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工業民科

作者:好閑
工業民科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265章 代工生產

第265章 代工生產

「嗯哼!奔騰電腦公司已經推出了兩代產品,目前的奔騰2.0電腦在美國賣的還不錯,走平民路線每台3500美元,年銷售額已經突破了6億美元達到了20萬台以上的銷售量!康柏公司也出了一代產品,攜帶型電腦,不過目前它還是像一個小行李箱般的大小,銷售成績也不錯,每台5800美元。它有著簡單的窗口式界面、先進的滑鼠操作、還集成了一套成熟的辦公軟體、能實現所見即所得,它還有一些小遊戲非常好玩……」
1972年中國第一塊PMOS型LST電路在四川永川半導體研究所研製成功,為了加速發展LSI,中國接連召開了三次全國性會議,第一次1974年在京召開,第二次1975年在Shanghai召開;第三次1977年在大三線Gui州省召開。
他向王守武說道:「國內既然這麼多IC生產單位,有沒有可能拿出幾家來和我公司合資,新公司採取1比1的股份形勢,國內提供技術人員我提供資金設備、技術研發、先進的管理技術,建設幾家生產成規模化的大公司?」
王守武立刻站了起來表情嚴肅的說道:「小林同志,你的這個提議非常好,如果能把你的兩家電腦公司的一部分零配件拿到國內生產那對中國IC產業的和-圖-書幫助簡直太大了!這個消息十分重要,我要立刻通知研究所,我相信所里和上級主管部門一定會仔細考慮你這個建議的!」
王守武向林強生介紹了這些,讓林強生對國內IC產業有了一些最基本的認識,總的來說我國起步的時間比灣灣和韓國要早很多,而且技術成就也比較高。但是後來發展則緩慢了下來,加上國內動亂和國外的封鎖,耽誤了技術發展的時間,國內的IC產業在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八十年代逐漸落後世界。而這個時間段,則是世界IC產業發展最快的一段重要時期!
「把計算機零配件拿到國內生產,合資、技術改造、生產、出口創匯!」
在七十年代初期,由於受國外IC迅速發展和國內「電子中心論」的影響,加上當時IC的價格偏高,一塊與非門電路不斷變價曾達到500元,利潤較大銷售利潤率有的廠高達40%以上,而貨源又很緊張,因而造成各地IC廠點大量湧現,曾經形成過一股「IC熱」。
「我的這兩家電腦公司現在都處於發展擴張時期,雖然在美國投資很方便,但是我還是覺得把一些產業放到國內來比較好,能夠大大的幫助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而且國內有著巨大的成本優勢,這是不容忽視的!我想把和-圖-書兩家電腦公司的一部分零配件的生產放到國內,或者合資或者收購一些國內的半導體企業來給我的兩家電腦公司做代工,您看我的提議怎麼樣?」林強生向王守武問道。
林強生期待的點點頭,一臉好奇的看著王守武。
為了提高工藝設備的技術水平,並了解國外IC發展的狀況,在1973年中日邦交恢復一周年之際,中國組織了由14人參加的電子工業考察團赴日本考察IC產業,參觀了日本當時八大IC公司:日立、NEC、東芝、三菱、富士通、三洋、沖電氣和夏普,以及不少設備製造廠。原先想與NEC談成全線引進,因政治和資金原因沒有成功丟失了一次機會。
當時不少省市自治區,以及其他一些工業部門都興建了自己的IC工廠,造成一哄而起的局面。在這期間,全國建設了四十多家集成電路工廠。四機部直屬廠有749廠(永紅器材廠)、871廠(天光集成電路廠)、878廠(東光電工廠)、4433廠(風光電工廠)和4435廠(韶光電工廠)等。各省市所建廠中有名的有:傷害元件五廠、上無七廠、上無十四廠、上無十九廠、蘇州半導體廠、常州半導體廠、北京市半導體器件二廠、三廠、五廠、六廠、天津半導體(一hetubook.com.com)廠、航天部西安691廠等等。
王守武聽到林強生的建議后怔了一下說道:「你不是要自己建立一家半導體公司嗎?怎麼想到要和國內一起合資?」
「代工生產?」王守武琢磨的說道。
王守武聽完林強生的建議,頭腦里想到了幾個詞他馬上反應了過來。
林強生笑道:「我自己的也要搞,但是實在是缺乏技術人才和專業的工人隊伍,可以預見到發展會比較慢!既然咱們國家有著這麼好的基礎我不如利用起來,這樣對我自己的半導體公司的幫助也很大!另外,也許王副所長不知道,我在美國還有兩家生產計算機的公司,一家名叫奔騰電腦公司,另外一家叫做康柏電腦公司,我已在香港註冊了這兩家公司,在國內兩家公司的商標也審批下來了!」
後來改為由七個單位從國外購買設備,期望建成七條工藝線。最後成線的只有北京878廠,航天部陝西驪山771所和Gui州都勻4433廠。
真是不可思議,這兩家在國內看來都是擁有高技術含量的計算機公司,竟然全是眼前這個林強生創立的,這太讓人難以理解了!
聽著林強生語言生動形象的介紹著自己的產品,王守武稍稍有些臉紅,他嗯嗯的不斷點頭,半導體研究所的吳錫九院士帶領的研究https://www.hetubook.com.com小組也打算仿製這台攜帶型電腦,雖然不可能有美國人的製造水平,實現不了小型化,但窗口界面、滑鼠、所見即所得這些功能也都能實現,這部微型計算機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好產品!
這一階段15年,從研製小規模到大規模電路,在技術上中國都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是從國外進口了一些水平較低的工藝設備,與國外差距逐漸加大。在這期間美國和日本已先後進入IC規模生產的階段。
「什麼?你說康柏和奔騰這兩家電腦公司是你的?」王守武大吃一驚的問道。
在國外實行對華封鎖的年代里,集成電路屬於高新技術產品,是禁止向國內出口的。因此,在封閉的自力更生、計劃經濟年代里,這兩廠的IC一度成為每年召開兩次電子元器件訂貨會上最走俏的產品。當時一塊J-K觸發器要想馬上拿到手,得要部長的親筆批條。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前,IC在中國完全是賣方市場。七十年代上半期,一個工廠的IC年產量,只有幾十萬塊,到七十年代末期,上無十九廠年產量才實破500萬塊,位居全國第一。
對這兩家電腦公司他太熟悉了,目前半導體研究所正複製的美國微型計算機就有這兩家公司的產品,而且是主要仿製對象,沒想到今天居然讓他碰到了這和*圖*書兩家公司的創始人,而且就是眼前的這位年輕人,這太讓人驚奇了!
目前國內的IC行業由「兩霸」支撐,再加上無數的地方小廠,拼湊起了國內不強且產業零星分散的工業體系。南霸Shanghai無線電十九廠(元件五廠拆分),北霸北京國營東光電工878廠(由BJ電子管廠抽調一部分技術力量組建)。
現在林強生聽完了王守武的介紹又有了新的想法,國內有著這麼雄厚的半導體產業實力,雖然工業體系較為分散不成合力,分佈也不合理。但是國內卻有著大量成規模的產業工人和基礎設施,再加上國內廉價的人工,2千人的大工廠每月所付的工資也不過20多萬,成本優勢很大。如今在國際IC市場上流行的是日本的大量低中段零配件和灣灣的低質量廉價代工,國內何不向灣灣學習,別的不說,肯定產品做得比灣灣還便宜!
兩人回到車間,王守武有些感慨,不由得向林強生介紹起了這些年國內發展半導體事業的成就和挫折。
集成電路一經出現,隨著設備和工藝的不斷發展,集成度迅速提高。從小規模集成(SSI),經過中規模集成(MSL),很快發展到大規模集成(LSI),這在美國用了8年時間。而中國在初始發展階段僅用7年時間走完這段路,與國外差距還不是很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