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秦帝國風雲錄

作者:猛子
大秦帝國風雲錄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

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

隨著形勢的發展,宗室和老秦人的勢力越來越龐大,他們以強悍的武力為後盾,一面在中央「攻城掠地」,一面肆無忌憚地掠奪地方控制權,可以預見,此次決戰如果勝利,東南熊氏必定喪失東南之地的控制權。
熊啟和魏起一直在熊熾的府上等候寶鼎的到來。
魏起這句話問得很不客氣,也很不禮貌,但熊氏這次在秦王政和寶鼎的聯手打擊下,不得不忍氣吞聲,心裏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熊啟和熊熾受制於身份,不好當面發作,但魏起沒有這麼多顧忌。當初寶鼎製造鹽鐵大案的時候,就和魏氏結下仇怨,不過魏起胸襟氣度不凡,把個人仇怨放到一邊,與寶鼎密切合作。現在東南熊氏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他還畏懼什麼?
寶鼎淡然輕笑,「我在洛陽與武成侯、武安侯就此事交換過意見,我也小心試探了一下,實事求是地說,武成侯和武安侯對開闢西南戰場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南嶺大渠的開鑿,如果不是咸陽有意藉此消耗楚國的國力,也不會堅持下去。」
「你們主動放棄荊宛的控制權,咸陽宮不好對你們下毒手,但你們繼續待在荊宛,影響力依舊,又讓咸陽宮如鯁在喉,這時候你們主動提出輔佐一位王子去開闢西南戰場,實施三路圍攻江東之策,在開疆拓土的同時又完成了統一大業,試想咸陽宮豈會不答應?」
秦軍主力拿下淮南后,可以從正面渡江作戰。秦軍東南軍隊聯合水師,從江南的長沙出發,由西向東攻擊。秦軍偏師翻越南嶺,在南嶺大渠這道生命線可以確保糧草輜重的情況下,先行開闢西南,然後從南向北攻擊。如此一來,秦軍對楚國的江東就形成了三路夾擊之勢,滅楚易如反掌。
寶鼎目光炯炯地望著三人,一字一句地說道,「你們要離開東南。」
「所以只要你們願意去開拓西南,去西南發展,我可以保證你們會成功,少則一年多則兩年,你們就可以拿下西南,然後整個嶺南都是你們的天下。」
寶鼎點頭。
「中原決戰有幾分勝算?」
「公子嶠嗎?」熊啟問道。
寶鼎這句話讓熊啟、熊熾和魏起又驚又喜。熊氏歷經千辛萬苦,甚至犧牲了本身利益,最終在寶鼎的然諾仗義和持之不懈的努力下,總算在王統的歸屬上看到了曙光,不過,這也就是一抹曙光而已,公子扶蘇的半隻腳雖然踏上了儲君之位,但能否坐到儲和*圖*書君的位置上,還要看中原決戰的結果,還要靠寶鼎的最後一擊。
寶鼎這句話的意思清晰地表達出他要放棄南陽的控制權。寶鼎妥協了什麼?是永遠放棄分封,還是圖謀北疆建國?抑或,明面上放棄分封,暗地裡卻謀划建國?
寶鼎不斷地誘惑熊氏。
大江是一道天然險阻。大河有封凍的時候,而大江不會封凍,如何渡江成為難題。另外江東吳越之地對秦軍來說非常陌生,北方軍隊進入南方戰場作戰,首先就存在一個水土不服的問題,還有其他諸多不利因素,所以滅楚之戰非常艱苦,根本不存在摧枯拉朽的可能。
「我的母親和夫人馬上要返回咸陽。」寶鼎說道,「甘羅也要回咸陽,我要把他推進中樞。」
公子嶠出自懷德夫人,與公子扶蘇、公子將閭同出一母,今年也有十三四歲了,正好可以出鎮地方。
不過,同樣是隨著形勢的發展,隨著宗室和老秦人的實力飛速膨脹,武烈侯這位大秦第一權貴與宗室諸子和老秦人的聯盟越來越脆弱。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武烈侯、宗室諸子和老秦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當矛盾擴大到一定程度,宗室諸子和老秦人對聯盟的依賴必然減少,三方勢力必然由合作轉為對抗。
用什麼辦法才能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小代價吞滅楚國?
「未來的南北戰爭決定了中土的命運,大秦的命運。」寶鼎把天下大勢拿了出來,從匈奴人統一大漠到中土兩線作戰的窘境一一表述,得出的結論就是大秦若想在統一后迅速穩定下來,就必須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就必須先行開闢西南戰場,而大秦在統一后能否迅速穩定又直接關係到大秦政局的發展,關係到大秦能否實施分封。
熊氏和寶鼎的這次會面是必須的,政局變了,熊氏和寶鼎的合作基礎變了,需要重新謀划。
「決戰結束,扶蘇回京為儲君。」
寶鼎去拜會昌文君熊熾。
今日的東南熊氏太弱了,禁不起驚濤駭浪的打擊,極有可能在風暴中粉身碎骨。
長沙侯公子高和武安侯公子騰在中原決戰勝利后,在秦軍即將渡江作戰完成統一大業的時候,是否願意冒著失敗的危險去開闢西南戰場?是否願意眼睜睜地放棄唾手可得的功勛,跑去蠻荒開疆拓土?對於長沙侯公子高來說,是以蠻荒貧瘠的西南做封國好,還是以肥沃富饒的江東做封國好?一目了然的事,長沙侯和-圖-書公子高和武安侯公子騰肯定要去搶江東,老秦人也要幫助公子高搶佔江東。
寶鼎微笑點頭。西南策略終於可以完成了。
中原決戰的目標是齊國,齊國滅亡后,整個大河流域完成了統一,接下來秦軍要南下,要統一大江流域,也就是說,大秦統一戰爭的最後幾場戰鬥依次在淮南、江東和西南戰場進行。
寶鼎點點頭,把自己與秦王政的約定說了出來。
當然,危機也存在,假如東南熊氏在嶺南割據稱霸,那對咸陽來說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了,所以為了減少咸陽宮在這方面的顧慮,寶鼎又從咸陽拉出了一位王子,讓這位王子以開拓西南之功,領嶺南封國,確保咸陽對嶺南之地的控制。
寶鼎略略皺眉,搖搖手,示意魏起稍安勿躁。
魏起的猜測和寶鼎心中所想完全是兩回事。不過可以理解,誰能像寶鼎一樣先知先覺,知道西南戰爭是拖垮帝國的元兇之一?不過寶鼎要解釋清楚,要堅定熊氏進入西南的決心。
熊啟想了片刻,冷靜地問道,「武烈侯可以把離石會面的經過大概說一下嗎?」
江東是個好地方,以此為根基之地,將來割據稱霸事半功倍。假若公子高同時佔據了江南和江東,擁有了整個大江以南的廣袤土地,其實力之強悍可想而知。宗室和老秦功臣如果要做公子高的後盾,讓公子高在前面衝鋒陷陣,與咸陽爭奪權力和財富,脅迫咸陽分封諸侯,那麼其首先條件就是幫助公子高拿下整個江南。
把東南熊氏驅逐到西南,不但讓咸陽宮拿到了荊宛的控制權,進一步削弱了熊氏外戚的力量,也進一步削弱了武烈侯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咸陽宮不需要屠戮東南熊氏了,可以保全秦王政的名聲。
魏起勃然大怒,「你要我們放棄熊氏的根基?你要置我們于死地?」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武烈侯和秦王政的離石會面。秦王政邀請武烈侯會面于離石,有挑拔和分裂以武烈侯為首的利益集團的意思,而武烈侯在離石與秦王政達成妥協,事實上已經在他所屬的利益集團里種下了分裂的種子,宗室諸子和老秦人必將因為武烈侯的妥協影響甚至危及到了他們的切身利益而與武烈侯產生矛盾,並導致分裂。
熊啟三人的臉色終於變了。
寶鼎這頭一點,熊啟、熊熾和魏起同時看到了未來的大秦政局,對寶鼎的布局不禁更是敬佩。
武烈侯的這一舉動等於在甚囂塵m•hetubook.com•com上的「分封」之議上潑了一盆冷水。當然,大家不會天真地相信武烈侯向秦王政屈服了,在他們看來武烈侯的目標肯定是封諸侯,只不過在他沒有與咸陽宮正面抗衡的絕對實力之前,他要蟄伏,要養精蓄銳,而藉助中原決戰的勝利逼迫咸陽宮完全打開分封的「鐵閘」顯然有些不現實。
以此推斷來分析咸陽和寶鼎所屬勢力可能會拿出來的對策,不難發現咸陽肯定要以收回南陽控制權來向功臣們傳遞一個明確的訊息,除了宗室諸子,沒有人可以封國,即便是武烈侯也不得不妥協,就此把武烈侯拉到他的一邊,把武烈侯推到妄圖分封的豪門貴族的對立面,激化武烈侯與豪門貴族之間的矛盾,分裂武烈侯所屬的利益集團,繼而給咸陽宮贏得各個擊破的機會。
公子扶蘇做了君王,位於中樞。公子將閭在代北,有寶鼎的親自輔佐。公子嶠在嶺南,有熊氏外戚的輔佐。由此就形成了兩翼拱衛中央的大格局,只要三兄弟同心同德,足以保大秦的平安。
既然武烈侯要徐圖大計,那麼其他人也會跟進,於是決戰後,統一進程進入尾聲的時候,朝堂上下的主要精力還是完成統一,最後的「對決」將在統一大業徹底完成的時候爆發,這中間的時間就是大家各自謀發展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大家會在中央搶奪重要位置以影響甚至控制朝政,在地方上則搶佔郡縣的控制權以到達搶佔地盤的目的,也就是說,秦王政和功臣、中央和地方對權力和財富的爭奪會白熱化,政治風暴會掀起驚濤大浪。
此乃一舉多得之策,咸陽宮肯定會答應。
就目前形勢而言,長沙侯公子高還有爭奪儲君的希望,而宗室和老秦功臣們又圖謀分封諸侯,這時候他們會做出何種選擇?很簡單,他們當然不會跑去打西南,而是集中力量,實施兩路夾擊去征伐江東。
「西南策略的終極目標是開拓西南,擴張疆土。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咸陽的目標是統一中土,暫時還沒有興趣,也不可能去開拓西南,所以不要說武成侯和武安侯對你的建議不以為然,恐怕咸陽也不會採納此策。」魏起說道,「西南蠻荒之地,暫時沒有開拓的價值,而開拓的風險卻極大,稍有不慎就會血本無歸,否則楚國也不至於幾百年來都沒有越過南嶺。從這一點而言,你說開闢西南有助於迅速攻佔江東,有自欺欺人之嫌。和_圖_書在我看來,你實施此策不僅是為了幫助我們熊氏擺脫困境,大概也有拖延統一時間從而給你完成經略北方的用意吧。」
屋內陷入沉默。熊啟三人互相看看,都沒有說話。寶鼎值得信任,他既然把話說出來了,此事已成定局。王統歸屬的事可以暫時放下,接下來讓他們憂愁的就是自身的命運。
寶鼎不置可否,一笑置之。
「我保證扶蘇問鼎儲君。」
中原決戰後,寶鼎回北疆構建北疆防禦體系,鎮戍長城,確保大秦的統一進程順利推進,完成統一大業。
這裡有個前提,前提就是武烈侯在離石向秦王政做了多少妥協,是否危及到了宗室諸子和老秦人的切身利益。
武烈侯的西南策略在此發揮了重大作用。
武烈侯放棄分封,秦王政則授其北疆軍政大權,支持其完成北疆防禦體系的構建。在封國的設立上,秦王政只答應建四個封國,北方已經建立的兩個,然後就是江東和西南各建一個。
寶鼎請他們放棄荊宛這塊根基之地,轉而進入西南發展。
放棄經營了幾十年的根基之地,轉而進入西南蠻荒之地開創新未來,這個決策太大了,不確定因素太多,熊啟、熊熾和魏起三人一邊被寶鼎這個宏大的策略所震驚,一邊也惶惶不安,急切間根本做不了決斷。
「給我們一些時間。」熊啟說道,「待武烈侯從江南歸來,我們必定給你一個承諾。」
熊啟、熊熾和魏起暗自吃驚,神色頓時嚴峻。
「西南策略是你拿出來的,但你在江南待得時間很短,實際執行者是長沙侯和武安侯。」熊熾考慮良久后說道,「即便咸陽按照你的預想進行南方戰爭,在渡江之前先開闢西南戰場,那麼承擔這個重任的也應該是長沙侯和武安侯。」
接著寶鼎把中原決戰之後的中土形勢發展做了一番推衍,把統一戰爭的最後幾個階段做了一番預測。
此策假如失敗,東南熊氏也就徹底玩完,假若成功,雖然東南熊氏在嶺南重新復興了,但因為距離咸陽太遠,對咸陽實質上已經構不成威脅,更不要說干涉朝政了,而咸陽不僅僅在政治上有收穫,在軍事上也有驕人戰果,避免了大秦在統一后的大戰略上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
寶鼎不會說,即便說了,熊啟等人也不會相信。從當前形勢來推斷,寶鼎選擇的無疑是第三條路,在明面上承諾放棄分封,繼而贏得咸陽在一定時期內對北疆的財賦支持,讓他經略北方和圖書,一旦北方穩固,可以甩開咸陽的鉗制自力更生了,那麼寶鼎肯定要封諸侯,建國稱王。
今日熊氏有旦夕覆滅之禍,他們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寶鼎的提議。如其在荊宛慘遭咸陽宮的屠戮,倒不如進入西南割據稱霸。
東南熊氏沒有必要猶豫了,武烈侯給他們指引了一條光明大道,雖然這條路走得很艱難,但回報豐厚,義無反顧了。
寶鼎信誓旦旦,擲地有聲。
當寶鼎把大秦統一大江流域的設想完整講述之後,熊啟等三人總算明白了寶鼎的心思。
開闢西南不僅有功勛,不僅距離咸陽有數千里之遙,更重要的是,西南要建封國,這給西南建國稱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果將來大秦分土地封諸侯,那麼熊氏肯定可以在西南做個諸侯王。
武烈侯需要盟友,他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單打獨鬥只會讓他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而放眼看看今日大秦,真正依賴於武烈侯的就是東南熊氏,所以東南熊氏寄希望于武烈侯,希望他能在決戰前後給東南熊氏開闢一條新的復興之路。
天下大事的推衍沒有足夠的說服力,最大的說服力還是來源於利益。
如今楚系分裂為三部分,以巴蜀隗氏為首的楚系勢頭強勁,後宮懷德夫人和關東熊氏保持低調,與隗氏結盟,而東南熊氏徹底衰落,東南之地的控制權正在易手,假如不是寶鼎強勢,用宗室和老秦人控制了東南郡縣,那麼東南之地的控制權已經被咸陽宮奪走了。
熊啟等三人沉默不語,這種沉默其實就是對武烈侯以武力逼迫他們全面隱退的抗議。你把我們逼到了絕境,那麼接下來你打算怎麼辦?如何兌現當初向華陽太后做出的保護熊氏的承諾?
到目前為止,熊氏和寶鼎的合作基本上還是依循著華陽太后在世時所定的目標,一是控制王統的歸屬,把公子扶蘇推上儲君之位,二是最大程度地保全熊氏外戚的力量,以便將來東山再起。現在這兩個目標都沒有達到,寶鼎還在繼續努力,但熊氏外戚尤其是東南熊氏的一批中堅人物因為遭到禁錮,已經無法直接衝鋒陷陣,只能通過間接手段給寶鼎和扶蘇以幫助。
四人會面,魏起迫不及待,直接詢問離石會面的結果。此次東南熊氏「全軍覆沒」,楚系分裂,都是拜寶鼎所賜,如果寶鼎未能在離石會面中獲得熊氏所需要的利益,那麼東南熊氏的「犧牲」就太沒有價值了,這等於寶鼎欺騙了他們,背棄了當初的盟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