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暗黑大宋

作者:午後方晴
暗黑大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七百八十五章 動手了(下)

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七百八十五章 動手了(下)

「軍用與民用是一起來的,臣所說的次馬,不僅指現在的官馬,還指未來的馬匹,各個馬監的次馬,還有各處購來的吐蕃馬、滇馬、騰衝馬,少許西域馬以及契丹私馬。如果戰馬還不足,臣可以讓彼岸從女真哪裡,或者從彼岸買來良馬,雖然朝廷的馬價偏低,但大約能讓他們維持住本錢,不會虧本。如果有次馬,同樣挑選出來,交給百姓飼養。然而這一回非是馬戶了,因為它等於是租馬給百姓的,而且租金不是太高,因此以保丁與義勇者優先,他們飼養的過程也會騎馬,如果因此得以馬術精湛,朝廷可以挑選為騎兵,同時將那匹馬無償獎勵給其家屬,死後也勿用賠償。」
趙頊心動了,又說:「那軍用呢?」
而且這段歷史他記得不清楚,不過越到這時候他越擔心,因此時不時地見趙頊時,問一下趙頊身邊的太監,太監那敢掩瞞?
「唐初府兵是自備馬匹,開始時地廣人稀,而且多次大破胡虜,得到大量良馬。然僅過了幾十年,馬呢,唐朝只好給錢讓府兵自己買馬。可能府兵自己有馬,但就是有馬,那個馬多半也不能上戰場了。陛下,如若不信,現在河北有許多保馬戶,被朝廷強行勒令買馬,看他們現在養的馬能不能上戰場?」
但這句話不好說出來的,所以說了一句比較含蓄的話,又表達了他的忠心。因為今年就是元豐八年了,實際上史上趙頊從去年秋天就因為吃酒,中風發作,癱瘓在床上,權利同時向高滔滔轉移。
趙頊臉色變得難看起來。
賀蘭硯成名時乃在清朝,原先西夏也有人用賀蘭硯,因為名氣不大,很少能銷往宋朝。
「章卿有幾分勝利把握?」
「陛下,你真想這麼做?」
「介甫公種種變法當中,最糟糕的就是市易法,次之就是保馬法,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去其糟粕的一面,那麼另一面必然有其意義。如果想使保馬法成為良法,也要做一些調動,一分民用,二分軍用。實際以前歷朝歷代也不是禁止百姓養馬。為何馬在中原一直沒有繁衍起來,一是馬繁殖能力很低,二是百姓將雄馬一起去勢(閹割),三是百姓濫用馬力。比如讓馬整天吃重拉貨或耕作,所以馬的壽命不長。這導致中原的馬數量一直不高,並且再好的馬到了他們手中,也不能當成戰馬。不能當成戰馬,價格也就不高。百姓就不會太珍惜之。」
「陛下,也不能說介甫公變法什麼都不好,最少將國家最困難的財政問題解決了。當時介甫公實施保甲法,一是為了進一步裁減禁兵,節約兵費開支,二是為了防盜。但現在財政越來越寬裕,到了重新調控之時。」
因此默然。
趙頊問了,王巨除了那十幾家邸店外,餘下的也一五一十說了:「陛下,即便現在。也不能說成功,如果西夏有許多權貴真的開始囤積賀蘭石,以西夏可憐的經濟,一下子就能將西夏經濟催毀。但沒有多少權貴囤積。則不能成功。而且也要看章質夫這一戰如何,如果能大敗西夏人,西夏物價必然踴貴,那時我朝不管什麼商貨,在那邊也會賣成高價。但那邊不管什麼商貨,都相對地嚴重貶值。這時候只有賀蘭石一枝獨秀,那麼臣謀划時久的計策才能得逞。」
「會不會妨礙到財政?」
這與王巨無關了。
「為什麼出現這一幕奇怪的現象,朝廷責令百姓牧馬或保馬,如果真讓百姓使用,又無所謂,然而朝廷時不時收回保馬,或者強行用低價買民馬,保馬戶為了不讓官府追究責任,只好買馬回來應付官府。朝廷收回保馬或者高價低價買馬數量越多,馬市價就越高,這才出現連契丹馬的價格都達到一百貫的奇怪之事。」
「陛下,實際所謂的保馬法,能提供大量戰馬,根本不可能。戰www•hetubook.com.com馬是戰馬,馱馬是馱馬,讓百姓飼養,平時不讓它們奔跑,而是負重做活,上戰場能發揮作用么?而且使用戰馬也有學問的,比如一匹馬,最好不要讓它一口氣馳三十里路以上,每天不要超過兩百里,否則就會傷害到戰馬。但平時飼養時,還不能讓它們不馳,每天要小馳或快馳十幾里,那麼到了戰場上,才能讓戰馬能保持一定的速度。這隻是跑,還有平時的飼料,以及馬棚的管理,戰馬的清洗與照料等等,都有一定的講究。」
「然後出現奇怪的一幕。朝廷于西北給錢,按馬尺寸大小分別給三十二貫到十六貫,前年朝廷又詔令,發北方馬戶調馬支持騎兵,上馬給三十貫,中馬給二十五貫,下馬給二十貫,可去年呂公雅卻上奏,本路保馬極苦難買,民既爭市,價亦競貴,至駑者不下百貫。還有一件事,侍禁楊嵩在西北得一馬,打算賣掉籌集路費,讓韓同院(韓縝)花三十貫買下,結果韓同院發現此馬不可乘,又患疥瘙,讓下人退還給楊侍禁,實際韓同院也不知道,三十貫只能買這樣的馬!」
實際這本書早就修好了,除了它之外,司馬光帶著弟子們還修了《歷年》二卷,《通曆》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其中稽古錄意義最大,它頗類似後來的《上下五千年》,也就是從上古到宋英宗史實的簡易版。
「這……」趙頊有些怏怏了。
「陛下,無論義勇,或者保馬,陝西百姓受苦最多,相信這兩道詔書下達,對陝西百姓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那麼又會在戰爭中發揮多大的作用?這一戰,真的很重要!而且章質夫說不定就要對西夏用兵了。」
「唐朝府兵似乎也養馬吧?」
利用他原先暗中開辦的十幾家文房四寶店,放出一些風聲。迅速將賀蘭硯價格抬高三四倍,雖不及端硯價格,但也幾乎與紅絲硯、徽硯這些名硯相彷彿了。由這十幾家店鋪開始,其他店鋪見機,也迅速囤積居奇,抬高其價格。不要問原因,商人最喜歡乾的就是這件事,另外國人還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那就是人來瘋,所以倭國那邊核事故,明明在大海的另一側,國人在海這邊卻開始哄搶一包包鹽了。
「說一說真正的原因。」
不過是不可能的。
「首先一條,既然訓練,就認真的訓練,朝廷替其置辦制式武器。」
如果其他商人不攀附這股漲價風,那就有點麻煩了。
因此在山表與地表的賀蘭石資源越來越少了。韓韞去年秋天去了西北,正是通過一些手段打聽西夏如今賀蘭石產量的。得知產量在迅速減少,王巨又讓韓韞做另一件事。
「怎能不會?為了這個財政,臣這一年多來,晝夜難安,但好在雖然開支不菲,多是一次性支出,武器可以使用很多年的,至於買馬,沒有臣之策,朝廷也要買馬,頂多就是以後會支付一些馬駒費用,但這個費用相信不會太多,如果真多了,那倒是一件好事。」
趙頊萬分驚訝。
至於道理,請看荷蘭十六世紀鬱金香事件吧。
「五十笞?」
但現在韓韞只是才剛剛收買了三名西夏商人,讓他們放出風聲,有沒有權貴囤積居奇,王巨也不大清楚。但韓韞沒有回來,如果那邊得到風聲,韓韞從今年起就要負責派人,不斷地炒高邊境賀蘭石的價格。
如果財政允許,再裝備一些鎧甲,讓這些義勇與保丁輪流穿上鎧甲訓練,但這個就有針對性了,只有那些武藝高超的義勇保丁才能享受到這種待遇。
這個好查的,問一下韓縝,或者從存檔里將呂公雅的奏章找出來就行了。
冷兵器也在進化當中,古代的戈在宋朝幾乎消失了,罕有使用。唐朝的槊,用的人也少了。另外就是劍,西夏人沿用了吐蕃的直劍發https://www.hetubook.com.com展成夏國劍,仍是主要武器,不過宋朝多將劍當成了裝飾品。
章楶今年會起會戰,這提前就對趙頊說了,但是這件事知道的人真的不多,並且准許了章楶到動手時才稟報朝廷。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主要就是害怕朝堂有人反對。
可能後來這一帶生活著大量漢緬混血人種,甚至出現大量漢人區,可那是後世。但現在不是,首先是語言,與漢語截然兩樣,不是方言,大理方言雖與中原不同,但還多是屬於漢語系,而那一帶則是緬語族緬語支系,風俗更不相同。因此從血脈上,與漢人沾不到任何關係。
再看他們的表情,如果認為有可能,就立即拉攏,給以一些承諾,比如宋朝未來會賜其一些官職,同時還有大量賞賜,等等,將他們策反。
然後韓韞便說到王巨,萬一宋朝讓王巨來陝西,西夏可能會危險了,你們到時候怎麼辦?
「想撬動一國經濟,雖然是一個窮國家,肯定不容易的。這是西夏,如果是我朝這樣龐大的經濟,臣就無能為力了。」
「還記得先帝時,臣與陛下議論過陝西義勇之事吧,實際無論義勇或者保丁,如果執行得當,確實有一定意義,比如保甲法實施后,各種盜賊大幅度下降,同時朝廷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兵源。但為何無論保丁或義勇,下面卻有很多反對聲音?不顧百姓願意否,強行拉丁訓練,教頭藉助訓練之機,大肆敲詐勒索,並且朝廷沒有任何資助,強行義勇保丁自己置辦武器。試問,有幾個百姓願意之?」
「那有那麼緊張。」
「王卿,你回來就提到此事,說說如何解決?」
這就是關健的第一步。
然而就在宋朝眼皮底下。又沒有象交趾那樣,屠殺過邕州百姓,就是交趾吧,王巨也是藉助海那邊的土著驅逐,並沒有公開動用軍隊進行滅族之戰,如果象彼岸那樣,宋朝這群文臣會同意么?
「不一定在成套武器,比如刀與弓,平時放于各縣縣庫,畢竟它們是制式武器,非是民間武器,不易在民間流通,但到冬訓之時,讓教頭從縣庫里拿出來,給保丁與義勇輪流訓練。」
其實賀蘭石資源比較豐富的,但問題是現在開採技術極度落後,就包括宋朝,儘管推廣了火藥,礦產量也不過就那樣了,況且是西夏,況且它多在賀蘭山的峭壁上。
所以這也是一些士大夫不屑的地方,一是武臣,二就是功利……反正這理兒真的沒辦法說了。
「牧場何如?」
王巨準備退下,忽然想到,不如乘著這個機會,將事情一起說了吧。
當然,這得注意節奏的。
王巨在華池縣時,一直苦思著用最小的代價拿下西夏,對比雙方的長短,宋朝最長之處就是經濟,西夏最短之處也是經濟。不過雖想到了,卻沒有什麼好辦法,最後才想到了賀蘭硯。
「陛下,拋開雜學。在軍事上,臣真的不及章質夫。」王巨坦然答道,這也是老實話,如果不是亂七八糟的學問,與大手指,即便現在王巨,還是不及現在的章楶。
那還用說嗎?
「咦?」
而且想遷徙百姓,只能遷徙長江以南的百姓,再往北,即便巴蜀百姓,誰能吃得消哪裡的酷熱,而巴蜀長江以南,宋朝管理都十分困難了,哪裡能談得上遷徙各大主戶豪強手中的赤貧佃農?許多地區不叫佃農,而叫部曲,奴隸,是這些豪強的私有財產!
這片名義上屬於大理控制的區域,面積可不小,從開江開始,一直到那加山,也就是那加山脈,或者叫那加丘陵,种師道在奏章上寫的是那迦山,反正都是一樣個。它幾乎相當於半個福建路大小。
王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不顧自己身體有病,繼續在喝酒,萬一有了三長兩短,到時候你兒子為新君,你母親為太后,以你和*圖*書母親的尿性,還會信任我用兵西夏么?你自己完了,宋朝也別想收復西夏了。
司馬光來精神了,獻上《資治通鑒》,正卷一共二百九十四卷,也就是後人常看到的那個版本。實際除了正本外,還有三十卷《目錄》,用之檢索的,另外還有《考異》三十卷,就是註明摘抄那些史料與小說傳記的,合上這六十卷,才是真正全本的資治通鑒。
價格漲上來了,並且越漲越高,到了第二步,那就是韓韞利用交易,在西夏那邊結識的商人。這麼多年下來了,雙方關係都還不錯。
「臣是陛下的臣,陛下是主,臣是輔,沒有陛下,臣只是一個無根浮萍了。」
只要這些權貴開始囤積賀蘭石,那麼出口到宋朝的賀蘭石馬上就會減少,交易價真的會迅速漲上去,越漲,囤積的人越多。並且在這個過程里,韓韞時不時派人用超高的價格,收購少量賀蘭石,不管多少,但有人出了這個價!最後可能不問硯石質量如何了,也會漲上一個天價。
賀蘭硯價格哄抬起來后,韓韞到了邊境,與這幾個商人碰了一個面。
這個心態與剛才問天竺那邊特產一個樣,大海上朝廷無能為力了,不過這個貿易總不能掌控在一些不受朝廷管控的海商之手吧,因此聽到种師道將南方道路修好后,他十分開心。
「因此保馬法必須進行重大的調整,一是對以前的馬戶每戶補貼十貫錢,雖不能挽回他們的損失,多少會起一起撫平人心作用。全國人心安定,後方穩定太平,才是伐夏最大的後盾。二是朝廷不能再強行讓百姓買馬保馬了,而是將軍中的次馬,但不能是病馬,交給馬戶飼養。馬死後,不能再讓馬戶賠償幾十貫錢,而是根據交馬前馬的口齡,分別賠償五到十貫錢。實際呢,等於是變相地向馬戶徵收馬租,這個馬租百姓同時又是能擔負起的,並且有了這個賠償,百姓會愛惜之,延長馬的壽命,再輔以對馬駒的補貼,那麼就利於馬匹數量增加了。」
還有,即便想經營,也要等王巨將西夏平定了,可那時趙頊還能繼續活著?
「所以唐朝巔峰時,戰馬主來來源地還是西北幾個大牧場,而非是來自百姓手中的馬匹。不過馬的作用非同小可,無論耕作或者運輸,遠遠勝過了人力。故臣認為,朝廷得下詔,如果百姓有雌馬得馬駒者,半歲后,備報官府,官府賞賜百姓十貫錢。配種雄馬賞兩貫錢。」
正因為此功,去年年底,趙頊下旨,以司馬光與呂公著為師保,天知道是不是趙頊下的詔旨。估計那時趙頊連說話都成問題了。司馬光上位了,今年春天趙頊去世。
「這樣啊……」趙頊喃喃道。要知道如今宋朝有多少保丁與義勇啦,但花錢的還在後面呢。
「陛下,為何教頭能勒索成功?就是軍法之故,有些保丁義勇懶散,執行軍法也不能說不妥,但不做限制,就存在許多弊端,如動不動執行軍杖,甚至不是杖,而是沉重的軍棍,在這樣的軍法之下,教頭若勒索,誰敢不從?」
「那麼保馬法呢。」王巨一回來,就說要矯正保甲法與保馬法,所以趙頊又問道。
「那保馬法……?」
還有弊病,不過弊病就小得多了。
「牧場更簡單,有渭源,有熙河,河州離湟州太近了,還會有萬一,可是熙州可以做優良的牧場。而且比起中原百姓,熙州蕃人也懂得照顧戰馬。朝廷只要支付一些薪酬,再制訂一些獎罰條例就可以了。再說,西夏那片地區,還會等多久嗎?」
現在漸漸于全軍推廣。
等於真正變成了民兵。
「陛下,不怕敗,就怕敗后不知道敗於什麼地方。唐太宗那麼雄才偉略的人君,兩征高麗,仍無功而返。隨後唐朝借鑒了前兩次出征之誤,水陸兩路出兵,最終拿下高麗。放心,臣做不到替陛下將燕雲收復和_圖_書回來,但肯定能做到替陛下將西夏平滅。不過臣多嘴一句,臣聽聞陛下又在宮中吃酒了。」
「至於以前官府或教頭勒令保丁與義勇強行裝備的武器,一律不能再使用了,如果朝廷沒有補貼,現在一人補貼兩貫錢,同時,凡是義勇與保丁者,其戶免半賦稅。這樣,百姓不但不會感到怨苦。反而會踴躍參加。道理與介甫公的免役法一樣,三等以上戶不易赴差,那麼就出錢免差吧,現在這一舉措。因為會有許多窮苦的百姓自動參加,冬閑有話計者,朝廷則就不用再強拉丁了,再責令各教頭不得勒索義勇與保丁,否則朝廷嚴懲不怠,特別是軍法。不得超過五十笞。那麼百姓還能怨苦之?」
「臣在華池時,先帝下詔給三十貫錢買戰馬。實際一匹戰馬價值五十貫,上等戰馬達到一百多貫。介甫公執行保馬法,由官府給馬,或給二十幾貫錢。由百姓買馬,然而因為百姓飼養不當,或死或弱,官府又讓百姓賠償。結果馬匹未增,徒增民憂,由是又改成民牧制度。」
「臣也不大清楚。」王巨爽快地答道。
他又說:「陛下,大運河對我朝有沒有幫助?」
因此兩個方面,都開始動手了,只是未到圖窮匕見之時。
「陛下,不提伐夏用不用章質夫,就是用了,陛下不給予他足夠的信任與支持。總管五路大軍,時間又那麼緊迫,仍會慘敗而歸。休說章質夫,換成李靖來。也未必能勝利,只能說不會損失那麼慘重。」
也許吧,但就是活著,王巨也要離開宋朝了。那麼誰主持之?不要說章楶,章楶都不管用,因為不僅涉及到軍事,還有移民,以及移民的安置,特別那一帶的環境,沒有王巨指導,就是將百姓遷徙過去了,也是一團糟。
「王卿,你不是說文明越落後。越容易征服嗎?」
但王巨陸續做了改進。弓弩手同樣腰間會佩著一把刀,訓練時也會訓練刀,否則敵人衝到面前,難道繼續放箭?或者刀斧手,同時手中裝備著一個小藤盾。一手殺敵,一手防禦。
就連王巨也想佐了,以為與佛祖有關呢。
這就是王巨的殺著。
並且不是王巨,而是章楶,不要說章楶在南方立下的戰功,南方能與西夏相比嗎?實際趙頊也有些擔心,不過這一戰如果打好了,趙頊會很開心的。不能整個大宋就王巨一個人用兵如神哪,那不是噁心人嗎。
「那麼軍用呢?」
「章卿那邊……」
實際這麼做,所謂的保馬法,早改得面目皆非。
「陛下,若此,以後我朝馬匹會越來越多,這有利於國有利於民,實際還是歸之於民。」
那時候西夏……
「好了,好了,朕以後不吃酒就是,不過種卿既以修好道路,道路兩側蠻人怎麼辦?」
趙頊也會意,當真對彼岸的情況一點也不了解?
「難怪……」
其實什麼時候動手,王巨已經知道了,那就是三個月後,章楶已經在開始謀划每一步細節。然而法不傳二耳,為了避免麻煩,王巨也未說實話。
一旦西夏權貴將錢帛一起用在囤積賀蘭石上,致命殺著出來,那就是王巨將他囤積的海量賀蘭石,以超低的價格釋放到市場上,一下子將所有泡沫擠破。
「那會花費許多錢帛的。」
趙頊整聽傻了:「卿以前為何不說?」
「卿是指……?」
「至於那些半歲的馬駒,也不是完全補貼給百姓,而是權當朝廷從百姓手中買馬,再示其馬的優劣,若劣者繼續交付百姓飼養,但死後賠償額不得超過十二貫錢。優者,朝廷帶回來,可以當成戰馬飼養了。但這麼做,會激勵百姓主動讓馬匹配種繁殖。」
「臣是文臣,不是馬官,這些學問,也是彼岸大規模飼養馬匹后,漸漸摸索出來的。」
特別是二知慶州后,那幾年收購了大量的賀蘭石,導致賀蘭山的賀蘭石越來越少,價格漸漸漲上和-圖-書來了。漲到一定地步,終於吸引了梁氏的注意力,因為她窮兵黜武之下,西夏經濟一直很困窘。特別伐夏戰爭后,為了開採賀蘭石換取宋朝的錢帛,幾乎發動了五六千百姓懸在賀蘭石峭壁上,整天開採賀蘭石。
「當時伐夏……」趙頊一臉後悔。
「不說現在對我朝有幫助,即便一千年後仍有幫助,然而隋煬帝得到什麼下場?但如果他將乘龍舟下揚州的錢帛,發放給役夫,再稍稍寬鬆三年期限,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況且是陛下之龍體,臣豈能不緊張。」
那麼一旦充入到禁軍當中,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很快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戰士。但這樣一來,也能節約不少錢帛。
「原來如此麻煩。」
「陛下,如果不惜象臣對交趾那樣,那麼征服開江以西,還是可行的。然後再不顧各大主戶的反對。將巴蜀南方的真正赤貧百姓,向那邊遷徙,那麼開江以西就可以真正被宋朝佔有了。」
「朕聽聞賀蘭硯漲價了?」
原來宋軍配置比較單一,弓就是弓,刀就是刀,槍就是槍。
「甜濁酒也不行,這樣吧,臣回去后,讓人替陛下製作一樣器物,平時陛下可以用它來榨水果汁,多喝一喝,對陛下龍體大有幫助。」
因此想裝備齊,那是會花不少錢帛。現在王巨採取了一個折中辦法,不需要成套,只要訓練時保證每人手中都有一件制式武器就行了。
想用彼岸那種血腥手段對付,雖然地形更複雜。肯定比彼岸複雜,彼岸雖經營之,但皆從海濱開始經營的,現在直接深入到內陸的內腹了,並且可能是南邊最恐怖的地區,不過還是能對付的。
「陛下,軍用也分成兩步,首先下詔,對以前的保馬戶,每戶補貼十貫錢。」
不過就是西夏拿下來,還需要戰馬,還需要騎兵,因為還有一個更強大的北方敵人。
那時的想法可能會成功,可能不會成功。因此一邊暗中收購大量賀蘭石,再加工成賀蘭硯銷售,利用其利潤。庫存賀蘭石。工匠聘請得多了,有人就開始用賀蘭石加工出各種工藝品,但無論是工藝品還是賀蘭硯,那時價格很低的。還不及遼國交易過來的易水硯價格高。往後去王巨手中產業收益越來越多,當然,支出也越來越龐大,可以說,沒有這些產業。就沒有他的政績與軍功,一半幾乎是用錢砸出來的。
「王卿,朕只是吃了一些甜濁酒(甜米酒)。」
趙頊現在平安無事,司馬光依然保持著史上的尿性,通鑒早修好了,就是不獻,在修其他書籍。
現在宋朝主要的武器就是弓弩與各種戰刀,次之就是長槍盾牌,再次之就是各種投擲的矛、斧、撾,還有結合撾與槍發展出來的鉤鐮槍。餘下的錘或者遼國的骨朵、鐧、鞭、索等武器同樣罕見之。
與王巨不同,那得到後年才會動手的,有了充足的休養生息時間。但現在匆匆忙忙地動手,反對的大臣定下來不會少。
那麼到時候,王巨讓韓韞將囤積在鎮戎城的賀蘭石,反運到西夏,換回一些成本,說不定還能盈利。
趙頊眼中閃出更多的後悔與悵然。
所以王巨對這一帶的百姓,不會抱著任何同情心。
「陛下,你是擔心商隊安危吧,無妨,這是千里之遙。而且地形複雜,只有大型商隊才敢以往來貿易。他們都有自保能力的,但是開江以西真的不能經營。」
不同情也不強勸,如果同意,則指使他們做下一件事,宋朝國內賀蘭硯在瘋漲,那是囤積居奇的,未必有多少人願意去買,所以邊境價格卻沒有漲多少。不過宋朝賀蘭硯價格確實是漲上來了,因此讓他們在西夏放出風聲,暗中唆使西夏一些權貴囤積賀蘭石,不能以眼下這個價格賣給宋人,並且它以後價格會越來越高。實際僅是邊境的賀蘭石,這麼多年下來,也漲了近十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