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鐵十字

作者:月影梧桐
鐵十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七卷 冷戰:通向鐵幕之路(最終卷) 第043章 美國革命(27)

第十七卷 冷戰:通向鐵幕之路(最終卷)

第043章 美國革命(27)

總體而言,這是雙方在都無可奈何之下籤署的協議。
就在剿滅美共的事態一無既往地狂飆突進時,日美關於停戰協定終於也有了達成一致的時刻:1946年4月24日,雙方外交代表草簽了停戰協定並迅速發回國內提交最終審議。
就日本而言,打下夏威夷群島后就到了日本力量的極致,光維持夏威夷的正常補給就很不容易,迥論再發動對美國西海岸的進攻,就算是能拉出5-10萬陸軍攻上去,還能佔領美國國土不成?或許打阿拉斯加還有點希望,不過那片不毛之地對日本的吸引力甚至還沒有勘察加半島更大。所以堀悌吉力排眾議,堅持儘快達成協議。
在核武器領域沒有優勢,在常規部隊領域美國的優勢也不明顯,因為美共鬧騰和東海岸反覆火箭洗地,大西洋艦隊規模擴充遠遠沒達到參聯會的期望,到1946年春季時主力航空母艦隻維持在16艘規模,遠遠沒到期望的24艘,雖比德國13艘略多一些,也沒到差距很大的地步,而從德國側面打聽到的情報更讓人吃驚,日本由於不受干擾再加上原材料比較容易得到解決,航空母艦反而造得飛快,雲龍級已服役了10艘,再加上原來的大鳳號和雙鶴,居然也能拉起至少13艘艦隊航母的編隊,日本輕型航母、護航航母、輔助航母的總數雖不到美國總數三分之一,但其中有幾艘從英國獲得的巨人級同樣很有威力。且據說日本船台和*圖*書上還擺著至少10艘軸心級航母,將在今後陸續完工,這對美國而言同樣不是一個好消息。
在戰列艦領域,美國差距就更大了,德國有7艘戰列艦,其中還有一艘威力駭人的防空戰列艦,而日本3艘大和級+1艘長門級就足夠壓倒只有1艘伊利諾伊號撐場面的大西洋艦隊,美國方面的肯塔基號(衣阿華級)要到本年12月才能服役,蒙大拿級首艦蒙大拿號要到1947年3月才能服役,由於蠻勇號的出色表現,美國海軍也有人琢磨把其中一艘蒙大拿級改造為防空戰列艦,但這同樣需要時間。換而言之,在今後2年內,美國都不要奢望具有針對日本的壓倒性優勢。
斯坦因納的估計不錯,崔可夫就在和托馬斯以及馬林科夫彙報:「現在我們雖然已甩開了加拿大陸軍的追擊,但危險並沒有遠去,貧乏的給養是比敵人圍追堵截更殘酷、更危險的存在,為了安全,必須去打一次溫尼伯,說不定還要重新去美國明尼蘇達州、北達科他州再打一圈,告訴美國人民我們並未遠去……」
到最後連裕仁也只能附和堀悌吉的觀點:雖然堀悌吉自己去帶明仁等於是把儲君控制在了手裡,但反過來說,明仁的儲君地位上了雙保險,再也不用擔心其他親王會奪走這個位置,這多少讓裕仁鬆了口氣,所以這份詔書很爽快地就發了下來,來帶著雍仁去紐西蘭的詔書也很爽快地下行了。
4、雙方儘和*圖*書快遣返戰俘和僑民;
美國因為美共叛亂后元氣大傷,即便再想和日本打仗的軍人也不看好打仗能解決問題,更要緊的是,參聯會還收到了令他們心頭髮憷的情報:赤色分子衝進新的核元素提煉生產基地,不但盜取了一部分圖紙和技術資料,甚至還拿走了辛辛苦苦提煉出來的部分高純度鈾-235,同時為掩人耳目,還在基地放了一把火,這把火一燒再加上美共前前後後的鬧騰導致電力、物資中斷使原本預計5-6月就能完成同位素提煉的計劃又要推遲到1947年春季,這讓參聯會對迅速擁有原子彈幾乎失去了信心。
這次會議裕仁也出席了,當著裕仁的面,堀悌吉甩下一句:「要打你們去打,反正聯合艦隊我是不會再帶了,我要辭職去印度輔導繼宮殿下……」
大家沉默不語:原子武器完全是工業能力的比拼,偷襲一次珍珠港已是千難萬難,再偷襲生產基地,大家都沒這麼想。
3、日本就戰爭時期「不宣而戰」進攻夏威夷進行官方解釋和道歉(可不用在日本國內發表),美國表示接受且不要求懲戒當事人——這雖是雙方自欺欺人的表示,但多少給了美國一點體面;
「哪怕不可行也能退到蘇維埃去!」馬林科夫鼓勵他,「革命處於低潮的時候,我們也要保持充分的信心……」
石原莞爾再也坐不住了,失聲道:「有……有可能……不,是很有可能!」
1、日本在6個www.hetubook.com.com月內撤軍完畢,並向美國完好交還夏威夷群島及附屬的民眾、產業、裝備等;
「另外,我們還得到情報,美國確實在研究原子武器,且時間比我們想象得還要早,規模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之所以美國沒有很快拿出來,是因為一年前德國把美國的生產基地給炸了……」堀悌吉嘆了口氣,「這件事是最近才弄清楚的,而更可怕的一點是,美國在炸了以後又迅速重建了一個基地,這次德國人就沒理由再去炸了……」
「您說,去阿拉斯加開闢根據地可行么?」托馬斯憂心忡忡地說道。
在至關重要的人員領域,美國差距就更大:聯合艦隊連戰連勝,精華俱在,而美國能把艦載機飛行員湊夠就不太容易了,至於精銳是提都不要提,25萬亞美利加集團軍的回歸雖然提振了陸軍實力,但美共叛亂期間至少有120萬軍隊捲入了內亂,傷亡總數超過30萬——這數字與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地面部隊傷亡總數基本持平,可見何等元氣大傷。再加上內部的分裂與傾軋,不經過整頓根本無法打仗。
2、美國實際向日本支付經濟補償金320億美元,其中240多億直接轉交德國,沖銷日德欠款,德國因已從其他渠道得知日本要去勘察加半島踢斯大林的屁股,便給了差不多50億馬克的折扣——實際上德國有關戰爭成敗早在1944年底就全部收回了,後面收的都是凈利潤而已,240m•hetubook•com.com億美元移交對德國而言等於又是80億桶原油,霍夫曼樂得賺這個便宜;另外80億美元在6個月內由美國提供一批戰爭剩餘物資給日本,包括勝利輪、卡車、二手機床、廢鋼鐵等,不支付現金,由於成本和計價不同,美國實際付出遠不到80億,再加上不用向日本直接支付賠款,美國面子也保住了;
「所以,我讓總統衛隊休整幾天,我們去溫尼伯一帶候命,等著赤色分子自己撞上來!」斯坦因納笑笑,「不來也行,不來就意味著他們必須忍飢挨餓至少一周才能去搶曼尼托巴省的小城鎮,還不一定能滿足需要!如果我是指揮官,我是不敢冒這個險的……」
這句話比前面所有話都有殺傷力:堀悌吉說不帶聯合艦隊,誰能帶得動?誰又能在堀悌吉不同意的情況下把聯合艦隊指揮起來?連裕仁都辦不到這事,更不要提其他人。
簽署這樣的停戰協定,站在德國方面來看,都認為美國其實佔了點便宜——不是因為現在的情勢,而是因為美國體量大、底子厚占的便宜。
5、日本保證不干涉美國與澳大利亞間的經貿關係,美國承認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優勢地位。
「這不是最麻煩的問題,最麻煩的問題是,被美國布爾什維克這麼一鬧過之後,斯大林有沒有可能得到美國的資料、圖紙、情報乃至元素實物呢?」
最終談的條件是以堀悌吉提出的「400億開價,300億為底線」的目標推進的,包括:
和*圖*書日本內部同樣也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日本吃了虧,和美國打了半天,最後除弄到80億美元的實物,其他一無所獲。但堀悌吉在大本營會議上堅決駁斥了這種觀點:「難道對德債務清償后,對德貿易獲得的裝備和實物就不算了么?難道我們在西太平洋打下的地盤就沒有了么?你們的不滿,無非是美國賠款賠了少了點,至少要翻一倍才過癮,可為了賠款翻一倍,軍費開支首先要增加多少呢?做生意不能只看銷售和營業收入,還要考慮成本乃至機會成本,多打一天仗就意味著帝國工業繼續維持戰時體制一天,什麼時候才有機會能回過頭鞏固消化我們在南洋的成果?」
堀悌吉嘆了口氣:「我們還能繼續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對美上面么?美國即便有原子彈,要想用它來炸我們也很困難,可斯大林分子要是有了原子彈,飛機2小時后就可以飛到東京,你們覺得是把軍費騰出來繼續造航空母艦對付美國人還是造原子彈好?日本錢就這麼多,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同時,參聯會的將軍還意識道,政治體制在杜威手握30萬重兵並基本平定美共之後不一樣了,杜威不但原本低落到谷底的威望和支持率開始回升,其權力之擴充更讓參聯會眾人心生警惕——如果對日本動手再老打輸的話,只怕下場就不那麼美妙,沒看見麥克阿瑟已被一擼到底了么?而和日本打仗,誰都沒有必勝把握。犯得著為了不一定能勝利的局面而去折騰更多戰爭么?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