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作者:老酒里的熊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183章 太昊通寶

第183章 太昊通寶

但考慮到勺的質量比較差,也易碎,我還是叫土魯在陶匠坊那邊去定做一批大小一樣的陶勺。他們那邊用木模製泥坯可以輕易地做到這一點,誤差不會大於十分之一錢!
匠人們都在桌前議論紛紛,不解這東西花了族長數天時間才做出來。究竟有什麼用。
等我解釋完以後,輪到土魯鬱悶了,這個問題他也沒有想到。
「你們怎麼做到的?」我問土魯。
銅錢直徑是我所設計的三厘米,厚度在四毫米左右。我拿起一枚銅錢,單手兩指在桌上一轉,銅錢滴溜溜轉了很久才躺下來,看來圓度已經達到我的預期要求。
罷了,還是老老實實用鑄幣的辦法吧。
「還有……」我指著紙上的草圖:「我要在這個『錢』上鑄上太昊的字樣。你有沒有辦法?」
不過我可不是說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怎麼保證每一戳都剛好一樣深,錢幣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得保證每一個都大小均勻,從泥板上看得出來,這些圓坑並不是一樣深淺的,鑄出來的錢會厚薄不一。
呵呵!「太昊通寶」問世了!
沒想到這一次土魯解決問題比我還快,等我在紙上繪出草圖,正在儘力描幾個像樣的「太昊通寶」字體時,土魯興奮地拿著一塊泥版到了我的辦公室。
這個問題我也是一腦袋漿糊。
「沒聽到嗎!點火!」土魯對徒弟們高吼一聲,引來銅匠坊里一片笑聲。
按所世的經驗,鑄造的銅幣還是經過了兩千多年和-圖-書才被淘汰,應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中「外圓內方」的銅錢存在的時間最長,為多數朝代所採用。在銀作為主要貨幣以後,銅幣還繼續發揮了多年的交易貨幣作用。
我沒有當時就告訴他我的解決辦法,第二天,我親自到了銅匠區的「私人作坊」里。土魯見我一臉輕鬆,知道有戲。帶著徒弟們都到了我的作坊里。
「倒滿!」
「那還有二十多斤呢?」土魯兩眼放光。
看著我用陶勺從坩堝中快速地將等量的銅汁澆入錢模,不管深還是淺的坑裡都是一樣多的銅汁,土魯才明白過來。在一邊傻笑不止。
第二天。鑄錢工作繼續進行。
土魯明白了我的意思,已經做好了一塊半乾的泥版,等我去「軋坑」,但看到我把小小的圓銅柱不停地往泥板上「蓋章」,一個又一個的「錢坑」出現在泥板上以後。土魯還是瞪大了眼睛:這東西的精美程度是比他的車軸高得多,那幾個字也極為方正,不過還是深淺不一啊?
不過這個問題似乎遠比土魯的問題來得簡單,按後世的做法。直接在上面鑄上「太昊通寶」就行了,估計這個盜版是沒有人會來跟我計較版權問題的。不過我在宗廟內想得最多的,還是交給土魯的問題。
銅錢只花半天就完全冷卻下來,我讓土魯敲破泥版,小心地取出銅錢。在我面前的案桌上擺成一排。
火號?什麼是火號?土魯一腦袋漿糊。
和*圖*書好了!」我手一揮,土魯的徒弟們連忙將坩堝移開。
接下來是精細活,我讓土魯把徒弟們都趕開,以免打擾我工作,只留下了土魯一個人看著我對圓柱進行深加工。
「族長您看!」他把一塊四十厘米見方的粘土軋制的泥版放到了我面前。
「得!我知道!中間還得加個方孔,那個好像不難吧?只要在那截車軸上中間鑿個方孔就行了,戳出來的話中間就會多一塊泥。鑄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方孔了!」土魯搶著說出他的解決方案。
這是一個最為簡單的量具,只要不更換陶勺,就不會改變每一個銅錢的重量。
後世的銅錢是怎麼鑄的?
就是說按目前的銅價,在酒坊那邊喝一壇酒,只要帶上這種銅錢十枚就行了。
「火耗!」
土魯找來秤稱了一下,每五枚有一兩重。
「前兩天做了一個車軸,比我要的小了一點,就放在那個地方沒人動。今天我把族長要的圖給徒弟們看了一下,有個小子拿那截車軸在泥板上戳了幾下,讓我看見了,嘿!這不正好是族長要的么?」土魯高興得不得了,這才叫得來全不費功夫呢!
「族長,這個就是?」土魯有點不解地看著未凝的銅汁。
「從明天起,大量給我鑄這種錢!我每十天給你一百斤銅和十二斤錫,你交給我九十斤銅錢!」我對土魯交待。
還有兩個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一是銅幣大小應該怎麼確定?二是要不要在上面鑄文和_圖_書字。
將泥柱燒得有點硬度了。從火中取出來,把其中一端用銅刀修細,到直徑約三厘米左右,長度約四厘米左右,並在滾動中檢查了一下圓度,基本上做到了正圓。
考慮到銅錢在流通中和磨損和將要隨的各種可能的沖、壓等負荷,我上土魯採用的是一比八的軟硬適中的錫銅比例。
呵呵!不錯嘛,這上面密密麻麻而又均勻地排著十多個直徑在四厘米左右的圓坑。深度在半厘米左右,基本上能達到我的要求,只少了中間的那個方孔,但方孔的問題應該好解決。
「取出來!」我指著火堆中的泥模,土魯的兩個徒弟小心地用銅條將泥模從火堆中夾出來放在一邊,等稍微冷卻一下以後。銅汁已經完成煉化。
沒有做出能夠統一形狀大小的鑄模之前,提前一個問題是沒有法子解決的,我把銅錢的形狀畫給了土魯,讓他先去想辦法解決鑄模的問題,我則負責確定在模上面刻什麼字的問題。
我跟土魯說的是「二兩一錠」的錢幣,但實際的情況肯定不允許生產那麼大的錢幣,否則不利於小額交易。按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讓每一個青銅錢的重量和形狀都保持一致?在鑄造中實現標準化應該是從鑄模開始的,但目前太昊所用的鑄模都是一次性的,那又應該如何保證不同時間做出來的鑄模大小形狀都一樣呢?
等銅汁完成煉化后,我才拿出秘密武器——一把長柄的陶勺!
用銅斧打開泥模www.hetubook.com.com,取出已經凝因的銅柱,已經成了我昨天手工雕刻的泥柱翻版。
從工藝角度講,制硬幣的最好方法應該是沖軋而不是鑄造,用堅硬的沖軋模具成組地軋出硬幣來是速度最快和質量最好的方法。但我也知道在這個時代,沖軋機還只能在夢裡出現,不要說那個複雜的傳動系統會讓我這個學過機械的人都頭大,就是那個模具所需要的材料就不好解決。
呵呵!我可不忙告訴他訣竅在哪裡。看他一臉不解的樣子,我就讓他的好奇心把他憋死!
幾雙笨拙的手拿起銅錢,卻怎麼也轉不動,都好奇地在那裡看熱鬧。
這個陶勺可是我在銅匠區里選了一整天才選好的,不過沒有跟土魯說明用途而已,以前這個東西都是用來刨開銅汁面上的浮渣的。
一個小時以後,炭火中的粘土澆模已經變硬,而銅汁也已經化得差不多了。
匠人們瞪大了眼睛看我玩這個東西——難道族長要做的就是一個銅玩具。
「行了!」我把粘土小心地交給土魯:「放在火里燒硬一下,現在可以開始化銅汁了!」
土魯有了鑄鐘的經驗,對於鑄文字不再感到陌生,但仍然對鑄錢不再覺得那麼容易了,開始想辦法解決我提出來的問題。
「看什麼看?點火!」我瞪了土魯一眼。他老老實實地親自點燃一堆炭火。徒弟們在一邊掩面偷笑,估計這也是土魯平時常對他們說的話。
「行!好樣的!」我拿起泥版仔細研究了一下:和圖書「還有一個地方需要改進……」
我找來一塊粘土,先修圓成直徑約四厘米大小的圓柱,再用銅片截斷泥柱,將斷面修平。
太硬的話,青銅的脆性會增加,稍沖幾次,說不定就沖斷了,而硬度不夠的話,沖幾枚出來以後模具就會變形。
找了一個銅材邊角料,帶尖錐的那一種,我開始對端面進行「精雕細刻」;先是在中間刻出一個方孔,約一厘米見方,深度也在一厘米左右。然後是在剩下的端面上按「上下左右」的位置刻上「太昊通寶」四個字陽文,並在方孔和外圓上刻了邊,與字一樣平。這項水磨功夫費了我大半天時間,儘管刻的是泥柱,也讓我出了一身大汗。
「就是你的車軸!」我笑笑,土魯一副「恍然大悟」狀。
上一次刻那些磚的時間,因為字比較大,還沒有那麼費神,基本上是讓太昊學校的教師指導匠人們刻就行了,這一次不一樣,我只能親自「操刀」了。
所以我打算跨越一步,就不生產什麼「刀幣」、「銅貝」之類的過渡型產品了,直接生產「孔方兄」吧。
將刻好的模放在火中進一步燒硬,我讓土魯準備了一塊半乾的粘土,小心地將燒硬的泥柱插了進去。大約有四厘米深時,也就是直徑三厘米那一段完全插|進去后,我輕輕地將硬泥柱取出,對光一看。圓孔底部的幾個字和方形的泥台都比較完整。
「開澆!」土魯一聲令下,這一次可能只用了數兩銅汁,就看到戳出來的孔已經滿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