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鐵十字

作者:月影梧桐
鐵十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卷 熾烈:全球的戰爭 第180章 南亞之虎(5)

第九卷 熾烈:全球的戰爭

第180章 南亞之虎(5)

「要不試試噴火坦克?」有參謀建議道,「我們帶了好幾輛。」
登陸艇離岸距離完全視潮水而定,偏偏吉爾伯特的潮水還是一種不規則的小潮,每天漲落幾次,稱之為「捉摸不定潮」。漲潮時水位上升1.3米,停潮3小時;以後3小時落0.3米,再停止兩個半小時。到18:15時水位又下降0.6米;2小時后又再次上升1.1米……這是一種「高的捉摸不定潮」,如果幸運地碰上它,登陸艇便能爬過礁盤。還有一種「低的捉摸不定湖」,漲時水位上升不到一米。停潮和復漲時間不定,登陸艇無法爬上礁盤。兩種潮的可能性各佔一半。
突擊排一直橋頭打到橋尾,佔領整條棧橋並攻進島內,然後招呼大約1個連美軍前來堅守。當他們徹底控制棧橋時天色已晚,而且潮水位也落了下來,當天無法再輸送物資。
從13點到16點,短短几個小時之內,首批登陸的三個陸戰營傷亡過半,從距離最近、觀測位置最好的北卡羅來納號上看下去,灘頭上、礁盤上、海水裡布滿了美軍陸戰隊員的屍體,看上去觸目驚心。偏偏威力巨大的主炮還不能用,只能用127mm的高平兩用火炮發泄一下火力,即便這樣依然壓制不住地堡里日軍的火力。
這一天美軍付出的代價真不算少,陸戰隊和海軍傷亡總人數超過2000人,陣亡人數高達1400多,坦克、登陸車、登陸艇被摧毀了將近200和_圖_書輛(艘)——這數字原本是第五兩棲軍為整個塔拉瓦戰役準備付出的代價。
有坦克壯膽后,匍匐在地面躲避機槍火力的陸戰隊員們立即有了主心骨,不緊不慢地跟在坦克後面,一邊給坦克指引前面的敵軍火力點,一邊想辦法用步槍和機槍火力掩護旁邊竄出來、試圖用鐵拳擊毀坦克的日軍步兵。
有一輛噴火坦克在摧毀一個地堡后撞上了側面射擊過來的反坦克炮彈,「轟隆」一聲巨響后,被引爆的燃料罐發出驚天動地的爆炸,坦克兵包括附近步兵的屍骨全部蕩然無存。
鐵拳現在是日軍最得心應手的進攻武器,與手雷相比威力要大得多,無論是密集人群還是裝甲車輛,沒有一發鐵拳對付不了的東西。這種超級便攜、發射簡單、隱蔽性好的單兵武器很受日軍喜歡,特別是安裝反步兵散彈的鐵拳,效果比迫擊炮還好,一炸就是一大片。不少老兵因為有長期的擲彈筒使用經歷,打起來非常准,經常在60米外直接命中目標或人群,打得美軍苦不堪言,效果比德軍使用時強得多。
日軍持續不斷地射擊,彷彿要扣住扳機打光所有子彈似的,美軍只能以加蘭德步槍和有限的機槍火力對射。幸而柴崎為最大限度地追求隱蔽性和防禦力,將貝蒂歐的地堡修建得很低,不但射孔低、射界也窄,中途若有比較高大的突起障礙物,日軍子彈就無法擊中美軍了。
霍蘭德眼前一亮,點頭和_圖_書道:「好,這個我同意試試看。」
在紅一攤頭登陸的其他友軍部隊可就大大不妙,起先這裡是驅逐艦火力覆蓋的重點,多處日軍工事遭摧毀,登陸非常順利,推進速度也快,但就在一個多連步兵向縱深推進后,日軍突然從他們身後的凹陷處翻出了幾個隱蔽的火力點,另外在登陸部隊側面也開始射擊,所有兩棲車第一時間就被鐵拳擊毀,步兵們還沒弄清楚怎麼回事,就被身後、側翼呼嘯而來的子彈一一撂倒。最終,這片灘頭上登陸的200餘人全部戰死,一個不剩。
美軍雖有較多的無後坐力炮和巴祖卡火箭筒,威力、精度都超過鐵拳1號,問題是太過於笨重,短兵相接時沒等打上幾次,日軍的鐵拳就飛過來了。
這座棧橋控制著紅二和紅三兩個灘頭,既能為登陸部隊卸下裝備,又能充當攻擊部隊的掩蔽物。美軍對它格外重視,派了特種突擊排去攻佔。一方面動用艦載機死命掃射、壓制灘頭,另一方面用4條驅逐艦進行火力攔截,構築起嚴密的彈幕,依靠這種火力掩護,突擊排搭乘為數不多的兩棲登陸車抵達棧橋附近,穿過堆積如山的破汽油桶,步步逼近,用噴火器焚毀了橋頭堡。
陸戰3師並非第一次上陣的初哥,在布干維爾、蒙達、萊城多處島嶼爭奪戰都與日軍血戰過,因此士氣還能維持,上灘后倖存的士兵並未崩潰,而是巧妙地貼緊沙灘,尋找石頭、木頭和其他可和圖書用於就地掩蔽的東西,並挖掘簡易工事以躲避炮火。然後再用緩緩前進的辦法從側面迂迴到火力點附近進攻,用甜瓜手雷或炸藥包將地堡炸毀——只是效率實在低了些。
用噴火兵對付工事是前幾次島嶼爭奪戰里總結出來的經驗:不但威力巨大,還不受敵軍地堡低矮、射擊孔狹小、多處拐彎的影響,只要火力能從開口中噴進去,守軍必死無疑,幾乎沒有能漏網的。
第五攻擊波中除常規謝爾曼坦克之外還有5輛噴火坦克一起登陸,但他們搭載的登陸艇卻被提前擊中,有幾艘勉強開上礁盤,打開前艙門放出坦克沖灘,有幾艘直接就擱淺在礁盤處,工程兵們費盡心機也弄不出來坦克,只能指望驅逐艦能過來把他們拖走,可現在驅逐艦都忙著壓制島上火力,根本騰不出手來。
一輛噴火坦克向地堡隆隆前進,對那些打中前裝甲的機槍子彈無動於衷,接近到將近80米時,「嗖」地一聲,一條幾十米長的火龍噴射而出,直接向地堡席捲過去,隨後就是一陣撕心裂肺的慘叫聲。片刻之後,剛才一直在噴射火力的地堡頓時安靜下來,空氣中瀰漫著一股令人作嘔的肉香味。
霍蘭德和戴文對此大喜過望,當作一天內了不起的成績,並決心次日清晨趁漲潮時輸送更多人員和裝備上去。
此時美軍建制已亂,除登上灘頭、在沙灘上匍匐前進的部隊外,其餘各單位散兵大多被阻擊在一道低矮的沙堤下,欲進不和圖書得、欲退不能。正是盛夏季節,驕陽把沙灘烤得火辣辣的,臉貼在沙子上彷彿要被燙熟,痛得他們呲牙裂嘴,但沒人敢抬起頭輕鬆一下——凡敢於這麼做的同伴,都被頭上幾寸高地方瘋狂射來的機槍子彈幹掉了。
「必須派更多的坦克和部隊上去!」在後方觀戰的戴文急紅了眼,聲嘶力竭地吼道,「還要派噴火兵上去,日軍就是一群土撥鼠,我要把他們全部燒焦、烤焦!」
突擊近千米長的潘斯棧橋是貝蒂歐登陸的關鍵,也是美軍在這天進攻中為數不多的亮點。
17:50,依靠坦克悍不畏死的進攻和吸引,被阻攔在沙堤下的陸戰隊員們終於得到解放,壓制他們的日軍地堡要麼被摧毀,要麼裏面的人員被噴火坦克所消滅,已不可能再繼續構成威脅。但為了這不到200米的距離,美軍付出了6輛坦克和全部3輛噴火坦克被摧毀的代價,還搭進去140多人傷亡。
美軍選擇7月登陸本來是高潮位,不巧4點多時正好第一波落下,礁盤水比中午淺了不少,登陸艇勉強過得去,但距離靠灘頭還有很長一些距離,士兵被迫涉水而過。腳下是鋒利如刀鋒的珊瑚礁,前面是日軍不時發射過來的炮彈。運氣欠佳的美軍士兵在這個過程中被大批屠殺,鮮血染紅了海水。而近在眼前的北卡羅來納號因為怕傷著自己人,只有眼睜睜看著這種慘狀一再發生、一籌莫展。
大嗓門柯特上尉所在的B連處境不錯,他們克服了和圖書珊瑚障礙物和日軍輕武器的封鎖,巧妙地用無後座力炮從側面端掉了日軍兩個工事,不但整體推進了100多米,還贏得了一大片可躲避的窪地和彈坑——這都是406mm艦炮的傑作。但隨後他們遭到了猛烈的側射,不得不暫時縮在裏面一動不動,所有人緊緊挨著蹲在坑裡,大氣也不敢出一聲。這時候要有一顆手雷或炮彈砸下來,一窩子人都得報銷。總算夠走運,沒受到這樣的熱情「關照」。
最終成功衝上岸的只有7輛普通謝爾曼和3輛噴火坦克,灘頭到處是倒卧的美軍士兵和傷兵,坦克一邊得關注前面的敵軍反坦克火力,一邊還得留意不要碾到自己人,推進十分緩慢。結果一輛陷入礁盤中彈坑不能動彈,一輛被地雷炸毀,一輛被日軍炮彈擊毀。不過噴火坦克的運氣不錯,居然全都成功向前推進了。
16:34,支援的2個營美軍分成第四波和第五波繼續登陸,由於兩棲車在前面交戰中折損大半,現在數量不足導致大多數人被迫改乘登陸艇。
他們在第一天就提前實現了目標!
「不能光上坦克,必須要有步兵。」戴文焦急地說道,「讓7團去增援3團吧?敵人似乎不像預計得那麼少,這麼猛烈的火力,估計至少有2個大隊。」霍蘭德對此也同意,他認為當初估計日軍只有1000最多2000的想法過於樂觀了。
「你冷靜點。」霍蘭德皺起眉頭,「這麼猛烈的炮火,負重大的噴火兵怎麼上去?」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