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文藝時代

作者:睡覺會變白
文藝時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百二十三章 喧囂

第三百二十三章 喧囂

轉眼,便到了2月16日,也就是第53屆柏林影展的閉幕式。
當然了,有褒就有貶,可奇怪的是,西方群體多是讚揚,少數的東方觀眾卻不太感冒。
而褚青聽完程穎的翻譯,表情略微古怪,反問道:「不好意思,我不太理解你說的東方風格和西方風格,您能先解釋一下么?」
就像幾位留學德國的青年導演,和一位在柏林電視台工作的華人姑娘,他們看完了電影,紛紛表示:太刻意了!
不過他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導演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之前,千萬不要去找你掌控不了的演員。
褚青歪頭瞅了瞅他,稍感不妥,可也不能出言阻止,只得聽對方簡述了一遍心路歷程。
為了黑暗而黑暗,為了絕望而絕望,全片的敘事手段非常低劣,幾個衝突節點銜接的十分生硬,毫無技巧可言。
科斯里克一見,立即吩咐工作人員,臨時添了幾把椅子。這下可好,本就不大的會場,被各式各樣的人和攝影機佔領,竟然有點春運的敢腳。
其實受媒體影響,影迷關注的就兩點:
「他也覺得可以用西方風格……」
幸好,沒有挑事的記者,繼續追問某些敏感的東西。
後者扶了扶麥克風,極為嫻熟的答道:「眾所周知,柏林影展在過去的二十年裡,hetubook.com•com一直在鼓勵、支持第三世界的電影發展,尤其是中國電影。我們十分樂於見到他們的進步與創新,近年以來,也確實有新人導演不斷湧出,像賈璋柯,還有王曉帥。但坦白講,他們的作品始終缺乏一種震撼力,對生命的震撼力。而今天,我非常高興在《盲井》中看到了我最想要的東西,如果非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那就是,呃,驚喜!」
一是真實的井下拍攝。敢拿演員性命去拼的劇組,這個在全世界都很少見。
大家等了幾分鐘,李揚、褚青、程穎依次入場,挨著科斯里克坐定。主持人剛宣布開始,底下記者刷的都舉起了手。
元蕾舉了五次手,那個呆逼主持人愣是不叫她,坐在哪干著急。拜託!你們有點水準好不好,問那些有個蛋用啊?
「嘩!」
記者們半調侃半稱讚的寫道:「關於表演理論的研究,有數不清的嚴肅著作和經典實例,但對絕大部分人來講,他們仍然搞不懂什麼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什麼叫方法派,什麼叫情感代入。而褚先生用一種略顯憨傻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他的輕鬆自然,以及對表演的理解:它從未觸不可及,它就在我們身邊。」
他們討論片子的意識,手法,和圖書內容和自己理解的政治含義,並且下意識忽略了李揚,將這部電影當作了男主角的個人秀。
「褚以他自己絕不承認的西方風格,帶來了一份完美的禮物。」
元蕾一聽,立即打起精神,因為這問題與她所想的大同小異。
「所以我演《盲井》的時候,我覺得這樣表現會更貼切,那我就去做,沒考慮什麼審美。」
他頓了頓,又強調了一次:「對,就是驚喜,毫無疑問的驚喜!」
「……」
二是他們想見識見識,到底啥片子能讓全場沉默一分鐘。
「……」
記者們不語,看他從一個平靜的孤獨者患者,完美的變成一個暴躁的孤獨者患者。這種感覺太奇妙了,就像你面對的是一位真正的病人,而非一位演員。
褚青抽了抽嘴角,大姐,你矜持一點好伐?
「他也覺得可以用西方風格……」
首映之後,發布會的小廳里擠得滿滿登登,預留的二十個座位已經不夠,還有七八個記者戳在旁邊,混了張站票。
她這話講的半明不白,程穎奇迹般的懂了,並無縫轉換,道:「她說東方人貌似含蓄,其實特騷|浪,西方人更直接,一瞅就很牛逼。」
元蕾作為唯一的內地媒體,只得找了兩位港台記者搭夥,才沒顯得勢單力薄。她此刻和_圖_書的情緒比較複雜,為有這樣的華人演員而驕傲,又為僅有自己親眼見證而悲涼。
「那您的意思是,《盲井》有很大的可能性獲獎了?」那哥們連忙問道。
接著,被點名的是位英國記者,他問的是導演:「據我所知,中國的現實題材電影有很多,但關注煤礦工人的作品只有這一部,您是出於什麼動機才想要拍攝《盲井》的?」
隨即,他又直起脖子,猛烈的拍著桌子,雙眼上翻,臉色漲紅的喊:「我五點得看Jeopardy!我五點得看Jeopardy!」
不過呢,他們的觀點也沒什麼人重視,瞬間被淹沒。
他掃視全場,笑道:「至於能不能拿獎,抱歉,我也不知道。」
「平庸之惡,如血一般腥臭而又鮮活。」
次日,有關《盲井》的報道霸佔了柏林的各大媒體。《銀幕》給出了不算低的分數,1個四星,5個三星,1個二星,在22部參賽作品里排進了前八。
那妹子也想了想,道:「呃,東方風格就像葛尤、梁朝韋,平實中透著張力,西方則是羅伯特德尼羅、艾爾帕西諾那類,張力中透著張力。」
「呃,首先,這個故事來自於一部小說,我很喜歡,就想嘗試看看。」
而在眾多溢美之詞中,李揚卻感覺特苦逼,因為褚青和-圖-書一個人就幾乎蓋過了整部作品,不至於埋怨,但失落感肯定有的。
隨後,西班牙的妹子,義大利的大媽,荷蘭的御姐,比利時的GAY,輪番上陣,多集中在電影的意識、技巧,以及對人物的理解探討。
「柏林用一分鐘的沉默向生命致敬。」
……
話落,就見他往右歪了下腦袋,雙眼瞬間變得獃滯,甚至兩隻眸子的光都湊不到一起。
與之相反,元蕾卻很慶幸自己留了下來,方能見到柏林在此刻的沸騰,甚至可以不吝嗇的去期待,見證最終歷史的創造。
科斯里克也很慶幸,事先把《盲井》的放映次數排到了最高,才沒有讓那些排隊買票的觀眾往死里噴。
……
那麼多心理學書籍和經典電影,褚青可不是白看的,其實他也不太懂,但能忽悠住就好。
「我收回上次的預測,尼古拉斯凱奇、薩姆洛克維爾,你們恐怕要迎來一位最強勁的對手。」
從14日晨到15日上午,這八場放映,場場爆滿。
「請問主席先生,您怎麼看《盲井》這部電影?」一位德國哥們把首個問題拋給了科斯里克。
「這個暫不作答,我們還是把問題對準兩位主創,好了,下一位!」主席自然不會表明立場,當即打了個哈哈。
尤其發布會上那段關於表演的敘述:
https://m.hetubook.com.com令人顫慄的角色表現力,看到他在礦洞里蹣跚而行,我的心臟都在抽搐。」
「出人意料的題材,很不中國的中國電影。」
等她第六次舉手,主持人仍然沒叫她,點了某隻來自法國《綜藝》的妹子。
眾人不禁訝然,雖然有預感對方會給出不錯的評價,但一連聽到三個Surprise!Surprise!Surprise!還是頗感意外。
「請問褚先生,您在片中展現了不同以往的表演氣質,捨棄了東方風格,更貼近西方的審美觀。那您覺得自己有機會拿到最佳男演員獎么?」
「他覺得可以用東方風格……」
不過這問題確實很有意思,他不敢輕易回答,思索了半響,方道:「我覺得表演,不應以文化或地域劃分,環境固然有一定的因素,但本質上,它是很個性化的東西。不必用多深的概念去定義表演,它也不存在所謂的東西方風格,它只存在於演員本身。你拿到一個角色,該怎麼去表現,這取決於演員的自我認知。比如達斯汀霍夫曼的《雨人》,他覺得可以用東方風格……」
李揚在放映結束時的強烈情緒,已經完全平靜,慢條斯理的道:「然後,我偶然又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新聞,是說國內某個地方發生礦難,造成很大傷亡,但當地選擇隱瞞……」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