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秦帝國風雲錄

作者:猛子
大秦帝國風雲錄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213章 令尹李園

第213章 令尹李園

「楚國的屏障在哪?」項燕看了李園一眼,目露不屑之色,「楚國的屏障就是魏國,魏國的屏障就是韓國,但韓國已經不堪一擊,如今更是苟延殘喘做了秦國的附庸,事實上它已經敗亡了,只要秦軍殺出洛陽,韓國必定不戰而降,秦軍的主力將直撲大樑,魏國已經岌岌可危。」
李園有四十多歲,身材修長,相貌俊偉,削瘦的臉龐上有一雙氣勢凌厲的眼睛,給人感覺他就是一頭潛伏在密林里的獵豹,正虎視眈眈地盯著獵物,打算伺機殺出。事實上他的性格的確如此,堅韌,有超凡的耐心,殺氣內斂,一旦爆發則一擊致命。
幾年前趙國龐煖合縱,春申君為合縱長,項燕為楚軍統率,結果這一仗打敗了。春申君承擔了所有罪責,罷相而去,項燕卻毫髮無損,由此可見春申君對這位後輩的愛護。當時春申君年近八十,耄耋(mao'die)老者,罷相回家頤養天年也在情理之中,但隨著考烈王病重,太子年幼,王統繼承出現了問題,朝堂上的權力鬥爭日益激烈,春申君不可避免地卷了進去,然後他就成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而李園成了最終的勝利者。
「但是,邯鄲大戰的時侯,出手援救趙國的是楚魏聯軍。」廉嵩小聲說道。
項燕鄭重點頭,「大樑是中原戰局的關鍵所在,只要我們堅決守住大樑,那秦軍即使滅亡了趙國,也無法南下攻打我楚國,因為秦國沒有鴻溝,就無法把物資運到前線戰場。」
「所以,柱國認為,我們應該合縱,而不是連橫。」李園終於說話了。
趙韓魏楚四國中,趙國主力被牽制在河北,韓國兵少將寡,偏偏這兩國對合縱又最為迫切,而楚國和魏國暫時還沒有感受到亡國的威脅,但他們偏偏又要承擔合縱的大部分使命,既然出兵又要出錢,這導致合縱談判異常艱難。
「秦國的國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帶甲士伍又有多少?關西的攻防形勢又如何?」項燕慢條斯理地說道,「齊國的國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帶甲士伍又有多少?它的四方邊郡是否有險可守?」
李園和廉嵩再一次陷入沉默。
這個問題太好回答了,秦國的國土數倍于齊,帶甲士伍數倍于齊,關西有函谷關和大河之險,易守難攻,而齊國則根本無險可守,雙方實力仔細一對比,不難發現齊國無法與秦國正面抗衡。
李園目露堅毅之色,用力搖手,「我遲早會死在他們手裡,既然如此,不如與上hetubook.com.com柱國、柱國攜手合作,在中原擊敗秦軍,建下功勛。將來我有了軍隊的支持,未必就沒有反擊之力。」
「趙國滅亡了,齊國根本不敢動,這時候秦軍必將傾力而下,直殺楚國。假如秦軍一路出鄢郢(yan'ying),順江而下,一路出大樑,沿鴻溝而下,兩路夾擊我江淮,江淮必定不保,我京都必將再次落入秦國之手。到了那個時侯,我們恐怕只有南逃吳越,苟延殘喘了。」
「如果齊燕兩國再一次袖手旁觀呢?」廉嵩又問道。
「上柱國堅持合縱,現在柱國項君也同意合縱,這時候我再堅持合縱的話,太后至少要考慮一下繼續支持左尹和司馬的利弊得失。」李園眉頭深皺,低聲嘆了一口氣,「再說,我們畢竟是趙國人,當故國有難需要我們幫助的時侯,怎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既然由趙韓兩國出面合縱抗秦,與秦軍激戰于中原,那麼趙國無論如何也要投入一些兵力。
「趙國能出動多少軍隊?」李園問道。
「魏國一旦敗亡,秦軍切斷了齊楚兩國救援邯鄲之路,那麼趙國還能支撐多久?」
「現在老秦人復出,王翦為上將軍,必定再用白起之策,先打中原,后取河北。」
屋子裡的氣氛越來越壓抑,良久,傳來一聲輕微的咳嗽,打橫陪坐的廉嵩終於說話了,「令尹府對天下局勢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
「韓國呢?」
廉嵩把項燕送出了令尹府,回來后馬上詢問李園,到底如何決策?
夜幕降臨之後,趙國的司馬尚,魏國的公子璋,韓國的張良聯袂趕到令尹府。參加合縱談判的只有趙韓魏楚四國。燕國與趙國的談判並不順利,雖然太子丹很努力,也堅持結盟合縱,但燕王喜總是猶豫不決,瞻前顧後,遲遲下不了決心。至於齊國,則明確拒絕了合縱。現在君王后薨亡,各國紛紛派遣使者弔唁,估計臨淄對於是否合縱也有一番激烈爭執,不過短期內肯定不會有消息。
項燕想了片刻,笑道,「我不是秦王,也不是王翦,我不知道秦軍今年的攻擊方向,我只是表述一下我對中原局勢的看法而已。」
「魏國呢?」
李園向項燕做了個手勢,態度誠懇,請他發表一下看法。
「當年武安君白起就是實施此策。先在伊闕大戰擊敗韓魏,再用長平大戰奪取上黨,然後南北齊出,夾擊邯鄲。白起死後,蒙驁堅持此策。秦國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七和-圖-書次攻打魏國,五次殺到園囿(you),但終究未能攻克大樑,最後迫不得已,把主力調到河北作戰,結果遭遇兩連敗。」(園囿,魏王狩獵園林,距離大樑數十里。)
廉嵩現在是令尹府的長史,因為父輩的關係,他與項燕的私交不錯。這次就是他親自跑到項君的封邑,把項燕請到了陳。
在考烈王時代,楚國有兩位名將,一位是臨武君景陽。臨武君景陽和春申君黃歇是好朋友,兩人一文一武,矢志重振楚國。信陵君竊符救趙,魏楚聯軍的前線統率就是景陽。此人曾和荀子在邯鄲論兵,一時傳為佳話。還有一位就是項君項燕。項燕是黃歇和景陽一手培養出來的後起之秀。景陽死後,項燕便成為淮北楚軍的統率,曾在信陵君第二次合縱抗秦中擊敗蒙驁,直殺函谷關下。
項燕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向李園要錢要糧要武器,擴軍備戰。李園當然不會給,合縱還在談判之中,趙燕魏現在都擔心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一個個瞻前顧後惶恐不安,合縱若想馬上成功,恐怕有一定的難度。
廉嵩也是長嘆,「這一仗假如打敗了怎麼辦?就算太后是你的親妹妹,那個時侯也無法保住你。」
「但是左尹和司馬反對合縱。」廉嵩擔心地說道,「太后對左尹和司馬言聽計從,假如她……」
「趙國是齊燕兩國的屏障,趙國若亡,齊燕兩國分居南北,又豈是秦國的對手?」項燕繼續說道,「所以趙國一旦到了生死存亡之刻,齊燕兩國必然出手相助。」
「就如齊國要保住趙國一樣,我們要力保魏國不失。」廉嵩說道,「如此看來,當務之急還是要合縱。」
在春申君滅族這件事上,趙人整體背叛了春申君,而歸究起原因,還是因為生存的需要。當初為了生存,他們依附於春申君,春申君在權力鬥爭中失敗了,他們又不得不依附於楚國舊貴族。如今李園崛起於楚,趙人成為楚國朝堂上的一股勢力,但他們根基不牢,勢力還是太小,無法與楚國龐大的貴族力量相抗衡。
「絕無可能。」項燕笑道,「以趙國的堅韌,士伍的頑強,根本無需齊燕兩國出兵想救。趙國所缺的,無非是錢糧和武器而已,而齊燕兩國恰好可以給予趙國源源不斷的物資援助。李牧憑什麼兩次擊敗秦軍?充足的物資,而這些物資就是來源於齊國和我們楚國。」
李園也在觀察他。
楚魏兩國對合縱的預期就是奪回失去的土https://m•hetubook•com.com地,然而今日秦國的實力太強,他們單打獨鬥打不過秦國,只能寄希望于合縱,只是今日合縱顯得勢單力薄了。魏國已經把黃河以北的土地全部丟失,就剩下黃河以南的國土,所以疆域小,人口少,有個十幾二十萬軍隊就算不錯了,而它的主力都部署在黃河一線防禦秦軍,所以真正能參加合縱的軍隊不會超過十萬人。
「要快。」項燕說道,「君王后薨亡,齊國政局必定動蕩,短期內他們無暇顧及中原戰場,正是我們合縱聯軍攻打秦國的最佳機會。」
項燕最後承諾,如果合縱聯軍攻打秦國,他願意身先士卒,為楚國衝鋒陷陣。
項燕坐在他的對面,目光炯炯地望著他,看似安詳,心裏卻高度戒備。眼前這個人殺了春申君,此人是個無恥的叛徒,是個地地道道的小人,而這個小人野心勃勃,殘忍無情,他背叛了春申君,摧毀了考烈王和春申君幾十年的友情,然後在考烈王駕崩之際,伏殺了春申君,滅了黃氏一族,從此代替春申君主掌了楚國的權柄。他是個什麼東西?他憑什麼主宰楚國的命運?靠一個漂亮的妹妹和無恥狠毒的手段就能一躍成為大權貴?這樣的奸佞小人也能為所欲為、玩弄楚國於股掌之間?那楚國還是楚國嗎?
「所有兵力。」張良說道,「韓國五萬軍隊全部出動。」
「此一時彼一時。」項燕淡然一笑,「六國合縱攻齊,齊國遭到毀滅性打擊,其後燕國遭到齊國的反噬,也遭到了沉重打擊。邯鄲大戰的時侯,兩國都處在恢復元氣的階段,再加上彼此間的仇恨,袖手旁觀也在情理之中。一眨眼,幾十年過去了,趙齊燕三國的元氣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尤其是齊國,四十年未打一戰,國力強盛,君王后恰好又薨亡而去,可以想像,值此危難關頭,齊燕兩國絕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趙國被西秦所摧毀。」
李園和廉嵩互相看看,凝神沉思。
「如果我們不即刻合縱,讓秦軍主力擊敗了韓魏,奪取了大樑,那後果是什麼?」項燕問道。
「十萬。」公子璋說道,「這是大王的承諾。」
大樑失去,趙國不保,趙國失去,齊燕不保,齊燕失去,則楚國亡,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當務之急,只有合縱,與秦軍主力在中原決一死戰。
「我現在走的就是死路。」李園冷笑道,「我已經殺了春申君,背上了不忠不義的惡名,我還怕什麼?大不了和他們魚死網破,同歸於盡。」
和*圖*書李園心裏非常的不快,倒不是因為項燕給他的重壓,而是與生俱來的自卑讓他在項燕面前總是底氣不足,腰桿雖然挺得筆直,但意識里他的腰就是彎的。貴族需要悠久的傳承,需要厚實的歷史底蘊,像他這樣一位來自異國的士卿依靠外戚身份躍上貴族階層的人,在貴族眼裡就是個跳樑小丑,不值一哂。李園喜歡待在陳,其實說白了他就是自卑,他無法容忍京都貴族對他的鄙夷和敵視。
「春申君的覆轍,不能不防。」廉嵩及時提醒道。李園之所以在合縱一事上猶豫不決,正是擔心重蹈春申君的覆轍。
如果秦國攻佔了中原和河北,實力更強,燕齊楚三國只有聯手才能抵擋住秦國的攻擊,但一旦給秦搶佔了先機,分而擊之,各個擊破,三國覆滅的命運就可想而知。
「呂不韋是怎麼死的?難道你也要和呂不韋一樣,走上一條死路?」
項燕說到這裏,鼻子里發出一聲冷哼,「武烈侯到南陽,其實已經把咸陽攻擊中原的策略暴露無遺。你們是否以為秦軍主力還在河北?不,我可以斷定,現在秦軍主力正在秘密趕赴中原戰場,一旦大軍集結完畢,王翦也就到了洛陽,幾十萬大軍將橫掃中原,韓魏兩國傾覆在即。」
「秦國在河北兩次戰敗,終於吸取了教訓。」項燕說道,「從天下大勢來說,若敗趙國,必取中原。擊敗韓魏,奪取大樑,切斷齊楚與趙國的聯繫,斷絕齊楚對趙國的援助,那麼秦國只要實施南北夾擊之策攻擊邯鄲,長期作戰,必能把趙國活活拖死。」
李園和廉嵩不敢想像。
項燕在淮北保持沉默,像項氏這種老貴族就是一頭猛虎,不動則已,一動必定致命。
「我明天南下壽春,向大王稟奏合縱事宜。」李園說道,「我將竭盡所能。」
項燕冷笑,手撫長髯,嘴角處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鄙夷。
「以柱國的看法,秦軍主力將在今年攻打魏國,奪取大樑?」廉嵩問道。
「但是,如果秦軍主力到了中原,與齊國東西夾擊我合縱軍……」李園望著項燕,目露猶豫之色。
廉嵩遲疑不語。楚國貴族之間的爭鬥非常複雜。過去春申君就是因為得罪了一些大貴族,結果辛苦了一輩子,卻落得個身首異處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現在這些大貴族把李園和趙人推在最前面,自己卻躲在後面。壽春的朝局看上去是李園和楚國貴族針鋒相對,其實是楚國貴族的幾大派系在角逐廝殺,李園不過就是個「傀儡」而已,他事實上對和圖書楚國朝政的控制力相當有限。
「我現在死了,對楚國有什麼好處?」李園問道。
如此一來,合縱軍名義上是各國軍隊大集結,其實主力就是楚軍。楚國能出多少軍隊?十萬?二十萬?三十萬?或者更多?春申君當年在楚國權傾一時,說一不二,他在邯鄲大戰的後期,也就出動了二十萬大軍救援趙國,其後兩次合縱,每次出兵十萬。李園這個令尹能和春申君相比嗎?他能說服壽春出動多少軍隊?
信平君就是廉頗。如果廉頗坐在這裏,當然義無反顧地救助趙國。廉嵩苦笑,「你現在是楚國的令尹,要以楚國的利益至上,更要考慮自身的利益得失。合縱抗秦在壽春遭遇重大阻礙,雖然上柱國和柱國都非常支持,甚至願意率軍作戰,但有些人骯髒而無恥,即便是春申君也未能逃脫他們的暗算而身敗名裂,你的威望和權勢都無法與春申君相提並論,其後果不言而喻。」
廉嵩沉默良久,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禮,轉身走了。
「兩萬到三萬左右,最多不會超過五萬。」司馬尚說道,「這要視河北戰場的具體情況再做定奪。」
李園同樣對項燕保持著高度的戒備。兩人同在淮北,但一年還見不到一次面。這次李園也是迫不得已,形勢所逼,不得不請出這位老將軍,聽聽他對局勢的看法。
李園低頭想了半天,忽然問道:「如果坐在這裏的是信平君,他會怎麼做?」
廉嵩五十多歲了,做為廉頗之子,他曾在趙國出任上大夫。隨著廉頗的出走,廉氏在趙國遭到瘋狂打擊,不得不遠走他鄉。廉頗有心在有生之年繼續為國效忠,所以他執意留在魏國大樑,而廉氏對未來中原局勢並不看好,在春申君的邀請下,舉族遷移到楚國。
項燕年近花甲,精神矍鑠,或許是因為養尊處優的原因,他保養得很好,高大的身軀略顯發福,一張剛毅的臉上帶著貴族所特有的矜持和傲慢,兩隻微微眯起的眼睛里更是露出一股令人心悸的殺氣。即使距離他有數尺之遠,李園也能夠受到撲面而至的凜冽威嚴。
「把各國使者請來,連夜商量合縱的事。」李園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顯然已經被項燕說服了。
「秦軍主力在中原。」李園還是猶豫。
「楚國呢?」張良小心翼翼地問道。
廉嵩把令尹府對未來局勢的判斷詳細告之,「當前我們需要決策,是合縱還是連橫?」
項燕危言聳聽。李園沉默不語。廉嵩局促不安。
「柱國對中原形勢有何看法?」廉嵩再問。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