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明末邊軍一小兵

作者:老白牛
明末邊軍一小兵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卷 此心安處是吾鄉 第675章 斯文掃地

第十卷 此心安處是吾鄉

第675章 斯文掃地

李邦華知道的,流民入境宣府鎮,皆要先進收容所,然後設情況安置。一般而言,家口完整,能耐辛苦的鄉野老實之人,才會被收入屯堡,以保持屯堡的純良性。
馬國璽介紹,宣府鎮的物價,大致相當於萬曆年間的物價,一個銀圓,差不多可以買米一石,以後世價值來說,在懷來城那邊,相當於後世的三百五十塊,在保安州一片,則相當於三百塊左右。
很多人干一輩子,還是個不入流的小吏,連品級都沒有,所以他們對錢財更為酷好。加上盤據地方,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一代,成為根深蒂固的豪強勢力,才能愚弄官員,操持地方。
用過酒飯,李邦華與馬國璽等人下樓,走在街上,滿目皆是惡行惡狀之輩,一個個輕佻女子,讓李邦華觀之頗有不安,只想快速離開這個地方。
思來想去,李邦華最後長聲一嘆,或許,可以看看永寧侯的吏員考核制,未來會走向何方。
民間接受率也非常高,當然,銀圓等閑人等難得一見,倒是銅圓,許多小民在使用。
此時也到了下班飯點之時,便聽外間喧鬧聲不斷,一群又一群廠坊出來的工人們,急急趕到市鎮間各飯鋪吃飯,將大小飯鋪麵攤擠得滿滿的,原本寬敞的街道,也被擁得嚴嚴實實。
他說道:「關鍵便在宣府鎮的糧店!」
李邦華不得不承認,在民生事務上,王斗已經做到極佳的地步。
就聽馬國璽沉聲道:「且,親民官當以熟悉地方要務為主,便若漢時縣令,多取郡吏之尤異者,是以習其事而無不勝之患。然觀國朝眼下,選拔過於狹隘,諸書生大多不通實務,又豈是地方豪強對手?」
「是啊,你等在整什麼?有什麼事,不能坐下好好說,教唆工人斗事,小心被抓到巡捕房去。」
很多縫衣娘還在吃一種叫「永寧城肥肉面」的麵食,李邦華曾在宣府時報上,有見過這種麵食的宣傳:「永寧城肥肉面,一銅圓可吃兩大碗,有菜又有肉,侯爺吃了都說好。」
很多大戶人家,都喜歡用宣府鎮的銀圓,簡單又方便,免去了往日看銀兩成色、重量等諸多麻煩。
而如他們這樣的舊官體系,現在沒了各項灰色收入,平日積點錢糧也不容易,這一路行來,自己一行人吃喝,儘是馬國璽私人在掏腰和圖書包,這讓李邦華有些過意不去。
李邦華驚訝,兩桌的飯菜,總共才一兩五錢銀子?
說起官員的操守,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比吏員優不了多久,飽讀聖賢書的書生們,最後為官之時,也儘是貪婪驕慢、沒有絲毫報效國家之心。
吏員最高不是從九品,若官員一樣,有自己奮鬥的方向,馬國璽認為這是王斗的神來之筆。
以李邦華觀之,此些人不論男女,皆是缺乏教化,惡行惡狀之輩,且良莠不齊,禍害之源啊。
馬國璽笑道:「無妨,其實這酒宴雖然看來豐盛,但所費不多,連隨從那桌,總共也不過一圓五角罷了。最貴的,便是這些酒了,畢竟宣府鎮有律法,釀酒者,磕以重稅。」
看著桌上有魚有肉,飯菜非常豐盛,李邦華正色道:「何必如此破費?」
馬國璽與隨員們衝上來,架住李邦華,同樣拔腿就跑。
「幾年下來,大致形成行情,便是一兩銀買一石米,各城便有所波折,也所動不大。」
「一圓五角?」
然入境之民越多,余者怎麼辦?只能讓他們自謀生路。特別沒有一技之長的人,更是各廠坊礦山的主力,干本地人不願乾的賤業,辛勞之事。
又想想京師處見,一路行來情形,再看這些務工的原本流民,吃飽飯不說,竟還可以吃肉,便是大明余者地方,地主富農,都不敢這樣吃啊,李邦華不由搖頭嘆道:「此地民風,過於奢豪,非是節儉之道。」
忽然前方轉角處一陣喧嘩,就聞有人在喊:「打架了。」
便如國子監的明算科,負責整個國家的工程、預算、財經等方面事宜,事情很重要,身份卻很卑下,而且升職空間狹窄,所以每個學子都不願意考這三科。
雖然他認為此法一樣存在諸多方面問題,特別吏員的操守不讓他放心。畢竟各級吏員、父母官,是與百姓最為接近的官員,其道德品質直接關係到地方治亂與民生疾苦。
接下來二人叫餐吃飯,聊些輕鬆的事情,馬國璽叫了一桌的菜,二人對飲,幾個隨從,旁邊另開一桌。
……
他說道:「地方州官事務,現還尤為繁雜,以縣令一人之身,坐理數萬戶賦稅,色目繁猥又倍于昔時,豈不舉目惶惶,聽任地方擺布乎?永寧侯以熟悉地方吏員任官,各通https://m•hetubook.com.com用實材,當可鉗制地方惡吏鄉紳!」
馬國璽笑道:「小民也可吃肉,也怨不得流民嚮往,前來此處。」
然後四周人等,紛紛圍上去,甚至許多飯鋪麵攤的人都跑了出來。
他不願全盤否定,最終還是說道:「永寧侯也非全然步入歧途,吾觀永寧侯之意,顯有不拘一格之心,擴大人才方面錄用,甚至更看重明法、明算、明書諸科專人,此為地方通用實用之材也。」
如同鳥獸散,滿街的人轟的一聲,往四面散去,原本打成一片的二位老闆手下,很多人也紛紛拔腿就跑,楊大,孫二皆是慘叫:「不要跑,跑了你們就進收容所了,啊呀,不要跑啊,跑了我也倒霉了……」
對馬國璽,李邦華越來越欣賞,二人雖派別不同,政治理念也有所衝突,然馬國璽所言雖行,都讓李邦華感覺到他一腔忠孝節義,有馬國璽駐在東路,也讓李邦華略略安心。
李邦華張了張嘴,最終還是聽下去,畢竟,馬國璽說的也是事實。
而且就算大明現在仍在考明法、明算、明字三科,但他們的身份地位,遠遠不如進士科尊貴,這些專門人才的選用,錄取后也只在與專業有關的機構任職。
李邦華在都察院多年,其實了解這些人的心思。
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這是馬國璽贊同的,但眼下局勢,明顯向冗政方面發展。
……
特別源源不斷的流民進入,又與這些人搶飯碗,遲早要出事端。
他說道:「宣府鎮的糧店,依照律法,有優先向軍戶百姓購糧的權力,每城每堡,皆是儲備充足。民間糧賤時,便會高價收購,防止穀賤傷農,民間糧貴時,便平價出售,防止百姓飢餓。」
豪門大族出身的官員,便如吃飽的狼豹,還要注意個吃相,這些貧寒人家出身的官員,就不管不顧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往日的投入撈回來再說,如同空腹的惡狼!
然後他們手下工人在打成一片,好在皆是赤手空拳,沒有持刀持棍。
一陣風過來,李邦華頭上的員外帽立時不見了,一個不知是誰從李邦華身邊經過,將他帽子帶走,這不說,又一個不知是誰匆匆忙忙間撞了李邦華一下,撞得他差點踉蹌向後摔倒出去。
吏部委任時也不精心選擇,常常以和_圖_書探籌投鉤為選用之法,最後造成了「以百里之命付之闒茸不材之人,既以害民,而卒至於自害」的局面。
國朝積弊,李邦華又如何不知?然改革,又從何改起?
放眼大明余處,商人與士紳勾結,秋糧時收購價格定得極低,青黃不接時,他們糧食販賣又定得非常高,如此百姓苦不堪言,此處物價平穩,確是百姓之福啊。
相反,八股文作得好的書生們,反而任職空間廣闊,升遷快速,當然造成千軍萬馬,只考進士。
他最後道:「雖吾仍有疑慮,恐以後冗吏冗政,然眼下看來,永寧侯之策,不失為更改國朝積弊之良方良策,日後如何,吾拭目以待。」
以保安州來說,往日不過吏目一員,司吏六員,典吏六員,承發一員,然後余者儒學、陰陽司、醫學司、僧道司、永興倉、備荒倉等各吏員一、二名。
國朝初期,一府縣之地,幾個官員加一些小吏,就可以治理一片龐大的地方,然到了現在,全國的官吏數量,何止是國初的十倍?每年收來錢糧,光養官養吏,就是個沉重的負擔。
而且,因為糧票的信用得到肯定,也越來越多人使用糧票,特別那些宣府鎮當地軍戶百姓們,許多大額交易,都在使用糧票,畢竟輕飄飄的紙幣,比相對沉重的銀圓更有優勢。
馬國璽沉默,老實說,他也摸不清楚王斗到底要搞什麼,而如李邦華說的,未來宣府鎮,安北都護府冗官冗吏也確實是真的。
巡捕來了不是好事,若到時檢查證件,更不好交待,先跑了再說。
唯有外來者們還心懷疑慮,大部分在使用銀圓銅圓。
「大人,快走……」
馬國璽呵呵笑著:「當然,商人皆是無利不起早之輩,有利可圖,豈會看不到這點?」
看熱鬧是國人天性,李邦華也不例外,他本來想走的,然不知不覺,卻走了上去,馬國璽與一干隨員,只能跟上。
馬國璽說道:「是的,這還是保安州物價較高緣故,若放在懷來城,還會更低廉一些。」
而且這些吏員還有升遷的希望,一級一級往上爬,從科級一直到部級,足以讓這些小吏們奮鬥了。
他們也聚在邊上圍觀,他們有的人皺眉,有的人拔劍護住家人朋友,有人怨道:「近來毆打之事怎如此之多,快叫巡捕吧。」
還有人在https://m.hetubook•com.com指責那兩個廠坊老闆:「楊大,孫二,你二人在整什麼?怎的當街鬥毆了?這可是大罪!」
不知不覺的,李邦華站得更前去,看身旁有一幫人,卻是原先在酒樓看到的那些保安州人。
他吟道:「取官漫謾,怨死者半,人主苟欲親民,必先親牧民之官,而後太平之功可冀矣……吾也拭目以待吧!」
大明到了現在,盡以進士為貴,只是這些進士們,盡數為熟讀八股文出身,各地方州縣官人選,基本也由這些初釋褐之書生擔任,這些人中,通曉吏事者十不一二,而軟弱無能者則居其中八九。
按理說了,地方官員都應該由熟悉地方事務的人出任,然看上面這些八股文書生,顯然是不合格的,他們不通實物,地方把持在吏員及鄉紳手中,就可以理解。
各色人等到來,使得市鎮變得熱鬧非凡,李邦華從窗口望下去,外間還有成群結隊的縫衣娘,個個面目粗鄙,粗手大腳,只管到麵攤食鋪吃飯,惹來身旁同樣粗野漢子擠眉弄眼,嘻笑吹哨。
那些縫衣娘也不懼,或是回嘴大罵,或是怒目橫眉,她們還頗為彪悍,很多人滿嘴的「老娘」,差點讓李邦華面對美食咽之不下。
讓李邦華驚訝的是此處物價之低,放在京師,這兩桌飯菜,沒有好多個銀圓不能下來,此處才一圓五角?
他們雖吃得節儉,但此處糧價不貴,又畜場雲集,便是很多人飯桌上,也有肉蛋。
他們急急如喪家之犬,忙忙似漏網之魚,一口氣跑到市鎮外,這時李邦華才回過神來,發現自己什麼時候鞋子都跑掉了,還披頭散髮的,真是斯文掃地。
他淡淡道:「至於不法商賈,各糧店財力充足,又依靠整個幕府,要斗,沒有幾個商賈斗得過他們,便若當年晉商與東路商戰,各大商賈皆是血本無歸,早不敢小視此鎮力量,……現雖無暴利,勝在安穩長久,許多商賈,都不願多事……況乎,宣府鎮現又有了囤積居奇罪,很多人也被殺得怕了……」
李邦華目光閃閃,不由得站起來。
宣府鎮的銀圓他當然知道,一枚銀圓,皆是「含銀九成五」,可實打實的折金花銀一兩。也因為幾乎每枚外形、成色、重量一致,一枚就可當一枚使用,不說在宣府鎮,便是現在在京師,價值都非常堅挺。
前去和圖書一看,前面黑壓壓一圈已經圍滿了人,李邦華只得站在後圍,他隱隱看到,正中似乎有兩個廠坊主樣子的人,他們正在吵得唾沫橫飛,似乎是什麼商事糾紛。
一銅圓兩碗,而宣府鎮的銅圓,一般是「每枚當制錢十文」,也就是說五文制錢一碗面,有菜又有肉,一碗可吃飽,怪不得很多人在吃。
確實,大明到了現在,選官任官制,可謂積弊重重,特別科舉制飽受各方抨擊。
其實這點好解決,如官員那樣異地而職便可,觀王斗也是這樣做的,每次招了吏員,總不在本堡本城任職,而是調到外地,雖不如官員那樣需迴避一省或是數省,甚至南北對調,但已然足矣。
李邦華決定微服私訪的路程到此便罷,一路行來,接連不斷的刺|激之事已經讓他受不了,州城那種「龍潭虎穴」,更不想去了,怕所聞所見更讓自己吐血三升。
那楊大,孫二面對同鄉指責,也有些膽怯,他們正要收工,忽然有人在叫:「巡捕來了。」
至於李邦華擔心的此輩姦邪,馬國璽倒不以為然,吏胥之所以大害,是因為他們長據地方,而且沒有升遷的希望。
二人對飲,酒菜的味道,頗讓李邦華滿意。
現觀王斗行事,對吏員還進行了更加的細化。
他說:「科舉走到如今,弊端重重,以國初來說,尚能不拘一格,以薦舉、科舉、吏員諸途徑登進人才。而後則逐漸專用科舉,科舉之中又尤重進士,舉人、貢生大受輕賤,進士偏重之弊,積二三百年矣,永寧侯此為拔亂反正也。」
而且他們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通常是書獃子一個,到了地方,除了配合撈錢,又有什麼作為能力?
還有一個怪現狀,越是貧寒出身,寒窗苦讀之人,最後卻往往貪得更利害,直有要錢不要命之勢。
但到現在,吃俸祿人數,怕已經猛增多少倍,馬國璽不明白,王斗以後如何來養活這些吏員。
當然,樓上李邦華看著,他苦口婆心,街上這些人卻不會明白這點,一個個嘻嘻哈哈,三五成群的,只管稀里嘩啦吃飯。
李邦華道:「糧票?」
李邦華沉思道:「此處物價低廉,就不會有商賈買走糧米,囤積居奇,運到外地謀利?」
說到這裏,馬國璽拿起自己面前酒杯,一飲而盡。
他笑道:「若使用糧票,還花費更少。」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