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秦帝國風雲錄

作者:猛子
大秦帝國風雲錄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280章 公子扶蘇

第280章 公子扶蘇

「太后已經進陵了。」隗清低聲說道,「我沒有理由繼續留在咸陽。」
然而,武烈侯肯定要南下,西南策略由武烈侯一手擬制,西南沒有他不行,假如百萬饑民禍亂大江南北,對秦國來說也是個嚴重的打擊。
齊王建當然不會做這種愚蠢而幼稚的事情,那麼就剩下一個懷疑對象,那就是齊國朝堂上的激進勢力。這股勢力以太子睿、宗室和齊國一些世家貴族所組成。太子睿也不會愚蠢到為了攻擊中原而去公開刺殺秦國使者,激化他和老王之間的矛盾,這會讓老王喪失對他的信任,導致他太子的位置搖搖欲墜。
關東人不敢去,秦王政也不想再丟一次臉。楚系外戚屬於被遏制的對象,如此重要位置,絕對不能給楚系外戚。老秦人是武烈侯的忠實盟友,讓老秦人掌控中原,等於向武烈侯低頭。如此推算下來,就剩下宗室大臣了。宗室大臣算是秦王政的親信,派宗室大臣去中原,秦王政和武烈侯都能接受,中原軍政官長也能接受,應該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夫人輕輕點頭,「武烈侯需要什麼幫助?」
「我必須南下巴蜀。」
從此次刺殺來看,對手早就獲悉了機密,並且做了周密部署,動用了一支實力強悍的隊伍,然後在準確的地點和恰當的時間里進行了一次犀利的攻擊。整個刺殺行動堪稱完美無缺,而能做到如此完美的,只有齊國。
武烈侯的報訊奏章非常簡單,某年某月,某人死於某處,然後是事情的大概經過。沒有對此事的分析,也沒有對局勢的判斷,什麼都沒有。
昌平君到中原輔佐公子,實際上就是離開咸陽,即便因為形勢需要,還掛著丞相的頭銜,但那也僅僅是「頭銜」而已。楚系熊氏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換來的不過是公子扶蘇到中原賺取戰績,代價太大了。
真相到底是什麼?誰要嫁禍給齊國的太子睿?誰想破壞齊秦盟約,並激化齊國老王和太子之間的矛盾,混亂齊國局勢?
但這個提議遭到了關東人的反對,楚系外戚也反對。秦王政一而再再而三地提拔重用宗室大臣,對朝堂上其它各派來說極具威脅,這不僅僅是損失了他們的利益,也嚴重威脅到了大秦律法的威嚴。宗室重臣武烈侯就是個例子,現在無法無天了,都敢和咸陽公開對抗了。一個武烈侯就難以對付了,假如宗室中再出幾個「武烈侯」,咸陽怎麼辦?
和_圖_書秦王政和公卿大臣們再度震驚,不過這一次不是手足無措,而是驀然意識到,中原危機終究還是一個陷阱,咸陽終究還是掉進了陷阱,武烈侯終究還是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隗清想辯解一下,但旋即放棄了。武烈侯以天才著稱,又常常置之死地而後生,像這種險之又險的事,只有他敢幹。當前局面異常複雜,華陽太后薨亡,河北爆發大飢荒,災民轉徙西南,齊國在一旁虎視眈眈,等等,各種複雜局面糾纏在一起,而焦點就是中原,中原的危機處置不當,整個中土形勢都將發生劇變。武烈侯現在就是拿中原來「要挾」秦王政,而能否藉此契機改變咸陽政局,在此一舉。
「武烈侯說,他去了西南,不知何時才能回來。」隗清慢聲細語地說道,「或許,這一輩子他都無法兌現諾言了,所以這可能是他唯一的機會,如果你放棄,他會非常遺憾。」
秦王政再次急書武烈侯,命令他暫留中原,即刻處置危機,如果短期內不能有效緩解危機,必當嚴懲。
※※※
現在武烈侯得勢不饒人,乘勝追擊,逼著秦王政答應他的條件。秦王政如果低頭了,等於在朝堂上公開承認自己的失敗,這將會進一步打擊他的威望。
秦王政和部分中樞大臣最終不得不放棄了對武烈侯的懷疑,只能把此事歸於對中土、中原和齊國形勢的錯誤判斷。
武烈侯在中原「拔劍」,要與自己「對決」,自己迫不得已只好應戰。本來自己有絕對的把握擊敗武烈侯,誰知人算不如天算,自己的長劍剛剛「砍」下去,武烈侯尚未拔劍出鞘,自己就被一陣突如其來的狂風吹走了。武烈侯的運氣太好,他藉助天時地利,給了自己沉重一擊。
夫人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怒而揮手,「熊氏的事還輪不到他來指手劃腳。」
趙燕楚三國和韓魏叛逆顯然是最大的懷疑對象,他們理所當然要破壞齊秦盟約,把齊國推進中原戰場,但誰給他們提供了機密?誰幫助他們把一支軍隊秘密送進齊國境內?是齊國的激進勢力還是保守勢力?
難道這是一個陷阱?或者,是我謀划錯誤?災民南下轉徙,中原度過危機,齊國喪失了攻打中原的最佳機會,這時候我派頓弱去齊國談判,時機上不存在錯誤。這肯定不是我謀划的失誤,而是我對齊國的缺乏了解,判斷上出現了錯誤。和圖書
「夫人必須相信武烈侯。」隗清鄭重其事地告誡道。
頓弱死在齊國,而目前各種證據對齊國非常不利,齊國百口莫辯,只能嚴陣以待,準備和秦國廝殺。秦國打不打?當然不能打。打齊國肯定是兩敗俱傷之局,必定耽擱統一大業,而打趙國卻直接推動了統一大業的進程,所以秦國現在絕對不能和齊國開戰。但是秦國如果不打,那等於向齊國示弱,告訴東方諸國,秦國不敢和齊國打仗,這不但讓自身士氣嚴重受挫,更影響到了中土大勢,東方諸國可能因此愈發堅固合縱抗秦之策,這對秦國非常不利。
「頓弱死於何人之手?」夫人突然問道。
如果頓弱死於趙燕楚三國和韓魏叛逆之手,秦國應該拿出什麼對策?
咸陽進退兩難,打也不是,不打也不行,一籌莫展。
看到夫人吃驚的神情,隗清嘆道,「我接到這個口訊,比你更吃驚。武烈侯說,大王現在根本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選去中原,假如有大臣舉薦公子,那公子必能在危急時刻承擔重任。雖然此事不會動搖大王在立儲一事上的態度,但它對整個大秦甚至中土的影響很大。當所有人都認為公子是大秦未來儲君的時侯,大王也必將承受前所未有的重壓。」
就在秦王政和中樞大臣們為中原的事殫精竭慮之刻,琴氏家主隗清悄然進了王宮,向王夫人傳遞了一個口訊。
這一仗,武烈侯贏了,贏得輕鬆自如,不費吹灰之力,就如他在塞外和中原戰場上,贏得不可思議。
夫人深吸了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過了一會兒,她苦笑搖頭,「我相信太后,所以我相信他一次。」接著她問隗清,「你何時離開咸陽。」
這件事顯然也不是太子睿乾的,應該是他所在的派系乾的,很可能就是軍方貴族乾的。
如果齊國殺了頓弱,不管是老王下令殺的,還是齊國太子下令殺的,秦國將如何應對?是否改變既定策略?
※※※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簡單嗎?如果世上的事都如此簡單,任何一個人都能分析出前因後果來,那也就沒有所謂的陰謀,所謂的真相了。
夫人黛眉微皺,不滿地說道,「他知道我需要你。」
隗清搖頭,「武烈侯沒有說。頓弱死於齊國境內,必將給中原帶來嚴重危機。在我看來,武烈侯肯定沒有參与此事。他馬上就要離開中原,絕不會在此刻置中原於死和-圖-書地。」
夫人非常吃驚,這個口訊對她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讓公子扶蘇去中原?那意味著什麼?不是功績,而是意味著公子扶蘇是未來的儲君。
夫人沉思良久,慢慢恢復了平靜。她不得不承認,武烈侯的確是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人物,此時此刻,恐怕沒有人會想到利用眼前的危急去逼迫大王在立儲一事上做出某種積極的回應。
假如頓弱是被刺殺的,倒是可以懷疑到武烈侯頭上,但現在頓弱和整個使團是在齊國境內被一支軍隊伏擊而死。對手如此囂張,如此強橫,如此不計後果,和武烈侯的確扯不上多大關係。武烈侯即便仇恨咸陽奪走他的中原利益,即便想和秦王政正面對決,那也要建立在中原形勢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中原都岌岌可危了,他拿什麼與咸陽爭鬥?
昌平君熊啟接受了王夫人的建議。
顯然,頓弱的死,與武烈侯沒有直接關係。武烈侯手裡有黑冰秘兵,有護軍府黑鷹銳士,蓼園還有武技高強的劍士,蓼園巨賈也有實力相當不俗的私人武力,但無論動用那一股力量,都沒有如此強悍的攻擊力,更沒辦法在短短時間內讓如此多的人秘密潛入齊國。現在齊國五都大軍屯駐長城,封鎖了邊境,三五個人秘密潛入還差不多,大隊人馬根本進不去。
這一仗秦王政輸了,顏面大失。雖然秦王政的失敗可以歸結于為運氣不好,但頓弱被刺,秦國受辱,他這位大王最起碼要承擔決策上的錯誤,而決策之所以錯誤,是因為他要把武烈侯趕出中原,要在最短時間內控制中原,然後拿到滅趙的大功。這是典型的卸磨殺驢,急功近利之舉,結果他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食惡果,不但威信受損,還賠上了頓弱的性命,導致他內廷實力嚴重受損。
頓弱赴齊,當然要防備敵人的行刺,所以其衛隊有兩百五十精銳,還有十幾名武技高強的劍士貼身保護。另外蒙武還特意派遣麾下五十衛士跟隨左右。三百多名悍卒的實力可想而知。頓弱過了齊國長城后,齊國又派了三百精兵沿途護送。這支六百多人的隊伍竟然全軍覆沒,由此可以推想到伏擊一方的兵力至少在兩千人左右。
這足以表明武烈侯的態度。武烈侯的奏章內容向來豐富,唯獨這一次,非常簡單,可見他對咸陽的不滿,對咸陽陷入被動之後的嘲諷。
隗清無奈地望著夫人,https://m.hetubook•com•com暗自嘆氣。武烈侯打了秦王政一個巴掌,為了安慰秦王政,他又送來一個禮物。這個人只管自己,從來不顧別人,難道就不想想,昌平君離開咸陽,對楚系熊氏來說意味著什麼?
隗清的面孔頓時緋紅,目露羞惱之色,「夫人……」
秦王政和公卿大臣們頓時失語,一時不知如何應對。
「這麼匆忙?」
隗清垂首不語,讓夫人仔細權衡。
秦王政大怒,當著幾位中樞大臣的面,把武烈侯的書信摔到了地上。
派誰去中原主持大局?這個人選不能徵求武烈侯的意見,更不能接受武烈侯的舉薦,秦王政若想保持自己強勢的一面,必須派自己的親信過去,但是這次「對決」秦王政敗了,中原又身陷危機,中原官長對咸陽的命令肯定有所保留,陽奉陰違是必然,而咸陽在未來一段時間為了確保中原的穩定,又不可能大批更換中原的軍政官長,這導致秦王政即使派出了自己的親信,也無法掌控中原。其實就算去了也就是個擺設,搞得不好還有性命之憂。
中樞議事上,駟車庶長公子豹突然提出,讓公子扶蘇去中原坐鎮。
右丞相昌平君熊啟站了出來,說公子扶蘇年紀小,需要有人輔佐。他主動提出隨公子扶蘇趕赴中原。
良久,夫人問道,「武烈侯還需要什麼幫助?」
「武烈侯的口氣非常嚴厲,他對我耽擱咸陽的事已經怒不可遏了。」
秦王政現在很憤怒,也很失落,情緒非常惡劣。
※※※
難道此事是趙楚燕三國秘兵乾的?或者是韓魏叛逆?他們迫切希望齊秦兩國打起來,有充足的理由實施刺殺,但頓弱出使的事情極度機密,知道的人寥寥無幾。退一步說,就算機密泄露了,但頓弱赴齊的速度非常快,而趙楚燕和韓魏叛逆即使要調集潛伏在齊國的全部力量進行伏擊,也沒有足夠的時間。
「大王不會相信。」夫人說道,「誰能想到讓年少的公子去中原的主意?只有武烈侯。由此推測,今日中原的連番危機,必定出自武烈侯之手。」
武烈侯擺明了就是「要挾」,這讓秦王政怒不可遏。
夫人望著隗清臉上的淺笑,心裏驀然掠過一個古怪的念頭,難道她和武烈侯之間有那種親密關係?
誰殺了秦國特使?
武烈侯十萬火急回書,西南策略關係到百萬饑民的生死,我必須即刻南下。中原危機雖然嚴重,但只要秦國不主動攻擊,戰爭就不hetubook.com.com會爆發,所以咸陽無須著急,馬上派遣一位大臣來主持大局,全面處理危機即可。
秦王政躊躇難決。
秦王政在與武烈侯的第一次正面交鋒中輸得慘不忍睹,這時候如果熊啟主動退出咸陽,向秦王政示好,秦王政也必然會做出回應。對秦王政來說,在王儲一事上適當讓步,不是不能接受。
「今天晚上。」
既然在判斷上出現了錯誤,制定了錯誤的決策,那麼面對一觸即發的中原戰爭,面對中原可能丟失繼而導致秦國在戰場上的全面失敗,秦王政和他的親信大臣們不得不改弦易轍,放棄即刻攻打趙國的決策,把拯救當前危局的希望寄托在武烈侯身上。
秦王政不會低頭,也不能低頭,這不僅僅關係到他個人的威望,更關係到咸陽政局的發展。
秦王政和部分中樞大臣試圖找到理由讓自己懷疑頓弱是死於武烈侯之手,但無論怎麼分析,理由都不充分。武烈侯實施西南策略正是為了拯救中原,拯救中原是為了更好地穩定和控制中原,而穩定和控制中原是為了增加他的財富,增漲他的實力,而像現在這樣以軍隊伏擊頓弱,以此來挑起齊秦之間的戰爭,必定讓中原陷入更大的危機,這顯然與他的策略背道而馳。
夫人臉色微變,「這不可能?」
就當前的形勢來說,咸陽極度被動。有一個事實不可否認,不論誰殺了頓弱,秦王和中樞急不可耐地派人去中原接替武烈侯,打算全面控制中原,是一個重大錯誤,一個不可挽回的錯誤。正是這個決策失誤,導致咸陽陷入被動。
「武烈侯說,公子是主掌中原的最佳人選。」
當齊國老王勃然大怒,臨淄上下惶恐不安之際,咸陽卻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秦王政無奈之下,只好承認自己的失敗。他急書武烈侯,請他暫留中原,先解決眼前的危機,西南策略緩一緩無關緊要。
秦王政和中樞大臣們在做出決策之前,必須弄清楚一件事,頓弱到底死於何人之手。秦國今年的目標是趙國,至於西南策略,那不過是轉嫁災難的權宜之策,但頓弱之死,讓中樞遭遇了重大危機。
如果頓弱是武烈侯殺的,咸陽又怎麼辦?
「你一定要聽他的安排?」夫人一時接受不了武烈侯的條件,對武烈侯用公子扶蘇逼迫昌平君離開咸陽的舉措極其不滿,「你為什麼一定要聽他的?他給了你什麼承諾?」
「武烈侯說,公子必須由昌平君輔佐。」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