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官居超品

作者:大蝦就雞蛋
官居超品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會元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會元

「此答卷難得一見,當屬上佳之作!」這位同僚如此不顧禮儀的開懷大笑,立即惹來了大家的圍觀。
任何時代都有模擬考試這種做法,四書五經就那麼多的內容,而這次科舉又是選擇了幾了常見的詩句來做題目,以前有人做過甚至背過一兩道題目一點也不希奇。
他不肯拿自己說事兒,故意將李凌推了出去。
凡是沒有按照規定進行答卷和那些根本就沒有完成答題的試卷一概排除在外。
「吵什麼,吵什麼!成何體統,你們都是一方大儒,翰林院的學士,如此大聲喧嘩,這裡是菜市場嗎?」幾人正在爭吵的時候主考官李東陽過來了。
他用力拔人人群到了榜文跟前,李凌果然中了會元。
士子們興奮的討論起來。
更令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自己居然落榜了。
科場要求考生具草稿只是處於防止作弊的行為出現,考生不具草稿無非兩個原因,一種是忙於作弊而沒有時間打草稿,另一種則是沒有這種習慣,到底此考生屬於哪種行為呢,同考們為難了。
文章做的很好,只是卷子當中沒有草稿,他想從草稿中尋找蛛絲馬跡的機和*圖*書會都沒有。
李凌經過反覆修改,答卷看起來比原文高大、上檔次多了!
一般來說,第一場的考試成績直接決定了以後的總成績。
「算了,將這份卷子拿下來吧,我們寧肯讓一個賢人再蹉跎三年,也不能讓一個庸碌的人混進來,否則將來這件事情傳揚出去,不但我等面上無光,而且朝廷也要遭受巨大的損失!」
第三場,策論。殿試只考策論,並無前兩場。策論本來是要考查考生博古通今的能力,需要考生通讀史書,以及當朝政書。可隨著發展,考生們只讀《文獻通考》,《大明會典》。一古一今來應付。
鄉試考官在明初主要由教官擔任,幾經反覆,京官主持鄉試成為定製;會試考官則由詹翰官擔任,在內閣制度完全形成之後,則由次輔臣擔任。隨著士子人數的增加,同考官的人數也不斷變動。
「這怎麼行,從答卷的內容上怎麼判斷一個人的品行,萬一他的答卷是事先準備好的呢!」
幾家歡喜幾家愁,徐來的名字赫然在列,雖然名次有些靠後。
眾考生相互擁擠,終於有人擠到了黃榜跟和-圖-書前。
明代鄉、會試實行三場考試,考試內容和標準完全相同。為了保證評閱和錄取的公正性,自洪武開科以來,隨著科舉考試走向正規化,統治者不斷提高考官的學識和資歷。
閣老變得索然無味,隨意從中選擇了一份定了會元。
些許落第的舉子和他一樣大鬧起來,數十人圍到了貢院門口。
會試第二場論判以外,還有詔,誥,表內科一道。其中判從《大明律》中出題。詔誥表,考生必須選作一道。明代科舉中,考生多選則表。
此時他想起了那個三份試卷不分彼此的少年,他終究還是讓俗事耽誤了科舉。
同考們把所有的答卷拿在手中,還沒有來得極觀摩卷子,他們的臉色就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本界的會元是李凌,他成了舉子之首!
宋星聽到舉子們的議論他再也忍不住了,也顧不得保持風度了。
「依我說,此考生文字素質極高,不像是個能夠作弊的人!我們應該將收錄他的卷子,否則的話我們就是埋沒人才了!」第一個拿到卷子的同考官向大家提議道。他對卷子的內容還是很認可的。
初選就這樣結https://www.hetubook.com.com束了,大家將幾分很有潛力的卷子聚集到了一起,希望從其中的幾份試卷當中選出本次科考的會元。
「我不服,這次科舉有貓膩,我不相信李凌依然可以拿第一!」
李閣老一錘定音,他決定捨棄這個份卷子。
「啊……」宋星大叫起來,他把這個要求忘了。
將這些基本的工序走完之後試卷就可以交到同考手中進行批閱了。
他再三審視了一遍確定文中所有要求避諱的文字都做了適當的處理以後同考官不由得放聲大笑起來。
眾考生紛紛圍攏過來觀看成績,一旦榜上有名,他們就半腳踏進大明的官場,即便殿試的時候運氣不濟,也能落個賜同進士出身。
卷子做的非常好,李東陽只看了幾眼就被答案給吸引了。
一名同考官將自己的目光轉到一份答卷的時候,他立即被其中的內容所吸引了,答卷行雲流水,又頗有文字根底,以他的眼光來看,這份卷子完全有資格衝擊本次科考一甲。
「啊,李解元又中了會元?真是強悍啊,看來這次南人又要壓倒北方舉子了!」
他的答卷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非一般人和*圖*書所能比,他隱約有一種預感,自己必在前三之列。
經過受卷、彌封、謄錄、對讀之後,考官所批閱的基本都是符合格式,既無考生姓名,又無特殊標記的朱卷子。
宋星臉色淡然的站在黃榜的跟前,他才不會撕破臉皮爭吵著往裡面擠呢。
其他同考也有不同的意見,大家相互爭論起來。單憑一份試卷答案確實說不了任何事情。
徐來也驚訝的張大了嘴巴,雖然兩人抄襲的是同樣的答卷,但是李凌卻做了修飾,看起來更加完美了。
試卷在考場當中最為嚴密,舉子在叫卷以後就交給相關官員負責。
這位考生居然沒有打草稿!
他們批閱的一向基本原則就是先行剔除一些不符合規範的答卷以減少同僚們的工作量。
二月二十日,貢院的門口帖出了黃榜,會試成績出來了。
一般來說這工作過程中同考都可以自行做主,只有遇到特殊情況,同考們拿不定注意的時候才會驚動兩位主考之一。
二月十六,會試全部結束,考生們翹首以待,等著放榜了。
明代的錄取方式雖規定為三場兼顧,但在實際的評閱過程中,由於受到自身規律的影響和制約,考試和*圖*書題目繁多,士子不能兼顧,同考官人數有限,評閱標準複雜,評閱時間有限等主客觀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三場兼顧的評閱方式在實際的閱卷過程中不能完全實行。
為了防止舞弊和減少評卷過程中的失誤,評卷前的準備工作和試卷的保管做的極其嚴密。在受卷、彌封、謄錄、對讀過程中提調官、監視官都不能干預,這一工作有專門的官員負責。
李凌第一場的答卷被張貼了出來,所有人包括宋星都閉嘴了。
李閣老將幾份試卷看了一遍之後他嘆息了一聲,每份試卷都是只注重第一場。
「這人絕對不能錄取,否則事情被皇帝發現了,我們怎麼交代?」
「我猜想李解元會不會有又一個三元及第的?」
「你的試卷沒有具草,不符合要求,不能錄取!」一個同考出來解釋了,他也替宋星惋惜,但是規矩不能廢,宋要想中進士只能三年後再來了。
人家的文章做的就是好!
同考們做這項工作的時候速度是十分快速的,往往只需要看卷子答案是否完整、考卷當中是否出現了本應避諱而直接使用某些字眼的情況。
他制止了同考的爭論以後將卷子拿在了手中。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