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戰國野心家

作者:最後一個名
戰國野心家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卷 真假誰知 第一百三十章 半歲荏苒弊邑治(十)

第一卷 真假誰知

第一百三十章 半歲荏苒弊邑治(十)

適先問道:「我曾聽說,三晉以北,土地已可買賣?用土地獲利的人極多?」
不管是不懷好意的間和諜;還是純屬就是為了發財的商人,適都極為歡迎,恨不能他們明天就把這些新技術傳播出去。
焦禾道:「雖有買賣,但多是抵債。三晉定租,又有放貸而食人者。年景不好,便要買賣土地。」
焦禾一聽,心中竊喜,萬沒想到墨者會答應的這麼爽快。
沒有農業大發展,哪有更多的墨者中堅力量城市手工業者?而一旦新的生產力發展,舊的生產關係又哪裡那麼容易立足?變革與復辟之下,也會有更多的人認同墨者的道義。
這件事墨者內部也已經討論過,適便道:「你說的正有道理,這確是利天下的事。售賣新谷,並不是不可以。」
適只說三晉之地的事墨者管不來,房貸食人還是土地兼并這種事,墨者尚不能解決,但總可以讓那些失田之人不至餓死,也算是行了義事。
焦禾連聲稱讚適的想法,對於適做的那番破產、合力、經營之類的內在聯繫的說辭極為贊同,心中恨不能將這番話全部記住也好回去訴說。
同時雇傭那些失地和被高利貸逼迫的農戶,讓他們作為田地勞力使用,既可以讓他們不至餓死,自己也有可能積累致富。
「況且,陶邑、安邑、洛邑等地,都有麥粉磨坊豆食,如今麥豆價格陡升,非再是賤民之食,哪裡會不知道墨者的名號呢?」
孟子曾評價過幾十年後開始流行的實物地租定租制:和圖書一旦遇到災荒年頭,定租是不能少的,於是到年末交完租子連父母都養不活。
只焦禾這一句話,適便覺得此人不一般,能說出這樣話的人顯是深得猗頓第一桶金之精髓。
還有堆肥發酵之法、輪耕肥田之術,等等這些,都是常人難以解釋清楚的。
他心中有了計較,便先和焦禾將喝醉的葦抬回到鄉亭內住宿之處。
一個一心想要快點把種植技術變革送出去,以便將來大規模銷售鐵器能夠有足夠的人買得起,賣上高價的同時又能發展手工業。
這時候先進的技術、組織術等等,都可以興國滅國。
適聽焦禾這樣一說,卻不甚在意,這種事想想就知道一會會出現,悲哀感嘆無意義,不如想辦法去改變。
否則也不可能僅僅幾十年後孟子、荀子、韓非都諸子都會提及高利貸和小農破產的事。
最重要的,中原、三晉這樣的國家,越快崛起,三晉崩解就越早到來,中原大戰、齊楚秦遏制三晉霸權、以及三晉正式分家也會更快。
再說剛才聽適與葦對話,焦禾也知道了種完冬麥之後應該種植菽豆,當然最好是那些種子還不多的墨玉,但是這裡能種,三晉能否種?西河能否種?
焦禾又道:「如今晉地,誰人不知三谷嘉禾事?昔年唐叔虞封晉而得嘉禾,可見珠玉雖貴,卻依舊不如嘉禾。珠玉可換城,而嘉禾可封侯,這其中的利,是做商人不能不察覺的。」
「如你一般的人有不少……我看你們不如先住hetubook.com.com在這裏,學習文字?也好觀察這些本地的稼穡之法,將來回去種植致富,亦能傳播天下……」
孟子也曾說過,如果定租又遇到不好的年頭,就需要開口問別人借高利貸,從而導致越來越窮,最終拋屍山溝之中。
適奇道:「你從何知道墨者之義?」
三晉畢竟是此時強國,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基本和宋國陶邑處在差不多的水平。但是晉國土地買賣的事因為有國家變法的支持,因而土地問題上又和宋國不一樣。
焦禾早有準備,即刻回道:「我往來於晉、鄭之間,楊朱、列子等人俱常講學,那裡墨者不多,但是常聽到他們非議墨家之言,是以知曉。」
他道:「若是如此,可見地價並不貴?又多有欠貸而賣田者,他們無以為生,只能租佣謀活。這倒是一個可以取利、又能利於人的機會。你問的正好。」
一個穩定的體系之下,墨者做事太難。
焦禾的意思便是,他希望能夠從墨者這裏購買一些種子,還有這些種子的種植方法,從而藉此發達。就像是猗頓當年靠幾匹馬繁衍一樣,第一桶金還是需要經營為主。
尤其是便隨著吳起的募兵制改革,這種種植技術的提升也就更為重要。和血統貴族分封封建義務兵制不同,募兵制需要強大的經濟為基礎,支撐專業士兵。
焦禾急忙做請教的姿勢,適就講了講破產農戶做廉價勞力做經營性地主的致富方式。
陶朱和端木賜基本是同一時代的人,而孔和圖書子多在魯國活動,只是端木賜的發財之路猗頓學不來。
在從魏地來到沛邑之前,本以為會是一個極為艱難的事,卻不想這件事如此容易。
至於河流運輸,此時也已經形成了規模,之後秦從巴蜀攻楚便沿江而下,以致「日三百里」;而到楚懷王時代頒發的鄂君啟的免稅通行證,更是表示免稅物資裝船不能超過一百五十條……
不但定族制的弊端已經出現,連高利貸的情況也已經極為流行。
焦禾知道墨者的消息靈通,又多聽說適在成為墨者之前有兩位走遍了天下的夫子,對於適知道的消息並不驚訝,只說確實如此。
焦禾怔在那,半晌問道:「留下學文字?」
因為端木賜是搞投機的,低買高賣,需要雄厚的資本支撐。
馬匹作為軍需品,很容易和貴族打上交到,隨後投身煮鹽業和珠寶業,最終成為可以與端木賜、陶朱公匹敵的富豪。
這是一個相當成熟的思路,焦禾又說墨者利天下為先,這種事既可得利,又能利天下之民云云。
越是改革早的地方,也就越早出現打破井田制份田制下的土地兼并情況,晉國的情況雖還不嚴重,可是已有端倪。
「我做商人,只為得利。然而我若得利,晉鄭之地的百姓種植這些新谷,也能得利,因為覺得可行,便從陶邑前往沛邑。」
焦禾也聽出來了適的意思,無非就是在靠近城市或是河流的地方,購買土地,種植作物,將作物換錢。
但前提是要有高超的種植技術。
或許一些貴族和*圖*書瞧不起,但鎮守西河的吳起、主持變法的李悝卻清楚其中的難度,並非是有了種子就能解決的事。
封建社會的定租、欠債、舉貸、破產、逃亡的一條龍崩潰體系此時就已經出現,而且成為了社會的大問題。
社會看似還處在舊時代,但新時代的曙光已經先以弊端的形式展現出來。
焦禾心說我就是想要知道其中細節的,你但說就是。
只是焦禾實在沒想到對方會答應的如此痛快,他本以為還需要自己再陳訴一番道理。
種植,當然是一門技術。
屈巫臣傳車戰、伍子胥築城改軍制、范蠡軍改、越女傳劍、陳音教射、公輸班改戰艦鉤拒等等這些,都是利用技術優勢短期強國的手段,俱是一時興衰。
另一個本就是來刺探在吳起李悝等認為這是秘辛事、墨者會當做瑰寶不會輕易示人的稼穡之術的。
後世孟嘗君經常放貸,利息越來越多薛地的人還不起利息,多有逃亡的。
但是陶朱公起家則算是經營,很少搞投機,所以猗頓學不來端木賜的手段只好來問陶朱。
越亂,墨者的機會也就越大,也能給墨者更多的發展時間。
他又不好將自己的這種想法說出來,只能用此物可以利天下之人的說辭說服墨者獲取支持同意。
於是猗頓來到西河,靠養殖幾匹馬起家,藉助晉國內亂急需馬匹的時機搞到了第一桶金。
適又解釋了一番其中的道義,在焦禾的連聲稱讚中,適道:「墨者已經將稼穡之術寫于草帛之上。然而能講述的,都要教授和-圖-書鄉校孩童,所幸其中的字並不多……墨者又有經說等辭書,又有句讀標點之斷句,只要認字就不會有歧義的。」
他這一路在沛邑已經見到了不少新鮮事,金黃色的麥子整個沛縣都是,此時五月,往年這裏哪裡會有這樣的場景?
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合。
這話說的可謂是天衣無縫,基本沒有什麼漏洞。楊朱等人本來就和墨者敵對,墨者又利用之前的機會廣播名聲,聽到也屬正常。
一則是確實可以利天下,讓天下少許多饑饉;二則就是這種陽謀之下,血統貴族的經濟基礎也將不斷崩解,新興地主階層和自耕農階層會藉此不斷崛起;三則農業是城市手工業和交換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農業基礎,他所掌握的技術優勢根本無法換取更多的利益。
種種這些已有或是尚未有的事實,都支撐著適的觀點:在三晉靠河流運輸方便的地方、或是直接在靠近城郭附近,做經營性農業生產,是絕對有利可圖的。
他卻不知道適巴不得這種新的種植技術傳遍天下。
適則道:「只是稼穡之事看似簡單,實則極難。如稻無水,豈能收?如麥遇霜,豈不飢?況且墨者直接賣給你們墨玉之類的新谷種子,你們不會種植,又怎麼能利天下呢?就算是你們自己,豈不是也是虧損難熬?」
陶朱說你得先有第一桶金,可你現在太窮,不如去西河搞畜牧業。晉國內亂,正是需要馬匹的時候,而且畜牧業可以繁衍增多。
猗頓當年在魯國怎麼也發不了財,只好去求教陶朱公。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