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作者:老酒里的熊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095章 海鹽工業

第095章 海鹽工業

城內到城外的排水通道也全部採用了預埋的陶管,從城牆腳下通入護城河。
漢土城甚至為我將要建設的太昊城提供了一條「精品化」的新思路。
洞中的族人看到規模如此之大的騎兵隊伍。都嚇了一跳,從洞中跑出來看熱鬧,待看到族長也在,忙跪了下去。
木恩看得樂開了花,這個鹽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比以前的好多了,雜質比煮出來的更少,純度更高,關鍵是在不費柴的情況下,產量大大提高了。
就在這第浩大的基礎建設同時,漢土城外還種了七千多畝粟!
天色漸晚的時候,已經做出了「梯田」式的四塊鹽田。除了第一塊田裡放滿了海水,大約有十厘米深,其他幾塊田都只放了不到一半的容量。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得有較大規模的「坑」,也就是後世的鹽田。二是像上次一樣,用鍋煮。
再過兩天,在最低層的那塊鹽田裡,終於看到了「白花花」的鹽,口感跟後世的還有很和圖書大的區別,不知道是不是後世的鹽加了碘還是眼前的這個鹽多了什麼東西。但鹽田裡厚厚的一層鹽已經可以直接裝麻袋了。
第一鍋海水煮到只剩一小半時我就叫人「釜底抽薪」了,第二鍋則直接煮干。第三鍋是煮到一半又加入海水繼續煮,反覆多次。
這地方我已經有好幾年沒有來過了。還是那個山洞,讓我想起了木青,回去之前,一定要到木青墳前祭奠一次——我在心裏提醒自己。
這樣一些工作靠木駝的騎兵們傳達是不夠的。我得親自跑一趟大元城了。
第三鍋裏面,鹽的數量更多,而且比較純的鹽和雜質是相對分開的。鹽在面上,雜質沉了底,煮干以後可以比較容易地將鹽和雜質分開。
煮也是必行的辦法之一,在鹽田工藝沒有完善之前,煮是最省事的辦法。這就要求土土他們得多做幾口大一點的鍋。
護城河也不是挖的土槽,而是磚石混砌的結構。
看得出來,hetubook•com.com梅梅有點不高興了。
看來大元的海鹽工業要騰飛了。
在大元神廟住了一晚,天明祭過祖神以後,六十名騎兵們帶著我和木恩,還有土土和他的幾口比較大的陶鍋到了海邊。
這小子,早就知道他不一樣,誰知還是給了我一個這麼大的驚喜!
這時多數族人都猜到我要煮海鹽了。
放下了這個心結,我才能全力的投入到太昊族的秋收中去。
元昊正忙得不可開交,他的漢土城規模並不大,正方形,邊長就八百米左右,但精緻的程度卻超越了我的想像:所有的牆,從城牆到裏面的房子,都是採用的磚砌,城牆頂部厚度都達到了近兩米,不包括箭垛都達到了三米多高。
我不甘心,叫來騎兵,騎馬踩了一通,將田底踩實,再人工修平了一下。倒入海水后。我就蹲在鹽田邊,一直到看見水基本不滲了才放心。接下來是照葫蘆畫瓢,在稍低一點的位置也做了一塊鹽田。
說得難聽一和-圖-書點,咬人的狗不叫——這小子的聰明在木駝、馬齊這幫傢伙之上。
木恩瞪了他一眼:「下雨我會用煮的么?」
元昊一陣嘿然,沒發一言。
記得在後世,飛機經過沿海地區的時候,看到地面上有一片片的方田,曾問鄰座的人:「海水也能用來種稻?」招來一陣嘲笑,後來才知道,那是鹽田,是用來曬海鹽的。海水要在這樣的鹽田裡經過長時間的靜置,沉降掉雜質,水分蒸發,鹽的濃度增加,再析出鹽。
但這一次用的工藝要複雜一點,不僅是煮干而已。
但這個實驗卻很快宣告失敗。
海水很快就滲幹了,田裡只剩下一層薄薄的水漬。
我讓族人們立即將幾口鍋架起來。用洞中的木桶挑來海水倒入鍋中。
結果,第一鍋冷卻后逐漸析出了白色的鹽晶粒,但量很少,和上一次我用的方法一樣;第二鍋很快得到了較多的海鹽,但和曬出來的鹽一樣,雜質較多。不過這也足以讓族人一陣歡呼,畢竟和_圖_書比他們曬鹽快得多了。
一路上走過去,沒有時間到有窮了,但我還是從貿易城經過以後,抽時間去了一趟建設中的漢土城。
這和我上次用麻布過濾以後再煮,有相通之處。
鹽田我沒調查過是怎麼樣做的,但在距離海邊不遠的地方挖一方田還是比較好辦的事情,至於效果怎麼樣,就有待實踐檢驗了。
我沒讓木恩他們去刮那層薄薄的鹽霜,而是把最上一層已經澄去多數雜質,濃度大大提高的海水放入下一層的鹽田,繼續曝晒,最上一層的鹽田裡,又重新裝入新的海水。
木駝在一邊直嚷:「哥哥啊!咱倆換一換行不行?要不我把那貿易城交給你重修一遍行不?」
「海濱別墅」已經是大元海鹽工業的生產基地,不再像當年隔半個月才來制一次海鹽,而是有了「常住人口」了。
沒法子,那邊的條件還是差了一些。
比較了一下,最後一種比較可行,這一點其他的族人也看出來了。
我看了看一身泥的元昊,他和-圖-書不好意思地用一雙泥手撓了撓頭。
但土土作為「非專業人士」,還是提出了一個問題:「下雨怎麼辦?」
城內的主要通道全用較大的石塊鋪平,看得出來,每一塊石頭都經過精心選擇,朝上的一面比較均勻而平整。
初秋的太陽還比較火暴,兩天過後,最高處的那塊鹽田裡,海水的總量已經只剩下不到一半,而下面幾塊田已經基本上幹了,土面上有一層明顯的鹽霜。
路過貿易城的時候,忍不住回家住了幾天,梓樺鬧著要帶元方到太昊去,我勸梅梅先不著急,要等到太昊城有點規模以後再過去。
海邊製鹽,大元族人是用海邊岩石上的天然淺石坑曬鹽,方法是簡單了,但沒有過濾,也受天氣和石坑大小限制,產量有限,質量也差。
第二天,一半的騎兵被我帶到稍高一點的坡地上,找了一塊土質較鬆軟的地方,開始平整出一方「鹽田」。
不用我交待,七八口鍋都架了起來,所有的族人都忙開了。挑水的挑水,伐木的伐木。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