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永曆四年

作者:張維卿
永曆四年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星星之火 第四十二章 同力(四)

第二卷 星星之火

第四十二章 同力(四)

可是他尚未來得及作出反駁和解釋,打穀場的另一側,卻傳來了一個蒼老卻中氣十足的聲音。
「七哥,要不要派人盯著點兒,金家若是去給韃子報信了,對大夥終究不是什麼好事。」
就在這時,重新回到陳文身邊作為親兵的張俊卻走了進來,湊到陳文的耳邊說了兩句話。而陳文則在聽過之後連忙告了個罪,與張俊離開了如泉館,進入了縣衙側門的一個耳房。
「時來天地皆同力,古人誠不欺我也!」
可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周家卻是早在東陽縣守軍被擊潰的消息傳來就開始在家族內部進行遊說,直到得到了圍剿清軍戰敗退守縣城的消息才決定出城,最終強強趕在了戒嚴令下達前完成了轉移工作。
見眾人大多搖頭,更有些人口中帶出了一些不忿的言辭,陳嵐也只得嘆了口氣。他的聘妻便是金家的閨女,年少時他的父親和准岳父的關係就極為要好,而他和聘妻之間也算是青梅竹馬,此番若是因為這件大事鬧翻了,只怕兩家的面上都不會好看。
此番,周家小妹的長兄為說服她的那位一向捨命不舍財的大伯,便自告奮勇的和家中的老管家留下來看守家業。
按道理來說,青村是在倍磊與赤岸、東朱之間,完全沒有理由在丁家和馮家抵達的同時,金家卻沒有派來人。可若是再往深處思考一番,此前鄉間有傳聞,說是金家的一個子弟在尚可喜那狗漢奸的幕中做事。若真是如此的話,金家的立場可能就會顯得有些曖昧不明了。
「帶路。」
見那位年歲超過他們數倍的長輩趕來,這些漢子登時羞臊的無地自容,只是金家的老族長也絕非是要和這些晚輩為難,他此來乃是有著大事要做,正要趕在那些各家的長輩商討結束前把他計劃好的一切進行說明。
清軍放棄了對於羅城岩的圍困,表面上乃是不惜放出周欽貴那支曾經縱橫金華府的和圖書義軍而強行收縮兵力;可實際上卻是抱著坐山觀虎鬥的心態,以並不在明軍系統之內的這支義軍來牽制魯監國系統明軍的陳文。
「陳七哥,各家的長輩可商議妥當了?」見陳嵐行來,眾人盡皆圍上了前去,以打聽下內里的結果。
「九哥說得有理,正該如此。」
對於這樣的參軍熱情,陳文自然也是萬分的樂意的。在徹底按照《紀效新書》中的標準進行挑選了一番后,軍營之中很快就多了兩千余新兵,而這些新兵在進行了入營儀式那第一輪洗腦之後,便由樓繼業負責帶隊訓練,而陳文則忙著繼續和那些影響力比較大的世家大族勾連,以獲取更多的第一手資料。
周家的選擇乃是很多生存在亂世之人的必然反應,可是此番明軍擊潰清軍的速度實在太快,而傳來消息到李之芳宣布戒嚴中間的時間也是極短,所以絕大多數在鄉間有宅院的大戶人家都未來得及出城就被關在了城內。
而根據陳文自孫鈺、吳登科和尹鉞等曾經與周欽貴共過事的熟識了解,以周欽貴的性格只怕很難迫使其放棄對於那支眼下只剩下幾百人的義軍的指揮權而去從陳文的一個從屬武將做起,可若是分出一片地方來安置他們,陳文又並不放心。
聽到金家老族長的問話,陳嵐立刻便是拱手一禮。「各家的長輩都在等您老呢。」
剛剛得到的消息,清軍負責包圍羅城岩周欽貴所部義軍的綠營兵已經自大盤和方前這兩個鎮子撤出,擺脫了清軍的監視,由周圍幾個鎮子湊出來的團練兵則在鄉紳的引導下開始遵從明軍的命令。
見眾人紛紛表達出了贊同的意見,陳嵐心中卻頗有些焦急,不僅僅是因為兩家的關係,這些各家的子弟都是些說話做事不過大腦的年輕人,熱血之下如此一激,萬一鬧出些什麼不好的事情可就會壞了大事的。
各家的代表還在村內和*圖*書商議,而隨行而來的各家子弟則湊在打穀場里暢所欲言,尤其是陳家和楊家與各自回來報信之人較為親近的子弟,身邊更是圍了一層又一層的年輕人,期盼著能夠從他們口中得知一些那支剛剛攻陷了東陽縣城的明軍的細節。
不僅如此,經過了一日的聯絡,同行而來的梘疇楊家、以及包括這佛堂鎮周邊的田心王家、東朱丁家、赤岸馮家在內的各家大族也都派來了族中的主事之人,就連龍陂張家也沒有例外,此間就在村內的祠堂之中,準備湊在一起共襄盛舉,而差的只是此前對此抱著極大興緻的青村金家卻尚未有抵達。
與此同時,南塘營在縣城駐紮期間,也始終保持著它自成軍以來的傳統,于百姓秋毫不犯。只是即便如此,陳文還是派出了鎮撫兵四下巡視,以防止在他注意不到的角落會出現可能的問題。
「小妹。」即便房中只有她們二人,那小婦人還是不由得湊到了周家小妹的近前,低聲說出了心中的隱憂。「你說李推官他們那麼點兒人馬,守得住這府城嗎?」
只不過就在此前的幾個時辰,原本住在府城之中的周家卻已經趕在戒嚴令下達前悄然出城,只留下了幾個繼續在城內撐場面的族人,而家中的一些長輩、男丁、女眷、孩子以及部分僕人則乘車返回了位於鄉下的老宅子。
……
眼見於此,口中暗罵著黔驢技窮的同時,陳文也只得派出軍官帶隊去方前鎮監督那些團練兵繼續對羅城岩呈包圍之勢,同時派人向周欽貴送了些禮物,只是抱著能拖多長時間拖多長時間的念頭,準備加速對於其他各縣的進攻計劃。
「有勞各位牽挂了,小老兒年歲大了,走得慢,此番來遲了還望各位好漢多擔待。」
「若是勝了,一切倒還好說;可若是這位明軍的陳大帥不能夠戰而勝之的話,此番吃了如此大的虧,馬進寶那廝定要變本https://m•hetubook.com.com加厲的敲骨吸髓,荼毒百姓。到那時,這個家所要付出的可能就不僅僅是田土財貨那麼簡單了。」
周家本不是金華府的本地人士,而是在嘉靖年間由於躲避倭亂而自紹興遷來的人家。這一家雖說遷來已近百年,卻是人丁卻始終不旺,尤其是本家的這兩房之中更是只有幾個兒女,遠不及這個時代很多大戶人家那般人丁興旺。
此間已是九月初三,周家與親家的一眾人等已經抵達了周家在鄉下的宅院,隨行的僕人和留守在此的老家人正趕著搬運家當,而周家的小妹和他的嫂子則在房中一邊做著女紅,一邊有一搭無一搭的聊著天。
「多虧了小妹,若是聽那幾位叔叔的話,此刻怕是已經陷在了府城之中了。」
李之芳在以著府衙的名義公布了戒嚴的命令后,金華府城便關閉了幾乎全部的城門,只留下可西面的一座用來樵採和販賣菜蔬的小販入城之用,而其他人等沒有李之芳的親筆手令的話便無法進出城門。
手拿著遞送的密信,抬頭看了看來人的模樣,陳文的嘴角不由得勾起了一絲笑意。
陳文很清楚,金華府清軍經過了這接二連三的慘敗,雖說還是有不少清軍逃了回去,但是這些被打散的清軍實際上已經遠沒有此前的戰鬥力。
其實根本無需他們彙報,這些日子以來,各地向縣衙捐獻了大量的物資,包括糧食、草料、布匹、銀錢,甚至就連木料和石料都被送進了庫房。
「小七,各家的長輩還在村中吧?」
……
既然如此,這支義軍眼下絕不能放出來,因為一旦放出來東陽縣弄不好就是一片大亂,而後方一旦有事,準備繼續進行的軍事行動也就很難再繼續進行了。可若是不能趕在馬進寶回師前佔據更大的地盤,招攬更多的士卒,那麼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下也就是徹底的千難萬難了。
不管怎麼樣,馬進寶那狗東西這www•hetubook•com.com些年逼迫得也太過了,尤其是他們這些戚家軍成員背後的家族,更是被變本加厲的找麻煩,對此各家早已深惡痛絕。此番既然來得是一支重建的戚家軍,還是一支在臨近幾個府縣頗有些威名的明軍,那麼大夥自當是抱著如當年追隨戚少保那般出來大幹一場的打算。
只是剛剛傳來的消息,金華府那位官聲還算不錯的李推官在布告中聲稱明軍在東陽縣境內以衣冠與明軍不同為名大肆屠戮、拷掠士紳百姓,猶如黃巢、李闖復生一般。聽到這個消息,那小婦人險些嚇得昏了過去。夫為妻綱,她本身是要和夫君一起留在城中的,若不是身懷六甲被夫君一力送了出來,她怎可能留夫君在城中而獨自逃生呢。
而如此嚴明的軍紀,也著實讓東陽縣百姓打開了眼界。以至於這些日子下來,始終會有東陽縣百姓趕到軍營勞軍,更有大批的百姓前來參軍,要求加入這支軍紀嚴明的明軍,在陳文麾下作戰,也好為王師光復金華府出一份力。
這樣的連鎖反應,乃是陳文根本承受不起的!
可是此刻,只見陳嵐卻搖了搖頭,繼而問道:「沒有,金家的人還沒來嗎?」
「大嫂,不管守不守得住,兄長是有功名在身的,明軍進了城也不會為難他的。」說到這裏,見自家的嫂子褪去了一絲憂心,周家小妹回望著府城的方向,心中卻滿是她此前向父兄提議出城避難時所始終憂慮不已的事情。
周家小妹口中的兄長,便是她嫡親的長兄,也正是這位新嫂子的夫君。只是聽到了周家小妹對於她夫君的讚頌,這位剛剛為人|妻不過半載就懷上了身孕的小婦人卻不由得帶上了一絲愁雲。
聽到這話,周家的小女兒只是淡淡的一笑。她很清楚,這位新嫂子與其說是在感謝她此前的建言,還不如說是此番提前出城的行動讓她在同行的娘家人面前贏得了不小的臉面。
「陳兄弟說得有道理,總得和-圖-書知己知彼才是。」
「無論是李之芳,還是馬進寶,在如此強大的力量面前都不可能是對手,我所擔心的乃是這支明軍能不能擊退隨著馬進寶而來的那些浙江清軍的反撲,甚至是杭州駐防八旗的反撲……」
「還是幸得兄長設法說服了大伯,否則那幾位兄長又怎麼會聽妾身一介女流之輩的無知之言呢。」
有道是小亂進城,大亂下鄉。動亂規模較小,城內有著城牆保護,而小亂也不至於鬧到城內,所以入城便是最好的選擇;可若是大亂之時,城池反而是動亂髮展的最好目標,而鄉下則因為有了府城、縣城這樣的嘲諷臉在,就要安全很多了。
第二天下午,義烏縣佛堂鎮西南倍磊村外的打穀場,倍磊陳氏家族中在本鄉本土較有威望的一些子弟已經盡數到齊,等待商議的結果。
就在這時,村內的方向,一個漢子大步流星的走來,待眾人定睛一看,卻正是守在祠堂門外的陳嵐。
「……」
見金家的老族長在兩個金家子弟的攙扶下跟著從旁帶路的陳嵐入村,各家的子弟在沉默了片刻后,很快又想起了繼續打探那支明軍的事情,就連金家留在打穀場的幾個子弟也被相熟之人拉著湊了進去,美滋滋的聽著這些未有親眼看見,只是道聽途說來的見聞。
聞言,眾人盡皆轉過頭去,可看到的卻是金家的老族長,這佛堂鎮左近有名的高齡老人,也正是金福的那位老祖父,以及一群義憤填膺的金家子弟。
這一次,金家若是還顧著鄉里鄉親的情分也就罷了,就算是喪心病狂到了向韃子報信,也沒什麼用。就憑著自身難保的縣城和府城,他們只要有這支明軍撐腰,也斷不會怕了那個姓馬的畜生!
永曆五年九月初七,東陽縣衙左前方的如泉館中,東陽縣各大族及百姓的代表匯聚一堂,正在向負責支持軍務的征虜將軍陳文和負責主持政務的金華知府孫鈺彙報他們打探來的東陽縣各地的情況。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