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醫師1879

作者:草席
醫師1879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七卷 中華 第一章 離去

第十七卷 中華

第一章 離去

「我個人提議,梅里克·柯林頓先生接任我的職位。」
「……聽說了嗎?科赫先生去世了。」
聽到這裏的時候約翰已經徹底明白了——已經五十多歲的埃爾利希這是想要回歐洲,回家了!
正是因為明白了這一點,埃爾利希才敢在奧斯勒離開的今年也選擇了離開,因為他明白哪怕沒有了自己,他們也能很好的發展下去……
奧斯勒是加拿大出生的,但是他自認為是英國人,所以選擇了回歸劍橋;而埃爾利希是德國人,所以他希望能夠回去柏林。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其實這都是人之常情……
「終於,埃爾利希也要走了嗎?」
「不錯,他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
依然還是死於肺炎,對很多人有效的磺胺在他身上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愛德華七世甚至比另外一個世界還早死了一個月。聲勢浩大的葬禮上,依然還是九位國王跟隨靈車,德皇威廉二世依然是意氣風發,認為自己和德國的時代終於來臨www•hetubook.com.com了!
不過在短暫的驚訝過後,約翰很快就平靜了下來。
可以說,約翰·亨特拉爾這個名字才是醫學院蓬勃發展的底氣!
約翰自己,才是亨特拉爾醫學院的真正靈魂!
「這麼想一想的話,李斯特似乎……」
心中突然升起一個古怪的念頭,約翰忍不住又嘆了一口氣:「不知不覺,已經這麼多年過去了嗎?」
「……我最終的決定是,趁著自己還能走動的時候回柏林去!」
或許有很多人並不承認這一點,畢竟約翰現在去醫院和醫學院的次數很少,相對於整天待在那裡的奧斯勒和埃爾利希來說,影響力似乎有些不足。但是事實上包括這兩位大佬心裏都明白,真正到了該下決定的時候或者需要解決困難的時候,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約翰本人。每當醫師或者教授們遇到了什麼難題,不管是資金上還是研究上的,找亨特拉爾先生幫忙肯定沒錯!
緩緩點了和_圖_書點頭,約翰嘆了口氣道:「我已經讓人給科赫研究所發去了電報,對科赫教授的離開表示哀悼……」
約翰從未想過,奧斯勒和埃爾利希會同時離開。
說到最後的時候,埃爾利希的臉上已經滿是一種莫名的期待之色了。自從跟著約翰來到紐約,已經二十年過去了,埃爾利希雖然對自己現在的工作非常滿意,亨特拉爾醫學院的崛起也讓他充滿了成就感,甚至就在去年,他還因為在免疫學上的貢獻與梅契尼科夫、約翰三人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德國人,老了之後回歸歐洲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何況是回去掌控科赫研究所這樣的研究機構!
奧斯勒的退休是早就說好的,幾年前約翰就已經和對方形成了默契。到了六十歲奧斯勒會到英國去,而他的工作將會由最出色的學生哈維·庫欣接任。但是今天埃爾利希突然提出要回去德國,可就打了約翰一個措手不及了。
果然!
在亨和_圖_書特拉爾醫學院,奧斯勒和埃爾利希是當之無愧的兩大支柱。
一個是院長和內科學教授,負責整個醫學教育體系的建設、改進以及內科的發展;另一個是免疫學和細菌學教授,同時還是基礎醫學部的主任,掌控著整個醫學院的實驗室和各項研究。可以說,亨特拉爾醫學院能夠僅僅用二十年的時間發展到現在,隱隱已經成為全美乃至全世界醫學教育的領頭者,這兩個人絕對是功不可沒的!
就在約翰心中感慨萬千的時候,埃爾利希猶豫了好一會兒之後,突然開口道:「約翰,我……我前段時間收到了一封來自德國的電報!」
對於羅伯特·科赫的去世,約翰也頗為遺憾。說句實話,約翰和科赫的關係比較一般,遠不如和李斯特的關係那般近。不過對於這位大牛約翰心中卻是非常尊敬的——和人品之類的東西全都無關,僅僅因為對方再醫學領域的貢獻,就足以讓約翰心中尊敬了。
「當然。」
看著埃爾利希m•hetubook.com•com那雖然帶著歉意,但是隱隱開始變得堅定起來的表情,約翰心中不由得嘆了口氣。就在不久前,奧斯勒教授已經預定好了前往英國的船票,準備離開紐約了。而今天埃爾利希突然又提出了準備離開的要求,這讓約翰忍不住有些失落。
聽了埃爾利希這句話之後,約翰微微一愣,然後看著對方那有些糾結又有些歉意的表情,他心裏突然升起了一種非常不好的預感……
沉默了許久之後,約翰終於開口了,他有些傷感的沉聲道:「而且我知道你一直都把他當做接班人那麼培養,但是我沒想到的是,這一天會來得如此之快……」
亨特拉爾醫學院發展到現在,其實已經不存在缺了誰就無法運轉的事情了。而且事實上,無論奧斯勒還是埃爾利希,在學校的重要性雖然毋庸置疑,但是相比較於另外一個人——約翰·亨特拉爾本人的話,恐怕還是要略遜一籌的。
糾結了片刻之後,埃爾利希一咬牙道:「約翰,是這樣……他們希望我hetubook•com•com能回到德國去,接替科赫教授的職務!說實話,我已經認真考慮一星期了,雖然很捨不得亨特拉爾醫學院,但是……」
見到約翰的時候,埃爾利希的臉上滿是沉痛的神色,聲音也變得低沉起來。
……
然後在1910年5月,一個壞消息從德國傳了出來……
在遙遠的西方,愛德華七世也在年初的時候死了。
「德國的電報?」
1910年,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不平靜。
不要以為只有中國人才考慮葉落歸根,其實歐洲人也有這種情懷。
從年初開始,清王朝最後的花活兒立憲沒有給他們帶來什麼好運氣,全國各地飢荒頻發。幾乎每個月,從遠東傳到約翰耳中的消息都會變得越發危急——沒有歷史上的迴光返照,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大清朝眼看著就要撐不住了。
深吸了一口氣之後,埃爾利希繼續說道:「他是我的學生,三十八歲的年齡正是年富力量的時候,而且對學校和研究所也足夠了解……相信這一點,你也應該很清楚才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