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唐農聖

作者:愛吃魚的胖子
大唐農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200章 繼續參觀

第200章 繼續參觀

「呃,俺也不知道,俺只知道村長把這個裝置叫按壓井,說是能取幾十米深的地下水上來用,後來做出來了,確實能取水,而且這井水冬暖夏涼,夏日里,捧一把洗臉,整個人都清爽。」
像石寶,孫二力這樣的泥腿子出生又沒有什麼學問的,做個家臣就算是到頂了,他們要是去做朝臣,就會像孫幸福之前沒有暴露師承的時候一樣,遭受到士人階級的全體反對,當他們看來,當官是士人獨有的特權,是堅決不允許被其它階級動搖的原則問題,李世民想要大批啟用工匠農民為官,那是不可能的。
整個村子的人都在各自忙自個的,沒有一個懂行的人解說,李世民根本是看不懂的,還沒有等到孫大力兩兄弟過來,李世民就看到了一副奇景。
李世民很是開心地笑道,熟悉他的房玄齡知道,他的下一句,應該是要封這個打井的于傑做一個專司打井的官了,連忙開聲道,「此井雖好,但甚是費鐵,只怕咱們關中百姓用不起啊!」
幸福村值得一看的地方遠遠不止這個臨時的蝗蟲加工作坊,工匠在這裏的地位崇高,尤其是第一批進入孫府,後來被允許穿上印有農字衣衫的那批研髮型工匠,幸福村的各種材料幾乎不對他們設限制。
很早以前的時候,孫享福就讓工匠們學會了用模具製作質量不算高的管道,但由於那個時候沒有弄出焦煤,效率很差,現在卻不一樣了,有了焦煤,熔鐵的效率變高之後,鐵水輕易的就能在模子里凝固成厚薄還算圓潤的鐵管,至於外部形狀基本一樣的犁頭,直接就是量產,可比原先慢慢的打和圖書制快了太多倍。
「太好了,有了這按壓井,咱們關中就再也不缺水了。」
在一個負責轉洞從地底拉稀泥出來的鐵架上,十幾根鐵管便被工匠們逐一連接,慢慢的下放到地上那個小圓洞里去,然之後,一個早就打制好了的圓筒形事物便被裝置在了最後一根鐵管的尾部,圓筒形事物里有兩三片形狀不規則的圓形鐵片,被一根鐵條穿著,鐵條差不多和大圓筒等長,以圓筒邊一個突出的地方做支持點,連接在一根長長的,可按壓的把手上。
「愛卿快快道來。」
李世民聞言啞火了,士農工商在這個時期是有很明確的階級劃分的,孫享福之所以能為官,是因為他早前有一些詩作傳世,而且,有北魏大家賈思勰傳下來的師承,算是個士人,大臣們不好說什麼。
所有人都在忙,沒有人給李世民解說什麼,他只是在各個房間里看了看,就悠悠然的從房間里走來出去。
要知道,幸福村的大小事務,尤其是發展模式,密衛都是有跟李世民彙報的,那些好東西,都是幸福村的工匠摸索生產出來的,而孫享福本人,只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構想,或者只是告訴他們,自己想要什麼。
「哦,出水咯,出水咯……」
「陛下可以讓這些沒有讀過書,卻在農耕,手工製作工藝上有天賦的人加入農門,大唐以農為本,此前陛下將《齊民要術》定為主政官員必讀之書,朝堂上並沒有人反對,這就是說,他們認可了農門的士人身份,畢竟,要學全《齊民要術》,需要的文化功底也不低,陛下可以以農門為跳板,來打hetubook.com.com破那些農夫工匠的出生限制。而且,陛下難道忘了虞世南獻的那套漢語拼音么?有此教材在,那些農夫和工匠學會認字讀書,已經並非難事,久而久之……」
不過這次孫享福以身試藥的事讓李世民對他有所改觀了,貪利而不失德,這是李世民給他的新評價,一個有良知和奉獻精神的人,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于傑連續按壓了一會,等出水穩定后,就把按壓把手交給了一個災民小夥子,而這時,觀看了全過程的李世民找上了他問道。
「這,這個玩意怎麼弄出水來的?」
一路聊著,幾人竟然走到了造紙印刷作坊這邊來了,而當房玄齡第一眼看到整版整版的文字出來的時候,內心裡,已經不知道轉了多少個彎,看來,孫享福已經想到了,做在了他的前面。
翹起活塞鐵片,水被灌進了大圓筒里,于傑開始一上一下的按壓起來,起初圓筒里還有一些奇怪的聲音傳出來,沒幾下,連接著筒壁的竹管上竟然有水出來了。
李世民問了也是白問,跟著他來的幾個大臣也是一臉懵。
李世民也學著他的樣子,接了一捧水,果然,那被從地下按壓出來的水,入手冰涼,在這炎炎夏日里,有這涼水洗把臉,很是舒爽。
這時,一個小夥子飛快的就跑進了公舍的廚房,不一會,就端著一大盆水向這裏跑了過來。
不過李世民的視角是全國性的,他認為僅僅是集幸福村的工匠們的智慧,都能弄出那麼多東西來,要是全國的工匠都集思廣益呢?
今天,煉鐵作坊里就被工匠們搬出來一根根兩三米長的和-圖-書鐵管,在鐵管的兩端,會用一個用咬口的鋼架絞出的一圈圈螺紋,另一端,則是被鋒利的精鋼鉤刀鉤出相應的紋路,這樣,兩條鐵管便能通過這些螺紋口相連接,這個技術是原先用來製作銅質的望遠鏡套筒的時候研究出來的,後來鐵匠們煉出了堅韌度非常高的炭鋼,用來絞鉤鐵管倒是沒問題。
「來人,去長安大牢里把孫大力提出來,另外,召牧監署的孫二力也過來。」
房玄齡講了很多,他是一個智者,世家門閥的總總行為,讓他看到了讓他們繼續存在下去的害處,即便他自己也算是世家一員,但也不忍心看到中原大地繼續生靈塗炭下去,所以,他毫不保留的給李世民獻出了一套打擊世家的策略。
然而,蕭瑀的一句話又讓他認清了現實。
「看來,辦法總比困難多,咱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鼓勵生產上,朕欲設一獎勵機制,鼓勵天下百姓研究高效高產的工具和技術,但凡有成就,以金銀財錦甚至是官爵獎賞之,幾位愛卿以為如何?」
幸福村的工匠,原先只是大唐最普通的工匠,充其量是學習了孫氏代數符或者是一門叫幾何的學問,他身為皇帝,有工部,有將作監,工匠數量何止是幸福村的百倍,按說,應該能夠製作出更多新奇的玩意的。
聞言,李世民才想起剛才被工匠們一根根連接起來放入地下的鐵管,心裏盤算著,這一口井,只怕光耗鐵都不下數百斤,還不說那種螺紋口所需要的工時,想要給關中各地都打上這種按壓井,朝廷還真就玩不起,想到這裏,李世民便表情黯然的走向了其它地方。
和-圖-書陛下若是醉心奇淫技巧,恐惹大臣們彈劾,若是用地位低下的工匠為官,可能會引起整個士人階層的反彈,此事,恐怕還得從長計議。」
當然,只有幸福村在這方面比較傻,對於好多新技術,只是在最開始的階段控制一下,後面就不管了,還會主動教被人學習,算是一朵奇葩了。
同來的蕭瑀,房玄齡等幾位大臣相繼接水洗手洗臉,常何更是捧著喝了幾大口涼水,直呼過癮。
大井筒上端有個圓孔,一條竹管最後被工匠們插在這個圓孔上之後,主要負責建造這個按壓井的大漢于傑就朝公舍里招呼道,「端一盆引水來灌下去試試。」
其實,朝廷原本有這樣的機制,不過這個機制基本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因為獎勵的東西太少了,幾貫錢的賞金便是上限,而這個時期,任何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或者產出的秘方,輕易的可以讓這個人賺到這麼多錢,誰會那麼傻,把自己的秘方技術獻給朝廷?
說罷,他還捧了一把竹管裏面押出來的涼水,往汗津津的臉上抹去,一臉享受的樣子。
另外,他用人,也一向以德為先,像孫享福這樣專思謀利的人,之前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是排在第二梯隊的,因為歷史上像這種利益為先的人一旦做大了,一般都會給統治者帶來麻煩。
聰明人陷入沉思之後,一旦想通了,往往會悟到一些驚世駭俗的道理,一年前的李世民,為了肅清吏治,就曾經陷入沉思,最後,他給所有的州縣,制定了一套非常嚴格的辦事流程,這套流程奠定了貞觀朝吏治清明的一個基礎。
「然而,決策治國,必須要有遠見卓識和圖書,道德高尚的人才來擔任,工匠,農夫,只能作為輔助,是以,推翻他們把持朝政的根本,還在於讀書人的數量,陛下請看。」
幸福村發豆芽的屋子有很多間,由於需求量大,幸福村已經不避諱別人學習這種快速發豆芽的技術了,若不是幸福村周邊的植被大多被蝗蟲啃食掉了,村裡根本不需要大熱天的發豆芽來吃。
圍觀的災民們看到這口按壓井出了水,歡喜的拍著巴掌又蹦又跳,幸福村的原住民對此卻是見怪不怪,按壓井幸福村已經打了好幾口,最先用上的是公舍的廚房,後來是水庫旁邊的實驗田裡也打了幾口,在村口這裏打井,是因為災民太多,原先的飲用水源供應不過來。
「陛下,其實此事也有解決的辦法。」房玄齡最擅長的就是幫助李世民解決問題,當他的目光掃過從他身旁經過的一個小孩身上的時候,心裏突然有了個想法,因為他看到了那個小孩胸前那個大大的農字。
蝗蟲粉蒸餅並不難吃,比這難吃的行軍乾糧李世民也吃過不少,在接連食用了三塊蝗蟲粉蒸餅之後,李世民才覺得那些世家門閥系官員的話有多可笑,他若不是為了用計迷惑李孝常,怎麼可能下達禁食蝗蟲這樣的亂政條令。
「他們這是在幹嘛?」
李世民不懂活塞的道理,自然看不懂這些裝置的妙處,這其實就是一個按壓井,由於沒有更好的橡膠片來做活塞,孫享福想到了用三塊開口不一的鐵片,這樣有水從下面被壓上來,就可以推起可以活動的薄鐵片,從開口處湧進按壓井筒里,但水想要回到地下,卻會被三個開口在不再同方向的鐵片重疊之後,堵死。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