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望族

作者:雁九
大明望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自是光明好棟樑 第五百零二章 順藤摸瓜(二)

第五卷 自是光明好棟樑

第五百零二章 順藤摸瓜(二)

掌柜忙招呼夥計,讓他出門打聽,方才那小廝是去哪裡請人。
「什麼?」張永皺眉道:「到底是什麼人作亂,可查到什麼線索?」
「若是愚昧百姓還罷!」雖沒有與沈理商議,可沈瑞為了免除後患,也為了將寧王牽扯進來,就苦著臉將沈珠與寧王相遇之事說了。
沈瑞回道:「『倭寇』上岸搶奪后,賀家與沈家族人都遭到搶掠,年輕人還罷,經年的老人卻是經過早年倭亂,察覺出不對,那些『倭寇』不似倭人,行事略顯章法,帶著幾分軍中做派;還有就是賀家與沈家為了防止『倭寇』去而復返,都曾派人沿岸追蹤。那些船隻最初是行駛向港口方向,可當夜就折返。松江這邊得了消息,十分戒備,防止『倭寇』再次進城,不想那些船並沒有在松江停駐,而是進入往內江方向去了……此後晝伏夜行,最後進了太湖……」
樓下掌柜眼見著夥計慌慌張張下樓,皺眉訓斥道:「慌手慌腳作甚?恁大了,半點不穩重!」
至於如此確定是寧王身份,除了年歲身形描述外,少不得添一兩處「佐證」。即便沈珠可惡,可到底是沈家人,真要將他定義成「從逆」,那沈家其他人也難免遭質疑,少不得沈珠就成了被哄騙的傻蛋,過後擔驚受怕、後悔莫及之類的。
夥計只覺得沒頭沒腦,卻也感覺到叔父的鄭重,對於天字型大小客房的客人越發好奇起來。只是方才被嚇唬住了,不敢再隨意往二樓溜達,只站在櫃檯后,眼巴巴地望向樓梯口。
「莫非是那位沈少爺?」掌柜的自言自和圖書語道。
張永看著沈瑞小臉綳得緊緊的,像是遇到天大機密一般,不由失笑道:「沈小哥兒放心,外頭守著的是錦衣衛,都是雜家信任之人。」
「兵匪勾結?」王守仁皺眉道:「只是這行事也太大胆了!先皇仁慈,朝中並無剋扣兵餉之事,因何緣故如此?」
這夥計是陸家家生子,曾隨著陸家少爺去過西林禪院,見過年幼時的沈瑞,因此依稀覺得有些眼熟。
沈瑞將賀西盛提出來,自然是不希望張永誤會沈家在松江「手眼通天」,或許是同松江知府早有宿怨。
原來這夥計是掌柜的侄兒,才得了天字型大小房招呼的好差事。無奈他十幾歲年紀,正是性子活絡好奇的時候,少不得話多了些。
王守仁不好點評趙顯忠,只問沈瑞道:「賀家作甚給了這個賬冊?根據我這半日打聽的消息,賀家雖是沈家姻親,可這次沈家被知府衙門上告,賀家並無援手。」
兩個護衛見夥計鬼祟,立時橫眉立目,夥計忙陪著小心道:「看到有外客過來,小人問問要不要點心?」
加上沈瑞來自後世,人妖、妖人什麼沒見過,對於內官自然也就尋常視之,既無輕鄙,也不諂媚。這樣態度,使得張永對他的印象越發好了,對著王守仁誇獎了沈瑞好幾句「名師高徒」之類的話。
鴻運客棧,夥計接了小廝一把銅錢的賞錢,殷勤地提了一壺熱水上來。本想要趁機進入天字型大小客房,說不得見了正主,得更多的賞錢,無奈被門口守著的兩個高壯護衛攔住,只能訕訕而去。
和*圖*書夥計抹了一把冷汗,湊上前壓低了音量道:「二叔,這天字型大小的客人到底是何方神聖?怎地護衛如此凶神惡煞?還有方才上去那秀才公,侄兒看著恁是眼熟。」
原來這賬冊第一頁第一條,就是趙顯忠去年八月剛到任上,借口東宮千秋,向松江幾家富商索賄五千兩。
屋子裡雖只有三人,可沈瑞依舊是四下里望了望,又望了望門口,一臉小心謹慎。
張永看了第一頁就停住,卻是怒極而笑:「咱家怎麼不知曉,區區松江知府竟然有資格給東宮敬獻壽禮!」
至於姓名,掌柜的只聽小廝提及「我家老爺」、「張老爺」,因是下人先過來訂的房間,兩位老爺是下半響才回來的,掌柜的正好不在外堂,並沒有看到正主。
先皇五月駕崩,新皇即位,這種皇位接替時刻,最怕的就是地方不穩。
因為王守仁之前在路上已經有猜測,張永對於悍匪冒充倭寇之事並不意外,只是同王守仁想法不一樣的是,他還是覺得陸匪沒有這個膽子上岸掠搶,多半還是海匪,才會行事全無忌憚。
沈瑞不好空口白牙將千里之外的藩王同太湖「兵匪」聯繫起來,少不得苦著臉道:「若真是兵匪還罷,怕是還隱藏著滔天大禍……」
與小皇帝身邊另外一個大伴劉瑾不同,張永是盼著小皇帝上少些頑劣,用心朝政的。因小皇帝對宮外的沈瑞念念不忘,張永多少還有些擔心,怕「人以類聚」,沈瑞亦是個淘氣的,沒想到他少年老成、穩重斯文,超過他預期太多,印象立刻好了三分。
和_圖_書夥計稀里糊塗:「二叔,那位沈少爺是哪位沈少爺?」
那掌柜卻是曉得,松江沈家子弟出色的都在京中,留在松江的都不算什麼。十幾歲的秀才,之前倒是有兩個,是今科狀元公沈瑾與沈家三房的沈珠,都是十幾歲中的秀才,可如今年歲也與方才的少年對不上。
二樓,天字型大小客房。
方才沈瑞、五硯進來,這掌柜也是看了幾眼的,也是覺得眼熟。沈瑞曾在陸家的西林禪院守孝,這掌柜的那時是陸家一個小管事,帶人往西林禪院送過節禮,與年幼的沈瑞見過面。
「莫非松江有人傳教?」王守仁道。
王守仁接過翻了兩頁,皺眉緊蹙,遞給張永。
這些話自然是半真半假,可正好與王守仁之前的猜測對上,張永並無懷疑,神色變得鄭重起來。
聽了張永的話,沈瑞依舊不開口,求助地的望向王守仁。直待王守仁也點頭,沈瑞才低聲道:「賀家是怕了,他們察覺此次松江『倭亂』並非是倭寇上岸,而是有人假冒『倭寇』行事,進城掠財!」
大明朝自打開國以來,民間藉著宗教造反的百姓此起彼伏,實不算稀奇了。
帶了幾分好奇心,夥計轉身綴了上來,就見前面兩位護衛放行,沈瑞隨著小廝進了天字型大小客房,裏面傳出「老師」之類的話。
張永再往下看,竟是五花八門、各種名目,幾頁下來,估摸就有幾萬兩銀子。其他的頁碼還沒有看,可見加起來定是一筆不菲的數字。
至於寧王為了掠奪松江浮財,提前布局的另一證人,就是半年前主動投奔趙顯忠和圖書的閆舉人了……
這掌柜捻著山羊胡,琢磨天字型大小兩位客人身份,就聽到夥計繼續道:「那秀才公不過十六、七歲年紀,倒是年輕。侄兒聽著他也說官話,管天字型大小客房裡的老爺叫『老師』。」
夥計只覺得遍體生寒,雙股不由戰慄起來。
直待另外一個護衛擺擺手,夥計才飛一般地離開。
聽了夥計的話,掌柜就將松江各大家族的年輕子弟想了個遍,有了秀才功名、十六、七歲,在外讀書說官話的,不由想起一人。
掌柜的並不理睬,只低聲吩咐道:「你悄悄盯緊了天字型大小房,有什麼動靜都記下來,我這就回去找老爺……」交代完,不等夥計應答,便起身匆匆離去。
沈瑞自然不是真的這般忐忑,不過是演一個乍聞「驚天大事」的少年。
夥計下樓時,正好與隨著五硯過來的沈瑞打了個罩面,不由多看了兩眼。
張永合上賬冊,譏笑道:「聽說是李閣老門生,不過如此!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不清的知府,不到一年功夫,就有十萬兩了!」
去年的東宮,就是現在的皇帝,張永既是新皇心腹,自然是受不得旁人打折新皇的名義斂財。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張永比其他內官少了幾分陰柔之氣,要不是面白無須,看著同其他中年男子差不多。
那掌柜這大半日也在留心那天字型大小客房的客人,一行看著不過是兩個讀書人帶著護衛、小廝,乍一看並無稀奇之處,可護衛各個高大威武,不似南人,小廝、管事出面應答也多說官話;另外就是出手闊綽和_圖_書,隨行只帶了行李,沒有車馬。這些人是乘船而來的遠客,且多半是北面來的客人。
沈瑞察覺到張永對自己師生的善意,也察覺到張永與老師之間頗為和諧,並無宦官與文臣互相對立的緊張感,因此便沒有避開張永,直接將賀家給的賬冊拿了出來,雙手遞給王守仁:「老師,這是賀家二老爺提供的賬冊,上有松江知府之不法事。」
沒一會兒,那夥計得了消息回來:「二叔,那小哥方才去沈家坊,也是打沈家坊那邊過來。原來那秀才公是沈家人,那就不奇怪了。沈家狀元都出了兩個,十幾歲的秀才算什麼。」
說來也巧,這鴻運客棧不是別人家的買賣,正是陸家名下鋪子。只是因對外沒有聲張,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大明海軍早已荒廢,真要是海匪的話,也是無力剿匪,多半是「雷聲大、雨點小」過去就算;可要是陸匪,敢如此行事,如造反無異,則必須要出兵剿滅。
至於賀家二老爺,對沈家「趁火打劫」到一半就停了,也是發現松江禍亂另有隱情,寧王安排人拉攏了賀家旁枝,使得賀家畏懼,才與沈家聯手。
沈瑞已經與王守仁師生相見,也見過了大名鼎鼎的「八虎」之一張永。對於這位內官,在歷史上的筆墨雖比不過劉瑾,可卻是正德皇帝最信任的內官之一,手上不僅兼官御用監等內衙門,以後還會督管十二團營與總神機營,最後官至司禮監太監,是內官中的文武兼備之人。
陸家是松江府僅次於沈賀兩家的大姓,與沈瑞也有淵源。
其中一護衛冷哼一聲,上下打量那夥計一眼。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