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秦帝國風雲錄

作者:猛子
大秦帝國風雲錄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326章 教訓我家小子

第326章 教訓我家小子

公子豹沉吟良久,說道,「早在長平大戰之前,咸陽就傳出統一中土後分封功臣的說法,當時宣太后和穰侯、武安君等大臣都有這個意向。宣太后薨亡,昭襄王先是藉助武安君和老秦人的力量,將穰侯、華陽君等人驅逐出京。范睢出任國相后,依靠昭襄王的支持,轉而全力打擊老秦人,最終引爆了那場災難。范睢死後,關東人蔡澤出任國相,這個人臨危受命,一心一意恢復大秦國力,期間通過他的一系列國策調整,我們才漸漸知道當年引發那場風暴的根源就是分封諸侯。」
公子豹見到寶鼎后,也不避諱馮劫,怒氣衝天地問道,「你這是何意?你為什麼要退?你知道這對宗室來說意味著什麼?」
寶鼎沒有說話,心裏異常沉重。
中央領導下的郡縣制是中央集權的核心,也是王國權力和財富的終極分配方案,中土人歷經七十五年的血腥廝殺,最終確立了這一分配方案,由此可見其中的艱難。
馮劫看不下去了,出言阻止。公子豹衝著他吼道,「老夫在教訓我家小子,你一個外人哪有資格指手劃腳?看不下去就不要看,給我滾!」
寶鼎選擇了「自殺」,他不給任何一方以支援,迫使風暴暫時中止,但烏雲依舊籠罩了咸陽,天雷依舊在咸陽上空咆哮,風暴正在蓄積之中,下一次的爆發更加可怕。更大的風暴一旦爆發,寶鼎拿什麼去阻止?
公子豹顯然憋了一肚子火,這一旦罵開了頭,怒火驟然爆發,再也控制不住,頓時鬚眉皆張,劈頭蓋臉的就是一頓臭罵。
在他來到這個時代並以拯救帝國為使命的這段時間里,他竭盡全力讓宗室和老秦人再度崛起,讓熊氏外戚的實力得以保留,並不遺餘力地打擊關東系力量,最終把咸陽政局推向了自相殘殺的深淵。
秦王政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在他的安排下,御史大夫馮劫和駟車庶長公子豹帶著咸陽宮的禮物匆忙而來。
公子豹鄭重頷首,「大軍拿下河北之後,統一大勢已經明朗,咸陽有關統一之後的國策變革之議甚囂塵上,其中的焦點就是分封諸侯。兩位王子出鎮地方,分封諸侯已經初露端倪,咸陽宮即便堅持既定國策,堅持二十等軍功爵,也難以阻擋宗室和功臣們對分封諸侯的強烈願望。」
寶鼎以斷然隱退迫使本利益集團向咸陽宮暫時妥協,同時也向本利益集團宣告,以他為首的蓼https://www•hetubook.com•com園勢力已經足夠強大,他不需要再像過去一樣借他們的「勢」而為,更不需要看他們的臉色在兼顧各方利益的情況下做出決策。我們的利益休戚相關,我們在很多時候為了贏得更大的利益,必需犧牲自己的或者本勢力的利益,如果你們做不到,那最終損失的是所有人的利益。
分封和郡縣并行制限制了中央集權,給了貴族們更大的權力和財富,這當然讓秦國的貴族們願意為之血腥廝殺,但秦王政和咸陽宮不能接受,不願意讓手上的權力和財富有所損失,即便中土統一了,權力和財富更多了,秦王政和咸陽宮也理所當然地認為,現在的權力和財富分配方案也同樣適用於統一之後的中土,以便用更大的強權來控制王國,用更多的財富來強大王國。
秦王政和項羽在統一中土之後,各自走上了極端。秦王政的帝國維持了十五年,霸王項羽的天下僅僅維持了五年。
這一次,寶鼎以自己的隱退迫使貴族們妥協,避免了一場兩敗俱傷的廝殺,拯救了王國,幫助了咸陽宮和秦王政。但接下來,咸陽宮和秦王政就要「收拾」貴族們了,秋後算帳是肯定的,而寶鼎又將如何拯救貴族們?
「這場風暴根本沒有化解的可能。」公子豹沒有直接回答,「你今天可以暫時緩解矛盾,但你拿什麼去解決矛盾的根源?只要根源存在,這場風暴就一定會爆發,咸陽必定會重蹈覆轍,最終還是靠殺戮來解決所有的問題。」
寶鼎對本利益集團的「重重一擊」打破了咸陽政局的僵持之態。從他的立場來說是顧全大局,但從老秦人和楚系的立場來說,他的這種做法無疑是一種強硬「鎮制」,以自身的強大力量迫使其他勢力屈服,這導致彼此間的矛盾更為深重,雖然這種矛盾在寶鼎的壓制下暫時不會爆發,老秦人和楚系也只有忍氣吞聲,但一旦時間長了,寶鼎未能讓他們從「大局」中獲利,這種矛盾就再也壓制不住,就會爆發,那時候,這個利益集團將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
歷史上秦王政在華陽太后死後,陸續把昌平君、昌文君等熊氏外戚趕出了咸陽,從那時候開始,他就基本上控制了朝政,他和那些追隨他的關東人根本就沒有對手,即便是在統一大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王翦、王賁父子,也在統一之後銷聲匿跡。和圖書統一后大秦的內廷是蒙氏天下,外廷里馮氏佔據了「半壁江山」,秦軍則是由屠睢、任囂指揮,北伐則是由蒙恬為帥。朝堂內外都看不到宗室、老秦人和熊氏外戚的身影,秦王政順理成章地實現了中央的高度集權。
在「中央集權」這條道路上,歷史用七十五年的時間闡述了一個循序漸進的規律。始皇帝的「畢其功於一役」顯然是失敗的典型,劉邦及其子孫的「循序漸進」模式顯然可取,這一模式符合發展規律,也是寶鼎決心要仿效的治國模式。
公子豹怒氣更盛,指著寶鼎罵道,「老夫一直以為你比你父親要強,但現在看來我錯了,你和你父親一樣懦弱。」
寶鼎過於想當然,雖然他已經考慮到了此事的難度,但事實上其中的難度遠遠超過了他的想像。
中土統一在即,大秦君臣面對統一后的權力和財富,一個個垂涎三尺,秦王政想獨吞,而貴族們想在這塊肥肉上咬下最大的一塊,這種矛盾不可調和,正如公子豹所說,這場風暴根本沒有化解的可能,最終只能靠殺戮來解決所有的問題。
現在形勢不一樣了,寶鼎改變了歷史,也顛覆了政局,秦王政和朝堂各方勢力為了爭奪統一后的權力和財富,不惜大打出手。
馮劫剛一離開,公子豹的怒氣馬上消減了幾分,口氣也不像剛才那麼狂暴了,「咸陽宮一直想壓制你,那幫關東人更是把你當成了眼中刺肉中釘,恨不得連皮帶骨頭一把吃了你。你倒好,不但不趁此良機宰了他們,反而洗洗乾淨,直接送到他們的嘴裏。你到底什麼意思?雖然這場風暴最終要把你卷進來,你逃無可逃,但你也不至於用這種辦法化解危機吧?如今咸陽宮不過損失了一點臉面,關東人也不過死了一個尉僚,老秦人和楚人根本沒有損失,而損失最大的竟然是我們老嬴家,這是什麼道理?哪有這樣的道理?你說說,你告訴我理由。今天你必須給我說清楚。」
寶鼎笑著點點頭,請公子豹坐下,然後問道,「伯父知道這場風暴的根源在哪?」
寶鼎的身份決定了他的命運。他是個特殊的存在,首先他是宗室,他是老嬴家的子孫,他代表了王國和王族的利益,但同時他的理想和抱負又把他推向了咸陽宮和秦王政的對立面,他把老秦人和楚系這兩大貴族勢力拉到一起形成了一個維護貴族利益的團體。如此一來,他hetubook•com.com和當年的孟嘗君、平原君和信陵君一樣,糾結于君王和貴族之間,在激烈的矛盾中起起伏伏。每當王國和君主有難,他就集結貴族們的力量去拯救,但每當貴族們的利益受到傷害,他又不得不代表貴族集團與君主甚至與整個王國針鋒相對。
馮劫臉色鐵青,狠狠地啐了他一口,拂袖而去。
縱觀歷史,從秦王政統一中土到漢七王之亂結束,統一后的中土為了實現中央集權下的郡縣制,前後花費了七十五年。中土人用了七十五年的時間,在一次次血腥殺戮之下,用無數人的生命,最終完成了由分封和郡縣并行制到郡縣制的過度。
一切還是以實力說話。寶鼎主動隱退,這是一種策略,但假如就此被秦王政禁錮,實力持續消減甚至煙消雲散,這個策略就是失敗的策略,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老秦人和楚系對寶鼎這種瘋狂的完全失去理智的豪賭極度不滿。王翦和王綰,昌平君和隗狀,這四位老秦人和楚系的魁首人物中斷了與寶鼎的聯繫,連續十幾天都沒有書信,甚至當寶鼎抵達宛城的時候,昌文君熊熾都沒有出城迎接,刻意迴避,這足以表明他們對寶鼎的不滿態度。
兩者抵達宛城的時間僅差一天,可見秦王政把公子寶鼎的行程計算得很精準,可見他在接到公子寶鼎離開中原的奏章后就已經預測到結果,可見他對公子寶鼎在此刻以自身損失來挽救咸陽危局充滿了感激之情,為表達對公子寶鼎的歉疚,他特意派遣兩位重臣趕赴宛城為其行冠禮,這等恩寵在大秦歷史上非常罕見。
西楚霸王項羽分封諸侯,中土迎來了后戰國時代。五年的后戰國時代摧毀了中土,讓無數生靈死於戰火。項羽也失敗了。
秦王政以此恩寵來告訴朝堂各方勢力,他和公子寶鼎始終是血脈相連的好兄弟,在事關大秦生死存亡之刻,老嬴家的人肯定會放棄所有恩怨,齊心協力一致對外。當初昭襄王和武安君斗得你死我活之際,公子弘寧願背上不白之冤流配邊疆,也不願意背叛老嬴家,如今公子寶鼎也是一樣,在咸陽政局即將重蹈當年覆轍之際,斷然放棄了一切,斷絕了老秦人和楚系的最後幻想,最終迫使他們不得不向秦王政低頭,不得不向咸陽宮妥協。
寶鼎又問道,「伯父對此有何看法?」
自諸侯國變法以來,郡縣和分封大行其道,尤其齊楚兩國為最,而和-圖-書秦趙兩國則推行郡縣制。其實秦國完全推行郡縣制的時間也不過七十年左右。在昭襄王時代,秦軍滅了古蜀國之後,以古蜀國王族為蜀侯領巴蜀之地,事實上就是分封和郡縣并行。
寶鼎低估了秦王政對君權至上的中央集權的狂熱追求,也低估了宗室、老秦人和楚系貴族們對權力和財富的強烈攫取慾望,於是當風暴發展到巔峰,秦王政和貴族們的廝殺一觸即發的時候,寶鼎不得不出來暫時穩定局面。
你隱退了,不過暫時避免了廝殺,但矛盾的根源還在,鬥爭還要延續,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退讓是沒有出路的,退讓的後果就是失敗,甚至是死亡,所以秦王政不退,老秦人和楚系也不退,他們在「大戰」來臨前向寶鼎求援,就是希望利用寶鼎的力量給予對方致命一擊。
「中土統一了,疆域萬里,咸陽靠什麼控制地方?」公子豹冷笑道,「大王和那幫關東人自以為是,都把自己當成無所不能的神了,真是荒誕。當年周武王伐紂,以周代商,疆土遼闊,難以治理,故周武王分諸侯,建藩衛,立七十一國以兼制天下。今日中土一旦統一,疆土遠遠超過了大周一朝,其治理難度更是遠遠超過了當初,這種情況下,咸陽宮竟然還要墨守成規,還要繼續以中央所領的郡縣制去兼治天下,這可能嗎?難道我們今日的大王比當年的周文王還要英明神武?難道我們的三公九卿比當年的周公、召公等四大名臣還要才智卓絕?」
寶鼎嘆了口氣,「這麼說,伯父是支持分封諸侯了?」
以目前咸陽朝堂上各方勢力的力量來說,秦王政和關東系已經失去了絕對優勢,實際上秦王政和關東系也一直沒有佔據優勢。
「現在,請你告訴我,你有何策讓大王和咸陽宮妥協?」公子豹問道,「只要你給我答案,我即使不認同,也全力相助。」
歷史上秦王政親政之後,利用一場場風暴,把宗室、外戚、本土世家貴族全部打倒了,然後他利用統一中土所建下的無上權威,強行實施了高度的中央集權,獨享了統一之後的權力和財富,但最終他失敗了,帝國在十五年後轟然崩潰。在崩潰之前,宗室、外戚和本土世家貴族蹤跡全無,甚至就連始皇帝的王子公主們都被屠殺一凈,最後就剩下一個「指鹿為馬」的趙高在瘋狂中實現了「中央集權」的自我毀滅。
公子豹大發雷霆,就是因為如和*圖*書此,而老秦人和楚系中斷與寶鼎的聯繫,以此來表達他們的強烈不滿,也是因為如此。
公子豹看了寶鼎一眼,搖搖頭,「你是不是擔心咸陽重蹈覆轍,所以才以自己的主動隱退暫時緩解這場風暴?」
公子豹看到寶鼎陷入沉思,不客氣地打斷了他,「你的想法我可以接受,目前這種妥協之策符合各方的利益,除了大王和咸陽宮外,其他各方都能接受。」
劉邦再一次統一中土,他和他的部下們吸取了足夠的教訓,所以立國之初,實施了在中央領導下的分封和郡縣並列制,但劉邦臨死前,斬白馬以盟誓,非劉姓不得為王,分封也僅僅是在宗室內的分封。四十年後,因為中央要削藩,要廢除分封,終於引發了七王之亂。七王之亂結束后,中土才算真正迎來了中央集權下的郡縣制。
但寶鼎對秦王政的這一恩寵沒有任何感激,倒不是說他的心境已經到了榮辱不驚的地步,而是他鄙視秦王政以這種不入流的手段榨取他的價值。這就是你所謂的「歉疚」?如果你覺得歉疚,覺得讓我做出的犧牲太大,那你就做出一定的妥協,不要用這種洋洋得意的嘴臉向我個人表示什麼恩寵,甚至打算以此來激化我和老秦人、楚系之間的矛盾,破壞我們之間的聯盟。
「伯父,我是問你的看法,你對分封諸侯的看法?」寶鼎追問道,「你是支持還是反對?」
這場風暴就是雙方血腥廝殺的開始,即使寶鼎沒有利用趙太后的死布下「徐福刺秦」這個局,這場風暴也會在某個時間里發生,只不過引發風暴的事件不一樣而已。
寶鼎微笑不語。
歷史自有它的發展規律。秦王政以前所未有的強勢打擊了朝堂上的貴族勢力,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實施中央集權下的郡縣制,他雖然失敗了,但給後來者指明了一條如何在大一統的政治背景下治理王國的道路。其後霸王項羽分封諸侯的失敗正好又給後來者一個警示,於是劉邦選擇了分封和郡縣并行制,但最終的道路還是高度中央集權下的郡縣制。
寶鼎感覺很無助,很無奈,很苦澀。
寶鼎對所在利益集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秦人和楚系不會因此與寶鼎決裂。在本利益集團的最終目標沒有實現之前,利益集團之中的各方勢力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但絕不會分裂。這一次就是因為利益集團內部矛盾未能有效緩和,大家不能求同存異,導致矛盾最終爆發。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