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極品鑒定師

作者:小小青蛇
極品鑒定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788章 博山爐

第788章 博山爐

玉冥器常常要被做成蟬、豬等動物的形狀,這是因為古人認為,蟬是從地下爬出來的,只吃露水就可以引吭高歌。故而,蟬被認為可以重生,所以玉蟬一般含在嘴裏。而豬則代表了農耕文化的金錢,而玉又價格不菲,所以古人經常用它來陪葬。
隨葬的玉器也被稱為玉冥器。真正意義上的玉冥器是出現在周至漢這一段歷史時期。當時的人們相信,以玉器堵塞死者的各個竅穴,就能阻止真神出竅,防止元陽外泄,因此,這一時期的墓葬中出現了大量的玉竅塞、玉璧板,等等。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廣州南越玉墓出土的大批玉冥器,這些玉器是專門為死者特製的,比如,玉冥器所用的玉塊或玉琮往往多切一刀,以示與實用之物相區別。
駱天說完了,就聽到劉大川說道:「比如說霍去病的墓就是石刻最多的茂陵陪葬墓,霍去病去世以後,武帝為紀念他的赫赫戰功,特在茂陵旁修建了一座象徵祁連山的墓冢,境界逼真,墓上還有各種巨型石刻群,手法簡練,氣勢渾厚,達到了形神兼備的藝術化境,是我國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和-圖-書
從遠古墓葬中發掘的大量陶器來看,其種類繁多,技藝精湛,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另外,在秦漢時期的墓葬中,還會經常發現陶俑的存在。這些陶俑形象逼真傳神,大多是模擬人、真馬製成的。
「對了,這陪葬寶物的第八種其實……」謝明說道:「雖然是證實存在過的,可是總覺得有些不靠譜了,仙丹,仙丹其實一般是丹砂,黃金和白銀為主要材料,中國的煉丹之風自秦漢開始愈演愈烈,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更加盛行。因為士大夫階層信奉道教,沉迷於修道成仙,他們認為丹砂在煉製過程中,顏色、形態都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和人的生老病死有聯繫的,因此,企圖從丹砂一類的礦物中煉製出仙丹來,以求長生不老、升天成仙。葛洪在《抱朴子》中,就多方論證了神仙不死之道,主張以黃金和丹砂煉丹,以服食成仙。」
博山爐出現在西漢時期,與燃香原料和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西漢之前,人們使用茅香,即將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爐中直接點燃,雖然香氣馥郁,但煙火氣很大。武帝時,南海和-圖-書地區的龍腦香、蘇合香傳入中土,並將香料製成香球或香餅,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溫將這些樹脂類的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濃厚,煙火氣又不大,因此出現了形態各異、巧奪天工的博山爐。
「霍去病墓石刻中的主體雕刻,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紀念碑式的傑作,使用一人一馬對比的形式,構成了一個高下懸殊的抗衡場面,揭示出了正義力量不可摧毀的主題。在此基礎上,雕刻家把馬的形象刻畫得堅實有力、姿態威武、氣宇軒昂,似乎象徵著當時漢軍實力的強大,具有凜然難犯的莊重氣派。從畫面上看,馬腹下的匈奴人,仰卧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雙腿蜷曲,作狼狽掙扎狀,蓬鬆零亂的鬚髮,更顯得驚慌失措,聲嘶力竭,帶著既不甘心就縛,又無可奈何的表情。這顯然是用以歌頌霍去病將軍的業績,以昭示出來犯者的下場,拿這塊石刻陪葬霍去病太合適不過了。」
陪葬寶物之七就是神器,神器,是指古代用來通天以及與神溝通交流的器物,包含鼎、鼓、鍾、劍、斧、壺、塔、琴,等等。在出土的所有神器中,以博山爐最為受人關和_圖_書注。
第六樣則是玉冥器,以玉器來進行陪葬,血沁的存在正與玉器被拿來陪葬有關係,玉只有接觸到屍體,長年累月,才有可能形成血沁。
博山爐又叫博山香爐、博山香薰、博山薰爐等名,是中國漢、晉時期常見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見的為青銅器和陶瓷器。爐體呈青銅器中的豆形,上有蓋,蓋高而尖,鏤空,呈山形,山形重疊,其間雕有飛禽走獸,象徵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漢代盛傳海上有蓬萊、博山、瀛洲三座仙山。
博山爐主要流行於漢代,而漢代人使用博山爐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古人以博山爐為神器,用此燒香祈禱以達神明;二是古人席地而坐,燃香草可以潔室除濕,怡人心脾;三是達官貴人有熏衣染被的習慣,用從國外輸入的蕙草熏香衣被,以顯示華貴。風愈演愈烈,帝王諸侯們又在香料之中添加催情的藥物,來滿足自己的淫慾。因此博山爐又成為情慾的一種象徵。
泥俑制好后,經過一系列的打磨,就可以入窯燒制了。秦人制俑大多選用優質的細黃土,再加上少許的石英砂。這樣燒出來的俑,不但泥質細和圖書膩,而且色澤純正。秦朝工匠們在秦俑出窯之後,均以不同顏色塗之,而在著色程序上,一般是按先塗生漆,接著敷白,然後平塗彩繪的步驟進行。儘管現在已經看不到色彩的全部,但從目前已出土的陶俑身上所殘留的色彩來看,兩千年以前的秦俑在調色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這地下陶器中,秦兵馬俑是最典型的代表,大約由八千件陶俑、陶馬組成,形態各異,個性十足。從個體比例來看,這些陶俑基本符合人體結構的一般規律。可見,當時的工匠已經掌握了古人所總結的關於人體比例搭配的規律,比如「行七坐五盤三半」、「三拳一肘」、「頭腳一樣大」,等等。
「陪葬寶物九是石器,陪葬品中的石器用料考究,有的是上好的花石、大理石、漢白玉石、崑崙玉石、藍田玉石,所以寶貴程度相當高。在隨葬的石刻藝術品當中,唐太宗昭陵六駿的石刻就是非常珍貴的陪葬寶物。當然,石器不僅會陪葬在墓主人的墓穴中,更多的還會在墓葬的外面,作為死者的陪護。」
而自漢以後,厚葬之風漸漸收斂,故而專門用於殮葬的玉器也漸www.hetubook.com•com為少見,而大多的墓葬則以死者生前所用的實用器物陪葬了。通常,專用的玉冥器有各種玉竅塞,如口含的玉、蟬、玉耳塞、玉眼蓋等。此外,還有死者手中所握之玉豬,背後及胸前所墊蓋的玉璧板等。
秦俑的燒制工藝精緻、準確、科學。在燒制技藝方面,秦俑模塑結合,以塑為主。具體地說,就是俑的腳、腿部分,用堆塑法製成;軀幹部分,用泥條盤築法成型;衣服和鎧甲,用貼、捏、刻等手法做成。其中,俑的頭部製作是最為複雜的:第一,用粘貼的手段,將俑的頭後部塑成;第二,用粘貼手段將耳朵、頭髮、髮髻等部分貼刻而成;第三,運用刻的手段,將五官和鬍鬚刻畫出來。當然,這些僅僅是秦人在製作陶俑時的基礎工藝。
當分件製作完成以後,秦俑的組合就成了能否成型的關鍵。秦朝工匠們發明了腳踏板。腳踏板是秦俑組合的基礎,它一可起到加固和穩定的作用;二可突出秦俑的整體美感。組合工藝的第二個手段,就是用泥釘將手和胳膊套合、固定起來。這一工藝必須在泥質未乾的狀態下完成,如果時間把握不好,很難將手和胳膊套合而成。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