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工業民科

作者:好閑
工業民科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113章 談判計劃

第113章 談判計劃

在自己沒有信心,和德方的疲於扯皮,加上中央不理解的三重打擊下,SH方面在數量和出口問題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妥協。
外經貿人員向谷牧和饒賓彙報的時候,兩人都十分驚訝。
相反,在林強生這裏,一切都沒有問題!
內外雙方都有顧慮,就這兩個問題,和德方扯皮談了兩年。直到1980年條件改變,SH方面私自降低了年產量,15萬量降低到了3萬輛。兩年的艱苦談判,成了無用功全部作廢。
「這家工廠雖然安裝了一些半自動人工的生產輔助設施,但還是屬於50年代末的技術水平。想要達到目前世界先進水平起碼要投資一億美元!這些生產設備能留下的很少,對新公司來說其價值等於零,我們還得為處理老舊設備花錢!」巴爾一邊計算一邊看著工人們組裝轎車說道。
里昂一行人參觀了汽車廠的發動機廠房、機加工車間、車身衝壓車間、組裝車間。一路走來讓三人驚訝的不得了,穆克連連點頭豎起大拇指說道:「能在全世界封鎖的情況下,發展成這樣非常了不起!」
林強生和里昂等人說了之後,一行人就到了汽車廠的小會議室。
德方把問題一個個提出來,舊問題解決了,又提出新問題,中方疲於奔命,雙方反覆的磋商談判。六年裡總共談判了三十次,SH、京城、德國,這些地方SH的談判組都跑遍了。六年後還是他們自己想通了,繞過中央自己和德方先斬後奏才成功簽署合作協議。
里昂還表示,如果中方有什麼需要添加補充的內容,隨時可以補充和*圖*書。外方的態度非常好,非常誠懇,並且寬容得很,什麼都可以談,這是中方人員出乎意料的。
其實規定這東西,上面說一套,下面做一套,到時候他真的在國內賣車,上面還能卡他嗎?!
李剛畢業於清華大學汽車和汽車製造專業並參軍,赴蘇聯參加過重工業部一汽工作組;回國后歷任一汽發動機分廠工程師、技術科科長,一汽副總工程師兼規劃室主任,一汽副廠長。
事在人為嘛!他就不信,上面會拿槍逼著他去出口。後世多少國內的汽車大公司,吵吵嚷嚷的出口了,結果新聞報道了一陣子,最後都不了了之,也沒怎麼樣嘛。
周建江笑著說道:「請外商到會議室,我們先聊一聊談判預期和內容吧?」
眾人互相討論了一下,都傾向於再和外商談一談這個問題。
中央希望汽車合資公司年產轎車數量最少15萬輛,上級還希望這些轎車能為國家出口創匯,要求80%的產量都用來出口。
谷牧也有興趣的點點頭,說道:「放在沿海地區,有很多好處,你們沒向外商提議嗎?」
外經貿人員互相看了看,對谷牧和饒賓同時搖了搖頭,其中一人說道:「我們說了,但是外商說不會考慮其他地區。」
法方提出的合作分兩項,前一個要和汽車廠合資的項目,外方出資和技術設備佔有合資公司的50%的股份。這也是中央的底線,不過這個底線還得向上彙報,上面點頭才行。
要15萬輛的轎車產量,好啊!林強生都想上30萬輛。要出口,更好啊!林強和*圖*書生也想出口,當然也會往出口方面努力。但是出不出得去,那就合資公司成立,生產出轎車以後再說。
巴爾一手拿著小本和計算器,一手拿筆算著。在估計著這家工廠的年產值和總價值。雖然這點規模在巨量外資和技術面前沒有卵用,但這也是他作為談判分析師的一個習慣。
林向榮也挺高興,上面調過來一位汽車業界的老前輩,對廠子發展建設肯定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他的信心和心氣也高了不少。
外經貿的人笑著說道:「是的!法方來的人態度非常好,比SH的德國人好說話的多,我們也是沒想到!」
到了83~84年,每年進口轎車數量達到了34多萬輛。這麼大的轎車進口量,到那時國家也不見得會放任,何況還有每年幾十萬輛的走私車!
林強生已經事先介紹了廠子的技術狀況,因此幾個外國人也有了很大的心理準備,實際看到的遠比他們想象的好很多,最起碼工廠里見到了一些半自動化的設備,工人們對流水線大生產的流程是熟悉的,每個工人都只負責一項任務,這樣熟練度就能很快上來了。
他們熟悉的還都在SH跟德國人談判呢,只好從一汽方面調過來一位名叫李剛的副廠長,充任濱城汽車廠的總經理。
饒賓驚訝的問道:「法方同意了15萬輛轎車的年產量,也同意了80%的出口?」
要知道SH方面,還沒談到這個問題呢。而且德方談判人員態度非常堅決,和中方的分歧非常大。
地方上實在是人才有限,上級左挑右選也沒挑出一個www.hetubook.com.com對汽車業既熟悉又讓他們十分放心的人。
李剛被從幾萬人的大廠調動到不到2千人的一家小廠,沒有任何怨言。他積極的向林向榮了解廠子里的情況,同時還介紹起了一汽目前推行的豐田生產體系,展望將來能把這家工廠建設成為國家重點的汽車廠,實現祖國轎車工業的騰飛。
林向榮聽到兒子的翻譯后,臉上也露出了一絲驕傲。看了看兒子,又看看幾個外國人,笑著說道:「這都是我們和哈工大的師生們一起琢磨出的一條生產線,跟貴公司的技術實力還是不能比啊!」
谷牧說道:「我也看好把生產基地建在沿海,這樣不但節省很大的人力物力,也和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計劃相一致!」
這麼長時間的談判過程,連中央外經貿的人都說,「有這時間,你們還不如自己發展呢!」
林向榮廠長已經兼任了汽車公司副總經理一職,也將參加和外方的談判工作。
省外經貿帶著里昂一行人參觀了汽車廠。這次他們派出的人,正是周建江副廳長,他負責這次談判工作的監督工作,同時也要向中央和省里及時彙報。
這是林強生在幕後策劃的,他充分吸取了SH汽車談判組和德國大眾公司談判6年的教訓。把這份計劃書寫的很詳細,趁著中央領導同志們都在這裏,先把一些問題拿出來說明,同樣也是為了減少折騰減少談判的時間。
谷牧翻著談判計劃書,說道:「既然外商的態度這麼好,我們更應該抓住有利時機,儘快促成這次合作。咱們大家現在就研究一下這份外商提供的www.hetubook.com•com計劃書。」
光是這個產量和出口創匯的問題,SH那邊就遇到了不少的麻煩!他們自己認為一開始沒有經驗,生產這麼多轎車投資大負擔重;而且國家規定80%的產量出口創匯,SH方面覺得難以完成。德方也不同意這麼大的產量80%用於出口,擔心衝擊他們的海外市場。
里昂交給中方一份談判內容計劃書,書上把談判的細節內容都寫了出來。外商的計劃書很詳細,總共分了兩項談判內容,一項是與汽車廠的投資合作,另一項是投資建設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兩項談判同時進行,節省時間。
饒賓聽著內容,兩眼發亮的說道:「能不能讓外賓把這個投資放在沿海地區,也更方便以後的出口計劃啊?」
饒賓笑道:「我覺得你們還是沒有充分的和外商說明這樣做的好處,我們應該再和外商聊一聊,把零配件基地建在沿海,他們也應該懂得這樣做是有益的!」
而且林強生知道改革開放以後,尤其到了80年代,開放國門之後,各級政府需要大量的辦公用車,以及富裕起來的萬元戶都開始追求擁有一輛轎車。
而在上面的人,誰都想在這個大項目上說兩句話,誰又都說的不算,上面一句話,底下人跑斷腿。再一個,他們是國內第一個和國外投資談判的,自認為一切摸著石頭過河,所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也分外小心,所以就造成了一個談判,六年的漫長時間。
「我們都和外商解釋了,但是他們態度很堅決,說不會考慮別的地方!」外經貿的人還是搖頭說道。
林強生翻譯過來,中方人和*圖*書員的表情都尷尬難看了一些。不過人家說的也是事實,又一想外商說投資設備技術要一億美元,大家又惆悵了起來。
其實,之所以和德方談了六年,在林強生想來還是SH方面自己的原因,他們太拿德方當回事了,也太拿自己不當回事了。
SH方面都是體制內的人和德方談判,他們遇到某些問題還得去中央請示,光跑部就有十多個,一個部門說不同意,他們就得反覆的談,反覆的請示彙報,規矩很大很複雜!
外方想在省城投資一座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的計劃,更是對國內很有吸引力。
汽車廠目前年生產汽車穩定在5000輛左右,這種規模在國外也就是一家改裝廠的水平,但是在國內是真真正正排在第二位的轎車生產廠家。第一位SH汽車5000輛以上,第二位就是濱城汽車廠,後面沒了,全國就這兩家轎車生產廠家。
他們也很納悶,為什麼外商會捨近求遠,硬是要把工廠建立在內地呢?!
看了外方的談判內容計劃書,中方談判組都眼睛發亮,尤其是李剛和兩位中央外經貿的監督人員。
林強生知道,SH那邊的談判過程,產量和出口就能糾結他們雙方兩年時間;然後是德方要求使用德國合資法解決以後的糾紛,法律問題又糾纏了一兩年;再然後是先簽基礎協議還是直接簽署合同,又是一年;然後是銷售問題。
饒賓不可思議的說道:「怎麼可能,難道外商不知道在內地建廠會增加成本?!」
外商的計劃書,不但同意了中方的產量和出口創匯要求,還同意使用中國的法律解決以後雙方產生的糾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