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范進的平凡生活

作者:普祥真人
范進的平凡生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百零七章 來自後世的延壽方

第五百零七章 來自後世的延壽方

「中人之姿,所以才更要嚴加管教。年紀尚輕,於是非善惡並不分明,才要身體力行,讓天子明白何為世間正道。但不管如何,君臣名分在此,臣侍君總歸要以忠為主。即使為了大局,不得不用些心機,但心中依舊要牢記自己的身份,不可在心中對君王不忠,想著欺君舞弊,以小聰明愚弄君上,那便不是個忠臣所為。」
清朝的賦稅負擔並不比明朝輕,所謂的用不加賦的依據,是建立在明末那種變態的特別稅收攤派以及賦役基礎上。之所以能挺那麼多年,最重要的法寶既不是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更不是可笑的士紳一體納糧,而是新田開發一概不算業績。國家的田地數字恆定不變,不管土地變更河流改道,還是開發多少新田,都不計入國家戶口數據。
范進的辦法,就是從這一條入手,既然黃冊失效,乾脆就把這制度廢了。眼下的國家形勢怎麼也比洪武年好,張居正的鐵腕手段,也不見得就比洪武年的執行力差。豁出一筆經費加上人力,再搞一次全國普查,編造黃冊,認真駁查一次。在這之後,就不再編纂黃冊,所有戶口田地,就以這次普查的數據為準。
「小婿明白。但願是小婿誤解了陛下。」
范進也知這種制度想要推廣開阻力非同小可,田骨田皮兩分,按誰來統計?如果統計的不準確,勢必造成稅收不公。再者,優免制度提高后,地方上的經濟壓力也會加大,像是江西、浙江那種文風興盛之地,一下子出一群舉人進士,他們名下的土地又該如何,這些也是問題所在。
「於一個國家而言,戶口版籍的重要性,絲毫不遜色于甲兵。一些蠢材腦子裡裝滿了肌肉,認為只有軍伍為天下第一要緊,這種人最適合到北虜,跟那些逐水草而居一言不合就動刀殺人的傢伙混在一起,不要說管理天下,就連一府一縣都管理不了,既不懂得治國也不懂在盛世生存。養兵需要錢糧,連自己的戶口版籍都搞不懂,又哪來的錢糧?又去哪抽丁派役?」
黃冊每十年一造,地方調查更新後www.hetubook.com.com送交后湖,由江寧國子監監生負責駁查,防止疏漏篡改。在洪武、永樂時代,這種方法卻是保證了國家對於基層的把握,也確保了朝廷的正常運轉,起到了億萬載根本的作用。但是到了萬曆時代,這樣的手段就行不通。
原本在他看來,范進屬於自己門下最出色的頭馬,最鋒利的快刀,可是現在看來就覺得有些像震天雷,自己都有些吃不準能不能保證他不出紕漏。這不能怪張居正膽小,而是范進的安排讓膽大如張居正者,都不由得心生遲疑。
蘇松錢糧的豁免以及優免的提高,則是包裹于毒藥之外的蜜糖。優免這種事大家都很歡迎,蘇松籍的官員在朝堂上也很有些分量,這些人不管是出於個人目的還是愛護桑梓,都不可能出來唱反調。
如此可知,當初大明對於戶口的重要性非常清楚,也特別在意。對於后湖的重要性以及戰略意義,心裏也有數的很,按照官員說發為:后湖藏天下黃冊,載戶籍事產,實國家重務,億萬載無疆之根本也。
一直以來奉行的人頭稅依據就是人多力量大,家裡丁口多,就由力量服役納稅。范進的思想則是根據眼下大明的生產實際出發,國家不可能維持洪武時代的土地政策,人多的不一定土地多,按照土地收稅,對於赤貧階層來說簡直就是福音。
至於少數頑固的死硬派,當然也會存在。對這種人范進的態度也很簡單,殺雞儆猴。張居正不是活菩薩,為推行新法殺幾顆人頭或是搞垮幾個家族,對他而言都不算什麼。真正讓張居正考慮的,還是改變了大明已經推行多年的賦稅方法,把丁稅改為畝稅之後的後續影響。
以往一些隱沒吞併見不得光的田地,都可以藉助這個機會洗白,對於士紳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優免田地數字提高后,還能少報一部分田,有這些妥協的空間在,願意配合工作的人總歸是多數。
減稅的真正要點,不在於蘇松那幾百萬石積欠,而是運行了百多年的人頭稅要徹底廢www.hetubook.com.com除。未來國家的稅收將建立在田畝這個基礎上,所有地區全按著這份黃冊上的田畝數據計算稅收和徭役。換句話說,人丁賦稅全攤派到了土地稅收之中。
「老泰山,我大明的法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時候。丁稅之害老人家心知肚明,是以才推行一條鞭法以虎頭鼠尾冊派役,就是為了取消按丁派役這種不合時宜的規矩,讓老百姓可以安心留在家裡種田。從虎頭鼠尾冊的方法看,您還是想要把丁稅攤到畝稅里。這樣做未必公平,但起碼可以給最下面的人留一口飯吃,給他們一個出路。只要他們都安心在田裡耕作,朝廷就不用擔心沒有糧食收成,更不必擔心這些人會放下鋤頭拿起刀,謀反叛逆。這樣的做法必然會割一些人的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割一些肉,讓最下面的人有飯吃,我們自己才能繼續吃肉。否則的話,就連鍋都會被砸爛。咱們要想自己吃好住好過好日子,首先要做的,就是護住這個鍋,別讓人把鍋砸爛,也要保證鍋里始終有米。」
這群已經失去了活命土地,被迫個人當佃農的失產者,名下沒有一分田地,一下子就能擺脫賦稅服役的命運。隨後,又可以作為朝廷的用工備選,拿著朝廷給的工錢去應承徭役。這種稅收改革方案對於貧民階層有利,但是對於田地持有者則有害,推行下去絕對不會容易。
事實上所謂穿越者遠超時代的見識所能發揮的作用,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作為一個疆域萬里的帝國,大明朝的行政體系規則制度未必完美,但都是立足於大明當下的實際情況所制定。
張府書房內,張居正望著范進,也在反覆推敲著他的建議。雖然條陳已經遞了上去,多半也會批複,但是張居正的心情始終不能平靜。從以開始看到條陳種的第三條,他就有些吃不準,自己最終向女兒妥協,允許其嫁入范家的舉動到底是對是錯。
張居正長嘆一聲,「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大明朝那麼多聰明人,也不是都看不懂。但是看得懂不等於就願意https://www.hetubook.com.com割肉,畢竟這口鍋是大家在吃,割自己的肉總覺得不甘心。大家都這麼想,最後沒人做事,該糜爛的還是糜爛下去。歷代先賢變法多敗,不是因為身邊的人笨,看不出危機,但是一想到要割自己的肉,心裏就不歡喜。這麼多人一起反對的事,最終又怎麼可能不出毛病?老夫以畝產代替丁口,距離你想的攤丁入畝確實只有一步之遙,但是自古以來,不知多少人就倒在這一步之上,壯志未酬前功盡棄。老夫看得出來,你這個方略既是要為大明延壽,也是要給天子釋疑,證明老夫無意營私,也不想培植黨羽。君臣之間,要用這種手段來爭取信任,退思對於陛下是不是有些誤解?從設立學校到現在的條陳,退思既是在為國出力,同時也是在和天子鬥智,君臣之間到了這一步,總不是社稷之福。」
再者地方也越來越怠惰,有的地方官為了省事,上任之後就編造黃冊,一口氣編出幾十年去,就為了省心。其數據自然不足取信,完全沒法當收稅依據。到了萬曆時期戶口版籍大多不足為信,曾經被皇帝百官看作萬載之基的黃冊淪為門面工程。真正收稅全靠吏員書辦自己家傳的賬目,朝廷無從掌握。
「不管是不是誤解,你都要記牢,我張家的女婿,必須永遠忠於陛下,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都不能生出異心,否則老夫第一個就不饒你!」
在此之前,大明地方官府的一大功績就是開發新田,開出若干田地,就是給國家增加了足夠的收入。范進這個主張其實也非獨創,而是參考了日後清朝的方略,想出來的裱糊手段。
對於地主以及地方的豪強來說,這也是個好事。畢竟他們對新田的開發能力強,老百姓開一畝他們就能開百十畝,開了這個口子,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開墾新田擴充家業,對這項政策不會反對。
這些制度的設立既參考了大明當下的社會實際,也考量了目前科技水平限制以及工作人員的實際能力。很多時候人們看上去的笨辦法,只是當下這個時代所能採取的方略里最m.hetubook.com.com不壞的那個,或是最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定皇帝統治的那個,更好的辦法不是想不到而是實施不下去。
范進道:「老人家心中,天子是何等樣人?」
朱元璋立國之初,將江寧玄武湖包圍起來,設立黃冊庫,以重兵看守。為保證黃冊真實有效,更是下達聖旨:我這大軍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縣裡下著,繞地里去點戶比勘合。比著的便是好百姓,比不著的,便拿來作軍。比到其間,有司官吏隱瞞了的,將那有司官吏處斬。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過,拿來作軍。
先是人員上,國子監生不再像過去一樣容易得到官職,江寧國子監里讀書的人屈指可數,完成不了駁查要求,只能從外面僱人。每此駁查光是支付給這些人的工資以及伙食費,就是一筆驚人數字。像是范進任職的上元縣,每到駁查之年,就要攤派超過兩萬兩的特別稅,用來支付駁查費用。這筆錢不在正稅之內,都是老百姓的額外負擔,一個縣的納稅人口承擔這麼大一筆數字,自然沒人歡喜。
這種方法當然存在著弊病。比如人不是不死之身,這個時候一家五口,到了一百年後,誰知道變成什麼樣子。拿著這個戶籍去收人頭稅或是派役,根本執行不下去。張居正當然不認為范進愚蠢到這種地步,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看不出。以他對范進的了解,以及字裡行間的意思,范進提出這種主張惟一的可能就是:范進要在未來徹底取消明朝的人頭稅。
「至於過程里一些不公平之處,日後也可以設法改進,只要能推行下去,將來就有機會精益求精。小婿以前就說過,變法不是朝夕之功,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我們把黃冊重新整理好,給大明留一份勉強可以作為依託的戶口版籍,未來的話,時移事易,可以再行調整。但是不論如何,保證丁口繁衍,不將百姓視為稅源的思路不能變。只有保證這一點,才能讓官吏不再視百姓為財源,百姓的心裏也舒坦一些,心裏不再怨恨官府。沒有田的就沒有稅,給人當佃戶或是當幫工都可以,朝廷也有的是地m•hetubook•com.com方用人。他們有了活路,就不想著謀反,我們這口鍋,也就不怕被人砸壞。」
以明朝戶口制度為例。在當下而言,統計戶口的意義就在於收稅以及派役,其他的因素壓根不考慮,所以朝廷對戶口田畝不是不重視,而是制度擺在那,跟時代脫節太大。
吞下這個香餌,後面的鉤子就甩不脫。總不能說只要優免,不許重定黃冊,這種話在朝堂上立不住腳。蘇松欠稅抹平之後,重新釐定賦稅,蘇松籍官員當然歡迎,既然如此,重新勘定黃冊也是必然之事,他們也沒法阻止。
這種方法看上去呆板僵硬,對於部分地區有欠公平,但整體而言,還是起到了一個減壓閥的作用。雖然賦稅高的嚇人,但是有完全免稅的新田作為調劑,兩下分攤,稅收也就不是不可容忍。換句話說,這種策略給了老百姓一個收入來源,認為開闢出灰色地帶,讓普通百姓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也就不想著逃跑或是造反。
范進的這個建議,既是個革新,但也是和士紳的一個妥協。他從沒想過與天下士紳鄉宦為敵,這種想法本身也不符合明朝實際。地方上清查田地,總歸離不開士紳宗族配合,徹底得罪他們,地方沒法行政。重新定黃冊的政策留了個後門:過去的黃冊不看,未來的賬目不改,這次你報多少就是多少。
是以范進打出的補丁就是,黃冊一經編定永不更易,也就是說,在黃冊編好之後,不管開出多少新田,都屬於自己,其產出跟朝廷無關,只要有能力開田,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增加自己的財富。
「我們既要取信於士紳,讓他們相信我們不會真的不給他們活路,更要取信於百姓,讓黎民百姓相信,朝廷是為了他們好,要給他們一條活路。過程里少不了談判,妥協,退讓。制度永遠只是制度,到了落實的時候,一定會變化、走樣甚至陽奉陰違。但是有老人家在,其他人總會有個顧慮,這些新法至少可以在幾十年內不至於走樣。只要它們能推進幾十年,就能為大明造福幾百年。雖然不能保證老百姓安居樂業,但起碼可以保證內無大盜,倉有積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