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醫師1879

作者:草席
醫師1879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萊茵河畔 第四十三章 編輯的爭論

第三卷 萊茵河畔

第四十三章 編輯的爭論

這種似乎有些矛盾的兩個方面,讓格拉漢姆拚命的皺著自己的眉頭。
「是嗎?」
格拉漢姆卻不太認同同事的意見,他皺了皺眉頭認真地說道:「但是我認為他的觀點和論據雖然新奇,實驗的數據卻非常的有說服力!而且如果這套理論成立的話,那麼就可以解釋不同人血液相遇之後為什麼會凝集,而手術輸血失敗的原因也就可以解釋了……」
……
活了三十多年的格拉漢姆十分的肯定,自己應該是沒有聽說過這個概念!
而在這個時代,《柳葉刀》也是相當出色的學術雜誌。
咋一聽起來大衛的話似乎不無道理,但是或許是出於個人的直覺,格拉漢姆總覺得這篇論文不像大衛說的那麼簡單,而且他認為這位約翰·亨特拉爾先生表述的觀點真的很有道理,一旦成立的話可以解釋很多問題,並將會對臨床醫學尤其是外科學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沒有!」
對於大衛的回答,約瑟夫一時間倒是無言以對了。
《人類血型和臨床輸血常見死亡原因的推斷》。
聽完這番話之後,格拉漢姆頓時默然。
確實,可以造成外科手術失敗的原因太多太多了,誰也不敢肯定就一定是輸血造成的,這一點格拉漢姆根本就無法反對。事實上,如果不是近二十年麻醉、消毒和一些外科技術的發現和進步,許多外科手術恐怕依然是醫師們的禁區,而即便如此,稍稍大一些的手術病人死亡率依然還是相當高的。
眼見格拉漢姆臉上露出了疑慮和猶豫之色,大衛心中頗為得意,放下論文後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這些年咱們見到的獵奇論文還少嗎?很多醫師拍拍腦袋就能捏造出一篇出來,hetubook.com.com如果每一篇都去詳細的追根究底的話這個工作也太累了!而且這個作者叫什麼來著?」
中國就是對此最為看重的國家之一,約翰至今還清晰的記得一條自己曾經聽到的消息,那就是一位師姐因為在讀博的時候在《細胞》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畢業后被某所醫科大學聘為教授和博導的事情,可以說一篇文章抵得上諸多同行們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努力!
被同事的聲音驚醒過來,格拉漢姆先生就像是找到了一個宣洩口一樣,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后急聲道:「大衛,這篇論文觀點實在是太新奇了……你一定要馬上看一看!」
但是今天,《柳葉刀》的編輯約瑟夫·格拉漢姆先生卻被難住了。
這個叫約翰·亨特拉爾的德國佬實在是很有趣,他竟然認為人類的血液是存在巨大差異的,而且還在論文中言之鑿鑿的把它們分成了四種類型:A型,B型,O型和AB型,最後在進行了長篇大論之後認為輸血只所以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就是因為血型相同或者不同的緣故!
於是在好奇心的驅動之下,格拉漢姆先生立刻認真的閱讀了這篇篇幅不短的論文,試圖去發現作者所說的血型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現在正是醫學漸漸成為一門科學,每天都有新奇觀點產生的時代,而非常明顯的是,編輯格拉漢姆先生很享受那種被新發現震撼的感覺。
很明顯,大衛並不認可論文中的觀點,無論表情還是語氣都帶著一絲嘲諷的味道。
看到論文中的敘述和列出的實驗記錄之後,偏偏格拉漢姆又覺得作者似乎有著充足的證據,從血液凝集的現象分析開始著手,m.hetubook•com.com到對可能原因的猜測,再到數以百計的交叉實驗,最後得出相應的結果和推斷,讀來給人一種可以信服的感覺!
搜遍了自己的大腦,格拉漢姆似乎沒有找到與之相類似的記憶,而且單從自己以前接受的教育和曾經作為醫師的經驗來看,論文中的內容現在已經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之外!
就在約翰心情輕鬆的在家陪著外公的時候,他的那封厚厚的信件從柏林出發,經過漢堡上船,然後被送到了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
表述完自己的觀點之後,大衛再次拍了拍格拉漢姆的肩膀,笑著點點頭之後就回到了自己的辦公桌前忙碌去了。
不過……
「這……」
就在格拉漢姆先生腦海中不停的轉動著論文中那些觀點的時候,身後傳來了同事大衛好奇的聲音。兩人的辦公桌挨在一起,大衛發現自己同事在看了一篇來稿之後一直在發獃,不由得有些好奇了。
總之一句話,爺孫倆之間的氣氛異常的和諧。
下意識的,格拉漢姆點了點頭。
臨床輸血格拉漢姆當然明白是什麼意思,畢竟《柳葉刀》雜誌本身就是由一位外科醫師創辦,作為編輯格蘭漢姆對於這種不常見的技術還是有所了解的。另外,《柳葉刀》雜誌以前也收到過相應的文章,格拉漢姆隱隱的有些印象,知道這種技術雖然可能救活了一些人,但是死掉的卻更多……
「哦?」
一百多年前的《柳葉刀》,整個編輯部不過三個人而已。
當然,雖然這個時代有能力進行醫學研究的人數極少,每年寫出的論文數量不多,但是三個人也是不可能撐起一本雜誌的,哪怕是一百多年前的醫學雜誌和*圖*書。事實上,這三個人只是雜誌的常駐編輯而已,除此之外還有雜誌的主編、副主編等職位,還會有一些專業人士作為雜誌的顧問經常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
而且作為一本已經創刊超過六十年的雜誌,《柳葉刀》編輯的素質也是相當高的,基本上都從事過臨床醫師的職業,甚至還進行過解剖學、生理學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大多數論文不需要外來力量的幫助就能完成審稿工作,可以說是遊刃有餘。
這個標題著實有些怪異!
在未來21世紀的地球上,有一個科學出版界的龐然大物叫愛思唯爾,它擁有著超過兩千種雜誌,是真正的世界級出版巨頭。而在這個龐然大物的眾多雜誌之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兩本是《Cell》和《The Lancet》,也就是《細胞》和《柳葉刀》。
確實很難說病人的死亡就一定和什麼血型有關。
兩人都很默契的沒有談及學業和未來的事情。
「嗨,約瑟夫,你發什麼呆呢?」
為了迎接老亨特拉爾的到來,約翰特意找伯格曼請了一周的假期。
「好了,繼續看下一篇吧。」
約翰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盼著署有自己名字的那兩篇文章能夠儘快的發表出來,到時候和外公聊得時候也能大聲一些,而老亨特拉爾則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除了第一天在馬車上說了那幾句話之後,就像是忘了這件事情一樣不再提了。
大衛得意的點了點頭笑道:「哼,我也沒有聽說過這麼一位亨特拉爾先生,所以作者如果真是柏林大學的,那也很可能是一個年輕的小傢伙……瞎胡鬧罷了!」
片刻之後,大衛的臉上也露出了愕然之色,好一會兒才啞然失笑和圖書道:「約瑟夫,這篇論文的觀點卻是有點兒意思……嘖嘖,這應該是一種臆想吧?人的血液還能分成幾種?哈哈,這個作者也太有意思了!」
低頭看了一眼論文的封面,大衛呵呵一笑道:「柏林大學,約翰·亨特拉爾……你聽說過這個名字嗎?」
相較於只做過醫師的格拉漢姆而言,曾經是大學副教授的大衛年齡要大一些,見識也要廣一些,但是他也從未聽說過有類似的觀點,因此性格比較守舊的他看完這篇論文之後第一印象就是荒謬,然後是好笑,開口譏諷的同時也是連連搖頭,認為這篇文章又是一個外科醫師的突發奇想而已。
聽到了格拉漢姆先生的話之後,大衛的好奇心頓時也被引了起來,連忙站起身走到格拉漢姆的桌子旁邊,拿起那篇論文仔細的看了起來。
在約翰穿越之前所在的時代,《細胞》和《科學》、《自然》一起並稱為CNS,是自然科學領域最為頂級的期刊之一,而創刊於1823年的《柳葉刀》則和《英國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和《美國醫學雜誌》一起,成為最著名的四大權威綜合醫學雜誌。
在這種情況下,約翰請假一周只是小事兒一樁而已。
隨著新消毒方式的逐漸應用,夏洛特醫院外科終於不再充滿刺鼻的石碳酸味道,而且無論從病人術后的客觀情況還是從醫師們的主管反應來看,伯格曼都可以肯定約翰提出的這些新方法已經成功,只要再積累一些病例之後那篇論文就可以發出去了!
作為雜誌的編輯,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還要關注同行們的成就,因此他們對全歐洲優秀的醫師自然都是有所耳聞的,尤其像柏林大學這樣的地方更是如此,但是這個hetubook.com•com約翰·亨特拉爾他確實沒有一點印象。
聽到格拉漢姆的這番話之後大衛忍不住笑了起來,連連搖頭道:「約瑟夫,手術失敗一定是輸血的原因嗎?半個世紀之前很多國家為什麼會禁止做手術?那是因為手術的成功率太低了的緣故!而且即使是現在的話,很多手術的成功率難道很高嗎?」
伯格曼很痛快的答應了。
對於大多數科學家們來說,能在這些期刊上發表文章都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哈哈哈……」
果然,在看完了整篇論文之後格拉漢姆被驚住了!
這個論點,實在是太奇妙了!
難住他的是一篇來自德國的醫學論文,內容與血液和外科手術有關,當格拉漢姆先生第一眼看到論文的標題時就愣住了。
但是在他的身後,格拉漢姆卻沒有按照他的建議執行,而是重新把目光放在了那篇論文的封面上,目光中充滿了猶豫,臉上的糾結之色久久不去……
利用這難得的放鬆時間,約翰陪著老亨特拉爾好好的在柏林轉了一轉。老爺子離開柏林已經有二十年時間了,對於這個高速發展的城市已經非常陌生,很多地方甚至不如約翰熟悉,而約翰平時也少無目的的閑逛,因此天天跑來跑去的倒也不會覺得無聊。
一百多年前的學術期刊,其運行的模式其實已經相當的成熟了。
但是,「人類血型」是什麼意思?
「我就說嘛!」
當初李斯特在四處碰壁的時候,就是《柳葉刀》冒著被攻擊的風險第一個發表了他的無菌消毒技術,讓這位英國醫師正式走上了歷史的舞台。只不過在這個時代,因為世界醫學的中心已經從巴黎轉移到了德國,德語期刊才是最引人矚目的存在,《柳葉刀》相對而言就要暗淡不少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