遜之後,當年盧多遜被貶朱崖,在水南村開枝散葉,留下的一脈便是他的先人。各曹郎中,比朝中的各部郎中低一級,為正七品,而各縣知縣按所轄戶數當個正七品綽綽有餘,但為了便於長史府指揮,也只能定位為正八品。再其下,各縣主簿、縣丞、縣尉的品級也都在九品上下。比起同列的武官,確要低上許多。
十月初一。在與童貫的第三任密使商議過後,趙瑜終於上表宋廷。願舉東海之地,內附大宋。自稱人口三十萬,土地千里——當然,大宋的天子和宰相都會在心裏先打個折扣,這也是他們與交趾、高麗、日本打過百年交道后的經驗——同時獻上了田籍、地圖和貢物。
「制治之本,必始乎于官。設官之方,其亦有擇……東海提封即廣,吏職尤繁,政成受代,理有規程……昔成周以事建官,以爵制祿,大小詳要,莫不有敘……」
這也是趙文與陳正匯博弈的結果,雖然對於手上的權力變動都不是很滿意,但在兩人看來,對手地權力卻縮減得更多,自己地權柄看似縮小,卻更加穩固,說起來也過得去了。對這個結果,趙瑜也很滿意,陳、趙二人相爭,得利最多的就是他這個漁翁。不過東海現在只有軍、政兩個機構,其實還不算完備,在大宋,作為與政事堂、樞密院鼎足而三地權力機關,還有一個繩糾百官的御史台。但趙瑜現在還沒有合適的人手來擔任,只能暫時由手https://www•hetubook•com.com上地飛魚衛來監察內外。做著錦衣衛工作。等外來的人才再多一點,他便會把御史台也立起來。
但依照趙瑜的命令,這些財稅收取后必須直接存入他名下的東海錢莊,需要取用時,再從錢莊支取。雖然這種做法不像大宋早期的三司使制那樣,直接剝奪政事堂宰相地財權,但長史府的一切收入支出,卻都將在東海錢莊的監督下進行。這麼做,雖無收權之名,卻有收權之實。財務活動受到監視,長史府想做些什麼事,也很難瞞過趙瑜的耳目,除此之外,鑄幣之權也歸屬東海錢莊,其賺取的利潤划進內庫,長史府無權置喙。東海發行的面值不同地五種錢幣,其中面值最小的夾錫鐵錢和青銅錢,都是由宋錢改鑄,錢息微薄,屬於平價發行,只在島內流通,發行量不算大。而當十貫的如意金錢和價值一貫的銀葉錢,雖然都可算是逾價發行,但東海所有的金銀,大部分都留作封樁之用,所以也沒有出產多少。
不過陳正匯這麼做,也正合趙瑜地心意。雖然趙瑜把趙文當親兄弟看待。但他也不願意東海軍中有哪個人擁有與他相當的權力。當年東海新興乍起,人才匱乏,讓趙文這個心腹署理軍政,也是趙瑜無可奈何下做出的選擇。不過現在東海隨算不上人才濟濟,但各個職位也不再缺乏人手,再讓趙文得掌全權。趙瑜怎能安心。
十一月末,經過了朝中一番爭吵,宋廷終於派來了冊封的使節,看起來不過中年,相貌十分的英俊。在香案前,天使展開了金花五色綾紙製成的冊書。在他念誦冊書的聲音中,趙瑜驚訝的抬起頭,『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武官的官制很好解決。各部職官早有定製,不須更動,而軍銜則同時借鑒了前朝、大宋和後世的軍銜制度,分為將軍、校尉、士三極。其中將軍分四等,大將軍、名為『征鎮平安』的正號將軍、雜號將軍和沒有稱號的中郎將。但東海初興,為了給日後地軍功留下晉陞的空間。一品的大將軍和二、三品的正號將軍的兩級軍銜。趙瑜就刻意空了下來,而地位最高的趙文也就是一個從四品的軍師將軍——不過與諸葛亮同一個封號。趙文也是很滿意了。至於校尉和士,就直接從宋制武散官中選取,各選出四個聽起來順耳的名號,如征威校尉,守闕毅士等等。再配上學自後世地肩章、領章,就已經足夠了。
趙瑜瞥眼看了看面無表情的趙文,進士寫出來地文章畢竟不同。趙文前日看后,便灰心喪氣的放棄與陳正匯爭那東海長史之位。宋時百姓多有一個毛病,常常把文章水平與行政能力等同起來,連趙文也不例外。其實要說起處理政務,趙文比陳正匯還稍強一些。
而童貫的特使被趙瑜派人從一艘戰船轉到另一艘戰船,半個月的時間,從台灣到福建,又從福建到兩廣,還在海上經歷了兩和*圖*書場颱風,直被嚇得魂飛魄散,不過到最後,趙瑜也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不論是給童貫的信函,還是特使船艙里的木箱,都裝著足以讓兩人滿意的東西。
「不敢讓郡王相詢,在下蔡姓,單名一個攸字。」
七月初,童貫的密使再次來到島上。這次來的不是童福,而是另外一個親信。這人來得趾高氣昂,趙瑜也知道他為什麼能如此高傲,這是童貫在借勢逼他儘快上表:就在六月中,兩浙、福建幾乎同時開始徵募新兵,設立新的水軍。而衢山、湄嶼的商路也在官府的重壓下,日漸萎縮。兩地的商稅收入,直接減少近半。而更讓趙瑜不快的,是杭、明、泉、廣幾個市舶司同時發令,所有出自的東海商品,如玻璃、香精、白糖等物都如香葯例,統一禁榷,由市舶司平價和買,也就是強行收購。
當然,除了官職之外,文官還有散官官階,也都是模仿宋制。而這個散官官階,就是為了讓正官官品無法提高的文官,有晉陞的餘地,同時也可以讓一些老資格地文官,能籍此得到比較高地品級。比如馬林溪,正官工曹郎中為正七品,而中散大夫則是正五品,還在陳正匯之上。若不是這樣做,他這個官迷,要是知道他的正官地品級甚至比判軍器監的鄧肯還低,肯定會暴跳如雷。
不過經過趙瑜、趙文、陳正匯三人討論后的文武官制,絕大部分的安排都比較合理。計算過資歷、功勞,由考慮了各人的能力、才學,才把他們放在合適的地方。官制初定,大頭領們經過數天的討價還價,各自滿意而歸。趙瑜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有了大頭領們的支持,向下推行也就不會有太大阻礙。
趙瑜暗自搖頭:『識得幾個字,就想充文人了……』大宋揚文抑武百年,在宋人心目中讀書人的地位向來高人一等,而目不識丁的武夫則常受人鄙視,海寇們也不例外。當他們聽到高深莫測的文章,寧可不懂裝懂,也不會表露出自己的無知。
而陳正匯也在忙碌著長史府的籌備工作,從趙瑜那裡送來的名單,他都要一個個的面會,好決定他們到底適合什麼工作。同時,各職司的制度、法令都由他一人來把關,雖然可以沿襲大宋制度,但東海畢竟有許多與大宋相異的地方,那些法令敕文也不能直接照抄,都要一條條的審定。
至於趙文,更是焦頭爛額。雖然武將官職不必多加更動,但給頭領們確定軍銜的工作卻讓他頭痛不已,每天上門說情的、送禮的、表功的、哭訴的,絡繹不絕,為了躲這些人,他已經有近一個多月沒敢回家。
雖然東海此次改制,主要原因在於脫胎自舊時海寇時代的東海軍制,已經跟不上內部發展的需要。但陳正匯和趙文都把這次改制看成是打壓對方的機會。雖然一開始,趙瑜沒能即刻醒悟,但隨著兩人在官制的安排和官職的職權劃分上的愈演愈烈的紛爭,他早明白了過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