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夢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鈞
夢回大明春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卷 寧王亂 第386章 草木皆兵

第九卷 寧王亂

第386章 草木皆兵

連續攻打數日,寧王越打越心急,因為探子截獲到更多信息。
寧王驚得一身冷汗,連忙把李士實、劉養正叫來試探:「李卿,劉卿,這安慶久攻不下,該如何是好?」
此刻,寧王聽了兩位術士之言,立即拍板道:「明日巳時,準時出兵!」
可臨時拼湊起來的十萬大軍,其中還夾雜著無數匪賊和民夫,面對臨江而建的安慶城毫無辦法。
東邊有十萬邊軍要來,西邊有十萬湖廣兵要來,老家南昌還有十六萬官軍將至……腹背受敵啊,寧王頓時慌得一匹。
寧王打開信件一看,頓時驚恐不已,這是王陽明寫給他左右丞相的。
生日宴會那天,在威逼利誘之下,江西左右布政使、左右參政、左右參議、正副按察使、都指揮使等官員,只能跪下齊呼萬歲。
兩人此時的建言,正好跟王陽明書信內容一模一樣,聽得寧王差點當場把左右丞相處死。
寧王水師統領,喚作凌十一。
李日芳諂媚道:「明日巳時,大利出征!」
那些商船都被寧王扣押,全都改成了運兵船,並組建起一支長江流域最龐大的水師!
自己的左右丞相投敵了?
寧王驚疑不定,立即下令攻城。
寧王左思右想,咬牙說:「再分兵五千回南昌,必須保證老家不失,如此將士才能和*圖*書安心作戰!」
還有一個江西巡撫叫孫燧,正德十年就開始巡撫江西。他發現寧王想要造反,多次寫信告之朝廷,這些舉報信要麼被官員扣下,要麼在途中被寧王派人截獲。
李自然說:「大吉!」
李士實和劉養正面面相覷,都感覺心累無比。
楊銳此刻趴在城頭,說出早就背熟的台詞:「寧蕃逆賊,陛下早就知道你的狼子野心,特令我在此等著你這狗賊來送命。你可知,大破蒙古小王子的十萬邊軍,已自京師而來,旦夕可至安慶。寧蕃逆賊,你就等著受死吧!」
劉養正說:「左丞相此言甚妙,臣也建議繞開安慶,直接沿江而下攻打南京!」
謀士們想著直撲南京,本來就嫌兵力不足,寧王居然還要分兵回去守老巢!
十萬邊軍要來?
三人皆為鄱陽湖水匪,多年來一直劫掠商船。寧王負責給他們銷贓,負責給他們提供官兵情報,但所搶財貨必須分給寧王大半。
寧王號稱擁兵十萬,加上民夫確實夠數,但能打仗的有多少?
寧王立即屏退左右,慌張道:「王守仁在贛南傳檄州縣,說皇帝……嗯,說偽帝早知朕要起兵,已派十六萬大軍自各路直插南昌,還讓江西各州縣備好犒軍糧草。這如何是好?要不,我們立即帶兵回和_圖_書南昌,將各路敵軍擊破再說?南昌乃朕龍興之地,不得有失。」
南京兵部尚書喬宇,統率南京兵馬司(警察部隊),又召集鄉勇駐守南京。李充嗣自領一萬「精兵」,移駐采石磯協防,又讓都指揮使楊銳帶兵駐守安慶。
李自然、李日芳皆為術士,很早就跟隨寧王,曾言南昌城東南有天子氣。寧王立即創辦陽春書院,把有天子氣的地方佔據,又把母親葬在西山,因為術士說那裡有龍穴。
寧王佔領九江之後,三位水匪風光無限,擁有戰船數百艘、運兵船上千條、小舢板不計其數。
演戲演全套嘛,楊銳也在傳令各州縣,讓地方官籌備十萬邊軍的糧草,好像真有十萬大軍轉眼便到的樣子。
緊接著,上游又傳來消息,十萬湖廣大軍正在沿江而下。
王淵早就推薦李充嗣督撫南直隸,李充嗣來到南京之後,便與南京兵部尚書喬宇商量對策。
也因此,孫燧被江西官員架空,自感性命難保,便將妻兒送走,自己只帶兩個隨從留下。他多次勸誡寧王迷途知返,結果身邊被安插滿寧王的人。他又聯絡按察副使許逵,以防禦盜賊的名義,讓許逵重兵把守九江,扼住寧王謀反出江西的必經之地。
王陽明這個江西巡撫,主要負責在贛和*圖*書南剿匪,因為那裡的土匪最猖獗。
劉養正也說:「陛下,左丞相乃謀國之言,還請陛下三思。」
王陽明在信上說,李士實、劉養正的書信,他前幾天已經收到了,非常高興二人能夠迷途知返。又命令二人,誘騙寧王去攻打南京,那裡有大軍設伏只等寧王去送死。
望著鋪滿江面的戰船,寧王站在甲板上問:「李卿,朕的水師威武否?」
不僅如此,寧王還在丁家山建有莊園,莊園里全是江湖豪俠和盜賊。他們專為寧王打家劫舍,曾屠人滿門數百口,連小孩子都不放過。
寧王只能讓探子上船,親手接過南昌發來的密信,只看了一半便大驚失色。
「可是,真有大軍怎辦?」寧王憂心忡忡道,「你我家眷皆在南昌,萬一南昌被攻下,軍心必定大亂啊!」
不僅三司官員皆反,被寧王請來慶生的指揮使、指揮僉事、千戶等武官,也全都跟著寧王造反。他們不造反都不行,反對的被當場砍死,不說話的扔進監獄,反正最後橫豎都死路一條。
他們不知道寧王啥時候造反,只能硬著頭皮赴宴。在寧王宣布造反時,孫燧和許逵大聲怒斥,被寧王當場砍了腦袋。
這是王淵推薦魏英總督湖廣,但湖廣同樣兵力空虛,原因並非承平日久,而是連續跟反賊打了和_圖_書好些年,地方衛所士兵死傷極為慘重。
左丞相李士實一陣腦仁疼,只能耐心勸道:「陛下,南昌城高池深,我軍又有重兵把守,便真有十六萬敵軍來攻打,一時間又怎麼可能打得下來?當務之急,是要憑藉水師之利,一舉攻下安慶、池州兩座重鎮。屆時,我軍可進可退,能完全佔據戰場主動。」
江面戰船如織,來往商旅斷絕。
來到安慶城下,見此城防備森嚴,寧王立即派人勸降。
寧王點點頭,又問身後的兩位江湖術士:「卦象可吉利?」
魏英好不容易召集到兩萬兵力,堵在蘄州防止寧王沿江而上。聽說寧王跑去打安慶,他立即揮師東進,大肆宣稱自己帶領十萬湖廣兵馬殺到。
「陛下,截獲到兩封密信!」又有探子來報。
劉養正雖然只是個舉人,卻也熟讀兵書,勸道:「陛下,用兵之道,虛而實之。王守仁如此做派,肯定是虛張聲勢。若朝廷真有大軍,怎會提前讓我們知道?直接突襲南昌不是更有效嗎?」
九江防務由許逵一手布置,許逵一死,兵無戰心,九江輕輕鬆鬆被寧王拿下。
一個探子舉著令牌坐小船而來。
寧王閉眼說:「容朕再考慮考慮,兩位愛卿且退下吧。」
李士實說:「既然安慶早有防備,那就直接坐船攻打南京!臣在和_圖_書偽朝廷做官多年,深知南直隸兵力空虛,安慶既然有重兵把手,南京那邊必然兵員稀缺。別看南京城池更加高大,其實比安慶更好攻下。一旦佔領南京,就等於擁有半壁江山,必然有無數士紳景從,我軍也可趁機擴軍征討不從!」
「可比太祖之水師,」左丞相李士實奉承一句,立即說,「陛下當儘快東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長江重鎮安慶、池州!」
右丞相劉養正問:「陛下,南昌有事?」
寧王的大本營在南昌,歷代經營近百年,早已將各方面滲透。
待對方來到大艦之側,寧王笑問:「有何消息?」
探子比寧王更清醒,答道:「重要軍情,不便當眾說出。」
結果,孫燧和許逵兩人,這次都被寧王請去慶生。
別看南直隸衛所眾多,但朱棣登基之後便不再打仗,那些兵卒早就徹底廢了,隨便一查全是吃空餉的虛兵。當初劉六劉七之亂,只兩三千殘兵逃到南直隸,就能縱橫各州縣,可見這裏的情況有多糟糕。
又有兩位水軍大將,喚作吳十三、閔廿四。
翌日,寧王分出五千兵馬回南昌,自己親率十萬大軍前往安慶。沿途的江邊小縣城,皆望風而降,如此順利進軍,讓寧王生出俾睨天下的雄心壯志。
「報!」
李充嗣折騰好一陣,終於湊出些兵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